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蒸汽爆破的方式对金针菇菇脚进行预处理,探究蒸汽爆破对金针菇菇脚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蒸汽爆破前后金针菇菇脚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蒸汽爆破前后金针菇菇脚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蒸汽爆破前后金针菇菇脚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1种酯类、7种醛类、3种吡嗪类、2种酸类、2种醇类、2种酮类、1种醚类、1种烯烃类。同时,采用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和动态主成分分析,探究蒸汽爆破对金针菇菇脚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蒸汽爆破前后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蒸汽爆破处理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增加,且谷氨酸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是未汽爆处理的1.52倍。因此,蒸汽爆破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食用菌废弃物预处理技术,促进金针菇废弃物高值利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分析稻草、废棉、棉籽壳、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5种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草菇子实体总体风味的贡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香气影响较大的挥发性香味成分,通过综合评价指数(general evaluation indexes, GEI)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进行评价,采用感官评定法验证分析草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中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的化合物为26种,主要是芳香族和烯烃类、醛类化合物,其次是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通过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异戊醛、己醛、1-辛烯-3-醇、甲硫醇、2-戊基呋喃、二甲基硫醚对草菇子实体香气影响较大。GEI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差异显著,用刺芹侧耳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优,金针菇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差,感官评定结果与构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采用热水抽提、三氯乙酸法脱蛋白、乙醇沉淀获得金针菇子实体粗多糖,然后经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柱(B2O7^4-型)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金针菇粗多糖是一个以葡聚糖为主、由数个多糖组分构成的混合多糖。  相似文献   

4.
采用隧道发酵技术,以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渣为原材料,进行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制备.通过一次及二次隧道发酵的工艺控制,检测堆制过程中温度、含水量、pH及电导率等理化成分的变化,并结合出菇结果评价金针菇菌渣培养料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在隧道一次发酵过程中最高温可达74℃以上,整个发酵...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对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柄和菌盖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色金针菇菌柄和菌盖代谢产物差异明显,得到8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L-瓜氨酸(L-citrulline)、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相似文献   

6.
冯雪风  金卫根 《食用菌》2007,29(5):58-59
通过对菌核侧耳东华虎奶-1号蛋白质测定与氨基酸成分分析,以及同香菇、金针菇和平菇营养成分的比较可知,菌核侧耳干品中蛋白质质量百分含量为15.6%,比香菇和金针菇相对要高,且总氨基酸与蛋白质之比也大大高于香菇、金针菇和平菇,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绵腐病是金针菇栽培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致病菌为异型葡枝霉(Cladobotryum varium)。为了探究其抗性机制,以L3002、L3003、L3005为材料,通过测定同一时期不同品种金针菇子实体接种与未接种病原菌子实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为研究金针菇品种对绵腐病的抗病性差异及筛选优良菌株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处理后,各品种金针菇子实体内PAL、PPO、POD和SOD活性变化不同。金针菇L3005品种4种酶活峰值最高,其次是L3002和L3003,说明4种防御酶对金针菇抗绵腐病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高蛋白低脂肪的金针菇良种,我们对5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栽培比较以及营养成份的分析,现将实验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金针菇E_5、E_(5-2)、E_(5-3)、E_2、E_(10)菌株,前3个菌株系本所选育,后2个菌株从外省引进。  相似文献   

9.
筛选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色素的提取剂并对色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针菇色素溶于碱性溶液,不溶于水、酸、氯仿和乙醇;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效果最好。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初步研究了金针菇色素的基本结构性质,结果表明:金针菇色素属于黑色素,与酪氨酸合成黑色素结构类似,属于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类黑色素。  相似文献   

10.
采集金针菇工厂洁净区域的浮游真菌样本,通过对峙培养和真菌侵染性试验观察其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棘孢木霉(T.asperellum)、伞枝犁头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马菲氏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尖孢枝孢霉(Cladosporiumoxysporum)、白囊耙齿菌(Irpexlacteus)、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及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iticillioides)等12种浮游真菌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于或等于金针菇,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大。其中哈茨木霉还能在已被金针菇菌丝封面的培养基上生长,具有竞争和侵染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