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为在盐碱地条件下,使牧草获得高产,并永续持久利用,以肇东苜蓿为供试材料,在黑龙江省兰西县盐碱土壤条件下进行苜蓿播量及施肥期和施肥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播量21.05kg·hm-2处理下三茬次鲜产达到最高80 899.2kg·hm-2。营养期不施肥刈割后施肥为好,以施氮337.5kg·hm-2、磷675.0kg·hm-2产量最大,为15 1476.7kg·hm-2。因此在碱地苜蓿栽培最优方案为:组合7处理即A2(播量21.05kg·hm-2)+B3(营养期不施肥刈割后施肥)+C3(施氮337.5kg·hm-2,磷675.0kg·hm-2)组合下产量最高,为52 926.75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三因素对产草量的贡献率为播量〉施肥量〉施肥期。  相似文献   

2.
为给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行距15cm最高,较行距10cm和行距20cm高2.13%和8.84%,茎蘖数表现拔节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叶面积指数(LAI)表现越冬期和起身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花后30d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粒质量叶比和粒数叶比表现为行距10cm和行距15cm高于行距20cm,结实粒表现为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不同播量间,产量表现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高于375kg·hm~(-2)播量,分别较375kg·hm~(-2)播量高3.45%和5.92%,粒质量叶比表现为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显著高于375kg·hm~(-2)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无显著差异。不同行距下各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表现各有区别,产量以行距15cm配置播量150kg·hm~(-2)为最高,达8 750.43kg·hm~(-2)。在‘洛麦23'推广应用中,可以适当调控行距和播量,做到种法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行距和播量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及株高等性状的作用显著,而不同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并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牧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在播量0.9 g/m2时具有最大牧草产量;栽培行距越大,牧草产量越低。种子产量主要受栽培行距的影响,60 cm行距比40、20 cm具有更高的种子产量(P0.05),播种量低于0.9 g/m2时利于种子生产。所有处理中,以组合(播量0.9 g/m2,行距20 cm)牧草产最高,而以组合(播种量0.6 g/m2,行距60 cm)具有最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 在科尔沁沙地东部连续两年进行燕麦种植试验,研究行距与播量对休眠燕麦物候期、地上、地下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07年各处理中,行距为1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1520.1kg/hm2、、688.9 kg/hm2,具有较大优势。2008年,各处理中,行距为2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地下生物产量分别为3200.2kg/hm2、、2773.6kg /hm2,籽粒产量为1400.0 kg/hm2,具有较大优势。收获后,2007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21.7%-68.1%,其中A1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高;2008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39.6%-79.9%,A2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大,为79.9%。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燕麦产量及植被覆盖度均有影响,根据降水情况,A1B2,A2B2处理在产量和防风蚀方面具较大优势。初步表明燕麦在当地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其根茬可以起到防风蚀、改善当地生态条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深松的蓄水效果,探索旱地小麦构建合理群体的最适播量,有利于寻求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的最佳耕作及播种技术途径。【方法】于2012—2014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休闲期深松与否为主区,以67.5、90、112.5 kg·hm-2共3个播量为副区,测定休闲期土壤水分、冬前群体分蘖数、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及含氮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休闲期深松蓄水调节播量对植株氮素吸收和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休闲期深松较对照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提高60%以上。深松较对照冬前群体分蘖数、越冬期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叶片和颖壳+穗轴积累氮素的运转量、开花后氮素积累量均显著增加。深松条件下增加播量,冬前群体分蘖数及越冬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开花前各器官积累氮素的运转量增加,开花前叶片、颖壳+穗轴积累氮素的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但播量90 kg·hm-2与112.5 kg·hm-2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深松较对照穗数、穗粒数显著提高,两年度分别增产26%—66%、17%—34%;而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播量90 kg·hm-2时降低不显著。深松条件下增加播量,穗数、千粒重、产量提高,但播量90 kg·hm-2与112.5kg·hm-2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以播量90 kg·hm-2较高。深松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两年度分别提高13%—22%、9%—16%;氮素吸收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播量67.5 kg·hm-2和90 kg·hm-2时的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深松后水分利用效率以播量90 kg·hm-2较高,且与其他两处理间差异显著,深松条件下增加播量,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氮肥生产效率提高,但播量90 kg·hm-2与112.5 kg·hm-2两处理间的氮肥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此外,休闲期深松配套不同播量处理,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均与开花前各器官积累氮素的运转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降水多的年份,与开花前颖壳+穗轴积累氮素的运转量相关性较高。降水较多的年份较降水较少的年份开花后氮素的积累量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蓄水配套播量90 kg·hm-2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有利于开花期各器官氮素积累,促进开花前叶片和颖壳+穗轴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转移;有利于形成有效穗数,构建合理群体,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实现旱地小麦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强筋小麦烟农1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烟农19产量影响最大,依次是施氮量、施钾量、行距和施磷量,烟农19产量≥8 250.00 kg·hm-2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为施氮量203.5~209.6 kg·hm-2,施磷量88.1~92.0 kg·hm-2,施钾量107.7-112.3 kg·hm-2,基本苗280.62×104一287.04×104hm-2,行距19.8~20.2 cm.烟农19产量≥19 000.00 kg·hm-2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为施氮量203.3~209.2 kg·hm-2,施磷量87.7-92.3 kg·hm-2,施钾量105.8~114.2 g·hm~,密度287.88×104~297.12×104hm-2,行距19.6~20.4 cm.  相似文献   

7.
张金帮  孙本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16-5818
[目的]为滨州市小麦产量由中产向高产过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品种、行距、播量、尿素和过磷酸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各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尿素>过磷酸钙>品种>播量>行距,最优处理组合为品种辐63,行距16.7 cm,播量90.0 kg/hm2,尿素360 kg/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产量达7 413.0 kg/hm2。方差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单因素试验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尿素以450kg/hm2为宜,播量以82.5~105.0kg/hm2即基本苗165万~210万株/hm2为宜。[结论]低产薄地施过磷酸钙1 500 kg/hm2、尿素525~600 kg/hm2,肥地施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基本苗120~180万株/hm2,行距20~25 cm,小麦产量才能达到7 500 kg/hm2。  相似文献   

8.
以扬麦12为材料,在大田稻茬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播量、行距及氮素运筹栽培措施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为150~300 kg·hm-2下,基氮比例60%、叶龄余数为1时追施40%氮肥处理时,后期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全部基施氮肥;基本苗225万.hm-2时小麦产量极显著高于基本苗300万.hm-2和375万.hm-2。  相似文献   

9.
研究播量对早籼稻株两优609生长、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和最高苗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效穗和产量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有效穗在22.50 kg.hm-2处理达到最大值368.07万.hm-2,产量在18.75 kg.hm-2处理达到最大值7.999 t.hm-2;播量以18.75~22.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密度和施肥量对玉米浙单724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密度和施肥量对玉米品种浙单724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处理组合为密度6.75万株·hm-2,施尿素579.0 kg·hm-2、过磷酸钙579.0 kg·hm-2和氯化钾385.5 kg·hm-2,小区(10.4 m2)产量达8.86 kg。  相似文献   

11.
播种量与行距对机条播稻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机条播稻茬小麦适宜播种量和行距,在京山县开展不同播量和行距组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行距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播量间产量差异不明显且行距和播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建议在湖北中南部稻茬麦区,机械条播播量设置为150.0~187.5 kg/hm2,行距控制在22.2 cm左右。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4,(4):62-67
在宁夏农牧交错区通过L18(6×36)正交设计进行人工草地建植试验,目的是筛选出该地区草地建植的最优组合,并分析正交设计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正交设计得到牧草适应性的最优组合为紫花苜蓿(Medirago sativa)+有机肥36 t·hm-2+NPK中肥配比(N165 kg·hm-2+P135 kg·hm-2+K135 kg·hm-2)+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秸秆废渣10 t·hm-2,这与适应性最强的处理12基本一致,各因素中品种与有机肥对适应性的影响程度较大,NPK与植物废渣的影响程度较小;产量的最优组合为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有机肥36 t·hm-2+NPK中肥配比(N165 kg·hm-2+P135kg·hm-2+K135 kg·hm-2)+苦豆子秸秆废渣10t·hm-2,这与处理15完全一致,各因素中品种和NPK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程度较大,植物废渣的影响程度较小;同时证明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草地建植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以先杂44高粱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比较不同施肥量、不同密度条件下对高粱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密度9.6万株·hm-2,产量相对较高(6 459.35 kg·hm-2);密度相同,施肥量750 kg·hm-2,产量相对较高(6 504.16 kg·hm-2)。肥密互作条件下,密度9.6万株·hm-2与施肥量750 kg·hm-2的栽培方式高粱产量相对较高(6 981.00 kg·hm-2),其单宁含量1.24%,蛋白含量9.28%,淀粉含量为65.53%,脂肪含量为3.64%,品质较好。试验表明密度9.6万株·hm-2与施肥量750 kg·hm-2的组合是杂交高粱先杂44较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旱地有机培肥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 秸秆还田量为主处理, 施有机肥量为副处理,在渭北旱塬合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旱地有机培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秸秆还田量为13 500、9 000、0 kg·hm-2时,与不施肥相比,施有机肥22 500 kg·hm-2的玉米产量增加2 021~3 638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34~8.19 kg·hm-2·mm-1;秸秆不还田时,施有机肥11 250 kg·hm-2的玉米产量比不施肥增加2 838~3 40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54~6.86 kg·hm-2·mm-1;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的效果不显著.旱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全生育期耗水量间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5.
控释氮肥对洋葱-棉花套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12—2013年在济宁市鱼台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在0、100、200、300 kg·hm-2 4个氮素水平下对洋葱-棉花套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用量200、300 kg·hm-2时,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处理棉花产量显著高于氮素用量100 kg·hm-2处理;氮素用量100、200 kg·hm-2时,控释氮肥棉花产量较速效氮肥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7.3%和7.7%;施氮2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较氮素用量1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的籽棉显著增产14.5%,但与施氮3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控释氮肥较速效氮肥更能提高0~20 cm土层NO-3-N的含量,但对土壤中NH+4-N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控释氮肥能够提高洋葱和棉花产量,施氮量为2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肥条件对温室黄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利于黄瓜高产优质的合理灌水施肥组合,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探究不同灌水下限、施氮量、施钾量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灌溉下限分别设置高水(W3:85%田持)、中水(W2:75%田持)、低水(W1:65%田持)三个水平;对于施肥量分别设置高氮(N3:468kg·hm-2)、中氮(N2:360kg·hm-2)、低氮(N1:252kg·hm-2)和高钾(K3:702kg·hm-2)、中钾(K2:540kg·hm-2)、低钾(K1:378kg·hm-2)各三个水平,为缩小试验规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三因素进行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灌水下限,可以增加植株鲜重,W3灌溉水平下单株鲜重平均达到561.3g;大量施入氮肥虽不利于茎的生长但对于叶片生长有促进作用,N3处理叶片鲜重最大(225.6g);钾肥施入量对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W3N2K2水肥组合最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水下限、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对黄瓜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黄瓜增产明显,W3处理产量平均达到131.6t·hm-2;随着氮肥钾肥施入量的增加黄瓜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黄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与灌溉量呈正比关系,不同灌溉处理灌水量与耗水量关系曲线K值分别为1.53,1.04,0.79,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耗水量逐渐趋于平稳;鲜果品质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而降低但与钾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经评分法分析,W1N2K3水肥组合可以得到最优品质。通过模型精确预测,得出在灌水下限为田持的85%,施氮量381.3kg·hm-2,施钾量600.7kg·hm-2时可以得到最高产量,同时品质较为优质,预测产量为136.14t·hm-2,为最佳灌水下限与肥料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日光温室番茄栽培试验,研究了滴灌灌水量和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施肥量、施肥量和灌水量的交互作用、灌水量对番茄的产量都产生显著的影响;番茄果实品质的各个指标受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影响各异,适当减少灌水量、施肥量可以明显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品质.综合考虑灌水量和施肥量2因素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施肥量为鸡粪30 000 kg·hm-2、纯N 2 584.5 kg·hm-2、纯P 625.5 kg·hm-2、纯K2O 1 845 kg·hm-2,灌水量为2 775 m3·hm-2为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8.
扁穗冰草新品系LMBC-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而成。试验测定,扁穗冰草新品系LMBC-1在各方面性状表现突出,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分蘖多的特点,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高,干草产量达8 877.52 kg·hm-2,比对照扁穗冰草(7 007.76 kg·hm-2)显著增产27.8%(P0.05)。种子平均产量为432.89 kg·hm-2,较对照扁穗冰草(330.81 kg·hm-2)显著增产30.86%(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小麦播种的最佳播期与播量,开展了旱地小麦播期与播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产量最高的是播期10月5日处理(平均6 682.5 kg/hm~2),不同播期与播量组合产量最高的是播期10月5日、播量150 kg/hm~2处理(7 300.5 kg/hm~2),说明洛旱12最佳播期是10月5日、播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磷密度水平对红小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因素5水平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田间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和密度不同水平的处理对红小豆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氮、磷、密度与产量关系分别呈正抛物线状;氮、磷、密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效应;氮、磷、密度分别在29.249~37.317kg·hm-2、30.012~41.988kg·hm-2和20.765~22.245万株·hm-2范围内取值可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