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了更好地认识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我们对 65例 O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方法 :65例均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 ,根据有无心绞痛 (AP)分为两组。结果 :血脂水平、高血压及糖尿病伴发情况、单支及多支血管病变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与无心绞痛组比较 ,心绞痛组非闭塞血管最大狭窄程度、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 (EF)较高 ,闭塞性血管病变率、左室扩张率较低 (P<0 .0 5~ 0 .0 1 )。在无心绞痛组内 ,EF <45%亚组与 EF≥45%亚组比较 ,前者的多支血管病变率较高 ,IRA再通率较低 (P<0 .0 5)。结论 :(1 ) OMI患者合并心绞痛与存在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2 ) OMI患者 EF与 IRA再通、心梗范围及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左室扩张有关 ;(3) OMI无 AP且心功能正常者预后较后 ,心功能严重障碍或有 AP者预后欠佳 ,尤应注意无 AP症状而 EF<45%亚组 ,其高度危险性应予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绞痛(AP)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 b-OX-LDL)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心绞痛类型的关系。方法:将符合AP诊断的72例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35)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37),另选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 b-OX-LDL与CRP浓度。结果:A b-OX-LDL与CRP浓度,UAP组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 b-OX-LDL与CRP在UAP组呈高度正相关(r=0.713,P<0.01),SAP组也呈高度正相关(r=0.702,P<0.01),对照组无相关(r=0.303,P>0.05)。结论:血清A b-OX-LDL与CRP浓度反映了心绞痛的类型,在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病变程度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时血乳酸以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宫内窘迫新生儿50例(A组),同时选取窒息的新生儿(B组)和正常新生儿(C组)50例作为对照,检测其脐动脉血(出生时)及出生后3、7d的血乳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脱酸氢酶(HBDH)水平,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组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3d的血乳酸、CK、CKMB、LDH和HBDH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明显低于B组(P<0.01);出生后7d时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窘迫新生儿的脐带血乳酸水平与CK、CKMB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宫内窘迫可影响新生儿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脐动脉血乳酸检测可协助诊断和评估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晚)+依折麦布(10mg·d-1),B组: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晚)。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脂、肝肾功能、肌酸激酶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TC、LDL-C、TG、apo-B降低的幅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HDL-C升高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在治疗后均无明显升高。结论联合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的降脂效果优于单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且具有良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异常情况以及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方法 103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重度OSAHS患者,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单纯OSAHS组(55例)和高血压合并OSAHS组(48例).同时选取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和20例健康查体人员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并对比4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两组OSAHS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率.结果 高血压合并OSAHS组的CK水平最高(P<0.05或0.01),CK-MB、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CK-MB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单纯OSAHS组的CK、LD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单纯高血压组的LDH较对照组高(P<0.05).高血压合并OSAHS组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左心房增大、主动脉瓣返流、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比值(E/A)<1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OSAHS组(均P<0.05);CK、LDH、左心室向心性肥厚与AHI呈正相关(P<0.05),与LSaO2呈负相关(P<0.05);E/A与AHI呈负相关(P<0.05),与LSaO2呈正相关(P<0.05).结论 部分重度OSAHS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而合并有高血压者此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赣南地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的赣南地区ACS患者200例,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67例)、不稳定心绞痛组(133例),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排除冠心病的正常人群(100例)为非冠心病(对照)组,进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随访ACS患者出院2个月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NT pro-BNP、cTnI、hs-CR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心绞痛组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NT pro-BNP、cTnI、hs-CRP水平在两组间呈正相性(P0.05);ACS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9.00%,发生事件组患者NT proBNP、cTnI、hs-CRP浓度明显高于无事件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T pro-BNP、cTnI、hsCRP水平在两组间呈正相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 pro-BNP、cTnI、hs-CRP异常升高是ACS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ACS患者在入院早期行NT proBNP、cTnI、hs-CRP联合检测可对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提高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 N)患者血脂及血清脂蛋白(а) [L p(а) ]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狼疮性肾炎组(L N组,n=4 9)、正常对照组(正常组,n=3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PNS组,n=30 )的血脂及L p(а)水平,同时对L N组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型的血脂及L p(а)水平进行比较。结果:L N组血脂及L p(а)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 1) ,但血脂及L p(a)增高的水平低于PNS组(P<0 .0 1)。L N组不同病理类型间血脂及L p(a)水平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肾病综合征型的L N与其它类型的L N相比,胆固醇(TC)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L N患者血脂及L p(а)水平升高的程度虽低于PNS,但其危险性应予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低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3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于入院时抽血测定血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低血钾组(血钾<3.5 mmol/L)和正常血钾组(血钾3.5~5.5 mmol/L),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低钾血症的总发生率为30.1%,下壁 后壁AMI的发生率较低(7.4%),明显低于前间壁和广泛前壁心肌梗死(P<0.01);发病至抽血时间≤3 h的低钾血症发生率为53.1%,明显高于发病时间>3 h者(P<0.01);低血钾组的CK和cTnI峰值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P<0.05或0.01);低血钾组总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32.9%)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10.8%)(P<0.01)。结论低钾血症与AMI患者的梗死时间、部位和面积有关,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了解人体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正常参考值。方法:用重组H—FABP抗原免疫动物后的纯化抗体建立的ELISA法检测126例健康人血清H-FABP,并同时进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I(cTnI)、血浆肌红蛋白(Myo)测定做对照。H—FABP正常参考值上限按均值+2×标准差(x+2s)计算。结果:正常人H-FABP血清浓度为(3.79±3.52)μg/L,性别及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体血清H-FABP正常参考值为0~10.83μ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HI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3例,随机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FDP和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连续7~10d。结果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治疗组29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7例;对照组31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348,P<0.05)。治疗组患儿心率、心电图、AST、LDH、CK、CK-MB恢复正常和神经系统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FDP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HIE合并心肌损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1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IPoC组(n=37),再灌注开始3min内,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而IPoC组给予30 s再灌注/30 s再闭塞的3次循环.检测术前及术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记录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2h内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PoC组术后TNF-α、hs-CRP、MDA、NT-proBNP、CK-MB水平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而SOD及LVEF水平升高(P<0.05).结论 IPoC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照观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方法:将I、II期乳腺癌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简称A组,n=30)和改良根治术组(简称B组,n=32)。A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B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等。结果:A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恶性组,n=30)、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n=30)和正常妇女(对照组,n=20)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恶性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1),良性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1),良性组术前、术后的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Ⅲ、Ⅳ期患者的VEGF水平高于Ⅰ、Ⅱ期,低分化G3期的VEGF水平高于高中分化G1、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水平对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及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分期、分级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及辅酶Q10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1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新生儿窒息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FDP及辅酶Q10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7.67,P<0.01)。治疗组心率缓慢者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为(2.0±1.3)d,对照组则为(4.0±1.4)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的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醇(CK-M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的CPK、LDH、-αHBDH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FDP联合辅酶Q10对新生儿窒息后受损心肌有保护作用,对损伤心肌恢复功能方面也起一定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3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19)和CRRT组(n=19),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APACHEⅡ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并对两组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72 h,传统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RRT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则明显低于治疗前,CRRT组的APACHEⅡ评分下降较传统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pH、HCO3-、PaO2和PaO2/FiO2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以CRRT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或0.01);CRRT组的机械通气、手术冲洗引流及死亡人数也比传统组少,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治疗能降低SAP患者血清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可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外周血清MFG-E8水平,分析其与AP患者肠粘膜损伤和修复的相关性,初步探讨MFG-E8在AP患者肠粘膜屏障损伤与修复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AP患者45例,按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25例)和轻度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20例)。选择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15例)。采集AP组和对照组入院第1、3天和第7天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FG-E8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第1天:SAP组和MAP组血清MFG-E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3天与入院第1天比较SAP组血清MFG-8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MFG-E8水平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FG-E8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入院第7天与入院第3天比较,SAP组和MAP组血清MFG-E8浓度仍呈上升趋势,SAP组上升幅度较小,与入院后第3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与入院后第3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于入院第1天,MFG-E8浓度均大幅度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肠粘膜屏障损伤指标血清D-乳酸含量和MFG-E8含量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7。结论:MFG-E8表达的下降可能是AP患者肠道屏障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提示增加MFG-E8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AP患者肠粘膜屏障损伤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种植番茄6年的连作土,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不施化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下增施AM真菌(AM)、普通生物有机肥(CF)、新型生物有机肥(NF)及AM真菌分别配施普通生物有机肥(ACF)、新型生物有机肥(ANF),探索生物有机肥与AM真菌配施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在连作土中常规施肥处理(CK2)的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小。与CK2相比,AM真菌-生物有机肥相关处理(AM、CF、NF、ACF、ANF)均略增加了pH值,提高了有机质(OM)、微生物量碳、速效养分(AN、AP、AK)、交换性镁(EMg)及交换性钙(ECa)含量,提升了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等品质参数,各指标均以AM真菌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ACF、ANF)的效果较佳。Illumina HiSeq测序结果表明,AM真菌-生物有机肥相关处理均降低了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CK1、CK2相比,轮枝菌属(Gibellulopsis)、镰刀菌属(Fusarium)、腐质霉属(Humicol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斗管囊霉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近2a收治的7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n=36)和常规组(n=36),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血必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每天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7、14天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及治疗14d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氧合指数及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血必净组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常规组同一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血必净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组,其病死率低于常规组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ARDS患者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其缺氧情况,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成人重症肺炎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简称重肺炎组,下又设心肌酶正常亚组23例和心肌酶升高亚组12例)、56例一般肺炎患者(简称肺炎组)及30例正常体检者(称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酶(A ST、CK、CK-M B、LDH、-αHBDH)测定。结果:除发热外,重肺炎组外周血白细胞较肺炎组显著升高,血氧饱和度较肺炎组显著降低,心电图异常、心衰、休克及多器官衰竭发生率较肺炎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重肺炎组与肺炎组、对照组相比,血清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而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心肌酶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肌酶升高亚组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异常和心衰的发生率较心肌酶正常亚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休克、多器官衰竭和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肺炎组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4.3%(33/35);肺炎组无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重肺炎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提示病情严重,可能有心肌损害,应及早治疗,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干预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喉癌全切喉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干预组(n=4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2)对照组(n=40)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40例均于5d内掌握套管护理技巧,而对照组只有25例(P<0.05);干预组有32例于6周形成食管音,而对照组只有12例(P<0.05);术后并发症干预组为0例,对照组有8例(P<0.05)。出院前两组均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全喉切除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