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大棚黄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提升大棚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了大棚黄瓜种植现状,分析了大棚黄瓜种植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湖南永州地区蓖麻不同密度种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蓖麻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株高、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产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8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产量为250~300kg/667m~2,灌浆成熟期株高230~240cm,花果期叶面积系数2.0~2.5,开花期净同化率为7.9~8.4g/m~2·d为宜。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以超试1号(晚熟型)、郑单958(中熟型)为材料,研究了5个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子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5万~11.25万株/hm2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但增幅越来越小,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9万株/hm2.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种植密度对玉米单粒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前期的灌浆速率,不同品种单粒重的差别是灌浆持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联创80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于2014—2015年对联创808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联创808的穗长、单穗轴重、单穗粒重、茎粗、单株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百粒重、出籽率、秃尖长、株高、穗位高、穗粗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的穗长、穗粗、单穗轴重、单穗粒重、茎粗、单株的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出现下降趋势,群体叶面积指数出现增高趋势;玉米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玉米的产量出现降低。联创808具有较强的耐密性,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实现玉米产量的增加,其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宜控制在6万~9万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内蒙古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豆种植的适宜播期及密度,以半蔓生型和直立型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密度绿豆群体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绿豆群体叶面积指数、株高、单荚粒数大体逐渐下降,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单位面积子粒产量大体先升后降。绿豆种植的适宜播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半蔓生型品种在种植密度为23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若晚播应加大种植密度到27~30万株/hm~2;直立型品种适宜高密度种植,不适宜晚播,适宜种植密度为27~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快菜生长,产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影响的差异性,为快菜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京研快菜6号为研究对象,设置666 672,500 000,444 438,333 328株/hm~24个密度水平,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快菜株高、茎粗、开展度、叶片数、单株质量、产量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植密度下快菜的生长、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在经过播种后21 d的缓慢增长期后极速增长,在播种36 d时到达峰值,其中,种植密度为444 438株/hm~2的峰值最高,相比于处理666 672株/hm~2,其株高、茎粗、开展度、叶片数分别提高了5. 26%,50. 19%,29. 77%,30. 00%,其单株质量、产量、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了137. 56%,11. 64%,100. 50%,33. 67%。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单株质量、产量、叶面积指数呈回归方程为抛物线型的曲线相关,在峰值处存在较合理的种植密度,较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9. 21~11. 43。综合各密度处理下的快菜生长情况和产量,京研快菜6号种植密度在444 438株/hm~2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佳伟 《种子世界》2014,(12):26-27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先玉335玉米品种的生长性状和产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先玉335玉米品种群体叶面积指数(抽丝期)最大可达6.67,玉米株高最高达到371cm;种植密度在8.0万株/hm2时群体干重最大,完熟期时达1 853.4kg/hm2;先玉335种植密度在8.0万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4 945kg/hm2,综合分析,先玉335玉米品种在东部桦甸地区,最适种植密度为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黄瓜是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食用的一种蔬菜,在市场上黄瓜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在黄瓜种植的过程中要利用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目前比较常见的黄瓜种植技术就是大棚黄瓜种植技术,在大棚黄瓜种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做好深冬季节的管理,针对大棚黄瓜深冬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辽杂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宗绪 《中国种业》2015,(11):47-48
为发挥辽杂18号的产量潜力,探求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辽杂18号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粱种植密度的增加,高粱叶面积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差异显著,从开花期以后叶面积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12.0万株/hm2和13.5万株/hm2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下降较快;种植密度较生育进程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从产量构成方面看,单穗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辽杂18号在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在实际生产中,推荐辽杂18号的种植密度为9.0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从产地条件、品种选择、育苗与移栽、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绿色大棚春黄瓜栽培技术,以提高黄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研究2个紧凑型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合特性及产品变化,以明确紧凑型玉米品种对密度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品种辽单565和辽单539的单株叶面积,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随着密度胁迫加大,趋势基本一致。苗期到拔节期缓慢升高,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迅速升高,大喇叭口期到吐丝期缓慢升高至最高值,而后缓慢下降,在吐丝后的30 d左右下降迅速。并且同一品种表现为,中高密度胁迫的单株叶面积较低密度处理低,并且下降迅速,辽单539在吐丝后期各指标下降速度快于辽单565。不同品种的产量对密度胁迫反应不同:辽单565随着密度升高产量增加,在75 0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且仍有增密潜力;辽单539在67 5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达到最高,而后随密度增加产量下降,即存在最适密度范围。  相似文献   

12.
从产地条件、品种选择、育苗与移栽、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绿色大棚春黄瓜栽培技术,以提高黄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郑单22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22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郑单2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种植密度后而下降,产量随密度加大而增加,结果表明,郑单2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扁豆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扁豆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种植密度来提高扁豆产量,以‘上海交大红扁豆1号’为供试品种,采用4种种植密度处理,通过对扁豆2个采收阶段的产量测定与分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增产效果,为扁豆密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密度低于49995株/hm2时,扁豆产量随着扁豆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加。超过此密度后,产量开始降低。此试验中,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方式是行距2 m,株距0.2 m,种植密度49995株/hm2,与传统种植密度相比,增产了124.3%。密植后,扁豆在采收第1阶段(4月1日至6月30日)增产80.48%~272.96%,采收第2阶段(7月1日至10月15日)增产0~9.8%,扁豆增产效果第1阶段大于第2阶段。在扁豆的生产中,通过动态的合理密植,可以明显提高扁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玉米种植的最优方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及施N肥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方式和不同施N肥量玉米的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各组合中,以平作耕作方式、密度67500株/hm2、施N量为112.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耕作方式对玉米棒三叶叶面积和株高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对最大叶面积指数和茎粗影响差异不显著;密度对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和茎粗影响差异显著,对株高影响差异不显著;施氮与不施氮之间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茎粗和株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棚黄瓜种植技术进行介绍,分析了如何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以更好地提高大棚黄瓜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掌握适宜河南省各地夏播种植的机收玉米品种‘桥玉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本研究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叶面积指数、倒伏率、抗倒能力、机收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桥玉8号’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在抽雄期达到峰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率升高,地上第3节间的茎粗变细、穿刺强度下降,机收籽粒的落籽率、籽粒破碎率也随之增加,而杂质率无明显变化规律。从产量、倒伏率、机收含水量和机收指标方面分析来看,‘桥玉8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9.00万株/hm2。本研究结果可为适宜机收玉米品种高产栽培提供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良好的机收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蛋白大豆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对密度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蛋白大豆冀豆12为材料研究了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进程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鼓粒期达到峰值,鼓粒期以后开始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升高也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密度22.5万株/hm~2处理最大。密度为22.5万株/hm~2时,群体产量3 736.67kg/hm~2,为最高。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宁夏春小麦新品种(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宁夏春小麦新品种(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叶面积系数、茎蘖数及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密度时达到最大值,种植密度再增加,叶面积系数、茎蘖数及产量出现下降趋势;在低种植密度时更有利于千粒重、穗粒数的增加;有效穗数各品种(系)受品种特性影响随密度梯度的增加表现不一;种植密度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宁春4号、宁春51号和宁春52号推荐在450万株/hm2或稍高密度下种植,永1937、宁春50号推荐在540万株/hm2密度下种植.  相似文献   

20.
密度对超高产春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大豆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度增高,茎粗、节数、分枝数、分枝总长度降低,倒伏加重,单株有效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籽粒重降低,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以45.0万株/hm2处理最佳,产量达5547.81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