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云英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云英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习惯施肥量减半配施紫云英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提高土壤p 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施用紫云英鲜草22 500 kg/hm2配施习惯施肥量减半水稻产量最高,为8 959.5 kg/hm2,比习惯施肥量的处理增产1 138.5 kg/hm2,增幅14.6%,建议紫云英鲜草施用量以22 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水稻上进行BRA土壤调理剂试验,结果表明对调节土壤Ph值以及解磷释钾和加速有机物质矿化有效果,试验后检测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磷以及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均比试验前有较大幅度提高;使用BRA土壤调理剂能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发育,提高抗逆能力,结果分析,比对照增加产量1308kg/hm2,增产效果极显著。试验表明BRA土壤调理剂符合有机无公害农业发展趋势,在水稻生产上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技术,进行了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或1 000 kg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使土壤容重下降0.01 g/cm3左右,有机质含量上升0.50~0.57 g/kg,有效磷含量上升0.20~0.31 mg/kg,速效钾含量上升2.8~3.9 mg/kg。在减少2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增加8 kg;在减少4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3增施有机肥1 0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仅减少36 kg。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有何不同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前期分蘖速度较快,株高、结实率及产量都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与常规插秧相当,而免耕抛秧有效穗较多,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较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稻田表层(0~5cm)土壤有机质增加,腐殖质品质改善,>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全量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都有提高。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的腐殖质品质、>0.25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高于免耕抛秧,而土壤有机质总量和速效钾则低于免耕抛秧。免耕栽培模式有利于稻田表层土壤肥力的改善;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青浦地区水稻种植品种苏香粳为材料,在等量氮肥条件下,设置全有机肥(OT)、全无机肥(CT)、混合施肥(MT)及无肥区4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有机肥搭配氮化肥施用的混合施肥处理有助于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水稻株高较全有机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提高2.2%和3.1%、有效分蘖数均提高18.3%,地下部分干重提高9.1%和26.8%;全有机肥处理在烤田期的有机质指标比混合施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分别提高11.7%和13.7%;同时混合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为8 028.6kg/hm2,较全有机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分别提高9.0%和9.5%。而全有机肥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分干重较混合施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则提高9.9%和43.6%。  相似文献   

6.
秸秆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秸秆有机肥、畜禽粪便有机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秸秆有机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秸秆有机肥可明显地增加水稻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施用秸秆有机肥处理产量为7 202.10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加1 585.80 kg/hm2,增产率为28.24%。施用秸秆有机肥效果基本等同于畜禽粪便有机肥,不同类型有机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理化性状均有所改善,各种营养元素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所提高,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7.
不同有机肥料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宝山区开展了商品有机肥用量试验及秸秆还田、绿肥翻压还田技术研究。多年的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长期使用商品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和绿肥翻压还田,不仅能改善农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降低土壤pH值,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能加快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减少化肥施用量,从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10,2011年的大田试验,对常规耕作、免耕、深翻、深松4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深翻>深松>常规耕作>免耕;深翻和深松处理0~30 cm,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10.27%和2.10%,免耕较常规耕作增加4.1%;深翻和深松处理较常规耕作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加;深翻和深松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20.38%和3.74%,免耕处理较常规耕作减产15.11%。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桐庐县,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还田、氮肥减量到常规施氮量的80%,可以保障水稻高产形成,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效果显著,为水稻优质高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减量到常规施氮量的60%,能使产量达到常规水平。高施氮量增加了氮素的流失,氮肥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耕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免耕有增加土壤容重的趋势。在产量方面,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处理的产投比最大,达11.99。[结论]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可省工、节本,增收节支效益明显,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为综合应用土壤调理剂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土壤调理剂对小麦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基施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NPK+土壤调理剂1 500 kg/hm2处理的效果最好,其穗数为619.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41.1粒,千粒重为38.9 g,产量为8 397.0 kg/hm2,分别较其余处理增加33.0万~168.2万穗/hm2,2.8~7.5粒,0.4~2.8 g,502.5~3 343.5 kg/hm2。小麦基施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化肥的利用率,NPK+土壤调理剂1 500 kg/hm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43.7%,磷肥利用率为33.6%,钾肥利用率为50.9%,比NPK处理分别高2.1百分点、4.2百分点和5.6百分点;小麦基施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NPK+土壤调理剂1 500 kg/hm2处理前后相比,土壤pH提高0.21个单位,土壤容重降低0.09 g...  相似文献   

13.
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常规耕作和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秸秆分解率及产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39%、14.52%、8.33%,蔗糖酶活性比常规低32.82%,表层、全耕层、深层秸秆粗分解率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1.71%、4.96%和9.10%,最终产量比常规耕作提高21.34%.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免耕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通过 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免耕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连续多年双免耕作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减少劳动力投入 ,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连续 8年双免可使土壤有机质高达 5 0 8g/kg ,全氮含量高达 3 1g/kg ,速效磷提高 95 8% ,速效钾提高 6 1 0 %。同时能增加土壤孔度和促进团聚体的形成 ,达到高产节源 ,培肥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秸秆全量还田试验,结果表明:(1)秸秆全量还田使小麦产量增加了10.1%-18.6%,使水稻产量增加3.7%-11.3%,提高了结实率,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2)秸秆全量还田1a后,有机质含量增加0.9-1.8g/kg,速效钾含量增加2.5-6.7mg/kg,速效磷含量增加0.2-0.3mg/kg,容重降低0.08-0.12g/cm3。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上海地区稻-麦轮作模式下稻季最佳施氮量,以8年田间定位试验点的稻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AMF侵染状况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 kg/hm2时,增施氮肥可显著促进水稻增产,施氮水平与产量呈正相关(r=0.923),超过200 kg/hm2后,增产效应不再显著;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连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利用秸秆失重率法研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分别增加6.5、5.1 g/kg,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6、31.2和2.1、26.6 mg/kg;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高出550、333 kg/hm2,增产6.37%、3.86%。[结论]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速秸秆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水稻连续免耕抛秧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对连续免耕抛秧的稻田,分层跟踪测定其理化性状,结果表明:粘质土采用免耕抛秧后,各土层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中壤土免耕1年后各土层的物理性状和大部分养分指标改善,免耕2年后0~5cm土层的物理性状和部分养分指标改善、5~10cm和10~15cm土层的物理性状及大部分分养分含量不如常耕抛秧,免耕3年后各层养分含量及物理性状总体水平均下降。提出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连续免耕抛秧的时间不同,其栽培管理措施也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