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HACCP原理,对鱿鱼丝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鱿鱼丝产品在原料检验、去杂清洗、成品检验3个加工环节容易出现影响产品质量问题,将此3个关键工序设为关键控制点,制定了即食鱿鱼丝加工进程HACCP计划表。  相似文献   

2.
白牦牛分割肉加工中HACC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祝天润公司白牦牛宰前管理、屠宰加工等方面入手,在对屠宰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和检测的基础上,确定了危害点,制定了一整套完整、切实可行的白牦牛屠宰加工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HACCP构建食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管理系统提高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HACCP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生产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制定HACCP系统档案记录及评估等;潜在的危害有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通过双汇瘦肉精、三鹿三聚氰胺事件说明关键控制点包括原料的质量、加工工艺的控制以及各项质量指标的检测等,并分析了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只有政府监管与企业HACCP实施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做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白牦牛牛奶加工过程,确保消毒奶安全,从天祝天润绿色食品公司白牦牛原料奶验收、加工等环节入手,在对消毒奶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和检测的基础上,确定了危害点,建立了一整套完整可行的消毒奶加工HACCP体系。  相似文献   

5.
HACCP 体系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是一种食品安全管理 体系,可有效预防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害,降低风险。在总结 HACCP 体系的特点、发展历史、应用流 程等基础上,归纳出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与联系,分析了其在国内外食品生产流通不同阶段的研究及应 用进展,并对企业如何选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建议,同时还特别关注了 HACCP 体系在中小食品企业中的 应用。基于前人研究可以得出,应用 HACCP 原理来指导生产而非应用完整的 HACCP 体系,可以提高中小食 品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态势,概述了国内外法规对食品防护体系的实施要求;简要分析了食品防护与现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的关系,初步探讨了食品防护与HACCP计划的融合机制,为企业建立具有食品防护功能的HACCP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肉鸭产品辐照加工过程中相关环节可能出现的潜在危害,结合肉鸭产品初始含菌量对辐照杀菌效果的影响、包装条件对辐照加工效果的影响等试验研究,制定了肉鸭产品辐照加工过程HACCP计划,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及其关键限值,构建了肉鸭产品辐照加工HACCP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潘鹏举  李玉强  李冬平  杨玲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3):110-113+118
为了减少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果实采后的腐烂损失,又能获得高营养、原果风味浓的健康产品,试验以无籽刺梨鲜果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进行半干片制作。结果表明,无籽刺梨果块经烫漂90 s,再经微波间歇法干燥,可得到较为满意的半干片,含水量为21.58%,水活度为0.62;色泽金黄,软而紧实,具清新果香,维生素C含量为1 664.25 mg/100 g。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冷却肉辐照保鲜过程中相关环节可能出现的潜在危害,制定了冷却肉辐照保鲜过程 H ACCP计划,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及其关键限值,构建了冷却肉辐照保鲜 H ACCP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是一种食品安全保证体系 ,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航天食品的管理 ,现在已成为很多国家普遍接受的最重要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强调以预防为主、包括HA(危害分析 ,HazardAnalysis)和CCP(关键控制点 ,CriticalControlPoint)两个部分。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点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使得这些危害得以防止 ,排除或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将不合格产品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从而降低生产和销售不安全产品的危险。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茶…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合适的即食杏鲍菇片干燥方法,以新鲜杏鲍菇为原料,研究了热风、微波、热风微波和真空冷冻4种不同干燥方法对即食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速率依次为微波干燥热风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对色泽影响不大,产品硬度脆度较差,复水率较低,为150%,边缘皱缩严重;微波干燥的速率快,能耗低,为2.07(kw·h)/kg,但产品有焦糊现象,色泽和风味较差,多糖保留率低,为2.80mg/g;真空冷冻干燥色泽较好,多糖保留率和复水率较高,分别为4.92mg/g和570%,但产品硬度差,能耗高,为37.09(kw·h)/kg;热风微波干燥对色泽影响不大,多糖保留率和复水率分别为3.60mg/g和271%,硬度脆度适中,能耗较低,为2.23(kw·h)/kg,是较适合生产即食杏鲍菇脆片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测量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密度、干重、直径以及发酵液pH值、还原糖等指标,研究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的生长情况及发酵液的变化;并通过感官检测、显微镜观察和菌丝球回接试验探索优良的液态杏鲍菇菌丝体的感官指标、生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优质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具体为菌液为淡黄色澄清状,含浓郁的苦杏仁味,无杂菌污染;菌丝球肉眼可见,洁白、均匀、表面有毛刺、直径<2.5 mm且浓度达到80%~ 100%;显微镜下菌丝体粗壮,每个视野有3~4个锁状联合;一般发酵时间为120-144 h.  相似文献   

13.
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鲍菇冷库栽培技术研究是近年来食用菌产业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冷库的结构设计及相关设备、菌种制备、菌袋制作、发菌及出菇管理、冷库栽培杏鲍菇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利用冷库的特殊环境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各地利用冷库周年化生产杏鲍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和杏鲍菇的营养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延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31-9932
[目的]比较白灵菇和杏鲍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方法]以市售白灵菇和杏鲍菇鲜品为试材,采用凯氏定氮法和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测定了白灵菇和杏鲍菇干品中的氨基酸和常规营养成分。[结果]白灵菇的氨基酸总量为167.2g/kg,其中,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7%、20.81%和19.20%;杏鲍菇氨基酸总量为140.8g/kg,其中,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6%、19.39%和24.64%。白灵菇的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糖含量分别比杏鲍菇高2.91%、4.11%和1.28%。杏鲍菇灰分含量比白灵菇高0.92%:[结论]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白灵菇的营养价值优于杏鲍菇;从对食品风味要求的角度来看,杏鲍菇优于白灵菇,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灌肠工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天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20-7521
[目的]探索加工杏鲍菇灌肠的最佳工艺配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杏鲍菇灌肠品质的3个主要因素——杏鲍菇添加量、淀粉用量和大豆分离蛋白用量进行探讨,以确定杏鲍菇灌肠生产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杏鲍菇灌肠的最佳工艺配方为10%的杏鲍菇,10%的淀粉和3%的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和淀粉用量是影响杏鲍菇灌肠工艺配方的关键因子。[结论]在灌肠过程中加入杏鲍菇能够改善灌肠风味,提高肠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对壳寡糖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液体菌种制备及栽培生长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0010 mg/mL壳寡糖能明显缩短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萌发时间并促进其菌丝生长;栽培生产中,0.0010mg/g壳寡糖能明显提高杏鲍菇菌丝纤维素酶活力,缩短了杏鲍菇的菌丝满瓶时间,而0.0100 mg/h壳寡糖对杏鲍菇纤维素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壳寡糖对杏鲍菇具有明显的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25个杏鲍菇菌株的农艺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Pl4和Pl7是生物学效率高、菇形好的高商品价值菌株。  相似文献   

18.
从杏鲍菇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结构以及生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杏鲍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提高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对平菇和杏鲍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以蚕沙、稻壳为基质的平菇和杏鲍菇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0.5 mmol/L的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和硫酸锌,分析这些离子对滤纸酶、Cx酶2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稻壳、蚕沙为基质的培养基中,添加0.5 mmol/L Zn2+和Mn2+有效提高了纤维素酶活性。[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蚕沙和稻壳的纤维素利用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397-6398
[目的]研究利用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方法]利用9种含有芦苇配方的培养料培养杏鲍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和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采用芦苇末与棉籽壳进行优化组合,辅以麸皮、玉米粉等配料作为杏鲍菇的培养料,能够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营养需求,且当培养料中芦苇末与棉籽壳之比在2∶1与1∶2之间时,栽培效果比对照组培养料配方的更具优势。[结论]芦苇末可以作为培养料原料用来栽培杏鲍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