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苜蓿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赫  刘利  周道玮 《草地学报》2007,15(5):437-441
本文用RAPD标记分析10份苜蓿属(Medicago L.)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苜蓿优秀种质资源开发保护和杂交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33个引物在这10份材料间共扩增出353条带,其中263条带为多态性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4.5%,各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7条不等;遗传距离范围为:0.488~0.686,平均值0.59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份材料大体划分为3类:草原1号、草原3号、美国苜蓿王和达菲成为第1类;雅酷、呼盟、蒙古和锡盟是第2类;秋柳独自成为1类。  相似文献   

2.
不同苜蓿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0个来自不同地区的苜蓿种质材料(品种)进行种子贮藏蛋白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国外的苜蓿种质材料具有较多的多态位点,较高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多样性指数,说明相对于中国的苜蓿种质材料具有较广的遗传背景;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来自国外的苜蓿种质材料的平均遗传距离要比来自中国的苜蓿种质材料要低,说明来自不同国家的苜蓿种质材料与中国本地的苜蓿种质材料遗传背景的差异性。同时研究发现,经过多年的种植不同苜蓿种质材料之间发生一定的基因交流,导致苜蓿种质材料的基因漂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53份苜蓿Medicago sativ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计算了35个RAPD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和每份苜蓿种质资源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指数,并通过计算53份苜蓿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CD),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素缘关系.结果如下:1)35个RAPD标记扩增共得到30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8条,多态位点比率为94.12%.说明这53份苜蓿种质资源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2)53份苜蓿种质资源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指数变化规律一致.直立黄花苜蓿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指数最低,说明其遗传多样性最小;公农1号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指数最高,说明其遗传多样性最大.3)53份苜蓿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136 3~0.661 0.以λCD=0.275为标准将53份苜蓿种质资源划分为7个组群,直立黄花苜蓿单独被划分成一个组群.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和EST-SSR技术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SR和EST-SSR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相结合,对25份不同秋眠等级苜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SSR引物和10对EST-SSR引物经PCR扩增后获得175条多态性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25份苜蓿材料的SSR和EST-SSR DNA指纹图谱;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将25份材料聚成4个复合组,表明供试苜蓿材料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和较丰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5.
以苜蓿盲蝽属昆虫为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苜蓿盲蝽属的7种昆虫进行了同种内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同一种群内不同的个体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通常具有1~2条共有酶带;同一种群内由于个体、性别的不同,酶带的数目、颜色、宽窄稍有差异,但差异的程度远小于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苜蓿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的种子贮藏蛋白的多态性为研究指标,对中国14个审定登记的苜蓿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蛋白单体的分子量介于21.2~85.1kD之间,蛋白单体电泳图谱多态性品种间无显著的特异性;在参试的14个育成品种中,品种内基因多样性平均值(HS)为0.3136,总基因多样度(HT)为0.3741,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62;以λ=3.700为标准划分,14个育成品种划分为六个组群,各组群划分结果主要与参试品种的亲本来源有关,而与其种植地、育种地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苜蓿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和ISSR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在苜蓿(Medicago sativa L.)基因组SSR和ISSR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8对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品系)中获得126条多态性位点.利用SSR和ISSR标记对其DNA指纹图谱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55个苜蓿种质划分为4个大类群和7个类型,为苜蓿引种、亲本选配和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苜蓿地方品种遗传基础广阔,在基因型表现特异性的同时又有较强的地域性;我国苜蓿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表现出遗传基础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北疆苜蓿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玉芬 《草业科学》1998,15(3):13-18
采用等位酶技术,研究了新疆北部地区苜蓿属植物种群的遗传状况并与栽培的紫花苜蓿种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野生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2,多态位点比率60%,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平均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587和0.435,固定指数为-0.375。由于异型交配,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压力,使得所有参试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呈现出杂合体过多  相似文献   

9.
苜蓿属植物种和品种具有丰富的形态和遗传变异,在分类上亦分歧很大。论述了我国苜蓿属植物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不同的分类系统、遗传资源保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由此强调指出加强对苜蓿属植物资源的研究、防止种质资源丧失和保护苜蓿遗传资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遗传标记在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振虎  卢欣石  葛军 《草业科学》2004,21(11):26-30
介绍了当前广泛应用的苜蓿遗传多样性研究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包括苜蓿Medicago形态学和等位酶分析、种质资源和种内杂合性、进化与亲缘关系、抗逆性以及遗传连锁作图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概况,同时提出了今后苜蓿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SSR标记的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分析是进行复杂性状关联分析的前提条件.从14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16对多态性引物,对82份苜蓿(Medicago spp.)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6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90个等位变异,平均11.88个;多态性比率66.67%~100%,平均为83.05%;基因多样性为0.1447~0.3637,平均为0.2577;PIC为0.0079~0.9432,平均为0.5501.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5时△K最大,即82份苜蓿材料可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75.61%的种质遗传组分相对比较单一,24.39%的种质遗传背景比较复杂.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结构的划分与种质的来源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36份新疆野生黄花苜蓿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新疆黄花苜蓿资源评价和核心种质库构建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9对SSR分子标记引物PCR共扩增出93条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变异范围为3~19条,平均10.33条/对,多态条带总数为86个,多态条带百分比为92.47%,平均多态性条带...  相似文献   

13.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缕草属(Zoysia Willd.)5种、1变种共96份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结缕草属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82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72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6.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0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504。(2)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估算了9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5922~0.9362,平均为0.7811,在不同种之间,结缕草(Z.japonica Steud.)与中华结缕草(Z.sinica Hance.)、沟叶结缕草(Z.matrella(L.)Merr.)与细叶结缕草(Z.tenuifloia Willd.ex Trin.)中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大穗结缕草(Z.macrostachya Franch.)Z010、长花结缕草(Z.sinica var.nipponica)Z122与其它结缕草的遗传相似系数均相对较低。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沟叶结缕草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GS分别为0.5922~0.9362,0.6879~0.9078和0.6738~0.8582。(3)通过分子系统聚类法,将96份种源分为6个大类群,其中第一大类主要包括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和少量沟叶结缕草,占所有材料的90.6%。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聚成一小类,大穗结缕草Z010、长花结缕草Z122、沟叶结缕草(Z.matrella)Z095和结缕草(Z.japonica)Z115聚为一类。从亚群来看,基本上结缕草与中华结缕草交叉相聚,沟叶结缕草与细叶结缕草交叉相聚,沟叶结缕草与结缕草、中华结缕草也有交叉聚类现象。本研究明确了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质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部分种质的种类归属,还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31份苜蓿材料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地域来源的苜蓿种质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筛选出24对引物,经PCR扩增后获得320条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有287条,每对引物组合均能扩增出7~17多态性条带,平均为11.96条多态性条带;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将31份苜蓿材料聚成5类,但个别同一地域来源的苜蓿品种被归到不同的类型中,表明试供苜蓿材料具有较高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莉  陈丽  班霆  韩鹏  王晓娟 《草地学报》2008,16(2):129-134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了解栽培品种的遗传关系和遗传距离对于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苜蓿栽培品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苜蓿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0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32条谱带,其中107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高达81.1%;天水苜蓿和定西苜蓿之间的Roger’s遗传距离较远(0.4610),而与陇中苜蓿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0.1406);进一步的AMOVA分析显示苜蓿种群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61.25%),有38.7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种群分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孙浩男  李蓉  王鑫  周欣莹  李明阳  刘冬云  李鹤 《草地学报》2022,30(11):2922-2936
利用ISSR、核基因ITS2、叶绿体基因psbA-trnHtrnL-F三种分子标记对100个国内外广为种植的栽培金鸡菊(Coreop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为栽培金鸡菊的分类鉴定、育种及指纹图谱构建提供更多分子依据。结果表明:三种分子标记均显示沙漠金鸡菊与其余材料亲缘关系较远;12条ISSR引物扩增出总条带153个,多态性条带149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7.39%,在遗传距离为0.664处整体可划分为4类;ITS2,psbA-trnHtrnL-F序列大小分别为171bp~175bp,252bp~426bp和698bp~703bp;基于psbA-trnHtrnL-F序列的母系溯源整体可分为6类,二者合并后定义了9个单倍型,两色组和歧序组是具有特殊舌状花色的金鸡菊品种重要的母系材料,轮叶金鸡菊‘月光’和短毛金鸡菊‘虹光’等品种源于远缘杂交;ITS2序列将整体划分为5类,定义了63个单倍型,大部分单倍型只对应一个种质,ITS2序列有望作为金鸡菊品种鉴定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17.
元江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 Swingle)是云南元江县新发现的一类原始野生宜昌橙资源,为了解元江宜昌橙与长江流域来源的宜昌橙的遗传差异,以及云南元江野生宜昌橙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21对SSR和InDel引物对元江宜昌橙、长江流域宜昌橙、大翼橙、香橙等4个群体的48份资源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产生了131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6.2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标记位点的香农信息指数为0.14~1.1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04~0.97。群体遗传结构分析、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元江野生宜昌橙是不同于长江流域宜昌橙资源的新类型,4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但群体间的基因流较低。在元江宜昌橙种群内存在遗传异质个体,但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比长江流域宜昌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香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大翼橙群体中的马来西亚大翼橙与宜昌橙遗传距离较远,而红河大翼橙与元江宜昌橙的遗传距离较近。本研究证实了元江野生宜昌橙是有别于长江流域宜昌橙的新类型,在进行元江宜昌橙野生资源的收集时,以居群为单位加以资源材料的收集对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SCoT)标记,对600份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材料(共6个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了不同取样数量下(10,15,20,30,40,50,60,70,80,90和100)紫花苜蓿的遗传多样性,旨在筛选出代表紫花苜蓿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最佳取样单株数。结果发现,6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80个条带,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条带数为13.3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在评价不同取样梯度下的紫花苜蓿遗传多样性覆盖度时发现,当取样数量增加至40时,6个供试紫花苜蓿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此外,本试验采用UPGMA与STRUCTURE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取样梯度下紫花苜蓿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样本量为40时能够有效反映紫花苜蓿群体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杂花苜蓿种质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于2009年5月对来自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波兰等地区的31份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探究中亚及欧洲等地区杂花苜蓿种质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杂花苜蓿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179条清晰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41条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9.89%,材料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9到0.874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值为0.723,与中亚和欧洲的参试种质材料相比,新疆的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显示,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来自中国新疆的7份材料分别聚在第1类和第3类,反映出中国新疆的供试材料间遗传变异丰富,与中亚材料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不同杂花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地理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