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某鸭场饲养的雏鸭发生精神沉郁、咳嗽、头颈部肿胀以及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丁胺卡纳霉素、新霉素和菌必治高敏,通过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2.
3.
4.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特别是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发育迟缓,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本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小鸭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现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介绍如下。(一)临床症状病鸭精神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俗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给养鸭业带来很大损失,直接影响养鸭户的经济效益。现将1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系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各地均可发生。据初步调查,有的大型鸭场,特别是在育雏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鸭场经常发生传染性浆膜炎,死亡率可达20%-40%,死亡高峰期在25-35日龄之间,由此降低鸭育雏期的成活率,并使生长速度下降,体重减轻,残鸭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从信阳市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樱桃谷鸭中分离菌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0月底,泉州市郊两个养鸭户的两批丽佳雏鸭相继于15日龄左右发生一种以萎顿、软脚、眼界有分泌物、下痢和摇头、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疫病.根据临诊和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验,分离出一株血清Ⅰ型鸭疫巴氏杆菌,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为国内另一鸭品种发生本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DenZhibang YangLijun ZhuShenzhai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2,3(2):11-14
According to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in infectious serositis of duck, the main signs of this disease were diarrhoea, breathing with difficulty, head tremble and movement beyond coordinatio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had been found in 30 experimental ducks were fibrous pericarditis, hepatitis, and encephalitis. The fibrous serositis, liver fatty degeneration or focus necrosis,nonsuppurative encephalitis and serous-fibrous pneumonia were typical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hist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天津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天津地区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鸭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7株细菌,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个分离株在人工感染试验中对鸭均有致病性,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在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表现出对氟苯尼考、头孢塞肟、头孢曲松和痢菌净等药物敏感性较高,对泰乐菌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四价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浙江省分离鉴定的67株鸭疫里氏杆菌、43株大肠杆菌中,筛选出免疫原性良好的优势血清型RA二株RA-J(Ⅰ型),RA-Y(Ⅱ型),Escherichia coli二株Ed6(O78)、Ed15(O1)作为制苗菌株,采用改进的液体培养工艺,使RA和E.coli含菌量分别稳定在(220~260)×1010cfu/ml和(230~280)×1010cfu/ml,然后加佐剂研制出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四价苗。免疫剂量1 ml,对RA和E.coli的攻毒保护率分别达95.8%和91.7%;疫苗保存1年,经野外扩大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为寻求能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减少抗生素残留奠定基础。[方法]从某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分离到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探讨中药制剂双炎散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并将其与氟甲砜霉素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双炎散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对感染里默氏杆菌的雏鸭的有效治疗率为82.5%,与氟甲砜霉素无明显的差异(P>0.05)。双炎散对发病雏鸭的治疗效果与氟甲砜霉素无明显的差异(P>0.05)。双炎散发挥药效的时间较晚,但其治疗效果却稍好于氟甲砜霉素。[结论]双炎散制剂在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The infectious serositis was transmitted to duck by 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through 4 paths: trachea,abdominal cavity, crop and web. The most effective path is foot web and the suitable experimental infectious dose ofbacteria is 4.5 ×108 ~6 ×108 cfu.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