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适宜机插密度提高优质杂交籼稻插秧质量及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机插密度对优质杂交籼稻插秧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宜香4245和宜香优2115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机插密度(D1的行株距为30 cm × 14 cm,D2的行株距为30 cm × 18 cm,D3的行株距为30 cm × 21 cm),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优质杂交籼稻机插质量、茎蘖生长及抗倒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  相似文献   

2.
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茎秆生长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研究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茎秆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最高产施氮量,180 kg/hm2)相比,随着减氮量的增加,参试两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逐渐降低,但N150处理(施氮量150 kg/hm2)的产量降低不显著,而N120处理(施氮量120 kg/hm2)和N0处理(不施氮)的产量降低显著;水稻株高和重心高度均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基部节间的秆型指数逐渐增加,节间充实度(节间干物质量、单位长度节间干物质量和单位体积节间干物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弯曲力矩逐渐减小,折断弯矩逐渐增加,倒伏指数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强。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产量、株高、重心高度、弯曲力矩和节间长度整体上呈正相关;与节间粗度、折断弯矩、茎壁厚度、秆型指数和节间充实度整体上呈负相关。综上,适宜减氮(N150)能够同步实现机插杂交籼稻减氮稳产和高抗倒伏能力;而过量减氮(N120或N0)虽能大幅度提升抗倒伏能力,但难以实现高产或稳产。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对近年来赣榆地区机插水稻相关实验与实践经验的分析,总结归纳了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并从选用精良品种、培养适龄壮秧、确定适宜播量、建立合理起点、保证整地质量、精确定量施肥、科学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集成了适合赣榆地区的机插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特优 38 8系南平市农科所用新选育的恢复系南恢 388与龙特A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199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光泽县引进试种 ,表现突出 ,1999年扩大示范种植 136hm2 ,该品种在光泽 2a试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丰产性突出 ,抗逆性强等特点 ,可望成为光泽县单晚、烟后稻主栽品种。1 产量表现1996年参加福建省晚杂区试 ,全省 15个点平均产量 6 4t/hm2 ,比汕优桂 32 (ck1)增产9 34% ,比汕优 6 3(ck2 )增产 2 7% ;1997年续试 ,平均产量 6 10t/hm2 ,日产量 3 15kg ,产量、日产量均居参…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6,(5):75-79
以准两优527和Q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插方式(机械移栽和人工手栽)对超级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中期(拔节期至抽穗期),机插稻叶面积指数、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率、光合势均高于手栽稻,干物质积累量、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均低于手栽稻;成熟期机插稻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手栽稻,主要是由于抽穗期至成熟期作物生长率高于手栽稻;全生育期内机插稻养分吸收量均低于手栽稻;机插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高于手栽稻,而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低于手栽稻,产量与手栽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塑篮播种法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培育的秧苗实施机插后进行漏苗率和均匀度合格率测定,参考行业有关机械插秧质量标准,确定最佳播种密度,供大面积实际生产应用时参考.结果表明:以机插漏苗率≤5%,均匀度合格率≥85%为机插质量合格标准,最佳播种密度为240 g/m2.  相似文献   

7.
广8优673是利用广8A与福恢673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总结了广8优673主要特征特性及机插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机械化播种、大田机插、大田管理等,为机插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机插稻育秧、运秧劳动强度,在云南籼稻地区探索籼稻小苗机插技术。以吉优716为材料,设置160 g/盘(T1 )和180 g/盘(T2)2个播种量处理,秧龄9 d,每667 m2大田用秧6盘。以常规播种量70 g/盘,15 d秧龄,每667 m2用秧15盘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密播小苗处理秧苗素质不如对照,并且缺丛率较高,但每丛基本苗数、各时期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产量均高于对照。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机插密播小苗技术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中,T1处理用种量比对照减少了8.57%,秧盘数比对照减少60%,但产量比对照增加了9.0%,节本增效的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以36个籼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开展了机插稻种植试验研究,对品种产量、群体质量、倒伏情况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籼稻平均产量10.03 t/hm^2,颖花量5.62万/m^2,结实率72.23%,收获指数0.56,最大叶面积指数9.91,抽穗期干物质量1619.28 g/m^2,倒伏指数79.16,总叶龄18.22,其中产量最高的品种为C两优华占,产量为11.46 t/hm^2;低产机插籼稻平均产量7.03 t/hm^2,颖花量5.27万/m^2,结实率53.87%,收获指数0.46,最大叶面积指数7.89,抽穗期干物质1494.12 g/m^2,倒伏指数85.05,总叶龄17.56。总之,结实率是机插籼稻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高产品种在适当降低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结实率可以获得超高产,低产品种只有在增加移栽基本苗数的基础上提高有效穗数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7,(3):40-43
介绍了籼型超级杂交稻品种F优498在四川省郫县、射洪等地机插高产栽培的示范效果,针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提出了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按茬口计算播种期培育适龄秧苗,抢时早栽;因地制宜选择育秧方式,培育健壮秧苗;适量稀播,栽插时减穴不减苗,降漏优群体;精确定量进行养分和水分管理,促穗大粒多高产;强化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2.
籼型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结果显示,高密度盘育条件下,籼型杂交稻比粳稻秧苗生长速度快,秧苗素质的下降导致分蘖节位提高。根据试验结果,对籼型杂交稻应用盘育高密度毯状苗机插技术提出了改进措施:⑴要保证底膜或秧盘打孔均匀,孔距以20mm×20 mm为宜;⑵杂交中稻每丛插秧苗数以2~3苗为宜,每丛插5苗以上不利于高产栽培;⑶在秧盘打孔均匀的前提下,可以在苗床上施用多效唑后铺盘播种,有利于培育高度适宜的整齐秧苗。另外从育秧、育种和机器改良等几个方面对改进杂交籼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深两优5814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深两优5814(Y58S/丙4114)2005—2009年在浙江宁海种植示范,表现出高产、抗逆性强、米质优、熟色佳等特点。结合在宁海种植情况,介绍了深两优5814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杂交籼稻昌丰优1286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丰优128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昌丰A与中恢1286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杂交晚籼稻新组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昌丰优1286在浙江金华作单季晚稻种植,以5月25日播种、移栽密度16.5万穴/hm~2、氮肥用量折纯N 240 kg/hm~2较为适宜.提出了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单季杂交粳稻春优84(春江16A/C84)的父母本特征特性和在浙江湖州地区的机插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机插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丰两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栽培上各项措施必需依照其特点,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总颖花量,主攻大穗。采取扩行减苗使1~6节位分蘖形成大穗,肥料上满足需要,挖掘产量潜力,掌握在倒2叶期施好保花肥,以氮为主。氮磷配合,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充分发挥大穗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制种技术的优势,根据3a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10行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用于杂交水稻制种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协优315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的杂交中籼新品种,株高适中,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大粒多,后期青秆黄熟,抗倒性好,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杭州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其栽培要点为“适期适量播种,培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营造高产群体,促控结合管好肥水,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中籼稻Z优272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成穗的特性,总结了其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汕优63旱育稀植的优势表现,探讨了其高产栽培途径和配套栽培技术,认为旱育稀植水稻要培育壮秧,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茎蘖苗在67.5~90.0万/hm2,合理运筹肥料,氮肥中基蘖肥和穗肥施用比例为4∶6,扩大穗肥施用比例,在稳定穗数的前提下通过攻大穗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