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 ℃)下,以4%的仔猪预混料为对象,研究不同水平组合的甲酸亚铁、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铜、硫酸锰对维生素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相同剂量碱式碳酸盐组的维生素A损失率显著低于硫酸盐组(P<0.05),在贮藏15,30,45天维生素A的损失率分别比硫酸盐组降低了37.3%、18.34%、8.44%;碱式碳酸盐不同组合对维生素A的最大损失率分别为56.53%、7.33%.铁、锌、锰、铜对维生素A损失率的贡献分别为19.23%、22.38%、19.17%、39.21%.证明碱式碳酸铜是贮藏过程影响维生素A损失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下,以4%的仔猪预混料为对象,研究了仔猪预混料中不同水平组合的甲酸亚铁、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铜、硫酸锰(以下简称为"新型微量元素组")对维生素A稳定性的影响,并在试验中增设2个对照组(不添加铁、铜、锰、锌对照组1和普通硫酸盐对照组2)。贮藏试验期60天。研究表明:(1)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2)添加相同剂量的新型微量元素组对维生素A损失率的影响显著低于普通硫酸盐对照组(P〈0.05)。(3)各处理组中维生素A的最大损失率为56.53%。碱式碳酸铜是预混料贮藏过程中影响维生素A稳定性的主要因素。(4)铁与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A稳定性有破坏作用;高铜和高锌及两者互作极显著(P〈0.01)影响维生素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徽量元素对预混料中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下,以4%的仔猪预混料为对象,研究不同水平组合的甲酸亚铁、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铜、硫酸锰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在试验中增设两个对照组(硫酸盐对照组和不添加铁、铜、锰、锌对照组),以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值作为反映维生素稳定性的指标.贮藏试验期60 d.试验结果表明:时间、铜、锌、铁、锰对POV增加的贡献分别为57.82%、22.49%、9.79%、9.44%、0.46%;对T-AOC减少的贡献分别为71.84%、20.96%、3.10%、2.92%、1.19%.碱式碳酸铜与POV呈显著正相关,与T-AOC呈显著负相关(P<0.05),铜对维生素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水分、pH值及微量元素对预混料中维生素A和烟酰胺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下,在第0,15,30,45,60天取样测定4%仔猪预混料中的维生素A和烟酰胺损失率及水分、pH值、过氧化值、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和烟酰胺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和烟酰胺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硫酸根和水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维生素A损失量和过氧化值(P<0.05或P<0.01);在贮藏阶段非微量元素因素(甲酸根、碱式碳酸根、硫酸根、水分、pH值)与维生素稳定性在前15 d呈显著相关(P<0.05),15 d后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包膜微量元素对预混合饲料中养分及活性物质的影响,在近似生产条件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设计,研究37℃条件下,在1%和4%的0~6周龄蛋鸡预混料和断奶仔猪预混料中添加不同量和来源的微量元素铁、锰、锌和铜,考察其对预混料中养分及活性物质的影响,试验期共45 d。结果表明:未包膜的微量元素添加组活性成分的损失均远高于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试验前30 d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维生素的损失速度较快,后15 d维生素损失速度逐渐减缓;蛋鸡4%预混料中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在第40天纤维素酶活力的损失率与自然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4%;断奶仔猪4%预混料中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较未包膜处理组在第20天纤维素酶活力损失率提高了2.5%;1%预混料中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在试验前10 d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的存活率快速下降,试验10~30 d两种菌的存活率下降速度减缓,试验30~40 d两种菌的存活率又大幅下降。综上所述,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会对维生素、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活性饲料添加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但经过对微量元素进行包膜处理后,可以使储存45 d的维生素损耗降低3%~25%,使储存40 d的酶制剂和微生态制...  相似文献   

6.
精料中添加金属蛋氨酸络合物对奶牛产奶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2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添加金属蛋氨酸络合物)和对照组(添加微量元素硫酸盐),供试日粮及营养水平完全相同,正试期60天。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产奶量提高4.5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包被微量元素对育成及后备母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微量元素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为(25±1.12 kg)的大白母猪,按日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采用普通硫酸盐形式微量元素;试验Ⅰ组同样采用普通硫酸盐形式微量元素,但添加量双倍于对照组;试验Ⅱ组采用包被微量元素,添加量与对照组相同。试验期从25~120 kg,为育成—后备连续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和双倍硫酸盐微量元素组相比,包被微量元素组极显著提高了育成猪的ADG(P<0.01),显著降低了F/G(P<0.05)。与对照组相比,双倍硫酸盐微量元素组显著降低了育成猪ADFI(P<0.05)。2)与对照组相比,微量元素包被处理能显著提高育成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后备猪SOD和GSH-Px活性(P<0.05)。双倍硫酸盐微量元素组能显著提高育成猪血清SOD和GSH-Px(P<0.05)活...  相似文献   

8.
甲酸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株玉米秸青贮时分别加入0%、0.05%、0.1%的甲酸,添紧压实,密封保存于罐内一定时间,然后测定玉米青贮原料、青贮饲料DM损失率,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青贮饲料有效降解率,分析相关营养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甲酸有提高青贮料中NDF、ADF及Ash含量的趋势,且随着甲酸量的提高而提高。玉米秸经青贮后,无论有无甲酸,都可显著提高CP含量,CP含量提高22.53%-28.68%;降低NDF、ADF含量,分别比青贮原料降低9.22%-16.37%、15.84-23.66%;灰分含量比青贮原料提高7.98%-22.5%。甲酸有提高青贮玉米秸DM、OM、NDF有效降解率的作用趋势,其中0.1%甲酸组与QⅢ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添加甲酸会提高青贮饲料DM损失率。0.05%甲酸组、0.10%甲酸组与对照组相比,DM损失率分别增加38.7%、120.14%,差异显著,表明玉米秸青贮时添加甲酸不利于营养物质的保持。玉米秸经青贮(QⅠ、QⅡ、QⅢ)后,不管有无甲酸,DM、OM、NDF有效降解率与青贮前玉米秸对比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秸经青贮后可提高DM有效降解率17.79%~24.30%;OM有效降解率13.62%~20.51%;NDF有效降解率10.43%~23.70%。  相似文献   

9.
何海健 《饲料工业》2006,27(21):27-30
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必需微量元素和预混料饲喂各年龄段猪,随机选择体重在10~25kg、25~60kg、60~90kg的猪各60头,每个体重价段分成6组,每组10头,对照组只喂预混料,试验各组饲喂不同剂量的必需微量元素和预混料,其它管理完全相同,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在猪10~25kg阶段补充必需微量元素后效果显著,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38.43%~65.89%,差异极显著(P<0.01);在猪25~60kg阶段补充必需微量元素也可取得较好效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22.34%~48.66%,差异显著(P<0.05);在猪60~90kg阶段补充必需微量元素后效果不明显,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47%~22.92%。同时,各试验阶段补充不同剂量的必需微量元素后粪便中必需微量元素残留量也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预混料中无机和有机微量元素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设计,共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处理1组为维生素组(不添加微量元素),处理2组为维生素组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处理3组为维生素组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各组分别加上载体后做成预混料,储存120 d,之后分析预混料中维生素的损耗。结果显示:各处理对预混料中维生素D3、维生素E、烟酸、维生素B2、泛酸和生物素月均损耗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 0.05)。与无机矿组相比,维生素和有机矿组显著降低了预混料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B6的月均损耗率(P 0.05)。无机矿组中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氯化胆碱的月均损耗率均最高(P 0.05)。有机和无机矿组对叶酸损耗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维生素组(P 0.05)。与无机矿组相比,有机矿组显著降低了预混料中维生素A、维生素K3、维生素B12、维生素B1、叶酸、维生素B6和氯化胆碱的损耗量(P 0.05)。结论 :预混料中用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可以使储存120 d后的维生素损耗降低40%~50%。  相似文献   

11.
采用Klein—Defors悬浮杀灭方法,考察了那氏(NAS)制剂对H5N1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杀灭效果。将不同浓度的NAS制剂药物组与利巴韦林药物对照组与H5N1亚型和H9N2亚型病毒各分别混合10min和30min。后10倍递进稀释成10个稀释度,接种鸡胚尿囊腔。培养一定时间后采集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HA),计算NAS制剂对两种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不同时间的杀灭率。结果表明,以1:40、1:80、1:160、1:320、1:640的稀释浓度与10^7-63 EID50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液作用10min,病毒杀灭率分别为99.99%、99.99%、32.39%、0、0;作用30min杀灭病毒率分别为100%、99.99%、99.43%、0、0。与10^0.17 EID50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液作用10min,其杀灭病毒率分别为99.99%、99.99%、32.39%、0、0;作用30min病毒杀灭率分别为100%、99.99%、90%、0、0。提示NAS制剂对这两种病毒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而且杀灭效果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择白术多糖来研究其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激素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白术多糖在畜禽业的应用提供依据。选用48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平均分成6组,每组设4个重复,其中A为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B、C、D、E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0.2%、0.4%、0.6%和0.8%)的白术多糖;F为抗生素添加组。整个饲养试验分为两个阶段,1~14日龄为第一阶段,15~28日龄为第二阶段。结果表明在1~14日龄阶段,A组血清BUN浓度显著(P〈0.05)高于C组;A组血清AMM浓度显著高于(P〈0.05)C组和D组。在15~28日龄阶段,B组血清CHO浓度显著(P〈0.05)高于E组和F组;B组血清GLU浓度显著高于(P〈0.05)E组和F组。白术多糖能通过影响樱桃谷鸭血清尿素、血氨、胆固醇及血糖的浓度,发挥促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PCR或RT-PCR技术连续两年对规模猪场采集的猪全血分别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检测,结果发现2008年猪全血中CSFV、PRRSV、PRV、PCV2的感染率为30.0%、50.0%、4.0%和30.0%,2009年猪全血中CSFV、PRRSV、PRV、PCV2、BVDV和JEV的感染率分别为19.8%、13.7%、1.1%、31.9%、0.7%和2.7%,这表明用猪的全血可进行猪瘟等6种疫病的监测和流行,为更深入研究疫病的流行病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退役水牛饲喂添加尿素青贮甘蔗梢的研究,为提高甘蔗梢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甘蔗梢直接青贮和添加尿素青贮,并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和纤维的进行分析,同时实施退役水牛育肥试验。[结果]表明:①直接青贮的甘蔗梢pH值为3.9,添加尿素青贮的pH值为4.1,两者均达到优质标准;②添加尿素青贮后,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提高了103.8%和41.4%,差异极显著(P〈0.01);粗灰分(Ash)提高了7.7%,无氮浸出物(NFE)降低了8.4%,差异显著(P〈0.05);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NDIC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CP)和酸不溶灰分(AIA)分别提高了9.8%、14%和27%,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降低了13%,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纤维素(C)、半纤维素(HC)分别降低了4.1%、3.6%和8.7%,差异显著(P〈0.05);③在不补饲精料条件下,对退役水牛饲喂直接青贮的甘蔗梢,平均日增重(ADG)仅为33 g;饲喂添加尿素青贮甘蔗梢,ADG得到了极显著的提高,为764 g,(P〈0.01);每头每天再补给0.5 kg肉牛浓缩料和2.0 kg、4.0 kg精料补充料,ADG分别达到941 g和1 142 g、1 427 g,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添加尿素青贮甘蔗梢能有效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消化利用率;饲喂添加尿素青贮甘蔗梢育肥退役水牛,日增重显著高于直接青贮甘蔗梢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的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PRVSA株基因组序列,PCR扩增了长约1070bp的gD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表达菌,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gD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经免疫印迹检测证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猪伪狂犬病毒抗体的PPA—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与其他7种常见猪病病毒(CSFV、PPV、PRRSV、JEV、PCV-2、PEDV、TGEV)的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5%,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10%;与IDEXXgD-ELISA试剂盒相比较,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95.1%和88.1%。本研究建立的PRVgD-PPA—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为PRV的免疫猪群抗体监测、快速诊断和PR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品种猪在沙门氏菌攻毒压力下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在试验的7、14、21d,测定两品种猪的健康状态与沙门氏菌压力下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血清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在7、14、21d时,长大二元杂交猪的ADG、ADF都显著高于松辽黑猪(0.01);在试验7、21d,松辽黑猪与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血清IGF-1差别不显著,但在14d时,在沙门氏菌的压力下,长大二元杂交猪的IGF-1高于松辽黑猪(0.05);在7、14d松辽黑猪的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长大二元杂交猪(0.01),但21d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铜源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20 kg左右的军牧1号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成A、B、C、D、E 5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A组)、基础日粮+125 mg/kg硫酸铜组(B组)、基础日粮+250 mg/kg的硫酸铜组(C组)、基础日粮+125 mg/kg蛋氨酸铜组(D组)、基础日粮+250 mg/kg蛋氨酸铜组(E组),试验期为45 d。在试验第15,30,45天晨饲前空腹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测定有关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各组猪生长性能。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铜可显著提高血清铜、锌含量(P〈0.05),对血清铁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125 mg/kg蛋氨酸铜和125 mg/kg硫酸铜的促生长效应较显著(P〈0.05),且有机铜优于无机铜。说明添加铜对仔猪生长有一定的意义,建议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铜125 mg/kg。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3只健康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波杂羊,采用尼龙袋法测定不同稻草秸秆微生物饲料的动态降解参数。结果表明:发酵饲料DM的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降解速度(c)、有效降解率(ED)在不同含水量、不同发酵时间下有显著差异,a、b值变化趋势一致,c、ED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以60%组发酵30d饲料的a、b、ED值最高,分别为7.60%、39.37%、38.75%,高于0d(P〈0.01)、10d(P〈0.01)、20d(P〈0.05)的发酵饲料;c值为0.0758/h,显著高于0d(P〈0.01)。结果显示,含水分60%的饲料发酵30d的降解速度最快,DM有效降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