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指山隧址区有10种岩溶形态,在隧址区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五指山地区岩溶发育的演化历史.采用径流模数法、年降雨有效渗入时间系数法及地下水动力系数法对各区段隧道涌水进行了计算,并对隧道贯通前后涌水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五指山隧道主要涌水位置有5处,其中进口段的“8.6”断层突水和出口段的膏溶角砾岩突水,突水量大,给隧道施工和隧址区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四川某隧道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涌水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拟建隧道位于黄龙景区,通过段主要为强溶蚀岩溶-裂隙含水岩层,区内构造活跃、地形切割强烈,隧道遭遇岩溶涌突水的危险性较大.通过分析该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环境.论述了隧址区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及化学特征,并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大气降水入渗法2种方法对比计算对隧道涌水量做出初步预测评价,为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合山煤田区119个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地表岩溶出露的形态、位置、地下强径流带的分布状况的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岩溶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循环交替作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区内岩溶的发育机制。结果表明:煤田区岩溶发育具有平面上的不均一性和垂向上的成层分布特征。前者体现了岩溶在平面上发育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后者反映了间歇性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及侵蚀、溶蚀基准面和可溶岩出露厚度的变化对岩溶发育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通海隧道是中国云南国际铁路通道昆明-河口线上的主要工程,也是云南省在建的最长隧道。隧道全长10 302 m,全隧道为单面坡,最大坡度为20.4‰。该隧道在通海县境邻近杞麓湖,作为通海县重要的水资源,杞麓湖具有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功能,是通海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隧道施工以来,在进出口的数个出水点涌出大量的地下水,由于工程区为生态敏感的岩溶地区,因此亟需查明隧道涌水与周边杞麓湖等水体的水力联系。通过对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在充分了解区域构造环境、褶皱与断裂特征、掌握地下水含水岩组及其富水特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出隧址区的水文地质单元,结合隧道施工涌水状况以及已开挖段所揭示的地质条件等,利用地质原形研究和同位素分析等方法重点分析隧道涌水来源及其与杞麓湖的水力联系,明确隧道工程对周边地区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瑞  许模  范辰辰  王橚橦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2):316-319,327
四川盆地南缘古蔺—叙永一带岩溶发育具有鲜明的规律特征,多级水平溶洞说明研究区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地质时期,代表了主要的水平溶蚀作用,相邻两层不同高程的溶洞之间则被垂向的溶洞、溶隙所串联,又反映了以垂向溶蚀作用为主的另一个时期,水平和垂向溶蚀的交替出现是本区岩溶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时以岩溶为介质的阶梯状管道流特征十分明显。文中统计了研究区内各岩溶类型的基本发育特征,总结了岩溶发育的高程分带以及岩溶管道流循环特征,探讨了该类岩溶模式除受到挽近构造运动作间歇性上升的影响外,河谷下蚀变迁以及地下水循环演化也是形成区内多级岩溶的因素之一,从而为人类工程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合山煤田区119个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地表岩溶出露的形态、位置、地下强径流带分布状况的研究,总结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循环交替作用等4个方面阐述区内岩溶的发育机制.结果表明:煤田区岩溶发育具有平面上的不均一性和垂向上的成层分布特征.前者体现岩溶在平面上发育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后者反映间歇性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及侵蚀、溶蚀基准面和可溶岩出露厚度的变化对岩溶发育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五指山隧道施工时面临涌水量大及动态变化强烈等复杂水文地质问题。该文调查了隧址区地质环境,分析了隧址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对比分析了隧址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隧址区地下水动力垂直分带。结果表明:⑴ 隧道涌水属于深循环地下水,进口段隧道涌水主要来自砂页岩含水层内的水,而出口段隧道涌水含有大量石膏溶滤水。⑵ 样品硫、氧同位素组成证实了五指山隧道主要涌水带均与浅表地下水的直接下渗有关。⑶ 隧道开拓过程中可以揭露到多个相互隔绝的地下水起源略有差异的含水带,而在浅表部存在一个沟通这些含水系的横向含水带将它们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8.
西南岩溶区小流域划分与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存在地表地下双层水文结构,因此岩溶区小流域划分一直是一个难题。选取西南地区岩溶发育的羊鸡冲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形分析、水文监测和野外调查等方法,以期合理划分岩溶区小流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形分析、水文监测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岩溶区的小流域,能够囊括小流域绝大部分的降雨和径流,更符合闭合小流域的特征,使西南岩溶区小流域的划分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
为理解岩溶石漠化、气候变化对降水特征的影响,分别以云南典型非岩溶区和岩溶石漠化区各3个站点1959-2017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气候变化与岩溶石漠化协同影响下的降水特征变异规律.结果 表明:1)除了非岩溶区勐腊站降水量有微弱增加趋势外,其余站点均呈现...  相似文献   

10.
FAST台址区位于贵州省岩溶强烈发育区,岩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工程建设必定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台址区流域水文、地形地貌等的研究,FAST工程提出了生态防排水系统以及台址区周边生态保护技术。该技术不仅减缓了洼地内的水土流失,也保护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白云星  周运超  周鑫伟  张春来 《土壤》2020,52(2):414-420
当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词汇即喀斯特土壤。通过对喀斯特土壤已发表文献的研究并结合后寨河小流域内2 755个土壤剖面信息,探讨了喀斯特区域内土壤类型及其差异,对喀斯特土壤进行了定义并辨析了在纯碳酸盐岩地区喀斯特土壤与喀斯特区域土壤的区别。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共有石灰土、水稻土和黄壤3大土类,石灰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 250 m以上的区域,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分布相应增多,水稻土和黄壤主要分布于海拔1 350 m以下的区域;石灰土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峰丛洼地及中、西部山峦上,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洼地及中部河流西侧,黄壤分布无明显规律;不同土类剖面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石灰土平均土壤厚度(49.68 cm)低于水稻土(84.33 cm)和黄壤(85.54 cm),但石灰土平均石砾含量(7.94 g/kg)却远高于水稻土(4.28 g/kg)和黄壤(4.54 g/kg);石灰土、水稻土和黄壤的土壤厚度与坡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平均坡度分别为18.92°、1.52°和3.23°。根据喀斯特的定义,喀斯特土壤应是喀斯特岩石发育形成的石灰土,而不应理解为分布在喀斯特区域的土壤,但大量文献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贵州喀斯特环境特征与石漠化的形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分布,石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危害,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覆盖以及土壤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贵州喀斯特自然环境特征,另外又从人口、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描述了社会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得出结论:贵州喀斯特自然环境从各自侧面奠定了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基础,在其上叠加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最后又探讨了石漠化防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南喀斯特坡地近地表岩溶管道的调查统计,建立喀斯特区地表—地下二元空间水土过程试验微区,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52,133 mm/h)岩溶管道孔径大小(1,2,5 cm)对水土地下漏失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岩溶管道孔径的增大显著增大了地下径流系数和径流强度,但对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中...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地区大面积分布质地较为纯净的碳酸盐岩,致使本地区岩溶发育较为强烈,岩溶地貌千姿百态,极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结合峨眉山岩溶发育的特点对此地区岩溶开发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了喀斯特森林随降水流动的主要元素动态。结果表明:随降水流动的NO3-,NH4 ,K ,Ca2 ,Mg2 ,SO42-,Cl-,Na 浓度,在林隙、林内、树干茎流和溪流水中的月动态以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沿着"大气→森林→集水区溪流水"的流动轨迹,部分离子浓度呈"富集"或"扩散"状态。按其空间分布式样可划分为:持续富集型,包括Ca2 和Mg2 ;地表富集型,包括K ,Na ,Cl-,NO3-和NH4 ;其它型,包括SO24-。黔中喀斯特山地每年随降水输入森林-土壤系统的N量为9.479~12.692 kg/(hm2.a),随地表径流和90 cm壤中流的流失量为0.452~0.727 kg/(hm2.a),净增量为9.027~11.965 kg/(hm2.a),占森林-土壤系统总量的0.08%~0.10%;K的相应量分别为12.749~19.557 kg/(hm2.a),1.701~4.670 kg/(hm2.a),8.071~17.856 kg/(hm2.a),0.01%;Ca的相应量分别为50.800~84.064 kg/(hm2.a),10.103~12.939 kg/(hm2.a),40.697~71.125kg/(hm2.a),0.39%~1.29%;Mg的相应量分别为9.712~16.287 kg/(hm2.a),1.590~3.439 kg/(hm2.a),8.122~12.848kg/(hm2.a),0~0.03%。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岩溶区土壤允许流失量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中国西南岩溶区碳酸盐岩成土物质先天不足,沿用1997年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显然与岩溶区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在分析影响西南岩溶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因素的基础上,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数据和图层,估算了西南岩溶区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速率,并将成土速率作为土壤允许流失量,重新厘定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强度的分级标准,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分别为<30、30~100、100~200、200~500、500~1 000、≥1 000 t/(km2.a)。同时根据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过程的基本特点,对该地区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4点建议:抓住水土流失过程关键环节重点防治;不同岩溶石漠化区采取不同水土保持对策;积极推进生物篱技术;加强岩溶区土壤改良技术研究,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同位素法监测岩溶槽谷区山坡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兴萍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28-136
该文利用137Cs、土壤营养元素结合表聚系数分析岩溶地区山坡水土流失,为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岩溶地区随着山坡坡位的降低营养元素含量没有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在0~10 cm土层(表聚系数>0.25)和0~20 cm土层(表聚系数>0.5)表聚现象明显。在岩溶地区,计算土壤流失量,需要用岩石裸露率和岩溶裂隙发育程度2个指标。对137Cs计算土壤侵蚀量的公式进行修正。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特征,为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治石漠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是一类脆弱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是脆弱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NDVI是流域赋水状况及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标,因此,喀斯特水资源监测是研究脆弱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在贵州省内选择20个流域作为研究样区,根据Landsat TM的植被光谱特征,利用遥感技术,提取LNDVI和ρNDVI;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喀斯特流域水资源监测模型。通过分析得出:①植被覆盖率是喀斯特流域赋水的重要指标;②利用地物表观反射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ρNDVI)对喀斯特流域水资源进行监测,效果更好、精度更高;③建立了喀斯特水资源遥感监测模型。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土壤渗滤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清镇王家寨喀斯特小流域9个样地的土壤渗滤水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退化程度的加剧,黑色石灰土地区土壤渗滤水中的HCO3-,Ca2+,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和黄壤地区土壤渗滤水中的Mg2+离子浓度均呈升高趋势。初步认为,植被和土壤的双重退化是控制石漠化发育过程中渗滤水化学组成的主要原因,当植被系统的退化先于土壤系统时,水—土反应强度的影响更大,渗滤水化学组成表现为HCO3-和Ca2+含量随石漠化的发育而减少;当土壤系统的退化先于植被系统时,水—土反应时间的影响更大,渗滤水的化学组成则表现为HCO3-和Ca2+含量随石漠化的发育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