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剑叶叶枕瘟与穗颈瘟发生消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颈稻瘟是稻瘟病发展的最终表现,其流行受多因子作用:穗期雨季高峰,氮肥过量和剑叶出现叶枕瘟。剑叶叶枕瘟的出现是穗颈稻瘟流行的一个预兆,但能否发展成穗颈稻瘟病,又受穗期雨日,叶片氮素浓度的影响,据观察早季稻田四优“二号”、“三号”剑叶叶枕瘟在破口抽穗期遇雨5—6天,  相似文献   

2.
绥阳县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也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又名稻瘟热,俗称火烧瘟、麻叶子、刻颈瘟和黑节病。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为害较大。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特别是早稻叶稻瘟发生面大,流行频率高。为了探索有效的预测方法,笔者对本县1981~1990年有关早稻叶稻瘟发生的历史资料(表1)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将叶稻瘟流行程度分为五级,并依轻发生,中偏轻发生,中等发生、中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4.
杜永全 《植物保护》1986,12(6):26-27
1985年本站进行三环唑防治稻瘟病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防治叶稻瘟选用杂交中稻“汕优二号”(感病品种),防治穗颈稻瘟选用常用中稻“2134”(高感品种)。试验田选择在稻瘟病常年流行的田块,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  相似文献   

5.
穗颈稻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高产耐肥杂交水稻普及后,随着插秧密度和施氨水平的提高,更加重了该病的发生流行。1985年该病在勉县大流行,全县1.3万多公顷水稻发病5300多公顷,损失稻谷500万公斤。穗瘟的发生流行除与品种(组合)的抗  相似文献   

6.
穗稻瘟俗称白穗,使稻穗发白变秕,严重影响产量,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穗稻瘟又分为稻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穗颈瘟使整个稻穗变白,损失几乎100%;而枝梗瘟和谷粒瘟只造成穗的一部分变白,损失穗的一部分。在对发病程度调查时,用病穗率这一指标显然不能反映实际发病程度。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编辑出版的《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一书上介绍的穗瘟病情程度分级及病情指数(以下简称病指),是最常用的调查指标,基本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特别是早稻叶稻瘟发生面大,流行频率高。为了探索有效的预测方法,笔者对本县1981—1990年有关早稻叶稻瘟发生的历史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发现叶稻瘟流行程度与田间发病始期和6月上旬雨量关系密切。见表1。将叶稻瘟流行程度分5级,并依轻发生中偏轻发生、中等发生、中偏重发生、大流行等次序分别以1、2、3、4、5代表,对表1中数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40%稻瘟灵WP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小区试验,叶瘟、穗瘟分别设40%稻瘟灵WP制剂量100g/667㎡、83.25g/667㎡和66.5g/667㎡,比较药剂40%稻瘟灵EC制剂量90ml/667㎡。大区示范设40%稻瘟灵WP制剂量83.25g/667㎡,比较区40%稻瘟灵EC制剂量90ml/667㎡。试验示范结果表明:40%稻瘟灵WP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治效果,分别显示667㎡用100g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40%稻瘟灵WP83.25g、66.5g和40%稻瘟灵E90ml的防治效果。40%稻瘟灵WP示范结果显示,667㎡用制剂量83.25g对水稻穗瘟的防治效果为85.12%,比较区40%稻瘟灵EC667㎡用90ml对水稻穗瘟的防治效果为84.28%。示范区的防治效果与小区试验结果基本相近。本次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灵WP对水稻不产生药害,对水稻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9.
部分中国栽培稻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苗期16个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抗谱测定以及成株期叶瘟、穗颈瘟鉴定结果为依据,分析了75份中国栽培稻稻瘟病抗性资源的抗瘟性。结果显示,不同抗性品种的抗谱以及对成株期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苗期抗谱测定结果与成株期叶瘟抗性显著相关,而与穗颈瘟,以及叶瘟与穗颈瘟间相关不显著。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抗性资源可分成9个类群,其中以第6类群包含品种最多,抗谱最广(81.3%~100%),并高抗A、B、E、G群生理小种和抗穗颈瘟,可作为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的观察和盔栽接种试验,获得92组叶稻瘟和80组穗颈稻瘟普遍率和严重度间对应关系的数据,在计算机上分别分析了叶瘟和穗颈瘟普遍率与严重度之间的关系(I-S)。结果表明:叶瘟I-S关系和穗颈瘟I-S关系均可用直线方程描述,其直线回归方程为:叶瘟:SL=-1.104+0.455IL(SL,IL——叶瘟严重度和普遍率)穗颈瘟:SE=-3.717+0.737IE(SE,IE——穗颈瘟严重度和普遍率)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对稻瘟病 I-S 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郭世平 《植物保护》1994,20(1):52-52
1993年余庆县穗颈稻瘟流行成灾1993年余庆县水稻栽插面积15万亩,其中杂交稻占92%,以汕优、D优系列为主。1993年9月1-5日对全县水稻产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穗颈稻瘟发生危害作了调查,1993年余庆县穗颈瘟发生面积11.3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西省稻瘟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早稻重于晚稻,危害穗瘟重于叶瘟。由山区常发,扩展到平原、丘陵暴发流行,造成了水稻病重于虫的新局面,其原因简析如下:一、自然环境与植病生态:本省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早稻生长期均适于稻瘟病发生和危害。山区多雨、雾大、日照短,稻瘟常发流行。早稻育秧期,寒潮频繁,因而大力推广薄膜保温育秧,以致早稻苗叶瘟早发,菌源多,危害期长。5—6月梅雨季节,雨量集中,雨日多,促进早稻穗瘟流行;6/下—7/上中旬,雨季结束,全省受太平洋副热高压控制,出现高温干旱,晚稻叶瘟轻。二晚抽穗期遇上“寒露风”或秋雨多,穗瘟危害严重。二、土壤与农田生态:据全省土壤普查资料表明:稻田有机质 N.P.K 含量低,约30—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发现施用三环唑、稻瘟灵、春雷霉素等农药后的稻田健穗比未施药的健穗千粒重提高1.4—2.2克,增加5.3—8.3%。1986年在红星乡无叶瘟的汕优1号稻田内,  相似文献   

14.
寒地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流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四大主要病害之一。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黑龙江省抗、感不同和熟期不同的6个生产主栽品种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分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数以及初始发病率等多种流行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感病品种叶瘟及穗颈瘟发病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发病程度高,发病时间比抗病品种早7~10 d,供试品种田间稻瘟病的流行规律可用Logistic模型描述。分别建立了不同抗、感品种的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的预测模型,其中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季节雨日和相对湿度对田间稻瘟病的流行速度影响最大,是稻瘟病流行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的毁灭性病害。长顺县以叶瘟和穗瘟为主,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损失。特别是穗瘟的发生,开始看不见,摸不着,待到症状表现,已无药可治,病害一旦流行,损失惨重,在目前无高抗品种的情况下,药剂预防仍是当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稻曲病和稻瘟病有流行加剧趋势,长期使用稻瘟灵、三环唑等常规药剂防治药效有所下降。江苏金凤凰农化有限公司研制的15%苯乙锡·井可湿性粉剂(瘟曲必克)经试验能有效地控制穗期稻曲病和稻瘟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防治稻瘟病,以稻瘟净、异稻瘟净为主要药剂。由于其残效期短、内吸性差,因而施药次数多,防治费用加大,不够理想。本试验初步证明稻瘟灵对穗颈稻瘟、叶稻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显著,优于稻瘟净及异稻瘟净。对已发生穗颈稻瘟的重病田尚能有效的挽回部份损失。  相似文献   

18.
彭洪江 《植物保护》1994,20(4):25-26
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随着品种汕优63在我地连续多年单一种植,近年发生日趋严重。在目前尚缺新品种替代前,根据该病流行特点,提高药剂防治效果,乃是控害增产一大措施。为此,作者进行了穗瘟化控策略筛选试验。 1.材料与方法 在常发重病区选田设病圃系统观察病情消长动态。品种汕优63,适期播栽,治虫不治病。秧田期调查苗叶瘟1次,本田叶瘟自移栽后定5点,1点2丛,5天调查1次。抽穗后,除继续调查叶瘟外,同时调查穗颈瘟,直至成熟期止。 在此基础上,设(1)移栽时浸秧,(2)治叶瘟2次,(3)治穗颈瘟2次,(4)浸秧,治穗颈瘟2次,(5)治叶瘟、穗瘟各2次,(6)浸秧,治叶瘟2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的主要表现有叶瘟、穗瘟。叶瘟严重时引起水稻坐蔸,穗颈瘟则造成白穗;在保温秧田和旱育秧田可以发生苗瘟,引起秧田死苗;在特别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高肥水、较长时间高温高湿)下,可以见到节瘟、叶枕瘟,节瘟可以造成茎杆折断,叶枕瘟可以诱发穗颈瘟;水稻齐穗后发病,可以出  相似文献   

20.
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稻瘟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瘟病的发生程度与施氮量有关, ‘空育131’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 ‘垦鉴稻6号’在施氮量为150~170 kg/hm2时, 叶瘟、穗颈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且病情发展进程慢。稻瘟病发生程度与水稻品种有关,‘空育131’的叶瘟发病率、病情指数比‘垦鉴稻6号’高, 但‘空育131’的穗颈瘟发病率、病情指数比‘垦鉴稻6号’低。通过掌握‘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的施氮量, 可有效控制稻瘟病, 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