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在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产量与品质形成的特点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的产量,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与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但稻米的食味性变优.与移栽稻相比,直播稻产量、精米率与整精米率有不同程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变小,稻米的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也有所变差,外观品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1.在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产量与品质形成的特点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的产量,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与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但稻米的食味性变优.与移栽稻相比,直播稻产量、精米率与整精米率有不同程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变小,稻米的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也有所变差,外观品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秸秆还田结合SSNM可增加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1.在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产量与品质形成的特点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的产量,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与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的稻米品质和效益,通过设置秸秆还田投食(SF)、秸秆还田不投食(SNF)、秸秆不还田投食(NSF)和秸秆不还田不投食(NSNF)处理,并以水稻单作秸秆还田(CK-S)和水稻单作秸秆不还田(CK-NS)为对照,对秸秆还田和投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投食(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小龙虾产量和稻米营养品质,在秸秆还田(S)与秸秆不还田(NS)的条件下,F处理比不投食(NF)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7.41%和36.16%,差异显著。S处理与F处理的交互作用可显著影响稻米加工品质;整精米率和精米率在NSNF处理下最高,显著高于SF、SNF、NSF;秸秆还田、投食及其交互作用对蒸煮、食味品质无显著影响,稻米RVA黏滞性谱差异性较小;稻虾模式可提高稻米外观品质,稻虾共作模式下各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低于稻田单作,与CK-S相比,SF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降低了15.09%、15.65%。结果表明,稻虾共作秸秆还田与投食2种措施可以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麦稻两熟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有明显的减穗、改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效应;在麦秸还田条件下,提高基蘖氮肥比例则有明显的增穗效应;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江苏麦稻两熟制水稻适宜的基蘖肥:穗肥比为(7:3)~(8:2).  相似文献   

7.
以扬粳9538为材料,通过秸秆还田与氮素管理与秸秆不还田(对照)比较试验,研究了水稻产量及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SSNM)可以在减少氮肥施用量,秸秆全量还田的同时,增加水稻的产量,降低单位面积穗数,提高每穗粒数、结实率。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降低稻米的垩白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淀粉谱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增加,消减值减低,稻米食味品质得到改善,该技术同时减少穗分化前干物质积累,增加抽穗期光合速率、根系活力与ATP酶活性,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减少茎杆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残留。对秸秆还田与不同氮素管理在产量、品质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麦草全量还田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中粳稻‘淮稻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草全量还田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全量还田较麦草不还田,水稻的产量平均提高了3%,其主要原因是还田条件下,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较不还田条件有所提高;在品质方面,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也比不还田条件下有所提高;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所降低,表明麦草全量还田能改善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随着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水稻的产量随之提高,但中氮(MN)和高氮(HN)水平下,水稻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均有所提高,麦草还田则能缓解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的提高.综合分析表明,麦草还田下中氮(MN)水平处理水稻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基于11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小麦淀粉特性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以期在品质改良的同时达到氮肥减施的目的.试验在玉米秸秆还田(SR)和秸秆不还田(NSR)两种条件下设置5个氮肥用量处理(N0、N1、N2、N3、N4),测定其小麦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延展性、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硬度、容重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处理对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氮肥可以明显提高产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当尿素超过300 kg.hm-2时,玉米产量不再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不同氮肥处理玉米总吸氮量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处理3的玉米氮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226-22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及不同基追比的施肥效果,为秸秆还田下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干物质重。氮肥用量一定时,分3次施用配合秸秆还田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氮、磷吸收影响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分2次施用有利于磷素吸收,分3次施用有利于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12.
施氮对秸秆还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关中灌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实现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农979"作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0,87.5,175,262.5,350kg/hm2氮肥以及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175kg/hm2氮肥6个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氮肥用量相等(175kg/hm2)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较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9万穗/hm2,1.57,2.11g和1 200kg/hm2。6个处理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262.5kg/hm2氮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8 415kg/hm2和20.9kg/(hm2.mm)。各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耗水量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减少19.00mm。【结论】秸秆还田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关中平原冬小麦氮肥用量应控制在175~262.5kg/hm2。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措施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秸秆还田措施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相同区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进行一季以5个氮肥用量(0,84,168,252,336kg/hm2)为主处理、秸秆还田与否为副处理的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秸秆还田措施下小麦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地上部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在低施氮量(<168kg/hm2)下,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有降低趋势,在高施氮量(>252kg/hm2)下,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但两者差异不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呈现为相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处理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分别提高了3.29%~24.46%和15.04%~30.05%。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籽粒、茎叶和颖壳中的氮素含量及茎叶和颖壳中的钾素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颖壳磷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降低趋势,籽粒中钾素含量受施氮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下,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籽粒的磷素及钾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配合秸秆还田能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秸秆还田配施适量的氮肥有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趋势,秸秆还田后氮肥施用量应高于非秸秆还田的田块,但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潜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关中地区冬小麦施氮量不宜高于336kg/hm2。  相似文献   

14.
秸秆和绿肥还田对稻米营养与蒸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优粳5356为材料,研究绿肥和秸秆还田对稻米营养和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米淀粉RVA谱的影响因还田方式而异,秸秆均匀还田处理使稻米食味品质变劣,而埋入墒沟处理的得到改善;绿肥还田中黑麦草还田使品质变劣的趋势低于紫云英还田。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东北地区中部黑土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适宜氮肥用量,于2017-2020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连续4 a设置定位试验,分析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用量(0、70、140、210、280和35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与玉米产量及氮素盈余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6.
秸秆速腐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是生态、低耗、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缩短秸秆还田腐熟时间,有利于培育壮苗。设置不同氮肥用量的盆栽试验,研究微生物速腐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速腐还田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氮、钾养分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幼苗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小麦植株中的氮、磷、钾含量等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秸秆还田和秸秆离田下增施氮肥的研究,分析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及食味品质。结果表明:与秸秆离田(A1)相比,秸秆还田(A2)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及粒宽,整精米率降低了3.54%;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了12.16%;食味评分显著下降了0.92%。与常规施氮(B1)相比,增氮处理间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调节肥增氮15%(B3)和穗肥增氮15%(B4)的食味评分分别显著下降1.42%、1.66%;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互作的稻米品质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高产条件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短期(2 a)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改善加工品质。麦季施氮240 kg/hm2(N2)和减氮处理168 kg/hm2(N1)、玉米季施氮皆为112.5 kg/hm2条件下,N1、N2处理间小麦产量2 a均无显著差异,麦季氮肥后效对玉米季产量亦无显著影响。试验第1年,N1、N2处理对小麦和玉米籽粒品质无显著影响,试验第2年,小麦籽粒湿面筋含量及淀粉含量,N1处理显著高于N2处理,N2处理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1,同时也改变了玉米籽粒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综合比较认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以麦季168 kg/hm2、玉米季112.5 kg/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完善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套技术,探讨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的适宜用量和水浆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纯氮)的适宜用量为18kg/667m2,在纯氮用量14~18kg/667m2范围内,水稻产量、穗数、实粒数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千粒重基本一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要重视干耕晒垡,可在栽秧后10~15d内排水露田1~2d,以改善耕层通气状况,促进水稻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氮肥施用方法及秸秆还田调控氮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钾形态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不同基追比调控对小麦产量、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基追比7∶3、6∶4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从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来看,氮肥基追比7∶3、6∶4处理的土壤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全钾含量最高。所有处理的非交换性钾差异不大。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基追比7∶3、6∶4处理为秸秆全量还田下效果最佳,利于小麦产量提高及增加土壤速效钾及全钾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