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蔗螟虫是我国甘蔗害虫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类害虫。在广西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二点螟、条螟、黄螟、大螟、沿海蔗区还有白螟发生为害,宿根蔗、高旱地、沙质地发生较重,近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甘蔗整个生长期间,从下种到收获,均受到各种蔗螟不同程度的为害。苗期受蔗螟幼虫入侵造成枯心;中后期为害造成虫蛀节,甘蔗梢部枯萎,  相似文献   

2.
甘蔗螟虫是甘蔗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掌握目前广西主要蔗区苗期螟虫的主要种类和发生情况, 本研究于2019年4月-5月, 对广西主要蔗区苗期螟害种类及其为害率进行了田间实地调查, 并分析了螟害种类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宿根蔗地, 甘蔗苗期黄螟为害最严重, 造成的枯心苗率为5.59%; 其次为条螟, 造成花叶苗率为5.29%; 黄螟为害造成的宿根蔗枯心苗率以桂西南和桂南两大蔗区相对较高, 其平均值分别为7.34%和6.76%; 条螟为害造成的宿根蔗花叶苗率以桂西南蔗区最高, 平均值达7.82%, 桂中和桂南蔗区其次, 其平均值分别为4.59%和4.46%?同一蔗区, 黄螟和条螟在宿根蔗地发生均比新植蔗地严重, 在宿根蔗地平均枯心苗率分别为7.13%和7.99%, 而在新植蔗地分别为2.31%和3.43%?以黄螟枯心苗率为防治指标的达标防治蔗地样点数占比为52.06%, 条螟花叶苗率为防治指标的达标防治蔗地样点数占比为56.16%?广西蔗区甘蔗苗期的主要螟虫为黄螟和条螟, 尤其是黄螟已上升为主要害虫, 表明广西蔗区的优势螟虫种类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 广西南部和西南蔗区的苗期螟害重于北部蔗区; 宿根甘蔗地的螟害重于新植蔗地, 宿根蔗地是螟害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田间释放经滞育冷藏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涤节  陈巧贤 《昆虫天敌》1992,14(3):130-132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珠江三角洲常见的有黄螟 Eucosmaschistaceana、条螟 Diatraea venosata、二点螟 Chilo infuscatellus、白螟 Scirpophaganivella 和大螟 Sesamia inferens。五十年代初,蒲蛰龙等成功地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并选择了蓖麻蚕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a 卵作为大量繁殖的寄主,在广东率先建立赤眼蜂站,大量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冷藏积累蜂种,是大量繁殖应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过去冷藏蜂种,有效期较短,最长在2~3个月,时间长了,蜂不能羽化或羽化的蜂生活力弱,影响防治效果。为此,我们通过改进繁育技术,人为诱导赤眼蜂滞育,延长其有效贮存时间,并在甘蔗  相似文献   

4.
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甘蔗螟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目前,针对甘蔗螟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防治成本高,降低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推广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是实现甘蔗螟虫种群可持续治理的理想措施。文章综述了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jojer)、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ta (Snellen)、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 (Dudgeon)、甘蔗木蠹蛾Phragmataecia sp.、美洲条螟Diatraea saccharalis(Fabricius)8种主要螟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其44种寄生性天敌、9种捕食性天敌和9种病原微生物主要种类的应用现状及防效,其性诱剂有效组分、配比、应用现状及防效,RNAi技术的应用和防效;最后提出了甘蔗螟虫生物防治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甘蔗螟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目前针对甘蔗螟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防治成本高,降低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推广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是实现甘蔗螟虫种群可持续治理的理想措施。本文综述了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jojer)]、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ta (Snellen)]、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 (Dudgeon)]、甘蔗木蠹蛾(Phragmataecia sp.)、美洲条螟[Diatraea saccharalis (Fabricius)] 8种主要螟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其44种寄生性天敌、9种捕食性天敌和9种病原微生物主要种类的应用现状及防效,其性诱剂有效组分、配比、应用现状及防效,RNAi技术的应用和防效,提出了甘蔗螟虫生物防治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  相似文献   

6.
3%米乐尔防治甘蔗二点螟及蔗龟的药效试验贤小勇,周至宏,王助引,韦德卫,覃周平(广西农科院植保所),(百色行署开发办)广西是我国蔗糖的主要生产基地。甘蔗二点螟及蔗龟是甘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甘蔗二点螟为钻蛀性害虫,为害后造成枯心苗,使甘蔗减产;蔗龟则是...  相似文献   

7.
严方明 《广西植保》2022,35(1):31-33
甘蔗螟虫是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且分布广,危害大,会造成甘蔗产量减少和糖分损失,影响蔗糖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对崇左蔗区甘蔗螟虫的种类、发生动态和为害特征的介绍,从气候条件、品种选择、栽培制度、防控技术及基层植保服务等方面分析了甘蔗螟虫逐年加重危害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我省和珠海市重要经济作物,甘蔗螟虫是甘蔗主要害虫,1973年,甘蔗螟虫为害,苗期枯心苗率达10~15%以上,造成严重缺株,生长中后期,造成蔗茎螟蛀节常在8~10%。珠海市地近海边,大风和台风频繁,螟蛀节常达5~8%左右,使甘蔗倒伏,损失较大。由于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茂密,蔗螟种类有条螟、黄螟、二点螟等,世代重叠,给化  相似文献   

9.
甘蔗螟虫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田间自然条件下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时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情况,给甘蔗螟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详实的实测数据,本研究于2012—2013年在蔗螟发生严重蔗区,选择主栽品种,同田设立并调查防治区和不治区螟害枯心苗率、螟害株率及螟害节率和有效茎数,甘蔗成熟期分别收砍称量和测定分析甘蔗产量及糖分,并计算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螟害调查结果表明,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严重,螟害枯心苗率为8.3%~65.8%、螟害株率为26.7%~96.7%、螟害节率为4.4%~27.9%;667 m2有效茎数减少296~1 846条,平均1 111.3条。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结果显示,667m2甘蔗实测产量减少354.7~4 706.7kg,平均1 822.2kg;甘蔗产量损失率为5.3%~44.5%,平均25.9%;甘蔗出汁率减少0.9%~3.8%,平均2.4%;甘蔗糖分降低0.8%~5.6%,平均2.2%;蔗汁锤度降低0.8~6.3°BX,平均2.1°BX;蔗汁重力纯度降低1.1%~12.5%,平均4.1%;而蔗汁还原糖分则增加0.1%~1.6%,平均0.6%。可见,目前云南甘蔗主产区存在多种蔗螟混合发生为害,甘蔗减产减糖严重,甘蔗螟害已成为现阶段严重影响甘蔗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之一,切实加强甘蔗螟虫的科学有效防控,减少为害损失,对确保甘蔗生产安全和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害虫种类之一, 其为害范围广,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且在我国主要稻区呈现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本文重点以二化螟为例, 概述了近年来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现状、抗药性演化、抗螟水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创制、水稻螟虫生理生化与毒理学研究及新型杀螟药剂研发、水稻螟虫寄生蜂资源及其利用、水稻螟虫生态调控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以期为深入了解我国水稻螟虫发生为害及其治理研究现状提供依据, 并为水稻螟虫的可持续控制与水稻绿色生产的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徐应品 《植物医生》1999,12(2):31-31
近年来我县甘蔗螟虫(特别是大螟)的危害逐年加重,但由于蚕桑面积大,治螟和养蚕矛盾突出,一直未能筛选出一种既能防治甘蔗螟虫,又能缓解蔗桑矛盾的经济有效的农药。198年我站从四川省农科院引进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生产的锐劲特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一、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广西大面积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效果和经济效益,优化甘蔗螟虫田间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虫孔和蛀道为主要为害症状,分别比较了放蜂区和对照区的螟害株率、螟蛀节率、平均每株虫孔或蛀道数、蔗糖糖分和产量。结果显示,放蜂区的螟害株率和平均每株虫孔、蛀道数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甘蔗糖分提高1.89%,从而带来350万元/667公顷的经济效益。两种调查方法获得的螟害株率、螟蛀节率和平均每株虫孔或蛀道数具有较大差异。结果表明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显著,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蛀道调查法是国内首次报道的甘蔗螟虫调查方法,优于虫孔调查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的田间诱捕试验,比较3种甘蔗螟虫二点螟、大螟和条螟的性信息素配比和浓度剂量在田间的诱蛾效果,筛选出最佳的浓度配比和剂量,以及诱捕方法,为下一步广西甘蔗螟虫测报和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甘蔗螟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目前,针对甘蔗螟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防治成本高,降低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推广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是甘蔗螟虫种群可持续治理的理想措施.本文综述了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Snellen)]、条螟[Chi...  相似文献   

15.
甘蔗是广西罗城县的重要经济作物,2011年,甘蔗螟虫在罗城县小长安、龙岸、黄金、东门、四把等乡镇蔗区大发生.据作者等6月中旬初调查,罗城县甘蔗螟虫发生主要为第1代,少部分为第2代,发生面积9533ha,占全县甘蔗总面积的81.7%,其中甘蔗枯心率在15%以上的约1733ha,10%~15%的约5740ha,3%~10%的约2080ha,严重威胁甘蔗生产安全.作者分析,气候因素有利、虫源基数大、螟虫种类多、蔗农科学用药知识缺乏、甘蔗品种单一、宿根蔗管理不善、糖业部门植保技术力量薄弱是导致2011年广西罗城县甘蔗螟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甘蔗害虫优势天敌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7种甘蔗害虫优势天敌的寄生捕食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云南蔗区甘蔗害虫种类多,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甘蔗害虫天敌达283种之多,其中,具有保护利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优势种主要有:寄生甘蔗螟虫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赤眼蜂Thichogramma、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Cameron)和大螟拟丛毛寄蝇Sturmiopsis in- ferens Townsend;捕食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的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Ch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 cius)和绿线食蚜螟Thiallela sp.;捕食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herell)、Dysmicoc- cus boninsis Kuwana和蔗头象虫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 Diocalandra sp.的黄足肥螋Eu- 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等。还有一种寄生菌-白僵菌Beauvria sp.,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可寄生蔗螟、蔗龟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蔗头象虫、蛀茎象虫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等多种甘蔗害虫,其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对甘蔗害虫具有一定的自然抑制作用。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甘蔗螟虫、蓟马、绵蚜虫是我县甘蔗的主要害虫,同时几种螟虫(二点螟、条螟、黄螟)的发生期也不同,且其成虫期也拖得较长(约40天左右),蓟马、绵蚜虫世代重叠.对此我们选用呋喃丹作为同时防治甘蔗上述几种害虫的药剂.为了摸索呋喃丹深施对甘蔗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适宜的用药期、用药量及其对甘蔗的作用,1982年至1984年我们作了不同用药量和不同用药时间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崇左甘蔗螟虫种群动态及螟黄赤眼蜂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明了崇左甘蔗螟虫发生规律和探索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蔗螟的田间效果,为应用该天敌控制螟虫危害提供参考。在崇左市龙州县连续两年开展了甘蔗螟虫人工合成性诱剂诱集成虫,监测其种群动态和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蔗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崇左市诱集到的甘蔗螟虫种类以条螟和二点螟为主,黄螟少;2016年条螟成虫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2017年条螟成虫的高峰期在3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和8月中旬;而二点螟主要诱集到第1代成虫,2016和2017年二点螟第1代成虫的高峰期分别在4月中旬和3月中旬,其他时期诱蛾数量少。释放螟黄赤眼蜂两年后,甘蔗田螟虫造成的枯心苗率和死尾率均控制在1.56%~8.76%,螟害节率控制在4.45%~7.39%,两年平均挽回产量和减少损失为15194.4 kg/hm2和18.68%,糖分含量增加1.18%~2.25%,甘蔗产糖量增加3529.9~3879.3 kg/hm2,可挽回蔗农经济损失7293.31元/hm2,平均每公顷可增加纯收入6873.25元。本研究表明释放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杆草螟属 Diatraea Guilding 中有不少种为害甘蔗、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严重影响甘蔗的生产,在甘蔗苗期造成枯心苗,在中后期蛀蚀蔗茎,影响产量和品质。本属种类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南美洲,有些种类在南美洲常造成严重损失。本属螟虫在我国大陆尚未有分布,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南方玉米杆草螟 Diatraea crambido-ides(Grote),主要为害甘蔗,玉米等。  相似文献   

20.
稻螟是为害水稻生产的最重要的害虫类群之一,严重时常造成巨大损失。有人曾报导,亚洲一些国家在严重发生的年份,有时损失可达50—60%。对稻螟的研究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我国已描述记载的为害水稻的螟虫约有20余种。由于稻螟常可以幼虫或蛹期随寄主植物(主要是稻草包装材料、稻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