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河津县位于吕梁山南麓,地处汾河、黄河三角地带,有滩、有山、有坡、有垣,是植树造林的好地方。在落实毛主席“绿化祖国”伟大号召的实践中,旱垣的不少社队的贫下中农,选择耐干旱、生长较快、材质好的乡土树种-臭椿,做为四旁绿化、方田林网的主要树种,实行椿粮间作,收到了一定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经验,我们在僧楼公社马家堡大队就椿麦间作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2.
枣树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已成为枣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减少,不少地区实行枣麦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据我们在太谷县调查,枣麦间作效益远远高于纯麦种植。 太谷县南张村属于干旱丘陵区,全村共有1 520口人,175.3公顷耕地,历史上耕地里就有不少零星枣树,在长期的土地经营中,他们对枣树管理已有一定的经验,对枣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对临汾市东郭村的杨麦间作方式进行了两次粗线条的考察,启发很大,在这里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杨麦间作型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种大胆的、有希望的途径。林木进入平原地区高产农田的做法,在正确政策的指导下,农民群众大胆地创造出来,并且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确定是八十年代一种有希望的开发性生产,为单一的、穷的产业结构向综合的、富的结构发展打开了突破口。它符合大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应当打破历史上形成的耕地只能种农作物的传统习惯,让林木进入农田。  相似文献   

4.
杨树人工林林麦间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索杨树对林下间作物小麦生长的影响,对杨树3种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生物量、小麦品质、小麦产量以及小麦营养与生殖生长关系的影响展开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杨树不同配置模式对小麦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3 m×5 m×30 m配置模式的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最高,3 m×15 m配置模式最低;而小麦出产率则恰恰相反.单穗重、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则以4 m×5 m×50 m模式最大,3 m×15 m模式最小.3 m×15 m模式产量和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较低,而4 m×5 m×50 m模式单位面积所能种植的杨树株数偏少.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认为3 m×5 m×30 m配置方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5.
1 试验地情况 开发试验地设在东平县张河桥乡夏谢四,夏谢五村西。该试区属汶河水系,开发总面积4.29km~2,梯田面积265.2hm~2。土壤为褐性土和褐土,成土母质为黄土母质,呈微碱性。开发前堰埂绿化占总积的2.19%,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的形式主要是面蚀。  相似文献   

6.
茶叶在北方栽培面积迅速增长,而北方气候不如南方温暖湿润,如何种好茶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北方茶区的首要任务。鉴于此,我们于1998年在青岛市开始了冬暖式温棚果茶间作和露地果茶间作试验,以后几年还陆续进行了茶树与多种农作物间作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1985年9月我们和吉林省林业厅的同志对临江林业局的林参间作早、面积大的金山和银山两林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初步认为,临江林业局的林参间作是成功的,是具有普遍意义和值得推广的。一、林参间作的由来和发展临江林业局种植人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起初,附近农民在经过批准的林地上伐木种参,实际上是毁林种参,破坏森林资源;六十年代初,林业局加强了对种参的管理,逐步将参地转向采伐迹地,并且要求采参后还林,但收效不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种参的人逐渐增多,人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林参争地矛  相似文献   

8.
红椿属于强阳性树种,在适合的环境中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材质坚韧,纹理美观,是中国南方主要的珍贵用材树种。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太阳河自然保护区山地雨林进行红椿自然更新能力调查。调查结果,在设置的5个样地中,除选定的红椿目标树外无自然更新的红椿幼树,表明红椿在此区域内自然更新较难,建议采用人工繁殖进行红椿更新。由于调查样地面积较小,样地选择和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开展更全面更完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一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6%;距梨树0.0~7.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0~25.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6%,土地当量值可达1.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豆麦间作互促高产,已经为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所证明。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地力和空间的利用,我们结合大面积豆麦间作,一方面搞了不同豆麦品种搭配试验,以便找出更有利于双高产的搭配品种;同时我们还在麦间作的大豆垄上进行了串带玉米的试验。(每车1.5吨),拌过石500斤。小麦于3月29日播种,机播随播随起垄,施氨水每垧1000斤。大豆于4月30日播种,串带玉米的播完大豆随即串带。三铲四趟。生育期中及时  相似文献   

11.
阿图什县上阿图什公社卡尔湖大队共有七个生产队,二百二十户社员,一千另七十口人,三百八十个劳动力,一千六百四十七亩耕地。七○年以前,卡尔湖还是个穷困落后的大队。但是,经过近十年来他们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大队面貌得到了迅速的改变,集体富了,社员个人也富起来了。大队干部深有感概地对我们说:“大力植树造林,以林养牧,以牧促农,林茂粮丰,牲畜兴旺,是卡尔湖大队集体和社员个人共同富裕的重要经验,要想富,多种树啊!”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计算了枣农间作系统枣带的遮荫范围和日照时间,测定了光强及间作小麦群体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南北走向枣带的遮荫范围、间作系统的日照时数、光强及小麦群体的光合速率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其格局为:遮荫面积比例近冠区>远冠区>带中间;日照时数、光强、光合速率带中间>远冠区>近冠区,带中间和远冠区的光强条件接近,二者显著优于近冠区。在光饱和点以下,光强与光合速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光照条件的主要因素是枣带的高度和带距。南北走向枣带高4.5~5.0m,带距15~25m的枣农间作系统,其光照条件能够满足一般农作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望坪村是巫溪县凤凰区菱角乡一个较小的自然村,海拔650—800m,属中、低山地区.1983—1986年,陆续在带垦速生丰产幼林地内进行了林粮、林经间作,至1986年共间作粮、经济作物39.5亩,其中间作洋芋8.2亩,油菜16.5亩,豌豆6.3亩,小麦 1.3亩.  相似文献   

14.
平凉地区早有黄花栽培,“金针菜”是主要土特产之一。自一九八一年推广优良品种与丰产栽培技术以来,现已基本建成了万亩黄花菜生产基地,其中泾川占74.3%。近几年来,部分乡村群众在四旁为主的林木下间种黄花菜,有其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探索林下良好的适合间作物群体,实行合理间作,一地多用、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提高单位面积林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促使农业经济结构的有益变化,我们于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选设有代表性的点,对林木黄花菜间作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试图为指导种植业生产,推广应用这一新的林菜复合生产种植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紫穗槐进农田与粮食作物间作(以下称槐粮间作),是青县人民在与盐碱、旱涝等自然灾害斗争中的一个创举。目前全县有紫穗槐9000万墩、槐粮间作面积达到60多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59%,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大。根据调查情况,就槐粮间作的规格和效益作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6.
鲁北枣农间作模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鲁北枣农间作的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以枣—粮—棉—菜间作的模式较好。枣树以南北行3~4m×15m的株行距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枣麦间作系统光能分布及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计算了枣农间作系统枣带的遮荫范围和日照时间,测定了光强及间作小麦群体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南北走向枣带的遮荫范围,间作系统的日照时数,光强及小麦群体的光合速率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其格局为:遮荫面积比例近冠区〉远冠区〉带中间;日照时数,光强,光合速率带中间〉远冠区〉近冠区,带中间和远冠区的光强条件接近,二者显著优于近冠区,在光饱和点以下,光强与光合速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光  相似文献   

18.
<正> 西黄村大队地处浅山区,有46.3公顷刺槐疏林,均为12年生。因为立地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不善,林木生长不良。于1978年冬在林业站的指导下,在第三号小班(双儿坡)对15.05公顷刺槐进行了萌芽更新试验。试验地的立地条件:半阳坡,片麻岩,土层10厘米,坡度10°,植被白草,分布均匀,盖度25%。原造林方法:鱼鳞坑整地,植苗。造林密度167株/亩。伐前(1978年冬)平均高度2.5米,基径10厘米,1978年冬采伐,刨除树疙瘩,不填土(翌年雨季回填)。更新后,1979年冬疏  相似文献   

19.
对核桃实行果粮间作效益的调查周泽胜(云南省大理州经济果木站,大理,671000)1调查情况漾濞核桃,1994年累计发展到124万株,年产量353万kg,年产值2100万元,商品率95%以上,核桃连年丰收,质量最佳,个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含...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发展林粮间作型速生丰产林,1986年我们在鸭暖乡箭台村67亩耕地内进行了大行距栽植杨树与农作物间作试验。通过4年的精心栽培管理,目前丰产林已有1/3已达到椽材标准,开始间伐利用,收到初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