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壤硒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否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目前尚无定论,但目前日趋增多的试验表明,硒可能是高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本文综述了土壤和植物中的硒含量状况,土壤硒的形态及有效性,硒对植物的几种生物效应,土壤、植物中硒的测定与调节,以及目前硒的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蕉园地表裸露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是阻碍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覆盖是缓解蕉园土壤肥力下降的有效措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能够敏感反应土壤的质量变化,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以香蕉园常规种植方式(行间地表裸露)为对照,以行间自然生杂草覆盖和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DC.) Urb.]覆盖为处理,利用微生物Biolog鉴定技术研究植物覆盖措施对蕉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覆盖处理下,蕉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有显著差异,结果表现为大翼豆覆盖(CP)>自然生杂草覆盖(NW)>无覆盖(CK)。与行间地表裸露对比,植物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蕉园土壤微生物的Richness Index、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蕉园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的利用率高,其中自然生杂草覆盖下土壤微生物偏向利用羧酸类碳源,大翼豆覆盖土壤微生物偏向利用糖类及氨基酸类碳源。不同覆盖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差异显著,大翼豆覆盖较自然生杂草更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蕉园裸露行间人工种植大翼豆的方法可有效减轻土壤退化程度,以植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可促进香蕉园土壤健康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生物防治是作物连作障碍防控的重要途径之一。AM真菌能够和多种作物形成共生关系,可以有效缓解作物连作对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群落及植物生长的胁迫作用。为了更好的在实践应用中发挥AM真菌对连作障碍的改善作用,分别系统的总结了在连作条件下和接种AM真菌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以及两种条件下对植物生长的胁迫或缓解作用,在连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会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且伴随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失衡,连作造成对下茬作物的自毒作用,也严重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而AM真菌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在以上几个方面起到缓解作用。同时根据目前AM真菌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并对其进行简要归纳,提出加强菌株的纯培养技术仍是关键的一步,并且做好作物基因型与AM真菌菌株的筛选,让二者有更优的兼容共生效果。 相似文献
4.
木醋液及其主要成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木醋液是从多年生柞木中经过高温蒸馏出来的纯天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有机酸和酚类物质,为了明确木醋液和主要成分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将加入不同剂量的木醋液、愈创木酚、醋酸的有机肥施入土壤,观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kg有机肥中加入10g木醋液,施入30kg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别是细菌数量)增加幅度最大,土壤微生物10天内被有效地激活;同时,当在1kg有机肥中木醋液的添加量高达50g时,对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通过采用木醋液中的两种主要成份醋酸与愈创木酚对比试验,表明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与木醋液不相关,木醋液能起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虽然有可能是其他物质在起主导作用,但更有可能的是多种物质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木醋液及其主要成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木醋液是从多年生柞木中经过高温蒸馏出来的纯天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有机酸和酚类物质,为了明确木醋液和主要成分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将加入不同剂量的木醋液、愈创木酚、醋酸的有机肥施入土壤,观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kg有机肥中加入10g木醋液,施入30kg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别是细菌数量)增加幅度最大,土壤微生物10d内被有效地激活;同时,当在1kg有机肥中木醋液的添加量高达50g时,对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通过采用木醋液中的两种主要成份醋酸与愈创木酚对比试验,表明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与木醋液不相关,木醋液能起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虽然有可能是其他物质在起主导作用,但更有可能的是多种物质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氮沉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全球氮沉降加剧背景下植物生长所受的影响,笔者归纳了森林植物不同生长指标对氮沉降响应的国内外文献数据。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氮沉降对植物地上部形态(株高、基径)、光合生理(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根系形态结构(根长、根直径和根系生物量)以及叶片中氮:磷等指标的影响,并对上述变化做了合理的分析。笔者指出氮沉降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的各生长指标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氮沉降很严重时,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笔者发现目前关于氮沉降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试验中,很多都是短期模拟试验,而且大多数试验都是有关现象的研究而非原理的探索。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将模拟时间进一步延长,并对造成响应变化的机理进行探索,以期更好的为进一步研究氮沉降增加对森林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土壤添加物、土壤微生物和番茄苗期生长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特性,分阶段在土壤中加入苜蓿汁、木醋液、葱汁、草木灰4种和有机肥配制的有机添加物,设有机肥处理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向土壤加入添加物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番茄的株高和株重也有明显变化,处理B在各处理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在15d、30d、45d和60d时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65.88 %、96.14 %、80.90 %和82.0 %;土壤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6.01 %、54.01 %、49.0 %和49.8 %,相应地,处理B在番茄苗期最后试验测定时平均株高和平均株重变化也较为明显,比对照分别增加35.22 %和34.97%。对各处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对于处理B,不同时间测定中,土壤中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与番茄株高和株重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复合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效果不同:对细菌的影响最大,真菌次之,对放线菌的影响最小。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外来入侵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地踏勘及取样方法,对西安市郊区农田中生长的野燕麦根系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距离野燕麦植株不同范围内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平均颜色变化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距离野燕麦根系越近的土壤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受影响的程度越明显;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与土壤培育时间及距离根系土壤范围均有联系,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随培育时间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距离越近,总碳源利用率越高。且入侵植物野燕麦的生长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距根系土壤越近,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越高,均匀度越小。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评价土壤健康的关键指标,农业生产中,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和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在农业生产发展和推广有机肥的基本政策下,研究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有利于全面、客观评价有机肥对土壤健康的意义。中国自20世纪70、80年代,布局了一批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对土壤微生物研究发展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阐述了有机肥在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构建群落结构方面的积极效应,探讨了有机培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总的来说,有机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特征,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比,增加古菌、固氮微生物和氨氧化微生物等功能微生物菌群丰度,抑制土壤病原菌的活性,从而起到提高土壤碳氮代谢活性和维护土壤健康的作用。有机肥构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途径主要是引起土壤pH、养分含量、团聚结构、酶的活性等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自身携带的外源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施用有机肥时应综合考虑土壤条件、作物类型和肥料种类等因素。今后,可以通过新的生物技术深入挖掘微生物功能特性及作用机制,同时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微生物肥料,充分发挥微生物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此外,还要重视土壤健康微生物指标的开发和验证,深入开展土壤健康评价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控制水分、肥料的条件下,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影响显著。随着土壤容重的变化,玉米根系及地下部都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一定范围上,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的根长逐渐容短,而其直径则逐渐变粗。同时根干重及株高等均与土壤容重及株高等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表现为负相关。而就法上部干重及T/R值(冠/根比植)来讲,则呈现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淮山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淮山药茎段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25±1)℃,光照强度24~30umol/m^3s,光照时间10h/d条件下研究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丁酰肼4种植物生长抑制剂对淮山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0.75mg/L、矮壮素1。00rag/L、缩节胺3.00mg/L、丁酰肼6.00mg/L能提高淮山药不定芽增殖率、植株矮化和更健壮。MS+NAA0.04mg/L+KT2.5mg/L+Ad5ing/L+PVP300mg/L与矮壮素1.00mg/L结合增殖效果较好,增殖率为2.31。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揭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互作关系的途径与机制,综述了根际有益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以及植物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这2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分述了根际促生微生物PGPM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生防微生物BCA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根系分泌物的功能;根系分泌物影响土壤微生物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指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互作关系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PGPM菌株的筛选和适应能力的研究,生防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对靶标病原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对根系分泌的分离鉴定方法的优化及化感作用途径等需要更深入探究。今后应加大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培养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揭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高硼土壤面积的分布,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硼处理研究表明,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黄叶率增加,干物质生产受阻,根系分布浅、根量小,而且根系比地上部分对硼毒更敏感。品种基因型之间对硼的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植株体内硼浓度随品种基因型和土壤硼含量的不同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沼液施用对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研究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后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兰花种植前,沼液施用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91.16%和79.09%,真菌反而减少了55.03%;沼液施用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常规施肥分别低了27.01%和15.58%。西兰花收获后,沼液施用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13.18%和11.50%。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后,沼液施用分别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9.61%和29.46%。沼液施用可增加西兰花种植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促进西兰花收获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探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库容,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50%秸秆还田、100%秸秆还田、150%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增幅为0.02~0.04个百分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6.64~9.00、3.37~4.07、10.33~19.00 mg/kg。不同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细菌、真菌、放线菌增幅分别为2.2×108个/g~3.1×108个/g、0.5×106个/g ~3.5×106个/g、1.3×107个/g ~1.9×107个/g。但过量秸秆还田不利于农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木醋液改良再植病土壤的作用机理,以苹果砧木—八棱海棠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木醋液处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及7月和10月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倍木醋液灌根后,八棱海棠幼苗株高、地径和叶面积年增长量均有显著提高。木醋液灌根处理显著提高了再植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其中7月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CK1的1.31,1.38,1.20,1.60,1.65倍,10月分别为CK2的1.12,1.03,1.58,1.40,1.25倍,且均有显著差异;7月和10月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木醋液提高了夏秋两季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7月和10月对照和木醋液处理,根际细菌前5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和棒状杆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为uncultured_bacterium_c_Subgroup_6、uncultured_bacterium_f_Gemmatimonad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o_Rokubacteria...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蔗田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以及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设甘蔗连作(A)、青饲玉米–青饲玉米–甘蔗轮作(B)和花生–花生–甘蔗轮作(C)3个种植模式,分别测定了连作和轮作前后蔗田耕作层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活性,调查了甘蔗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并分析了不同模式下作物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A处理相比,B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和细菌数,而C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水解性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蔗糖酶、酸性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降低了土壤真菌数量,下降了2.47×104个/g。2种轮作模式甘蔗的农艺性状和品质均优于连作,B处理和C处理的出苗率、分蘖率、产量和糖分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与相关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轮作使甘蔗生产提质增效,可能由于轮作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活性,进一步改善了蔗区酸性土壤的pH值,加速土壤有效养分的释放,从而促进甘蔗的生长发育,缓解连作障碍,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