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两种香蕉组培苗 ( Williams hybrid和台湾 8号 )在温度下降期间叶片膜某些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和在培养基中添加氯化胆碱 ( CC)对香蕉组培苗的抗寒效果。结果表明 ,两个香蕉品种的组培苗随着温度的降低 ,其超氧物歧化酶 ( SOD)和过氧化氢酶 ( CAT)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趋势是 :在 2 8℃~ 15℃的降温过程中有所上升 ,当温度下降至 8℃和 4℃时则逐渐下降 ;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 ( MDA)和细胞质膜透性则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在生根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内添加 30 0 mg· L-1的 CC后 ,能提高香蕉组培苗 ( Williams)的上述酶活性 ,降低 MDA产生量和细胞膜透性 ,起到一定的抗寒效果  相似文献   

2.
前文报导了小麦和水稻幼苗经氯化胆碱(CC)处理后,光合速率明显增加,小麦植株变矮而根系发达。本文报告不同浓度CC对小麦幼苗某些生理生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氯化胆碱对大岩桐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适浓度(50和100mg/L) 的氯化胆碱(CC)有利于大岩桐组培苗不定芽的分化,但株高和鲜重较低。在所试验浓度(10-700mg/L)的CC作用下,不定根生长较粗短,而鲜重增高,移栽时有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多效唑(0.4 mg/L)能使组培苗生长粗壮、提早生根、提高叶绿素含量。附加氯化胆碱(0.4 mg/L)能提早生根和促进茎节伸长。  相似文献   

5.
凤丹种胚组培苗的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凤丹种胚组培苗根系分泌物抑制二茬培养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对二茬组培苗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和继代生长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具有最明显的自毒抑制现象,其次是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碳可降低二茬苗受到的抑制。二茬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加有活性碳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二茬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与活性碳组和对照组相似,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可以通过影响二茬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来影响其生长,同时,加入的活性碳可以吸附培养基中的有毒物质,从而缓解二茬苗的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鑫  詹立平  邹学忠 《核农学报》2007,21(2):156-159,147
本文从牡丹组织培养对品种、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物质选择和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论述了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牡丹的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多采用胚、腋芽、顶芽、茎尖、幼叶、叶柄和土芽(地下芽)等,并且培养经过低温诱导后的鳞芽,可显著提高萌发率;在愈伤组织诱导试验中,选择分化程度较低的材料(如土芽),容易脱分化,获得愈伤组织;在牡丹的增殖培养中,6-BA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根培养中常使用的生长调节物质有IBA、NAA和IAA。此外,还探讨了牡丹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目的是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稀土化合物(LaCl3)对桑树组培苗生长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确定培养基中加入LaCl3的浓度。在前人研究稀土元素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基础上,本试验将不同浓度稀土化合物(LaCl3)添加于桑树组培苗分化与生根培养基中,研究其对桑树组培苗生长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LaCl3(40 mg/L)能促进桑树组培苗的生长与分化,株高、生芽数、生根率、根长和根重都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处理;分化芽数、株高及生根率分别比对照高84.2%、63.5%、12.5%。同时还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叶绿素a含量为对照的2.06倍;叶绿素b含量为对照的1.64倍;以及改变光合色素比例,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高浓度LaCl3(60~80 mg/L)的促进作用减小甚至抑制桑树组培苗的生长。说明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桑树组培苗分化及生根的LaCl3最佳浓度为40 mg/L。  相似文献   

8.
选用生产上应用的3个优良籼稻(Oryza sativa ssp.indica)品种桂朝2号、特青和9311的成熟胚为材料,以CC为基本培养基,经过愈伤组织诱导、两次继代、预分化、分化培养,研究培养基中不同微量元素浓度对3个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褐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分化和分化阶段,桂朝2号添加5×CC微量元素,9311添加3×CC微量元素可以明显抑制愈伤组织褐化,提高愈伤组织分化频率,而特青对微量元素浓度反应不敏感,研究结果为籼稻遗传改良和籼稻转基因研究提供良好的组织培养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种子引发剂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机制,以杂交稻湘两优900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研究引发剂氯化胆碱(CC)和吲哚丁酸钾(IBAK)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光合特性、抗氧化代谢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水稻幼苗生长,3.0 mg·L-1CC和1.0 mg·L-1IBAK为缓解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抑制的适宜引发浓度,添加引发剂CC的湘两优900根干重显著增加9.64%,而添加引发剂CC和IBAK的黄华占根系总长度、叶面积、地上干重、根干重、壮苗指数分别显著增加24.78%和14.39%、43.06%和36.33%、11.45%和7.43%、34.60%和28.62%、41.89%和33.55%。引发剂CC和IBAK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两品种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同时增加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抑制活性氧积累,降...  相似文献   

10.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胆碱类化合物,最早由 Tolbert 等证实它们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的生理活性物质。常用的 CCC 即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制剂,已有不少报告证实它能抑制某些植物尤其是禾谷类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系发达。还能促进某些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等。本文简报其同系物即未为氯取代的氯化胆碱(CC)  相似文献   

11.
采用B6、MS和NB 3种培养基,以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品种日本晴的成熟胚为受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比较了3种培养基的效果.结果表明,在3种培养基中,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转化效率最高,最适合于日本晴成熟胚的组织培养.在此基础上,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导转化法将稻瘟菌蛋白激发子基因pcmG1导人日本晴基因组,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PCR、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分别证实了pcmG1基因的整合、转录和表达.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日本晴后代中的分离符合3:1的理论比例.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对盐中度敏感的作物。二倍体马铃薯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耐盐碱育种的宝贵资源。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耐盐(NaCl)性不同的二倍体马铃薯在碱(NaHCO3)胁迫下的形态和生理性状的表现,探索二倍体马铃薯耐盐性和耐碱性之间是否有一定关系。试验材料包括15个富利亚(Solanum phureja,PHU)与窄刀薯(S.stenotomum,STN)杂种(PHU-STN)无性系(这15个无性系是根据耐盐性试验选出,分为高、中、低3组)及它们的亲本。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HCO3胁迫PHU-STN杂种无性系,处理28d后测定形态性状(芽长、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和生理性状(SOD活性、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二倍体马铃薯对碱敏感度与对盐敏感度基本一致,即耐盐二倍体马铃薯也耐碱,但由于绝大多数指标在三个组内的5个无性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3.
以珠美海棠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配比、苗龄、琼脂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光照条件和培养容器对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型培养基MS+6-BA0.5mg/L+IAA0.2mg/L用于分化培养、1/2MS+IAA0.5mg/L或1/2MS+IBA0.5mg/L用于生根培养,苗龄30~40d,使用接近国际标准的琼脂、光照强度1500~2000lx条件下生产的组培苗繁殖系数最大、有效苗最多、生根率高及生长速度最快,移栽成活率>90%;苗圃移栽成活率>85%,1年生苗株高均>1.5m。并建立了珠美海棠工厂化生产工艺及组培苗培养标准,为其他植物组培苗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蓖麻组织培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蓖麻的根、茎、叶作外植体分别在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研究表明:茎段(侧芽或顶芽)在附加BA0.5mg/L,NAA0.001mg/L,水解乳蛋白(LH)10mg/L和氯化胆碱(CC)5mg/L的MS培养基上,芽的增殖率最高,可达200%,而且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15.
河北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河北杨快速繁殖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适宜河北杨外植体建立和丛芽增殖的培养基为 2 / 3MS或 1/ 2MS+BA 0 .3~ 0 .5mg/L +NAA 0 .0 5mg/L ,在此培养基上芽增殖倍率为 5 4 1,可建立良好的快速繁殖体系。适宜芽生根的培养基为 1/ 2MS+IBA 0~ 0 .2mg/L ,生根率在 90 %左右。生根组培苗用“一步法”移栽 ,移栽成活率在 90 %以上。研究建立的技术可用于工厂化生产河北杨苗木。  相似文献   

16.
以百合新品种木门(Conca D'or)的子房为材料,开展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1.0mg/L NAA0.5mg/L,其诱导率为76%;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 6-BA1.0mg/L NAA0.1mg/L,其分化率达到82.5%;生根培养基为MS,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金梅  李芳  周禾  孙启忠  毕静 《核农学报》2010,24(3):507-512
通过外植体类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等因素对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影响的试验,建立了高效的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体系,即以真叶为外植体,在MS+0.2mg/L2,4-D+0.01mg/LNAA+0.2mg/LKT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可达到100%,愈伤组织继代2~3次,然后在MS培养基上分化,分化率可达90%。分化苗转入1/2MS培养基进行生根,形成完整的组培苗。愈伤组织诱导的正交试验表明,2,4-D浓度是影响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外植体类型、NAA浓度、6-BA浓度和KT浓度;对苜蓿愈伤褐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外植体类型,其次是KT、2,4-D、6-BA、NAA浓度。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生长素(2,4-D、NAA)对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大于细胞分裂素(6-BA、KT)。分化试验表明,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分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配比。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组培苗气力引导式移植手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手并行移植作业可有效提高接种效率,而现有组培苗接种移植手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不适于狭小空间内多移植手并行接种作业,且对组培苗个体差异适应性较差,存在夹苗不稳或伤苗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负压引导式气力把持移植手,通过负压气流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引导与把持,强化对组培苗个体差异的适应能力,实现组培苗的柔性容偏把持。该文对移植手吸嘴进行了三维建模及流体仿真分析,确定移植手吸嘴形式为外径5 mm、内径4 mm圆管状,前端设置90°夹角引导翅,引导翅顶点间距为10 mm。针对移植手引导性能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平均苗径为(1.23±0.21)mm接种期马铃薯组培苗,当吸嘴真空度为8.6×10~(-3) MPa时,对组培苗容偏引导半径为4 mm。在移植手吸嘴真空度为8.6×10~(-3) MPa条件下进行茎段切割及扦插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利用厚度0.3 mm、直径45 mm圆盘切割刀以7 r/s以上转速切割茎段时,保证正常切割效果的进给速度可达0.03 m/s;对于直径为(0.7±0.1)、(1.1±0.1)、(1.5±0.1)mm条件下茎段,扦插速度为0.01 m/s时,茎段扦插成功率可达100%。该研究可为马铃薯组培苗自动移植设备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东方百合"甜梦"品种花器官的组织培养,为"甜梦"百合种球生产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以"甜梦"花器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MS添加不同浓度6-BA为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S添加不同浓度6-BA及NAA配比为诱导叶片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MS添加不同浓度糖为结鳞茎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花器官不同部位诱导愈伤组织从易到难为:子房花柱花药花托;愈伤组织分化以MS+6-BA 3.0 mg/L培养基较适宜;无菌叶片诱导不定芽以MS+6-BA 2.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为好;添加60 g/L糖的培养基利于不定芽结鳞茎生根;带鳞茎组培苗可直接移栽于大田菜园土。通过"甜梦"花器官的培养,得到可用于生产的组培苗,该技术可应用于"甜梦"百合种苗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块茎形成期外施表油菜素内酯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3个马铃薯品种(东农310、东农311和东农312)为试验材料,在块茎形成期对盆栽和田间种植马铃薯分别喷施不同浓度EBR,测定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单株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喷施EBR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生育后期叶片SOD活性、株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同时对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等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影响。此外,喷施EBR能够提高单株产量和亩产,其中东农310的FE1处理(0.02 mg·L-1EBR)的盆栽单株产量、田间单株产量和每667m2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64.3%、13.0%和286.3 kg;东农311的FE2处理(0.10 mg·L-1EBR)分别较CK显著提高25.9%、15.8%和370.0 kg;东农312的FE1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57.6%、6.0%和133.0 kg。喷施高浓度EBR(0.50 mg·L-1)能够提高盆栽和田间种植马铃薯单株块茎干物质含量,其中田间种植东农310、东农311和东农312的FE3处理(0.50 mg·L-1EBR)块茎干物质含量分别较CK显著高4.3%、11.8%和27.6%。本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增产和EBR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