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行距对大豆/玉米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种植行距对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资源竞争的影响。在固定带宽的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设置10,20,45,60和70 cm 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分析间作系统的间作优势、作物生长情况以及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随间作玉米行距增加,间作优势增加,70 cm行距间作优势最大,达4 271.4 kg·hm-2。Logistic生长拟合曲线表明:随玉米行距增加,大豆生物累积量减小,达到最大日生长速率峰值的天数缩短,玉米生物累积量最大值出现在D45处理下,达43 471.1 kg·hm-2,D45处理达到最大日生长速率峰值的天数最长,达130 d,且生长后期日生长速率持续高于其它处理;共生期内,伴随作物生长,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sm逐渐降低,共生后期,表现为随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增加,大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sm逐渐减小。综合分析表明: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是强竞争力作物,玉米种植行距为45 cm,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及产量形成,大豆和玉米种间竞争力较弱,可作为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间作玉米的最佳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2.
茶园间作作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对农药减量使用与茶叶绿色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合理间作可改善茶园小气候、优化天敌生存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物种间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降低其暴发风险.此外,部分植物可干扰昆虫种群活动,选择性间作可达到吸引天敌及毒杀、驱避或诱集害虫等目的.本文综述了茶园...  相似文献   

3.
4.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2(四垄玉米两垄小麦)、3∶2(三垄玉米两垄小麦)、2∶2(两垄玉米两垄小麦)3种不同的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及玉米、小麦单作共5个处理,探讨不同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两年试验表明,玉米//小麦间作模式与单作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相对玉米的竞争力(Awm)均大于0。在小麦收获后,3种不同间作处理的玉米相对生长率(RGR)相比单作玉米提高显著。在作物耗水等方面,玉米//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均高于单作。间作模式能显著增加玉米//小麦间作的子粒产量,其中2∶2处理组在产量表现等方面为最优。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分析了在蔗地间作玉米对甘蔗出苗、分蘖、上林、产量及锤度等的影响,把甘蔗+玉米的总产值同对照进行了比较;对参试的三个玉米品种亦作了评价。结论认为:蔗地合理间作玉米对蔗产量和锤度无明显影响,间作玉米效益显著,是缓解蔗粮争地,增强甘蔗生产竞争力。对品种配套及栽培技术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大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间作模式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指标均高于单作模式,尤其边行1的优势更为明显;灌溉条件与雨养条件下对比发现,间作模式下玉米产量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单作模式下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灌溉处理高于雨养处...  相似文献   

7.
玉米高矮秆立体间作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我省玉米间作模式主要有米豆间作、米薯间作、米粱间作、米谷间作、米麦间作、米甜间作和米麻间作等,这些模式都不十分理想。虽然玉米产量提高,但矮棵作物产量下降,同时又不便于轮作。为此,我所开展了玉米立体间作最佳模式的研究,用我所选育出的玉米新品种,株高130m,同高秆玉米间作即米米间作,产量高,效益好,前景广阔。1 试验处理所内设4个处理:矮秆嫩048同高秆直播玉米黑221间作,大豆合丰35同玉米黑221间作,矮秆高粱敖杂1号同黑221间作,黑221清种。拜泉县基点也设4个处理:矮秆嫩048同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连续两年(1997~1998)的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试验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合理间作有利于高产和稳产。吐丝后叶面积指数大于相应的单作或增加幅度较大,绿叶面积持续时间长,对穗粒数、粒重提高显著,而且田间株高整齐度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间作系统中玉米光合作用指标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对玉米和大豆间作系统中玉米的某些光合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间作种植方式下,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表现为较单作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从整个生育期来看,4种光合指标的变化基本一致,都呈单峰型曲线变化。在抽雄期和灌浆期达到一个高峰,然后下降,但间作玉米下降的幅度要小于单作玉米。说明间作方式改善了玉米的光合作用条件,增强了玉米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盘锦稻区稻蟹共养对优势杂草的防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锦稻区主要杂草种类进行调查,并对稻蟹共养田、常规稻田和对照田中4种优势杂草密度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稻田养蟹能够显著抑制稻田4种优势杂草密度,即河蟹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取食与活动,间接地抑制了杂草的生长,从而起到对优势杂草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72%滴丁·异丙草胺乳油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72%滴丁·异丙草胺乳油对玉米田的稗草、狗尾草、藜、本氏蓼等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对野黍和苍耳等耐药性较强的杂草防效较差.72%滴丁·异丙草胺乳油的适宜施药时期为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处理,适宜用药量为200~250 mL/667m2,在此剂量范围内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2.
林琳  姜林林  孙备  李建东  刘芳 《玉米科学》2008,16(3):150-153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玉米田杂草群落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不同肥力和密度下玉米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玉米田优势种杂草为稗草、红蓼、反枝苋、圆叶藜,其中稗草综合优势度最高。施肥可增加杂草数量和生物量,肥力和密度分别对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综合优势度产生不同影响,并对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草克星(NC-311)是日本日产株式会社新开发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用量低,杀草谱广,高效和安全的特点。为了评价草克星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我们于1990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和植物生长箱模拟试验。材料和方法植物生长箱模拟试验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设备为LH-200-RD植物生长箱,温度25℃,光照强度为2800 lux,光照时间10 h/d。盆栽用13×13×8 cm塑料方盆,重复3次。  相似文献   

14.
复合群体中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海军  王晓娟 《玉米科学》2006,14(1):104-106
通过对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玉米的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蒸腾系数、水分利用率、相对湿度、叶室温度、叶片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生态生理指标在一日内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Pn、PAR、Ct、Lt和T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其变化趋势一致。CO2浓度和RH%的日变化不明显,Sr的日变化也“为单峰型”曲线,但与Pn的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Pn)与PA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r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n与Sr呈显著负相关,PAR与Ct、Lt、Tr呈显著相关。在水肥满足的条件下,影响群体Pn的主要生态因子是PAR,要提高复合群体中玉米的经济产量主要靠调整群体结构来完成,即选择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不仅能保证光合面积,而且还可改善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从而提高群体的光合能力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喷雾接种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测定福建省11个鲜食玉米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玉米小斑病的抗性,并探讨抗感病玉米品种间作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对301株小斑病菌群体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感病性,品种之间对菌株群体的抗性频率为32.23%~72.76%,其中榕甜1号和永珍7号的抗性频率较高;供试玉米品种在成株期对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榕甜1号、永珍7号和闽甜4号均表现为中抗。田间抗感病玉米品种间作试验发现,在福州试验田感病品种粤甜22分别与抗病品种榕甜1号、永珍7号间作后的病情抑制率为33.78%和25.41%;在屏南试验田相同的间作处理两年病情抑制率分别达58.35%、21.05%和52.56%、46.42%。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除草剂混配对小麦田间杂革的防效,测定了15%顶尖WP或6.9%骠马EW与20%氯氟吡氧乙酸EC混配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田间透光率、杂草对水肥的吸收量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除草剂混配对小走田间杂草的综合密度防效和综合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8.21%~100.00%和99.46%~100.00%,显著优于单剂的防效.除草剂混配能有效抑制杂革的株高,顶尖WP与最低剂量的氯氟吡氧乙酸混配,野燕麦即被全部防除,大巢莱和猪殃殃的株高亦显著降低.除草剂混配使用能显著提高小麦田间不同部位的透光率,小麦顶部透光率比时照增加54.08%~57.20%;离地50 cm的透光率比对照增加47.21%~52.73%;离地10 cm的透光率比对照增加22.84%~27.44%.除草剂混配使用降低了杂草对水肥的吸收,高剂量的组合中,杂草的水肥含量均降为零.除草剂混配喷施后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到124.63%~172.88%.  相似文献   

17.
以表面张力、扩展直径、干燥时间和最大持液量为评价指标,测定植株油类喷雾助剂GY-Tmax、矿物油类助剂GY-T12及有机硅类助剂GY-S903喷雾助剂不同添加量对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助剂均能显著降低其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加其扩展直径,GY-S903对其影响最大。3种助剂对药液的干燥时间和最大持液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添加0.25%~0.75%的GY-Tmax,在保证对玉米田杂草防治效果相当的情况下,烟嘧磺隆用量可减少50%;添加0.03%~0.07%的GY-S903及0.3%~0.6%的GY-T12可使烟嘧磺隆用量减少40%。在整个生育期内,未发现4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0 g ai/hm~2添加喷雾助剂各处理对玉米的明显受害症状,烟嘧磺隆添加GY-Tmax较30 g ai/hm~2烟嘧磺隆增产6.6%~7.6%,增产作用最强。GY-S903对烟嘧磺隆的增产作用与GY-T12相当,较30 g ai/hm~2烟嘧磺隆处理分别增产4.3%~7.0%及3.9%~7.4%。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豆间混种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2个玉米品种和5个大豆品种间行和同穴混种的方式,研究大豆产量性状、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影响大豆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的组合对大豆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登海11玉米与南豆12大豆组合的大豆单株产量最高.大豆品种和种植方式的组合对单株产...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田杂草种类及其优势种群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掌握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及优势种群情况,对于制定杂草综合治理方案,科学选用化学除草剂及其配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用倒"W"型9点取样法,对吉林省主要玉米产区的玉米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我省中部地区玉米田杂草种类有16个科,35种.相对多度较大的有稗草、苣荬菜等十余种。  相似文献   

20.
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北美和中国北方地区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和间/套作两种种植模式下覆盖作物对玉米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使玉米平均增产5.9%,覆盖作物与玉米间/套作使玉米平均减产2.5%。不同种类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对玉米产量的效应不同,豆科、十字花科和覆盖作物混播分别使后茬玉米平均增产13.0%、1.6%和18.1%,禾本科覆盖作物使后茬玉米平均减产2.7%。中国北方地区豆科覆盖作物与玉米间/套作使玉米平均增产8.1%,北美地区覆盖作物与玉米间/套作使玉米平均减产9.6%。研究结果表明,覆盖作物与玉米轮作在北美和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区均对玉米产量具有积极影响,以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为主的混播增产的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