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蔓割病是由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侵染的典型镰刀菌导管病,危害极大。病菌由土壤通过秧苗基部或根部的伤口(土壤传染),或由带菌种薯通过导管侵入秧苗(秧苗传染),在导管组织内繁殖,致使罹病植株发生全株性枯萎,死亡。甘薯和其它作物不同,无论在健康株还是罹病株组织内,特别是在其导管部位,均可看到有真菌栖息,可以高频率地分离获得非致病性F.oxysporum。作者把这种菌在甘薯栽秧前  相似文献   

2.
1 选用早熟、高产、优质良种选用生育期短,生长快,结薯早,产量高,品质好的早大白、超白等品种。应用脱毒种薯进行栽培,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2 种薯处理选种:在切块前先将种薯摊开晾晒,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以及表皮粗糙龟裂无芽的薯块,选择无病虫、表皮光滑的薯块作种。切块:马铃薯具有顶端生长优势,顶芽萌发早,生长势强,切块时应尽量带顶芽纵切,切块大小以30g左右为宜。切块时要一人准备二刀,切到有病的种薯时除将病薯剔除外,还要将切具用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或75%的酒精消毒灭菌,防止病菌通过切具传染。切好的薯块应立即用…  相似文献   

3.
甘薯萎蔫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batatas)引起的,主要由土壤传染的维管束病害。因其不仅土壤传染,还从罹病的亲本株到种薯、幼苗都能传染,所以是危害性很大的病害。笔者发现,在甘薯体内广泛生存的非病原性尖孢镰刀菌对该病具有很高的交叉保护作用,并开发出用这种菌进行生物防治的新方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是甘肃省高海拔冷凉山区发生普遍而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据调查,田间植株平均发病率为10~15%左右。重病区薯块平均带菌率28.4~43.65%。经鉴定,病原菌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ihn)。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最低为4℃,最适为23℃,最高为32~33℃,34℃时停止生长。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3~28℃。病菌能侵染马铃薯、豌豆、小麦等主要作物。并以贮藏期病薯上的菌核或残留在土壤中的菌核越冬。带菌种薯是第二年初侵染来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药剂防治试验表明,播前采用0.5%的福尔马林液或采用0.1%福美双或0.1%多菌灵浸种,都有明显的防病效果。采用抗病品种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玉米镰刀菌穗腐病和茎腐病病原菌传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 sheldon )及腐霉菌(Pythium spp)中,可引起穗粒腐的只有禾谷镰刀菌及串珠镰刀菌两种。串珠镰刀菌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是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其传染循环是由种子和土壤带菌诱发苗病,再导致茎腐病,又通过体外传染至穗部,发生穗粒腐。  相似文献   

6.
几种化学药剂处理对马铃薯粉痂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6,(3):175-180
近年来,粉痂病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针对该病害没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措施。为筛选出有效的药剂防治马铃薯粉痂病,于2015年在阴山北麓地区开展马铃薯粉痂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并采集带菌土样进行室内盆栽药剂筛选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带菌薯次之;4.5 L/hm2氟啶胺拌土、120倍或150倍液氟啶胺浸种处理对粉痂病的防治有较好效果,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下降。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20倍液氟啶胺浸种结合3 L/hm2沟施和4.5 L/hm2块茎形成期灌根处理对粉痂病的防治有一定效果,病指防效为36.4%。  相似文献   

7.
通过筛选获得土壤中马铃薯粉痂菌的诱饵植物,明确不同地区土样的含菌量以及马铃薯栽培品种对土壤含菌量的影响;同时,研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粉痂病发病情况的影响。采用带菌土壤诱导和带菌薯块诱导两种活体诱导的方法进行马铃薯粉痂菌的诱导;在温室条件下设计不同的处理来研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粉痂病发病的影响。筛选得到诱饵植物为番茄品种‘3-375’,不同地区和种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土壤中粉痂菌的含量存在差异。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粉痂病发病情况有一定影响。土壤中存在马铃薯粉痂菌,该病原菌可以通过土壤和种薯传播;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对该病害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筛选获得土壤中马铃薯粉痂菌的诱饵植物,明确不同地区土样的含菌量以及马铃薯栽培品种对土壤含菌量的影响;同时,研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粉痂病发病情况的影响。采用带菌土壤诱导和带菌薯块诱导两种活体诱导的方法进行马铃薯粉痂菌的诱导;在温室条件下设计不同的处理来研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粉痂病发病的影响。筛选得到诱饵植物为番茄品种‘3-375’,不同地区和种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土壤中粉痂菌的含量存在差异。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粉痂病发病情况有一定影响。土壤中存在马铃薯粉痂菌,该病原菌可以通过土壤和种薯传播;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对该病害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推广年份性状 1977年占栽培面积书 赤褐布尔班克(R侧猫et玩rbank)1876年晚熟。薯块大.薯形长圆柱或稍扁平;皮赤褐色;芽眼多且浅;肉白色·花白色,量少。稍抗疮痴病.但易感染其它马铃薯病害,尤其是卷叶病,网斑坏死病和蔫萎病.烹调质量好.易保存.36.6书一56一种推广年份艺性状占栽培面积%人卡它丁(Katahdin)1932年中熟.适应性广.薯块大,薯形椭圆或圆;皮光滑,米黄色;芽眼浅,颜色如皮;肉白色;花淡紫色具白顶。抗轻性花叶病,网斑坏死病和褐腐病.对癌肿病有免疫力;不易感染卷叶病毒.烹调质量一般。7.0多西北果1938年4.3多(Se卜嗯0)晚熟。薯块大,…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薯块形成期缺水会减少最终薯块个数和加重对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敏感品种的危害。因此,为了确保较多的薯块个数和减轻病害,能确定薯块形成始期是很重要的。但以往测定多为破坏性取样。本文评价确定薯块形成始期的积温法,从而提供一种对此进行非破坏性的测定方法。这种方法分两个步  相似文献   

11.
漯徐薯8号是由徐薯18与徐781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淀粉抗病甘薯新品种,2008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鲜基薯块烘干率36.5%,淀粉率25.4%,薯干洁白平整,丰产稳产,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蔓割病,中抗黑王证病,耐贮藏,萌芽性好,适宜淀粉加工、生产燃料乙醇等。  相似文献   

12.
BW 1号种衣剂是用呋喃丹、多菌灵经过加工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农药。用于种子包衣处理,可以控制种子带菌传染,土壤带菌传染病菌和某些地下害虫的危害。原理是它通过植物幼苗内吸,能有效地控制棉花苗期立枯病、炭疽病、蚜虫等病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在作者先前(1984)的报告中曾描述过一种薯块切片法,用来测定不同马铃薯品种在15℃下对由马铃薯黑胫病欧氏杆菌(Frwinia carotovora subspp.atroseplica)和胡萝卜软腐病欧氏杆菌(E.carotovora)引起黑胫病的感病程度。每一重复的薯片切成三片,每片接种上述两种病原体,使之部分愈合或造成新伤痕。病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微型种薯打破休眠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温室春季生产的微型薯尽快进行再生产而打破休眠的办法,通过各种浓度混配药剂对整薯和斜切薯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斜切薯块较整薯更易被打破休眠。浓度低、时间短的处理效果好于浓度高、时间长的处理效果,其中以5 mg.kg-1 GA3处理30 min对斜切薯块打破休眠的效果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致病链霉菌引起的土传性和种传性病害,在世界各地的马铃薯种植区广泛发生.该病主要破坏马铃薯薯块表皮,降低马铃薯的经济价值.目前在中国马铃薯疮痂病抗病品种缺乏的情况下,药剂处理还是田间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试验采用五氯硝基苯和噻唑锌2种药剂分别处理带疮痂病病原的蛭石,以未处理的蛭石为对照.结果表明,对感病的'...  相似文献   

16.
壮而丰应用于马铃薯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不同剂量的壮而丰在马铃薯播种前对薯块拌种和生长期间叶面喷施 ,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降低了病烂薯率 ,增加马铃薯的耐贮性。试验证明 ,在 0 0 1%浓度下处理种薯效果最佳 ,但拌种好于叶面喷施 ,拌种可增产 18 4 % ,烂薯率下降 5 % ,提高了马铃薯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7.
由甘薯(Ipomoea batata)亲本和子代估算的方差和协方差,获得萎蔫病抗性、10个块根性状(薯重、结薯数、薯纹、薯块开裂、薯肉氧化、薯形、薯肉色、薯皮厚度、薯皮色和紫薯皮)以及10个蔓叶性状(紫叶脉、单簇花蕾数、紫叶环、紫蔓、蔓粗、蔓长、节间长、叶长、叶型和植株茸毛)相当高的遗传力估值。集团选择的实际增益与理论期望值相符,表明  相似文献   

18.
许多国家均认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是一个危险的病原。因此,出口到一些国家的种薯需要进行PSTV检验,这种检验通常是以实验室检测为基础的,从每批种薯中随机抽取300~1000个薯块,检测PSTV和细菌环腐病。对于这样多的待测薯样,通常是从待测薯块上取下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84~1985年,作者在北京延庆县田间观察马铃薯脱毒种薯早收对减少种薯感染病毒的效果。在桃蚜迁飞高峰后10~15天割秧的(以下简称割秧)病毒感染率很低:1984年0.08~0.25%;1985年1.17~1.50%。不割秧的病毒感染率很高:1984年0.83%;1985年3.30%。翌年挖取芽眼经病毒提取作PVX、PVY和TMA血清鉴定,割秧者呈阴性反应,不割秧者呈阳性。翌年将所得种薯栽种田间目测病毒症状,割秧者未见症状,不割秧者病毒株率5.5%。割秧每亩8000穴的亩产10克以上的种薯块数达32240~37600块,而不割秧正常密度的亩产10克以上种薯块数只16400~26800块。因此,早割秧密植不仅可以减少病毒感染,而且利于加大种薯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20.
<正>平凉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属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约40万亩,仅次于小麦、玉米面积居第三位,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本区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环腐病和黑胫病时有发生,品种混杂退化,薯块腐烂严重,亩产徘徊在500公斤左右,据1990年调查:因病毒病引起种薯退化减产30%~50%,薯块腐烂率田间为29.8%,窖内为27.1%,因晚疾病造成的占80%,环腐病和黑胫病点20%.为了解决马铃薯生产中的严重问题,我们从1991~1993年进行了马铃薯综合防病增产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本区马铃薯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