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进 《长江大学学报》2006,3(4):295-296
目的:分析评价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对接受此手术的56俐(102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总结分析其麻醉效果及术后效果。结果: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除上直肌固定时有不同程度痛感外.其余步骤镇痛效果好,能避免球后麻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无特殊。结论:奥市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正确掌握处理浅前房的时间和方法。方法:对92例133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经术后观察,确定浅前房发生的眼数及程度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133术眼中发生浅前房46眼,浅前房发生率为34.58%,其中小梁切除术为12眼(24.49%),小梁切除术+MMC为34眼(40.47%)。引流过畅、房水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术中精细操作、术终前房重建、术后及时处理浅前房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结论:术后浅前房不能完全预防,但可减少其发生。前房如未形成,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和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 α- 2 b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 3例 (1 3只眼 )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于巩膜床 ,分别于术时、术后 1 d、3 d、7d、1 4 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 2 b 50万单位。术后随访 6~ 1 5个月 ,平均 1 0 .5个月。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降眼压作用、手术成功率及视力变化。结果 :1 3只眼中 ,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1 1只眼 ,无功能滤过泡 2只眼 ,术后 3个月眼压从术前的 (36.42± 5.64) mm Hg降低到 (1 5.73± 2 .99) mm Hg(t=1 1 .465 ,P<0 .0 1 )。术后1 2个月末 ,手术的成功率为 79.8% (寿命表法 )。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与干扰素α- 2 b注射能提高成功率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38例42眼、对照组36例4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视力0.05-0.1者15眼,>0.1-0.6者25眼,>0.6-1.0者2眼;对照组的视力0.05-0.1者17眼,>0.1-0.6者23眼,>0.6-1.0者1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40,P>0.05)。两组眼压控制及术后并发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行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两种不同质量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3例(66眼)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组(27例33眼)和高质量浓度组(26例33眼),分别使用质量浓度为0.2、0.4 g/L的MMC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低浓度组、高浓度组术后分别有4例(5眼)、3例(5眼)未能坚持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高质量浓度组的眼压低于同期的低质量浓度组(P<0.01).两组术后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0.2 g/L或0.4 g/L质量浓度MM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均可有效降低眼压,但高质量浓度组控制眼压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大疱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对37例开胸行肺大疱切除术患者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术中通气侧肺大疱破裂1例;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4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呼吸衰竭1例,及时处理后均恢复。结论肺大疱切除术术前充分的治疗准备,气胸侧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中良好的气管插管及导管的管理,合理的麻醉方式和深度,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监测,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以及有效的术后镇痛以及护理是肺大疱手术麻醉成功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X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局部麻醉下行中老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中老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86例,对患者手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平均总住院费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耐受好,镇痛药物应用少,术后并发症少,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5天,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费用低.结论 局部麻醉下行中老年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安全快捷、有效,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张进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44-145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但术后早期浅前房、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晚期滤过口的瘢痕化等并发症均会影响手术效果而致手术失败。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对56例?75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覆盖联合可调整缝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收治青光眼56例(75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31例(47眼)。年龄29~65岁,平均5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36%),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眼(40%),开角型青光眼13眼(17.3%),残余青光眼5例(6.7%)。术前眼压26~74mmHg。药物降眼压至正常,有前房炎性反应者监测眼压同时点双氯芬酸钠及典必殊减轻炎症。1.2羊膜材料江西科学院的瑞济生物羊膜,厚度0.1~0.3mm,面积1.5cm&#215;1.5cm,经钴60辐照灭菌。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泡复水。1.3手术方法显微镜下操作,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方形巩膜瓣4mm&#215;4mm约1/2巩膜厚度直达透明角膜缘内1.0mm,前房穿刺,缓慢放房水,切除1.5mm&#215;3mm小梁组织,剪除略大于小梁切除口的周边虹膜。在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高龄危重患者40例,年龄65~86岁,体质量50~78kg,ASAⅡ14例,Ⅲ26例,合并严重心肺血管疾病、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口服抗凝治疗等。缓慢静滴芬太尼1μg/kg、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入0.4%罗哌卡因25~30ml。若麻醉效果欠佳或失败,静注异丙酚、芬太尼辅助麻醉或者插入喉罩行全麻。监测术中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术后随访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6、12、24h和48h时的疼痛评分。结果:围手术期MAP、SPO2无明显变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维持稳定,HR在术中时减慢,但在安全范围;麻醉效果满意32例,麻醉阻滞不全5例,麻醉失败改喉罩全麻3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15%。无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的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危重患者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选择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受抗凝治疗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传统小梁切除术以预防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波过道阻塞并提高远期疗效。方法:127例随机分2组:(1)传统组:52例53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2)改良组:75例75眼,在传统小梁切除术中改巩膜瓣原位缝合为错位反转缝合及结膜瓣钉缝于巩膜瓣旁浅层巩膜面。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术式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P〈0.01),显示早期与远期降眼压效果均好。结论:改进的小梁切除并巩膜瓣错位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开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医院脑外科行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诱导下行静脉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MAP、HR、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情况、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开颅手术麻醉中效果更佳,能够减轻心血管反应,有利于术后镇痛和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分别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48例择期行子宫次全切的患者,腰硬复合麻醉,术后随机分为3组,Ⅰ组(n =50):0.15%甲磺酸罗哌卡因;Ⅱ组(n=50):0.15%盐酸罗哌卡因;Ⅲ组(n=48):0.15%布比卡因。3组均复合吗啡30 mg/L。观察患者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的术中输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硬膜外腔用药量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的PCEA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0.70±0.45)、(0.87±0.46)、(0.75±0.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低血压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8.0%、12.5%,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妇产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手术仍是目前治疗各类型青光眼的有效办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手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滤过功能不足导致眼压偏高,笔者应用氩激光治疗了47例青光眼手术后高眼压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本组患者47例47眼,其中男17例,女30例,年龄7~65岁,平均(45±3)岁。青光眼类型:先天性青光眼2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继发性青光眼12例。抗青光眼术式:小梁切除术25例,虹膜周切术12例,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术10例。抗青光眼术后至接受氩激光治疗时间最短为2周,最长为3个月。治疗前眼压为3.57~5.62kPa,平均(…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除术被公认为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术之一 ,虽然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但恢复期患者自我护理也不容忽视。做好患者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是恢复期患者提高自我护理的关键。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5月~ 2 0 0 1年 6月我科共收治各型青光眼患者197例 ,年龄为 14~ 76岁 ,均行小梁切除术。其中男 116例 ,女81例 ,单眼 136例 ,双眼 6 1例。2 指导方式本病区设置一名服务态度好 ,专业知识扎实 ,责任心强的护士作为巡视护士 ,由其给出院患者作健康指导。所采取的形式为宣传栏 ,健康教育小册子、健康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局麻下无张力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均采用聚丙烯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治疗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强度、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医疗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强度、医疗费用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方面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麻下行无张力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方法简单,疗效好,经济安全。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同时合并内科基础病者,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剂量布比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小剂量布比卡因(7.5 mg)给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成腰硬联合(A)组和硬膜外(B)组,每组50例,A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7.5 g/L布比卡因1 mL,根据麻醉效果,硬膜外加16 g/L利多卡因5~10 mL;硬膜外组给予16 g/L利多卡因10~15 mL.观察并记录阻滞平面,麻醉效果 ,监测术前及用药后5、10、30 min的 BP、HR、ECG和SPO2和麻醉不良反应.结果:A组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手术开始时间短于B组(P<0.01), A组血压和心率先于B组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A组麻醉肌松效果好;2组麻醉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安全有效,且并发症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