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辣椒果实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辣椒产量预测模型,为辣椒果实的无损测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对不同辣椒品种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构建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果实纵、横径生长模型,以及果实鲜重与纵、横径关系的线性模型,并建立了以上述模型为基础的辣椒产量预测模型.运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除Y187果实纵径和横径的均方根误差(RMSE)>20%外,其余模型RMSE均小于20%,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模拟辣椒果实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四川盆地加工辣椒越夏避雨栽培高效施肥方案,以不施肥为对照(T1),研究了半程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T2)、半程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基肥增施微生物菌肥(T3)、全程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T4)、全程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基肥增施微生物菌肥(T5)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以及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程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基肥增施微生物菌肥(T5)的处理,在化肥总量较半程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T2和T3处理)减少16.5%的情况下,仍可促进辣椒植株株高和茎粗生长,增加辣椒果实产量,提高加工红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辣椒素含量、色价等重要品质指标,促进果实及植株干物质积累和N、P2O5、K2O养分吸收,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可作为四川盆地加工辣椒越夏避雨栽培高效、优质、优产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184团土壤含盐量日趋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严重影响色素辣椒的产量和品质。2016年新疆田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184团3连西4斗条田进行色素辣椒滴施有机腐植酸钾原粉肥料和酸碱平衡护理剂及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田间试验,为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肥利用率,完善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保护地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针对天津市设施生产环境和发展要求,提出了保护地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要点。文章中规定了天津市保护地种植辣椒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提出了微灌条件下水肥使用的原则、要求和生产管理等系列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常规施肥的设施辣椒产量作为参考依据,本次试验选用了三种不同的水溶肥料进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分别与常规施肥的设施辣椒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溶肥1号使用之后,设施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水溶肥2号与水溶肥3号的试验结果不显著,从而得出结论,水溶肥1号更适用于辣椒水肥一体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针对母羊体征监测费时费力、采集方案不完善、传输距离受限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WSN的母羊体征监测系统。该系统首先通过颈环采集节点实时采集母羊体温,再基于ZigBee和GPRS技术组成无线传感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服务器将数据存储于数据库并在网页平台实时显示。此外,为验证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实时平均数算法计算体温数据的相对误差并对通信方案的网络丢包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WSN的母羊体征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传输和显示母羊的体征参数,测温相对误差小于1%,网络丢包率小于4%,满足羊场的实际使用需求。研究设计的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并突破了通信距离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采集的体征信息对建立母羊运动量及健康评估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水肥耦合对越冬基质栽培辣椒产量、果实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综合调控,以‘拉菲78-9’辣椒为试验材料,设置基质相对含水量的40%~45%(W1)、55%~60%(W2)和70%~75%(W3)3个灌溉量水平,以及80%(F1)、100%(F2)和120%(F3)3个标准山崎辣椒营养液浓度水平,共9个耦合处理,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辣椒果实品质代表性指标,结合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综合评判,确定适于延安地区及相似生态区越冬基质栽培辣椒的水肥耦合方案。结果表明:辣椒产量和WUE均随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单因素及二者耦合效应对产量和WUE均有显著性影响;综合分析表明,W2F2处理辣椒产量为30 903.11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35.42kg/m3,综合评分为0.71且高于其他处理。综上,依据基质相对含水量55%~60%进行灌溉,单株按照3天浇灌1次且每次浇灌500mL 100%浓度的标准山崎辣椒营养液为延安地区越冬基质栽培辣椒的最佳水肥耦合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局域网的温室花卉信息数据库和网上信息查询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详细介绍了运用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及其相关设备 ,在花卉中试基地温室中采集温室花卉图像、生长状况、气象、水肥等数据 ,建立花卉信息数据库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原理 ;并以此数据库和ASP技术为基础 ,开发了网上花卉信息查询系统 ,为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和挖掘花卉生长状况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服务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辣椒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以黔椒4号、Y-187、火焰山和绿炬为材料,设置品种与氮素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品种辣椒果实纵径和横径之间以及果实干重与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引入校正系数K和M构建基于生物量的辣椒果实几何参数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辣椒果实纵径和横径的关系可用幂指数方程表达,果实干重随体积呈线性变化。运用独立试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初步检验,模型对辣椒果实纵径和横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辣椒果实的主要几何参数,为构建辣椒功能—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爱武 《云南农业》2023,(11):73-75
以辣椒常规施肥为对照,试验选用4种不同水溶肥料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与辣椒常规施肥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水溶肥处理辣椒亩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鲜椒产量24.8%、18.4%、26.3%和30.1%。水肥一体化施肥区每个处理均较常规施肥区减少灌水量1.9~2.1 m3,节水20%~22%;减少施肥量7.62 kg,节肥61.4%,减少肥料支出35.6~44元,减少肥料成本28.7%~35.5%;减少用工4个,省工40%,减少用工成本320元。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提高了辣椒产量,而且节水、节肥、省工省时,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可见水溶肥的施用及水肥一体化技术更适宜于辣椒生产。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制干椒优势产区,目前膜下滴灌技术已在色素辣椒种植上大面积应用,但在其生产中仍存在水肥资源浪费严重、水肥供应不协调、耦合效应差、产量和品质不高等问题,把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色素辣椒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品种选择、地块的理化性状、平整土地、滴灌系统布置与管理、种植模式及群体指标、色素辣椒各生育期的水肥管理和配套栽培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色素辣椒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2.
鸡泽是千年古县、毛遂故里、辣椒之乡。辖7个乡镇,有耕地39.2万亩。交通便利,民风淳厚,土地肥沃。常年种植辣椒面积8万亩左右。通过采用科学的水肥使用技术,丰产优质的鸡泽辣椒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之一。一、种植现状鸡泽县羊角椒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地下水位高、土质结构好、水肥气热协调的特点,非常适宜辣椒生长,椒农在育种和管理上经验丰富,培育出了著名的"羊角椒"地域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最优施肥模式,为设施辣椒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设施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水肥模式(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2:优化减除草剂;处理3:优化减农药;处理4:精准水肥一体化)土壤中以及辣椒果实和植株中氮、磷的分布,并探讨氮肥利用率及其环境与经济效益。[结果]氮、磷含量在不同深度土壤呈逐层递减的趋势。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氮、磷含量在不同深度土壤中不断积累,但向下淋溶效果皆不明显;辣椒生长过程中,处理4辣椒果实中氮、磷积累量增幅较其他3组处理高,后期与收获期辣椒果实中的总氮、总磷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3组处理,处理4能够有效提高辣椒果实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和分配。处理4辣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处理,较处理1、2和3分别增加79.37%、41.25%和16.49%;处理4的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3组处理,较处理1、2和3分别增加135.33%、85.33%和52.84%。处理4的产投比最高可达3.23,较处理1、2和3分别增加28.17%、31.30%和16.61%,可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处理1和2在辣椒生长前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相对较高,常规施肥模式下有可能带来温室效应的环境风险。[结论]精准水肥一体化处理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4.
针对赣南地区地形复杂、脐橙种植时水肥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试验区建立了一套水肥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候站、服务器、水肥机、变频器、水泵、控制箱、喷滴灌头等设备。该水肥系统通过ASE中央控制器控制喷头达到果树防霜冻的目的;利用控制箱和控制软件控制水肥机的电磁阀为果树滴灌施肥;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可远程控制果树滴灌和喷灌;气象站数据传输到本地服务器,为果树喷灌提供依据;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果园肥力快速评估得出土壤养分特征统计值,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形成土壤对氮、磷、钾养分需求图,从而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根据方案利用水肥系统具体施肥。2013、2014、2015年应用了水肥管理系统的脐橙较2012年未使用水肥管理系统的脐橙共计增加产值17.0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5.
水肥管理对辣椒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运江  许广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13-2013,2073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肥管理对辣椒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施肥是影响辣椒枯萎病发病率的主要因素。为防止辣椒枯萎病的发生,应注意控制水肥,减少病菌通过水分传播,促进辣椒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水肥运筹对辣椒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调控对辣椒不同生育期生物量、养分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生育前期水肥调控对生物量影响不大,中后期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植株生物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当水分亏缺时,根系生长受阻,其生物量下降,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导致辣椒产量减少.水肥调控对构成辣椒产量的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椒果产量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差异.在相同的水肥条件下N和K的含量依次为叶>果>茎,而P的含量则是果>叶>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探索研究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对常州地区大棚辣椒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同氮量施肥模式下辣椒产量和净收益分别提高131.3 kg/亩、543元/亩,氮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水肥一体化追肥减氮10%处理下辣椒产量下降171.9 kg/亩,净收益与常规施肥持平,而氮肥利用率提高7个百分点。因此,从产量效益角度出发,辣椒种植以水肥一体化同氮量处理最佳;从绿色生态高效角度出发,推荐水肥一体化减氮10%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辣椒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生产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辣椒叶面积增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建立辣椒干物质生产模型,为辣椒数字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试验资料构建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辣椒叶面积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干物质生产模型相结合,构建辣椒干物质生产动态模拟模型。【结果】利用完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辣椒叶面积模型的RMSE值在10%~20%,干物质生产模型的RMSE值在20%~30%。【结论】叶面积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干物质生产模型模拟效果一般,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普遍存在监测参数少,形成的植物生长模型及混肥算法精准度较低,控制系统运算能力较弱且功能单一,不能实现智能控制等缺点。利用物联网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为提高农业生产上肥料与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采用视觉采集技术、无线传感器物联网监控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技术相结合,建成基于物联网,利用机器视觉测量植物生长参数,无线传感器物联网监测环境和土壤参数,以植物生长模型和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形成精准水肥混合方案,以ARM11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农作物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棚人工控水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对辣椒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肥条件下,辣椒果实发育呈“S”曲线变化,在花后10d至花后31d是果实迅速生长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水与肥料的合理配施有利于辣椒果实发育,促进单果的形成。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辣椒产量提高,但高施氮、磷、钾肥条件时,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产量圴有下降,在水分亏缺、高肥和不施肥条件下明显减少了植株挂果数,单果重量和果肩宽,从而使辣椒产量降低,在适宜水分和肥力条件下,构成辣椒产量因素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值,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水分和养分的交互作用协同了提高辣椒产量。随着水分和养分的亏缺程度加强,产量降低,试验各处理间成绩差异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说明良好的水肥条件是(辣椒)高产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