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别在武夷山市、安溪县、永春县和华安县进行生物黑炭茶园应用技术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施用生物黑炭后,土壤pH值提高0.12~0.20个单位,酸化茶园土壤得到明显改良;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4.14%~29.37%,碳截留效果显著;土壤全氮提高3.34%~23.98%,有效氮含量下降3.40%~9.83%,有效磷含量提高1.61~9.69 mg·kg-1,速效钾含量提高9.13%~133.79%茶园年鲜叶产量提高1.71%~8.28%,经济效益初步体现.综合示范结果,生物黑炭茶园施用可以作为一项改善茶园土壤性状、提高茶叶产量的栽培技术,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3.
方雯莹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04-106
以武夷山挂墩茶园为研究区,通过土壤采样分析,选取土壤pH值、交换性酸2项指标对挂墩茶园土壤酸化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挂墩茶园土壤pH值表现为A层B层>BC层。通过不同植被利用方式下土壤pH值比较,茶园土壤酸化程度明显高于杉木林土壤,这表明茶树是造成挂墩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茶树根系代谢作用及枯枝落叶的还园作用导致茶园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4.
对九曲溪生态保护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竹林和茶园4种类型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分形维数与土壤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及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林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均为2.375~2.658(干筛)和2.627—2.863(湿筛),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在0~20、20—40、40—60cm土层均表现为:阔叶林〈竹林〈马尾松林〈茶园,且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种林地干筛和湿筛条件下〉0.25mm的团聚体百分数和〉5mm的大团聚体百分数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阔叶林的最大,竹林和马尾松林次之,茶园的最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表现为一致的变化趋势,0-60cm土层为阔叶林(21.31%)〈竹林(26.18%)〈马尾松林(31.98%)〈茶园(38.25%);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及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次生阔叶林土壤疏松,持水能力强,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好;竹林和马尾松林次之;茶园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5.
丘陵山地茶园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丘陵山地茶园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0~20cm以>5mm团聚体含量最高,占20.59%,2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以<0.25mm微团聚体为主,占35.32%。0~20cm,20~40cm土层均以>5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团聚体基本呈现粒径增大,有机碳含量增加的规律。茶园在0~20cm土层>5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比例最大,0.25~0.5mm团聚体含量最少,而20~40cm土层以0.25~0.5mm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比例最大,>5mm团聚体的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茶园土壤剖面磷素分布的有效性规律,采用Bowman-Cole有机磷分级方法、张守敬和Jackson无机磷分级方法,对贵州省典型茶园土壤剖面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剖面各层总无机磷含量占全磷含量的比例为52.19%~68.99%,以铝磷(Al-P)和铁磷(Fe-P)为主,占总无机磷含量的比例分别为44.52%~51.51%、28.19%~36.40%;有机磷以中等活性有机磷(MPo)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MRPo)为主,占总有机磷含量的比例分别为44.26%~60.98%、22.00%~27.99%。土壤垂直剖面各层中有效性磷的来源对应于不同磷素形态,有效磷的活性磷源有0~20 cm土层的MPo、20~40 cm和80~100 cm土层的Al-P,重要转换性磷源有0~60 cm土层和80~100 cm土层的MRPo;潜在的非活性磷源有40~60 cm土层的钙磷(Ca-P)和高稳定性有机磷(HRPo)、60~80 cm土层的闭蓄态磷(O-P)、0~40 cm和80~100 cm土层的HRPo;活性有机磷(LPo)的贡献源有0~20 cm土层的Al-P、20~80 ...  相似文献   

7.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茶园茶树及对应土壤样品中铜的含量,研究茶树各部位及土壤中铜的分布特征,以富集系数(BAF)为指标对茶树吸收累积铜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与树体铜含量分别为(10.65±0.68)mg/kg和13.85 mg/kg;茶园土壤全铜和有效态铜含量分别为17.09~89.33 mg/kg和2.72~12.28 mg/kg;树体各部位铜含量和分布率为侧根>叶片>主根>生产枝>骨干枝,其中根系及叶片吸收累积铜占树体的49.87%和22.28%;不同茶园茶树的各部位铜含量、铜分布率及富集系数等均差异明显;不同茶园的土壤全铜和有效态铜含量及铜利用率(PBC)均差异明显;茶树体、叶片、主根、侧根铜含量与土壤铜含量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对茶园土壤酸性和土壤元素有效性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模拟试验探讨了生物炭用于茶园土壤对土壤酸性的调节作用和对土壤矿质元素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0 ~ 300 g/kg的用量向茶园土壤中施加生物炭能使土壤pH值升高0.05 ~0.22,有机碳含量提高1.6~7.9百分点,阳离子交换量(CEC)下降8~48 cmol/kg.生物炭明显降低茶园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Pb、Cd和Cu的含量,其中有效Pb降低38.5% ~79.1%,有效Cd降低26.8%~ 74.6%,有效Cu降低12.5% ~ 17.2%.同时,土壤中有效Fe、Zn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湖北五峰主茶区3个不同绿茶茶园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不同土壤质地和管理模式对茶园土壤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质地为沙质壤土的茶园1,其茶叶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最高,与其土壤各项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脲酶活性均较佳有关。天然茶园2的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含量较高、沙粒含量较低,有利于维持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粉沙质壤土的茶园3的茶叶品质与茶园2的茶叶品质相当,可能是茶园3的土壤pH偏低、土壤磷素不佳、微生物活性不够导致。建议对茶园3的土壤pH进行调节,改善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同时增施磷肥,改善土壤磷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套种食用菌对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红壤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年的冬季茶株行间套种大球盖菇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套种对茶园土壤环境及春茶萌发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园冬季套种大球盖菇、菌渣回田作有机肥这一茶园套种模式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水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对福建少雨、低温的越冬期茶园土壤具有明显的保水保温效果,0~20、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0月至次年2月分别提高9.22%、6.11%,5、10、15、20cm土壤温度在12月至次年2月分别提高0.90、0.77、0.67、0.50℃;保证了幼龄茶树的安全越冬,与清耕茶园相比,春茶萌发期提早了4.3d,春茶产量提高了iI.0Voo。  相似文献   

11.
云南勐海县主要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掌握勐海县古茶园之间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为勐海县古茶园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全县茶叶生产实现高效、优质、生态的目标。【方法】选取勐海县9个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土壤取样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有66.7%的古茶园土壤pH值在4.5~5.5,33.3%的古茶园土壤pH值低于4.5;22.2%的古茶园有机质含量高于30 g/kg,77.8%的古茶园有机质在10~30 g/kg;碱解氮含量全部超过120 mg/kg;88.9%的古茶园速效磷含量低于3 mg/kg;66.7%的古茶园速效钾含量低于50 mg/kg。【结论】勐海古茶园土壤中,部分茶园的pH值低于4.5,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比较丰富,速效磷和速效钾比较缺乏。应充分发挥各种有机肥资源,增加古茶园的土壤肥力,运用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古茶园的土壤养分结构和pH值,确保各地古茶园有合理、高效的土壤养分库。  相似文献   

12.
微咸水灌溉及改良剂对土壤全盐量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5因素多水平组合设计,利用4~5g/L微咸水进行灌溉,模拟1~20年灌溉微咸水的土壤全盐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5cm表层土壤全盐量明显高于其它各层,均在0.200%以上;5~20cm,20~40cm根层土壤全盐量最低;40~60cm土壤全盐量介于表层和根层之间。沸石作为石灰性土壤盐碱改良剂效果最好,比对照全盐量降低0.011~0.070个百分点。磷灰石效果最差,土壤全盐量比对照高近1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格取样法采集芒市33份茶园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芒市茶园土壤潜在酸化严重,土壤pH值4以下的茶园占78.8%;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镁、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过低;45.4%的茶园土壤速效钾表现亏缺;微量元素中,土壤有效铁含量高,全部达到Ⅰ级茶园标准;有效铜含量严重偏低,78.7%的茶园土壤有效铜含量低于1 mg/kg;39.4%的茶园土壤有效锰含量偏低。改善茶园土壤的酸化状况,加强对磷、钾、铜、锰的施用是提高芒市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不同调理剂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金 《福建农业学报》2014,(10):1015-1020
为调节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通过近3a的田间小区试验,在氮磷钾肥平衡施用基础上,研究添施腐植酸类土壤调理剂(腐植酸和风化煤)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施腐植酸类土壤调理剂可降低土壤容重7.22%~15.44%,提高土壤孔隙度8.24%~18.62%,pH 2.97%~18.61%、有机质8.86%~27.22%、全氮9.80%~45.10%、全磷6.12%~40.82%、全钾4.52%~40.16%、碱解氮8.81%~45.75%、速效磷0.62%~67.55%和速效钾5.56%~36.09%;并增加茶青产量3.19%~14.24%,提高茶叶的茶多酚5.21%~10.73%。其中,以化肥+腐植酸+风化煤处理对提高茶叶产量、茶多酚以及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效果最佳;以化肥+腐植酸处理对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效果最佳;而化肥+风化煤处理对提高土壤pH 值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南昌县茶园土壤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南昌县茶园土壤减量、平衡施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对南昌县50个茶园土壤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县茶园土壤pH适宜茶树生长水平(4.5~5.5)的样点仅占4%,96%的样点pH含量低于4.5,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44%的样点有机质含量低于15g/kg;土壤中氮、磷、钾含量丰富,达到优良茶园肥力水平;土壤中镉、砷、铅、汞和铜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和有机茶标准,铬含量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100%超过有机茶标准。同时针对南昌县现有茶园土壤状况,提出有机肥+机械深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配方肥3种培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湖北省123个典型茶园土壤进行取样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湖北省茶园土壤潜在酸化严重,土壤pH值在4以下的茶园占49.6%;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丰富;46.6%的茶园土壤速效钾亏缺;27.1%的茶园土壤有效镁含量偏低;微量元素中,土壤有效铁含量适中,有效铜亏缺严重,83.1%的茶园土壤有效铜含量低于1 mg/kg,1/3以上的茶园土壤有效锰和锌含量偏低.改善茶园土壤的酸化状况,加强对钾、镁、铜、锰和锌的施用是提高湖北省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1年龄茶园中秸秆覆盖对低龄茶园土壤性状和地表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龄茶园行间覆盖农作物秸秆可以显著提高表土活性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降低表层的土壤容重,进而增强了土壤保水作用。全覆盖处理对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微生物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以及提高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作用略高于半覆盖处理;但在减少养分流失及地表径流量方面,全覆盖处理与半覆盖处理间无明显的差异。因此,低龄茶园行间覆盖农作物秸秆具明显的生态效应,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协调茶园土壤养分供应,可以作为南方山区茶园的水保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对低龄茶园土壤性状和地表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在1年龄茶园中秸秆覆盖对低龄茶园土壤性状和地表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龄茶园行间覆盖农作物秸秆可以显著提高表土活性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降低表层的土壤容重,进而增强了土壤保水作用。全覆盖处理对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微生物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以及提高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作用略高于半覆盖处理;但在减少养分流失及地表径流量方面,全覆盖处理与半覆盖处理间无明显的差异。因此,低龄茶园行间覆盖农作物秸秆具明显的生态效应,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协调茶园土壤养分供应,可以作为南方山区茶园的水保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部分茶区茶园土壤中硼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2年对浙江省部分茶园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浙江省茶园土壤全硼含量高 ,在 0~ 2 0cm土层为90 .19± 2 8.0 0mg·kg- 1,在 2 0~ 40cm土层达 97.3 6± 3 4 .19mg·kg- 1,但有效硼含量低 ,分别为 0 .2 3 8± 0 .14 8mg·kg- 1和 0 .199± 0 .12 5mg·kg- 1,只占全硼含量的 0 .2 %~ 0 .4% ,有效硼缺乏率达 90 %以上。茶树吸收硼与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叶片的成熟度增加 ,硼积累增加 ,同时茎杆部也是硼累积的部位。浙江省茶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粘粒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养分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在安溪县22个主要产茶乡镇随机采集茶园土壤样品243个,通过测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并利用Fuzzy综合评估法计算出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以此来评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结果】(1)安溪县各乡镇茶园土壤pH值为3.79~4.97,均值为4.36,变异系数为11.51%,乡镇间茶园土壤pH差异显著(P<0.05)。(2)只有一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符合Ⅰ级土壤指标(>20.00 g·kg-1)。(3)茶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9.70~184.70 mg·kg-1、5.34~257.21 mg·kg-1、78.18~272.20 m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为Ⅰ级,有20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Ⅰ级、其余各有2个为Ⅱ级。(4)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38~2.05 g·kg-1、0.14~1.76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