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6年1月底的极端低温天气对广西隆安香蕉种植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实地调查和检测,从香蕉植株结构及细胞结构等方面分析此次极端低温灾害天气下的香蕉受寒情况;同时进行香蕉幼苗低温模拟试验,分析此次寒害造成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香蕉防寒综合措施,为生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国1996年发生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以来,病害以几何级数在我国主要的香蕉产区扩展,使传统的香牙蕉种植区域严重衰退,我国适宜种植香蕉的地方逐渐减少。本文通过大蕉、广粉1号粉蕉、粉杂1号粉蕉、贡蕉、海贡蕉等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香蕉栽培品种与传统巴西香牙蕉的生产与效益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每公顷投入3.0万~7.5 万元条件下,种植香蕉获利1.5万~7.5万元。通过商品价值链以及经济特性的反馈,揭示香蕉各品种生产优势以及市场开发潜力,以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发展香蕉品种多样性生产,提出栽培技术以及研发改良建议,从而使  相似文献   

3.
天宝香蕉     
漳州种植香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代漳州别驾丁儒在《归闲诗十二韵》中载有“芭蕉金剖润 龙眼玉生津”.1983年漳州地区种植香蕉面积2.4万亩,年产香蕉果17500吨,超历史最高水平.外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7000吨.目前漳州地区种植香蕉的主要品种是“天宝蕉”和“台湾蕉”,约占总面积的70%.“台湾蕉”亦称“台蕉”是五十多年前由台湾引入.曾为国宴佳品的“天宝蕉”是七百多年前从印度引进后选出的优良变种,具有色艳、味香、质甜、果大、肉丰等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4.
香蕉施用有机复混肥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萝城有机肥料厂生产的有机复混肥(含量为28%,其中有机质8%、氮12%、钾8%)在经济作物上的施用效果,我站于97、12—98、10在天宝镇塔尾村进行了香蕉施用有机复混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①供试肥料:有机复混肥(粒状,每袋50kg)②供试品种:天宝高脚蕉2、试验方法试验选择长势相对一致的香蕉苗,株高0.8米。试验设两个处理,一是施用有机复混肥,施用量为每株4公斤;另一处理为习惯施肥(对照)。每小区6株。三次重复。有机复混肥分别于香蕉生长期、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施用,施用…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平和县香蕉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香蕉18百万吨,香蕉产量居全省首位.为探讨硝酸磷肥施用香蕉的生产效应,我县特进行香蕉施用山西省无脊集团公司生产的硝酸磷肥田间试验,现把试验的结果报道于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的选择:试验设在我县小溪镇后丘村,试验地土壤为水稻土,肥力中上,灌排条件好,海拔高度45米.2、试验设计:调施硝酸磷肥与施等养分单质氮磷(尿素、过磷酸钙)进行对比。选择蕉苗(吸芽)生长一致的种植供试验.施用硝酸磷肥与施用等养分单质氮磷的香蕉各350株.供试的硝酸磷是山西省天脊集团公司生产的,尿素…  相似文献   

6.
香蕉种质资源丰富,不同香蕉品种对各个枯萎病生理小种的耐受性不同,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大、抗性不同的香蕉品种进行轮作可能达到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常见的香牙蕉、粉蕉、龙牙蕉、贡蕉等栽培蕉类型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24个香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应用,筛选遗传背景不同并且具有一定抗枯萎病的品种,进行...  相似文献   

7.
自然立地条件是影响普洱茶种植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普洱茶树为研究对象,考虑气象,地形等因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普洱茶树的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普洱茶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思茅(今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区。该研究可为保护普洱茶适宜的生境、人为科学地指导普洱茶种植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反季节莲雾园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反季节莲雾园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共检测到741 391条有效序列,32 778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操作分类单元),包含28门分类和418个属分类,其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群落;(2)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顺序为BML(香蕉茎秆有机菌肥,低浓度,2 kg/株)=GML(羊粪有机肥,低浓度,2 kg/株)>GMM(羊粪有机肥,中浓度,4 kg/株)=BMH(香蕉茎秆有机菌肥,高浓度,6 kg/株)>CK(对照)>GMH(羊粪有机肥,高浓度,6 kg/株)=BMM(香蕉茎秆有机菌肥,中浓度,4 kg/株);(3)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 LEfSe)发现不同施肥处理组(CK处理组、GM处理组、BM处理组)中有37个显著差异的物种(5个纲,7个目,9个科,8个属,8个种),与维恩图的分析结果一致,即不同浓度的羊粪有机肥和香蕉茎秆有机菌肥处理下的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表明,施用低浓度的羊粪有机肥和香蕉茎秆有机菌肥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莲雾反季节催花时,施用低浓度的有机肥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减少有机肥施用量,达到精准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闽南地区对齐尾蕉与台湾北蕉进行品种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北蕉相比,齐尾蕉的适应性存在地区差异性,在高温多湿的漳州地区种植齐尾蕉生长更快,产量更高,梳形更好,但果实品质不如北蕉好,生长周期比北蕉长约25天。在漳州地区种植齐尾蕉是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香蕉品种,但如果作为春香蕉种植,建议提早种植或者延长组培苗假植时间,并加强水肥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5号设计了不同的种植密度、不同底肥种类(有机肥、复合肥)及不同施用量的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差异极显著,以667m2种植4400株产量最高,平均产量3043kg;有机肥不同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以667m2施用量2000kg产量最高,平均产量2854kg;复合肥不同施用量间差异显著,以667m2施用50kg产量最高,平均产量2904kg。经综合评价,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5号高产栽培密度以667m2种植4400株、施用有机肥1000kg、复合肥50kg组合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施用不同配比肥料对番木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娇艳  索龙  孟磊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1925-1931
为探讨不同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海南地区番木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海南儋州地区进行了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增加番木瓜的产量,不同氮磷钾的施肥组合有不同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变化在25.30%~69.08%之间。其中氮的增产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最差。结合氮、磷、钾各水平的增产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认为N 340 g/株、P2O5470 g/株和K2O 340 g/株为番木瓜高产的推荐配方。番木瓜不同品质指标对氮磷钾不同水平组合的响应不同。施肥显著增加单果重,增幅在5.92%~23.64%之间。钾对单果重的贡献优于磷,氮最差。尽管施肥没有造成番木瓜大多品质指标上的显著差异,但从各品质指标与各元素水平之间的变化趋势关系上给出施肥建议是,番木瓜要维持较高品质,必须慎施氮肥,多施磷、钾肥。结合经济效益和环保因素,从理论上N 210 g/株、P2O5210 g/株和K2O 340 g/株为番木瓜优质的推荐配方。  相似文献   

12.
陕南秦巴山区油菜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南秦巴山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9年)11个县2 576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该地区油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平均产量为 2 355kg/hm2,产量中等的农户占60.68%。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79、80、54kg/hm2,其中化肥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45、62、34kg/hm2。整体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各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根据养分分级等级,农户化肥氮磷钾肥投入合理比例分别为38.55%、27.60%和25.89%,过量的比例分别为15.22%、26.24%和10.33%,不足比例分别为46.23%、46.16%和63.78%。将化肥养分投入不足的农户施肥量增加到合理水平,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可增产5.61万吨。另外,施用有机肥和硼肥的农户比例分别只有45.26%和41.73%;施用硼肥平均增产101kg/hm2,说明通过合理施肥,该区油菜产量仍有较大增产潜力。该区域油菜施肥存在的问题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硼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比较普遍。今后该区域油菜施肥的重点是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硼肥和有机肥用量;增加追肥的施用,尤其是钾肥。    相似文献   

1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水田水稻产量和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要求全面减施化肥农药的大背景下,综合评价四川冬水稻田区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效应具有一定意义。本试验在冬水稻田区,比较了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无N(CK)、单施化肥N、P、K(T1)、30%有机肥N+70%化肥N(T2)、50%有机肥N+50%化肥N(T3)、100%有机肥N(T4)等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和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水稻产量较CK增加17.29%~31.43%,T2处理最高,且明显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机无机肥配施具有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作用。可见,冬水稻田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方案为30%有机N+70%化肥N,既可稳定水稻产量、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降低对农田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而且会造成一定环境污染。本文分析世界主要生产国香蕉生产、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对香蕉园过量施肥带来的面源污染进行总结,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蕉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包括施肥原则、酸性土壤改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新型肥料与灌溉施肥技术,为我国香蕉园科学施肥和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砂土地花生高产配肥及培肥地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砂土地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花生产量的作用及最适配比和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与花生产量呈二次回归关系,砂土地要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应立足于肥料配合施用,重施有机肥,酌情多施钾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16.
采用L18(37)正交设计,探讨氮、磷、钾、镁、硼肥配施对EksokaⅡ品种番木瓜(Carica papaya Linnaeus)植株叶柄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对植株叶柄含氮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磷、钾和硼肥.施镁肥则影响最小;施氮肥能明显提高叶柄中的含氮量,但当施氮量达35g/株·次时,效果不显著;施磷、钾肥有降低叶柄中含氮量的趋势.施磷肥对植株叶柄含磷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镁和钾肥,施硼和氮肥的影响最小,磷肥、硼肥施用量与叶柄中含磷量之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施钾和镁肥对植株叶柄含钾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磷肥,施氮肥和硼肥的影响最小;在施钾肥25~45g/株·次的范围内,能显著提高植株叶柄中的含钾量.施氮和钾肥对植株叶柄含镁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镁肥和磷肥,施硼肥的影响最小;施氮肥能提高叶柄中的含镁量,但当施氮量达35g/株·次时,增量已不显著;施钾肥有降低叶柄含镁量的趋势,当施肥量达45 g/株·次时,叶柄中的含镁量显著下降.施镁肥对植株叶柄含硼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施磷肥,施氮肥、硼肥和钾肥的影响最小:施磷肥15、25 g/株·次时,叶柄中的含硼量相同,但当施用量达35g/株·次时,叶柄中的含硼量则显著上升.镁肥施用量不宜过大,当施用量≥0.53g/株·次时,会造成叶柄中的氮、磷、钾、镁、硼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反季节组培香蕉氮钾肥料配比、施肥时期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同比例的N、K配比、施用量及不同的施用时期,对香蕉的生长和产量都有不同的影响;N:K2O=1:2.25最有利香蕉的生长,花芽分化及孕蕾期前的肥料施用量占全年用量的70%左右的效果最好;N、K的肥料效应函数为Y=530.100+68.53x1-1.82x12+37.03x2-0.40x22+0.96x1x2,N、K的最佳配比函数为25.304-6.115x1+2.504x2=0。   相似文献   

18.
以沈农9741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沈农9741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垩白粒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肥施用量与粒宽和精米白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洪军  彭畅  李强  朱平 《玉米科学》2010,18(6):106-109
利用多年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资料,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耕层养分供应和土壤生产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生产力的贡献优于相应化肥单施。单施氮肥土壤平均生产力贡献率为68.9%,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单施氮肥对土壤生产力贡献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氮肥与有机肥配施(M2N)土壤平均生产力贡献率达94%,单施化肥(NPK)处理土壤生产力贡献率较平缓,单施有机肥对土壤生产力贡献率优于单施化肥。多年不合理施肥,N、P、K养分的供应能力逐年降低,尤其以N素最为明显。化肥配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能更好地提高土壤养分可持续指数。  相似文献   

20.
了解我国蕉园土壤肥力现状对明确土壤障碍因子,制定有效的消障措施和合理的养分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收集已公开发表有关蕉园土壤肥力的文献数据及结合实地调研测定的数据,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包括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指标,明确我国蕉园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香蕉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我国蕉园土壤pH平均为5.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9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77.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96.0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27 mg/kg、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1039 mg/kg、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02 mg/kg、有效铁含量平均为169 mg/kg、有效锰含量平均为41.8 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为2.84 mg/kg、有效锌含量平均为4.82 mg/kg、有效硼含量平均为1.16 mg/kg。86.3%的蕉园土壤有机质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97.1%的蕉园土壤碱解氮处于中等以下水平,60.8%的蕉园土壤交换性镁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50%以上的蕉园土壤速效磷、有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处于极高水平。不同省份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质、大中量元素、有效锰和硼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蕉园存在差异。我国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为0.71,福建蕉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78,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广东(0.71)和云南(0.69)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海南(0.62)和广西(0.61),不同省份13.3%~37.1%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中等以下水平。我国蕉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pH偏低,有机质、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处于中等或缺乏水平,成为蕉园土壤肥力潜在限制因子。因此,我国香蕉生产中,应重视有机肥、镁肥和硼肥的施用,不同香蕉种植省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效障碍因子消减措施,提升蕉园土壤肥力,促进香蕉提质增效和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