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新疆南疆绿洲外围人工营造的混交林中的胡杨和新疆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胡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曲线,新疆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曲线,...  相似文献   

2.
NaCl胁迫下银水牛果光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NaCl(0、200、400和600mmol·L-1)处理后的银水牛果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光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及土壤盐分浓度会对银水牛果的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水分利用效率(WUE)产生不同的影响。(1)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银水牛果幼苗叶片Gs、Pn、Tr均有下降趋势,但只有在600mmol·L-1NaCl处理下银水牛果的光合能力、Tr和Ci才显著降低;(2)当PAR为400~2000μmol·m-2·s-1、NaCl浓度低于600mmol·L-1时,银水牛果叶片具有较高的Pn和光能利用能力,且能维持较高的WUE。综上所述,银水牛果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对光辐射适应范围较广,适合在我国盐碱地和高原地区进行大面积的种植。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设计 L18(61×36)在宁夏盐池次生盐碱地进行草地建植试验,探讨牧草品种、有机肥、NKP 肥及苦豆子秸秆对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设计方法得到提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及降低胞间 C02浓度(Ci)的最佳组合为草木樨(Melilotus offcinalia)+有机肥36 t?hm -2+NPK(N 165 kg?hm -2、P 135 kg?hm -2和 K 135 kg?hm -2 )+秸秆15 t?hm -2 ,这与 Pn 、Gs 、WUE 、叶绿素含量最高及 Ci 最低的处理15相一致,证实了正交设计结果的可靠性;4个因素对蒸腾速率(Tr)、Pn 、Gs 及 Ci 的影响程度大小均为品种>有机肥> NPK >秸秆,对 WUE 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品种> NPK >有机肥>秸秆;品种和有机肥对 Pn 、Tr 、Gs 、WUE 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 P <0.01),NPK 对 Pn 、Gs 、WUE 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 P <0.01),对 Tr 和 Ci 影响显著(P<0.05),苦豆子秸秆对 Pn 和 WUE 影响极显著( P <0.01);豆科的 Pn 、Tr 、Gs 、WUE及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禾本科(P<0.05),草木樨的 Pn 、Gs 、WUE 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禾本科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 )的 Pn 、WUE 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相关分析表明,Pn 与 Tr 、Gs 、WUE 及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 Ci 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策勒绿洲外围2种植物幼苗对NaCl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6年8~10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Shap.)、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Ledeb.)一年生幼苗生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 2种植物幼苗的水势(ψ)和净光合速率(Pn)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尽一致;然而,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②在较高NaCl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2种植物幼苗的ψ都呈下降趋势,而柽柳幼苗的Pn无明显变化,骆驼刺幼苗的Pn则出现进一步下降的特征;③柽柳较骆驼刺具有更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最适宜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生长的复配土配比,在风积沙与黄绵土配比分别为1:0(Y0)、1:1(Y1)、1:3(Y2)、1:5(Y3)和0:1(Y4)的复配土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含水率与榆叶梅光合作用及长势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处理对复配土含水率(W)、榆叶梅幼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株高(ΔH)、基径(ΔΦ)增长量均产生明显影响;复配土0-30cm土层含水率随黄绵土配比用量的增加呈规律变化(y=-1.7599x~2+11.425x+3.0377,R~2=0.9843);在Y2处理下Pn、Tr值最大,在Y3处理下Gs、Ci值最大,WUE值在Y3处理下最小;不同处理榆叶梅幼苗光合指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以及对榆叶梅幼苗ΔH、ΔΦ实测结果均表明Y2处理对促进榆叶梅生长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胡杨、灰叶胡杨水势对不同地下水位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采用植物水势仪测定了新疆荒漠区优势树种胡杨与灰叶胡杨1年生小技的水势日、月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位胡杨、灰叶胡扬枝水势日、月变化均呈"V"字型曲线,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正午14:00,一年中最低值出现在8月.清晨、正午水势月变化呈"V"字型,月份间变幅较大,月平均永势表现为6月>7月>9月>8月.胡杨水势日变幅、正午水势月交幅均小于灰叶胡杨,不同生境胡杨水势平均值均高于灰叶胡杨.方差分析表明两树种水势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胡杨P-V水分参数ψ100、ψ0、ψ100-ψ0、RWC低于灰叶胡杨,而VP/V0、ROWC、AWC高于灰叶胡杨,表明两优势树种在长期适应干旱荒漠环境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生理生态对策.地下水位直接影响树木水势,两树种清晨与正午水势均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石榴品种中农红和突尼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研究自然干旱条件下2个石榴品种生长量特征参数、光合特性参数、膜脂过氧化程度及其保护酶类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自然下降,2个石榴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率、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光合速率(Pn)均逐渐减少,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根冠比、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CO2浓度(C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均有所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0%自然降到30%期间,2个石榴品种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均没有显著变化,而Pn分别从17.117μmol·m-2·s-1和15.783μmol·m-2·s-1下降为4.583μmol·m-2·s-1和5. 033μmol·m-2·s-1,此时2个石榴品种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最高值,分别为7. 052%和7.414 8%。土壤相对含水量从30%继续下降后,2个石榴品种Pn、Tr、WUE、Gs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开始大幅度下降,而干物质积累率、Ci、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开始上升。总之,自然干旱条件下,2个石榴品种幼苗能保持正常生长的条件是土壤相对含水量≥30%,若土壤相对含水量30%,2个品种均可能会受到严重伤害或不可恢复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不同盐分梯度下胡杨幼苗的光合-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不同盐分处理60 d胡杨幼苗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 在0~3 500 μmol•m-2•s-1光强范围,各处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WTBZ]均随光强增加逐渐增大,而胞间CO2浓度(Ci)呈相反趋势;不同光强下幼苗的P n、Gs、Tr、Ci 和WUE均[值均随盐浓度增大而减小;低盐浓度处理(0.5 mol•L-1)条件下,幼苗通过气孔调节提高WUE,降低盐分对幼苗的损伤;高盐处理(2 mol•L-1),气孔基本失去调节能力,出现了Tr相对较低、WUE相对较高的现象,而幼苗的Pn[WTBZ]均值降低了约75%,幼苗的光合代谢受到严重抑制。② 随盐浓度增大,胡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α)、暗呼吸速率(Rd)和光饱和点(LSP)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逐渐增加,盐分抑制了幼苗对光的吸收、利用和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塔里木盆地滴灌枣园3龄枣树为材料,在红枣的盛果期,利用LI-6400型光合仪对不同水分处理下红枣的光合指标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红枣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Pn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Tr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水分处理下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田间CO2浓度(Ca)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WUE)存在显著差异。从水分胁迫对红枣叶片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综合分析,红枣对低水环境有较强的忍耐力,适应在干旱环境中生存,适宜生长的滴灌水量为320m3/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紫穗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揭示紫穗槐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态特性和适应性,以盆栽当年生紫穗槐幼苗为材料,通过人为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逐渐下降,水分饱和亏缺(WSD)、水分利用效率(WU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  相似文献   

11.
试验设正常灌水处理和干旱胁迫处理,讨论春玉米叶片的光合生理参数对土壤水分的阈值响应并进行生产力分级。结果表明:正常灌水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呈单峰曲线变化,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对水分变化具有相反的响应变化。干旱胁迫处理下叶片的Pn、Tr在进行控水后明显下降,灌浆以前Pn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引起的。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光合结构受损,Pn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短期干旱胁迫会适当降低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但是下降程度不显著,WUE能达到中等水平。长期严重的水分胁迫后,WUE下降明显,与正常灌水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以光合生理参数为指标对玉米土壤水分有效性及生产力进行分级与评价,确定当36.8%<土壤相对湿度(RWC)<42.7%时为低产低效水;42.7%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于祁连山区东段栽培的植物种大果沙棘光合速率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大果沙棘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一日之中的9:00时为12.00μmol.m-2.s-1,大果沙棘光合速率在季节变化中最高值在8月份为6.6084μmol.m-2.s-1。经对光合速率及同步测得的多项影响因子的光量子密度、大气温度、大气CO2浓度、气孔阻力等进行相关分析,大果沙棘的Pn与QNTM、TAIR、EAIR、VPD、RS各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O2、COND、CINT三项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得出大果沙棘Pn与QNTM、TAIR、VPD、CINT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及水分利用效率(WUE)。  相似文献   

13.
不同滴灌量对南疆春小麦光合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滴灌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南疆春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对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限量滴灌(轻度亏缺和重度亏缺)造成麦田土壤水分亏缺,单叶光合速率(Pn)和群体光合速率(CAP)降低,在扬花期单叶蒸腾速率(Tr)和群体呼吸速率(CR)也均低于适量灌水处理,同时限量滴灌处理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中的"午休"现象明显,影响了叶片同化功能;过量灌溉造成小麦营养体增长过快,Pn、CAP、CR、叶源量(CLSC)虽然较高,但后期下降快,不利于有效产量形成,生产效率低;适宜滴灌处理(3 750 m3/hm2)的单叶、群体光合性能均处于优化状态,在生育后期(灌浆期)能较长时间保持高的Pn、WUE、CAP、CR和CLSC等,保证了籽粒发育和灌浆的养分需求,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育期充足供水(T1)、孕穗期胁迫(T2)和抽穗期胁迫(T3)3种处理,研究了旱地类型(DE)、中间类型(IE)、水地类型(WE)春小麦不同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生态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明显降低籽粒产量、WUE、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d)和蒸腾速率(Tr).T2处理下3种类型的相对产量是DE(70.76%)>IE(69.59%)>WE(59.88%),而T3处理3种类型接近(81.00%~88.21%).相对于DE,IE,WE在各处理中均具有较高产量.各处理下,籽粒产量与WUE正相关极显著(r=0.860**~0.965**),与Pn,Cd 和Tr 负相关显著或极显著(r=-0.612*~-0.830**).复水后WE表现出较强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湿地植物叶片蒸腾作用与叶性状的关联性研究,对揭示植物叶片叶脉网络性状、叶片形态构建模式与植物体内水分平衡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以黑河中游湿地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按胡杨林距离水域的远近分别设置:Ⅰ(离水域30~110 m,土壤含水量(SMC)58.23%)、Ⅱ(离水域160~240 m, SMC 40.53%)、Ⅲ(离水域290~370 m, SMC 28.36%)3个样地,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胡杨叶片蒸腾速率(Tr)与叶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减小,胡杨林的高度、胸径和郁闭度均逐渐降低,光合有效辐射(PAR)显著增加;(2)胡杨叶片的叶脉密度、叶厚度、净光合速率(Pn)、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逐渐增加,而叶脉直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逐渐减小;(3)3个样地胡杨Tr与叶脉密度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4)在样地Ⅰ和样地Ⅲ,胡杨Tr与叶脉直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在样地Ⅱ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为适应土壤水分的梯度性变化,胡杨种群通过优化叶性状的资源投入以调控叶片蒸腾耗水,实现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和光合碳同化产物的合理分配,体现了干旱区内陆河湿地植物对特殊生境的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下水埋深胡杨与柽柳幼苗的水分利用策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人工模拟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幼龄胡杨、柽柳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通过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2个物种在不同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_n)与其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潜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_n显著高于无地下水条件,柽柳则差异不显著。2潜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_n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蒸腾速率(T_r)、气温(T_a)、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其中T_r为主要决策因素,T_a为主要限制因素;柽柳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3无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_n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_i)、T_r,其中Gs为主要决策因素,T_r为限制因素;柽柳主要受T_r的影响。2个物种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均通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增加水分消耗成本,维持高效碳同化水平,在无地下水利用时均通过增加WUE以维持碳同化能力,但柽柳调整能力高于胡杨,表明柽柳在水分利用方面倾向于灵活的策略以适应水分生境波动,胡杨则倾向保守。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以甘薯品种秦薯4号和61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肥方式对甘薯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施肥方式对甘薯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气孔限制值(Ls)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水肥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与土壤湿润( 田间持水量70%~75%)相比,土壤轻旱(田间持水量40%~45%)对甘薯叶片Pn、Tr、WUE 、Gs、Ci以及Ls的影响较小,而重旱(田间持水量30%~35%)下,Pn、Tr、WUE、Gs和Gs 大幅下降,Ci明显上升.施肥有助于促进提高Pn、Tr、Gs以及Ls,降低Ci,而且氮磷配施的效果优于氮肥单施.Ci和Ls 的变化说明在土壤轻旱(40%~45%)条件下,甘薯叶片气体交换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而重旱(30%~35%)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施肥通过改善气孔因素对甘薯叶片气体交换产生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轻度干旱胁迫(50%~60%)和重度干旱胁迫(30%~40%)条件下2年生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灰叶胡杨(P. pruinosa)的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进程中,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胡杨、灰叶胡杨的净光合速率经历了急剧下降--缓慢回升--下降3个阶段.在相同的干旱胁迫处理下,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Pn,Gs,Ci,WUE,Fv/Fm,Fv/Fo,qP和NPQ胡杨明显高于灰叶胡杨,表明胡杨比灰叶胡杨对干旱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自然条件下,对5种胡枝子属植物光合作用日进程和光响应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5种胡枝子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牛枝子、达乌里胡枝子、阴山胡枝子、截叶胡枝子和尖叶胡枝子日平均光合速率分别为3.75μmol CO2.m-2.s-1、3.55μmol CO2.m-2.s-1、3.37μmolCO2.m-2.s-1、4.45μmol CO2.m-2.s-1、3.78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38.23μmol.m-2.s-1、43.24μmol.m-2.s-1、13.75μmol.m-2.s-1、36.11μmol.m-2.s-1和45.46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1225μmol.m-2.s-1、1262.6μmol.m-2.s-1、1287.5μmol.m-2.s-1、1462.5μmol.m-2.s-1和1312.5μmol.m-2.s-1显示了阳生植物特性。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0.034、0.037、0.32、0.036和0.033,可看出5种胡枝子叶片光能转化效率低,其对光的响应敏感性较差。因此,这5种胡枝子对光环境适应能力强,适合在较大范围栽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控墒补灌的春小麦滴灌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的灌溉制度,采用控墒补灌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征、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花期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显著(P<0.05)升高。小麦旗叶各时期净光合(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显著(P<0.05)升高,而胞间CO2浓度( Ci )变化趋势相反;过量灌溉T5各时期 Gs均有所降低,Pn和Tr成熟期下降显著( P<0.05);亏缺灌溉(T1) Pn峰值提前至孕穗期,各时期WUE均最低、LS最高。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花前同化物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墒度随灌水量增加显著( P<0.05)降低。二次曲线拟合表明,灌水量为371 mm时可取得7450 kg·hm-2的高产,灌溉频率约每7 d灌1次是本地区春小麦的最佳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