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茎秆生长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研究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茎秆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最高产施氮量,180 kg/hm2)相比,随着减氮量的增加,参试两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逐渐降低,但N150处理(施氮量150 kg/hm2)的产量降低不显著,而N120处理(施氮量120 kg/hm2)和N0处理(不施氮)的产量降低显著;水稻株高和重心高度均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基部节间的秆型指数逐渐增加,节间充实度(节间干物质量、单位长度节间干物质量和单位体积节间干物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弯曲力矩逐渐减小,折断弯矩逐渐增加,倒伏指数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强。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产量、株高、重心高度、弯曲力矩和节间长度整体上呈正相关;与节间粗度、折断弯矩、茎壁厚度、秆型指数和节间充实度整体上呈负相关。综上,适宜减氮(N150)能够同步实现机插杂交籼稻减氮稳产和高抗倒伏能力;而过量减氮(N120或N0)虽能大幅度提升抗倒伏能力,但难以实现高产或稳产。 相似文献
3.
4.
特优 38 8系南平市农科所用新选育的恢复系南恢 388与龙特A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199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光泽县引进试种 ,表现突出 ,1999年扩大示范种植 136hm2 ,该品种在光泽 2a试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丰产性突出 ,抗逆性强等特点 ,可望成为光泽县单晚、烟后稻主栽品种。1 产量表现1996年参加福建省晚杂区试 ,全省 15个点平均产量 6 4t/hm2 ,比汕优桂 32 (ck1)增产9 34% ,比汕优 6 3(ck2 )增产 2 7% ;1997年续试 ,平均产量 6 10t/hm2 ,日产量 3 15kg ,产量、日产量均居参… 相似文献
5.
6.
7.
广8优673是利用广8A与福恢673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总结了广8优673主要特征特性及机插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机械化播种、大田机插、大田管理等,为机插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机插稻育秧、运秧劳动强度,在云南籼稻地区探索籼稻小苗机插技术。以吉优716为材料,设置160 g/盘(T1 )和180 g/盘(T2)2个播种量处理,秧龄9 d,每667 m2大田用秧6盘。以常规播种量70 g/盘,15 d秧龄,每667 m2用秧15盘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密播小苗处理秧苗素质不如对照,并且缺丛率较高,但每丛基本苗数、各时期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产量均高于对照。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机插密播小苗技术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中,T1处理用种量比对照减少了8.57%,秧盘数比对照减少60%,但产量比对照增加了9.0%,节本增效的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以36个籼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开展了机插稻种植试验研究,对品种产量、群体质量、倒伏情况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籼稻平均产量10.03 t/hm^2,颖花量5.62万/m^2,结实率72.23%,收获指数0.56,最大叶面积指数9.91,抽穗期干物质量1619.28 g/m^2,倒伏指数79.16,总叶龄18.22,其中产量最高的品种为C两优华占,产量为11.46 t/hm^2;低产机插籼稻平均产量7.03 t/hm^2,颖花量5.27万/m^2,结实率53.87%,收获指数0.46,最大叶面积指数7.89,抽穗期干物质1494.12 g/m^2,倒伏指数85.05,总叶龄17.56。总之,结实率是机插籼稻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高产品种在适当降低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结实率可以获得超高产,低产品种只有在增加移栽基本苗数的基础上提高有效穗数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12.
籼型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结果显示,高密度盘育条件下,籼型杂交稻比粳稻秧苗生长速度快,秧苗素质的下降导致分蘖节位提高。根据试验结果,对籼型杂交稻应用盘育高密度毯状苗机插技术提出了改进措施:⑴要保证底膜或秧盘打孔均匀,孔距以20mm×20 mm为宜;⑵杂交中稻每丛插秧苗数以2~3苗为宜,每丛插5苗以上不利于高产栽培;⑶在秧盘打孔均匀的前提下,可以在苗床上施用多效唑后铺盘播种,有利于培育高度适宜的整齐秧苗。另外从育秧、育种和机器改良等几个方面对改进杂交籼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分析了汕优63旱育稀植的优势表现,探讨了其高产栽培途径和配套栽培技术,认为旱育稀植水稻要培育壮秧,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茎蘖苗在67.5~90.0万/hm2,合理运筹肥料,氮肥中基蘖肥和穗肥施用比例为4∶6,扩大穗肥施用比例,在稳定穗数的前提下通过攻大穗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