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成功地实现了泡沫分离、扩散分离及其耦合净化分离原理及其技术应用于塔拉单宁提取分离液耦合净化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满足了塔拉工业单宁酸的生产要求.塔拉浸提液泡沫分离的浸提液浓度为2~5°Be',温度为35~60℃,浸提液下料高度为1.0~1.5 m,泡沫微细纤维分离量为分离液总固物的12.73%.塔拉浸提液的泡沫特性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柱层析法分离生物油和溶剂萃取法与柱层析法相结合分离生物油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应用柱层析法分离生物油的主要目的,提出了柱层析法分离生物油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柱层析法在生物油分离方面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紫丁香干花,提取物在分离釜Ⅰ(8 MPa,45℃)中进行第一级分离,再在分离釜Ⅱ(5 MPa、35℃)中进行第二级分离。通过GC-MS分析了两个分离釜中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从分离釜Ⅰ中所得萃取物中鉴定出21种成分,以长链烷烃为主(占57.14%),主要成分为二十九烷和2,6,10,14-四甲基十六烷;从分离釜Ⅱ所得萃取物中鉴定出40种成分,以含氧化合物为主,醇、酮、醛、酸、酯占67.5%,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二级分离可使紫丁香干花超临界CO2萃取物得到一定程度分离,温度和压力是制约分离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分离制备高纯度纤维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可分离制备纤维低聚糖.在其它分离条件相同、洗脱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完成一次分离需要的洗脱剂用量是不变的,洗脱剂用量对低聚糖的分离没有影响.采用一次分离技术可得到纯度分别为96.67%、68.76%和82.00%的纤维五糖、四糖和三糖组分,纤维低聚糖混合物的回收率为81.38%.将多次分离得到的各低聚糖组分在相同的分离条件下进行二次分离,五糖、四糖和三糖的纯度分别提高到98.45%、98.65%和98.12%,回收率分别为90.91%、47.42%和68.68%.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平陆县28年生枯死油松进行了取样、分离、镜检,发现13个样品中有4个样品分离到线虫。通过对分离物的形态测量与比对,鉴定为拟松材线虫,且样品中分离线虫的数量较少。所分离的拟松材线虫株系为东亚型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墨珑 《森林工程》2003,19(4):16-17
本文介绍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定量分析方法 ,如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阐述了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定量分析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分离植物蛋白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毛细管电泳作为一项较新的分离技术,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快捷低耗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双向凝胶电泳的不足。本文分别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不同分离方式出发,对其在植物蛋白质分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和涂层毛细管电泳对植物蛋白质进行分离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松香产业对松脂化学组分实施反应分离工艺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介绍了分离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分离产品的应用,尤其是在新药、医药中间体、农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分离得到的某些天然成分,具有结构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在新药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分离技术分离效率低而成本高,新技术的出现将有效改善这一不利局面。为给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对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卷边桩菇[Paxillus involutus(Batsch)Fr.]不同分离部位、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鉴别卷边桩菇组织分离株的真伪,对采集的野生卷边桩菇子实体进行了菌种分离,并对获得的菌丝进行了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3是卷边桩菇菌丝分离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菌盖与菌柄连接处为分离的最佳部位。对卷边桩菇分离株rDNA ITS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长度为724bp,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的菌种进行Blastn比对,序列相似性在99%~93%之间,下载相似性高的菌种的ITS序列,通过ClustalW进行序列比对,MEGA5.2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分离的菌株为卷边桩菇纯菌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对西南桦猝倒病发生区健康苗木组织、根际土壤及咖啡壳堆肥化基质进行菌种分离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获得的17株菌株与西南桦苗木猝倒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进行平板对峙实验,筛选病原拮抗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真菌5#、7#及细菌BJ、JCl对西南桦苗木猝倒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其中真菌5#和7#的抑菌率分别为91.30%和90.12%;细菌BJ和JCl抑菌带较宽,对峙4天分别达0.4cm和0.5cm,抑菌率分别为80.4%和78.6%,且BJ抑菌效果更好;真菌与细菌比较,拈抗真菌5#和7#比拮抗细菌BJ和JCl抑制热区西南桦苗木猝倒病菌效果更好。通过对峙实验筛选出的5#、7#、BJ和JCl拮抗菌,对热区防治苗木猝倒病及生防制剂的开发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树木枝干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上的24个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6个B.berengeriana菌株在不同抗性杨树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是否形成愈伤组织是树木抗性的表现,也是真菌致病力大小的表现;B.dothidea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表现为强、中、弱3种类型,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是优势类群;以杨树为接种材料,24个B.dothidea菌株的致病力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化现象,致病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华东(华南)>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即菌株致病力从我国南方向北方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致病力也呈现出南方菌株大于北方菌株的特点.从溃疡病菌株的致病力出发分析了5种杨树的抗病性,其结果与以往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宋瑞清 《林业研究》1996,7(3):13-18
ThefirstrePortabouttheprotectiveeffeetofless-aggrssivestrainswerethatSalamaninoculatedtheless-aggrssivcstrainsofI`tfnchingIobaccoontobaccoandIeaditob-tainpartresistance.ANerthen,thcexistofinducedresistancehavebeenrcPortonseveralkindsofplantssuchasPnIms,(*cstnut.Ma-hl.v.,1tcumis.lIlmus.lI'4'5'7.8.9.l().14.l5.16.I7.l8.1'J2lj.21=4.2s.2f'.=7.2x.3()IThei11ducedresistanceofplantsisassocl-atcdt`,iththeincrcaseofthelc17clofthepllellem*tl1eprocesscsofphellemaredcpcndonthcactivelevcloftheperoxidas…  相似文献   

14.
兴山核桃初选株系核果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兴山古夫镇16个核桃初选株系的单粒重、出仁率和含油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株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单粒重8.30~15.97g,出仁率41.40%~61.85%,含油率64.46%~75.57%。上述经济指标,1个株系达到国家商品核桃优级标准,13个株系达到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所收集的28个菌株,用稀释单孢分离的方法,进行生长特征、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室内外对松毛虫致病力的测定比较,以闽林2、闽林1、闽林3号菌株表现突出,为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杨树烂皮病菌颉颃菌株的初步筛选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树烂皮病菌的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6种颉颃真菌中木霉的抑菌率最高为51%,而颉颃细菌4个菌株的抑菌率均在60%左右,说明颉颃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颉颃真菌;对B137等4株颉颃细菌的分子鉴定认为,1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还有1株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对杨树烂皮病菌有较好的颉颃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外生菌根菌对红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沟施接种方法对3年生红松苗木进行野外单接种及混合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株010和菌株025为供试菌株中对红松苗木生长促进效果最佳的菌株,与对照相比,高生长分别提高19.57%和17.04%,地径生长分别提高13.64%和15.91%。接种菌株组合GT001/GT005的苗木高生长仅比对照提高3.80%,其他3个菌株组合的高生长均低于对照;地径生长与对照相比提高0~9.10%。与单接种相比,仅接种菌株组合GT001/GT005苗木的高生长高于单接种菌株GT001和菌株GT005的苗木;接种菌株组合044/009苗木的地径生长介于单接种菌株044和菌株009的苗木之间,而接种其他3个菌株组合苗木的地径生长均低于各自单接种的苗木。  相似文献   

18.
于1996年开始,在丹东地区开展了优良黑木耳菌种选育研究。并于1998年在辽东山区的清原、新宾、桓仁、凤城、本溪等县(市)开展了开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林5号菌种菌丝健壮,产量性状、抗逆性状和稳定性均优于对照菌种及其他菌株;丹林5号菌种定植快、出耳旱、产量高,比原设计指标提高1.72倍,比对照种提高单产41.6%;该菌种经开发应用3.7万m^3耳木,创产值4532.5万元,获利税2841.5万元,目前已成为辽宁省黑木耳生产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9.
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天然红皮云杉母树林中选择优树并采种,对苗期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同时做家系间和家系内选择,结果表明:45株优树的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差异显著,4 a生苗高、地径大于对照的有34个和29个家系,平均增益为5.60%、4.55%;按照大于对照5%的标准共选择出22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增益为11.17%、10.45%;家系内选择后平均苗高、地径增益为15.45%、15.38%。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出强致病菌株用于木麻黄抗病育种研究工作。[方法]在广东沿海木麻黄青枯病发病区采集病根,开展病原菌两种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对分离出的31个病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采用稀释分离法及根系溢出法在TTC培养基上共分离出了31个病原菌株,根系溢出法操作简便,杂菌含量低,分离率在60%左右,可作为常规稀释分离法的补充。31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只有22个菌株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确定这22个菌株为青枯菌。青枯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致病性在无性系间、菌株间及菌株与无性系间的交互作用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接种方法间菌株致病性相关系数值较小,介于0.496 6~0.731 0之间,即室内水培接种与小苗盆栽接种不存在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综合选择在不同无性系及不同接种方法中均具有较强致病性的GL-2、H、M、TC-1、F、Q菌株作为下一步木麻黄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及抗病育种研究试验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