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干旱区生态网络构建——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利用2015 Landsat,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将绿地景观划分为7种类型;然后从MSPA景观类型中提取对生态网络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区和桥接区进行连接度评价,根据结果选取"源地";采用最小路径方法建立研究区的潜在生态廊道。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生态网络是由26条潜在廊道组成,廊道大多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潜在廊道数目较少。该成果可为干旱区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SWOT分析,黄河滩地进行旅游景观建设具有:资源区位和区域客源市场优势;人文类景源和旅游景观项目建设劣势;旅游业持续发展和旅游需求日趋扩大的机遇;旅游资源自身弱点和区域外其它旅游地的威胁,并对黄河滩地旅游景观的建设进行了定位.进行了详细的旅游景观系统规划,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游憩系统规划、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系统规划、文化教育与科学研究系统规划和植被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3.
武威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及旅游开发优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威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运用空间分布、积聚效应、连接度和平均路径长等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武威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区旅游资源整合较差;旅游景点之间联系度较低,旅游网络不够发达;旅游交通设施接待能力较弱。整合了该区旅游资源,并划分为三大特色旅游区:天祝民族特色旅游区、312国道景观长廊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旅游区。并提出了优化旅游开发的建议:加强旅游交通建设,优化旅游交通网络;创新旅游开发的思路和体制;旅游开发要坚持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乌拉盖地区景观破碎化与土地利用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利用RS,地面调查和GIS相结合的手段,对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的乌拉盖草甸草原区景观破碎度分3个时期(1988-1992,1993-1995,1996-1997年)进行动态研究,并选用3种不同的指标:斑块密度指数、廊道密度指数、景观班块破碎化指数,对该区的景观破碎度进行了测算分析,进而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结果表明:1.总体班块密度指数在三个时期分别为0.0125个.km-2、0.0582个.km-2、0.112.km-2;2.廊道密度指数在三个时期都约为0.0538km.km-2;3.整体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在三个时期分别为0.0025、0.0116、0.0223。说明,随着人类干扰的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大,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有关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在RS与GIS的技术支持下,以地处西北半干旱区的城乡接合部-兰州市西固区为区域背景,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的坡度、高程下景观镶嵌结构的空间布局与空间镶嵌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随着坡度的增加景观镶嵌结构的多样性指数减小,斑块数量、破碎度先增加后减少,优势度先增加后减少;随着高程的增加,多样性指数,斑块数、破碎度先减少后增加,优势度则相反。景观镶嵌体在坡度与高程的分布上具有一致性,综合坡度与高程分区的景观分形模型模拟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景观类型的复杂性远高于人工景观类型,而稳定性后者高于前者。由此得到以下结论:⑴影响本区景观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因素;⑵景观格局分布的垂直变化明显;⑶河流廊道在构建本区景观格局中也扮演重要角色;⑷2 类有可能通过改变景观类型的复杂性和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河流线路型线性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与路径,以大滇西旅游环线怒江-独龙江流域段为例,利用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数据,借助ArcGIS 10.2软件,分析其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旅游发展特征和新阶段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基于旅游廊道等理论提出构建线性遗产复合型旅游廊道的发展设想。研究表明:1)该区域具有高山峡谷、干热河谷、绿美生态和“直过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独特自然与文化旅游景观及其要素富集的禀赋优势,并呈现以点、线、面融合的团簇状和线状空间组合开发优势。2)以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和旅游业总收入为测度的旅游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以旅游招商和旅游创业与就业为衡量的旅游业态活力不断增强,以旅游交通和民族旅游村寨为载体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3)新阶段推动线性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在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产业结构、产品供给、区域合作、服务体系及旅游人才等方面存在短板。4)由此构建“两轴三区、四素同构、四道融通”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复合型旅游廊道,并提出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鄂托克旗都思图河流域面积468km2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和2007年流域内人工灌溉草场建设项目启动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流域内显性植被、隐性植被、玉米灌溉草场和苜蓿灌溉草场等资源斑块的景观特征,利用协调度进行牧区水利建设对整个流域生产力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牧区水利建设前后的景观格局由原来的随机型向集群型发展,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关联性、易达度、连通性下降,而景观斑块的分散度、干扰度、隔离度和破碎度等指数上升;景观资源斑块数量的消长与排列格局改变,直接导致流域内水资源亏缺近364.421mm,生物量下降53807.3 kg/a.hm2;景观在人工草场建设前后的协调度表明,在人工草场水利建设前其协调度评价值为63,而建设后其评价值仅为43。由此建议:以集群格局进行草原牧区水利建设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水利建设应考虑草原本底-流域廊道-草库仑斑块在水流作用下能流、物流耦合的生态过程前提下,实现草原流域景观要素的水资源利用与分配;草原生产力提高的瓶颈是保证地表环境如何把天然降水转化为草原生产力层生态水,以维系正常的草原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塞罕坝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提取出对生态网络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区,并从中筛选出对维持景观连通性贡献最大的15个斑块作为研究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有利于物种迁移与扩散的潜在廊道,并结合重力模型对潜在廊道进行分级从而构建形成生态网络,在对生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塞罕坝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生态源地面积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源地分布较为均匀,但内部连通性不强,景观呈现破碎化。2)基于MCR模型提取了潜在生态廊道105条,其中重要廊道44条,主要分布于三道河口和阴河林区内。3)将生态源地与结构性廊道相连接形成了一个闭合生态网络,中部千层板林区和西部三道河口林区网络结构较为复杂,稳定性强,生境状况更好,北部和南部地区结构简单且与其他区域连通性较差。4)结合塞罕坝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保护生态源地,划定源地保护红线,拓宽廊道宽度等生态网络优化策略。旨在为高原山地过渡带或特殊地理单元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好发挥其生态功能,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融入大尺度范围的生态网络提供一些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的神木市生态廊道识别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研究》2021,38(4):1120-1127
以优化生态格局为出发点,对神木市景观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自然断点法、MCR(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获取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的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以优化生态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神木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分为5级,1级区域多位于西北部,少部分分布在东南部及北部边缘地区,2级、3级区域在全域呈碎片化相间分布,4级、5级区域分别受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影响,在中部建设用地区成集中连片分布,东南部沟壑纵横区成碎片化分布;神木市生态廊道共121条,其中有19.08%的生态廊道独立存在,43.51%的生态廊道未与主要生态廊道群相连;设计新增生态廊道10条,总长76.69 km。通过新增生态廊道,完善生态廊道网络,加强独立生态廊道与生态源地的联系,对优化神木市景观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研究--以正蓝旗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行区域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的研究有利于旅游资源合理布局、加强区域内外旅游合作、促进区域关系的和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体系塑造、旅游景观道设计、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线路的组合是区域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的主要内容 ,以正蓝旗为例加以实证说明。  相似文献   

11.
由于建立在荒漠背景之上,绿洲城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市自然景观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以乌鲁木齐为研究对象,借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在ERDASINMAGINE和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景观要素的划分,从绿地斑块组成和格局以及城市自然廊道系统方面分析乌鲁木齐市的景观空间格局的特点及生态环境现状,提出:绿洲城市生态建设中应注重绿地系统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扩大绿地景观面积,适当提高林地比重,增加绿地组成多样性;改建河流廊道,充分发挥河流廊道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自然景观异质性与稻田捕食性天敌保护及生态控害效能的相关性,以湖南省湘潭市涟水河流域下游段为研究区域,选择自然条件下具有不同景观异质性的稻田,调查稻田捕食性天敌多样性并分析其控害效能。结果表明:在早稻期与晚稻期,高异质性景观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6.13和18.88;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分别为253.96个/m2和75.58个/m2;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5.00和18.25;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分别为302.50个/m2和59.04个/m2;在早稻期与晚稻期,高异质性景观稻田的物种丰富度益害比分别是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1.33倍和1.01倍;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益害比分别是低异质性景观稻田的1.40倍和1.53倍。过低与过高的景观组成异质性稻田,捕食性天敌物种丰富度与个体数量值均较低。具有良好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的捕食性天敌个体数量、生态控害效能显著高于具较差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在晚稻期具有良好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具较差生境或斑块连通性的稻田。建议在强化稻田捕食性天敌的生态控害效能策略中,既要考虑适度的景观组成异质性,更应重视增加异质景观或生境斑块间的连通性,强化廊道连接,利于捕食性天敌迁移、避险与保存,以达到水稻害虫可持续生态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资源从单一的文化资源向复合性资源转化,其间与旅游业的关系日益密切。廊道遗产和集群式遗产因"申遗"而引发的旅游热潮在近年来持续升温。文中在探察其中深刻的社会动因后,以正在"申遗"过程中的北京城中轴线为研究对象,从廊道遗产理论视角全方位地分析解读北京城中轴线的遗产属性、时空演变、功能演进和旅游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文中认为,北京城中轴线廊道遗产是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的集合体,其空间要素由节点、廊道和辐射域面组成,三者在时空演变过程中影响着北京城中轴线的功能演进,从而决定着不同时代廊道遗产功能的体现。在现代旅游业发展形势下,北京城中轴线一方面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问题得以显现,如景区各自为战、廊道节点缺失、游客过度集中、传统文化式微等,文中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与城市两个尺度水平 ,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城市景观进行研究认为 :在大尺度水平上 ,区域景观生态特征对城市景观特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城市景观强大的功能流对区域景观产生干扰作用。城市景观的空间扩展与演化 ,既受区域景观特征的影响 ,也是区域景观演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在小尺度空间上 ,景观功能区、景观斑块与廊道的格局与功能 ,对城市景观格局动态以及维持城市景观多样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利益追求下形成的景观文化 ,将深刻地影响到区域与城市景观演化的方向与过程。  相似文献   

15.
谢余初  巩杰  钱大文  孙朋 《干旱区研究》2013,30(6):1056-1063
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其周边景观格局起着“通道-障碍”双重作用。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甘肃酒泉-嘉峪关市1986、1996、2006年和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对比分析近25 a来,酒泉-嘉峪关段国道312公路两侧不同缓冲区内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① 1986-2010年,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建设用地增加迅速,未利用地明显减少,且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公路辐射作用在不同缓冲区内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② G312线酒泉-嘉峪关段交通道路廊道结构特征变化突出,公路连通度和通道作用不断加强。③ 公路及相关设施建设使得沿线景观斑块密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部分斑块类型在不同缓冲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聚集效应;公路沿线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多样化和均匀化。④ 公路沿线以2 000 m内缓冲区影响最大,而公路起始两端的市中心地带影响范围超过3 000 m。两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以及原有景观格局特征是导致公路沿线生态效应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芦芽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了芦芽山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减少,物种的均匀度和综合多样性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至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则与其不同,旅游活动的适度干扰有利于物种丰富度的增加,旅游干扰较少或干扰严重均不利于其增加。2)物种丰富度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与海拔和路宽呈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影响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多样性与景观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旅游影响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丰富度指数上,Patrick指数和Margalef指数相对较好,而Menhinick指数相对较差。在均匀度指数上,Pielou指数、Sheldon指数和Heip指数属于一组,Hill指数和修正的Hill指数属于另一组。在综合多样性指数上,Shannon-Wiener指数、Hill的多样性指数N1和N2都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Simpson指数由于计算方式和所反映的生态意义特殊,因而其变化趋势与其它指数不同。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文化遗产空间结构分析及遗产廊道网络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遗产廊道是融休闲游憩、文化与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地区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法,构建遗产廊道网络对于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实现宜居城市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判别北京市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线性文化遗产,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遗产的空间结构和遗产廊道适宜性,并提出遗产廊道网络的概念规划和保护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空间分析的遗产廊道网络可以高效地保护遗产资源,并提高遗产的空间可达性。  相似文献   

18.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客满意度评价有助于地质公园旅游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内涵和评价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构建了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景观的游客满意度最高(满意度指数为1.2493),旅游景观的3项评价因子全部位于优势提升区,需要继续保持和发扬,旅游景观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物;旅游设施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为0.7519,餐饮、住宿和公共卫生设施3项评价因子位于后续机会区,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为0.7479,旅游产品和科学普及活动两项评价因子位于急需改进区,需要重点改进和创新;旅游环境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为1.0092,需要继续保持较高的旅游环境质量,实现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自然要素 ,在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绿地系统着手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绿地系统作了综合评价 .结果显明乌鲁木齐绿地景观多样性低 ,绿地布局不合理、不均匀 ,绿地廊道密度低 ,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小。据此提出乌鲁木齐绿地景观生态建设对策 ,以提高绿地系统景观的异质性 ,更有效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西狭文化旅游形象三重结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狭文化旅游资源是甘肃成县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由于对西狭文化理解上的不全面 ,导致西狭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存在一系列偏差 ,旅游形象不突出。文章提出了西狭文化旅游形象的三重结构整合的思路 ,即文化结构整合、空间结构整合与景观结构整合 ;并且认为 :文化结构整合是西狭文化旅游形象三重结构整合的前提、基础 ;空间结构整合是由文化结构整合向景观结构整合的过渡 ,而景观结构整合是西狭文化旅游形象三重结构整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