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以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和试管薯为研究对象,以其试管苗的培养和试管薯的诱导为研究目标,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进行了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含量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固体培养基来说,液体培养基不仅能够促进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快速、健壮生长,而且还能够有效节省生产成本。当外界环境适宜时,马铃薯试管苗的形成和发育在没有任何激素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微型薯。但与相同环境下含有诱导结薯激素的培养基相比,其结薯率较低,且结薯较晚。  相似文献   

3.
<正> 利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生产无毒种薯,已成为克服马铃薯病毒性退化。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加速普及应用这项技术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以复旦大学遗传所863计划研究成果高蛋白转基因马铃薯试管苗为材料,选用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糖源,碳源和渗透压稳定剂,激素的20个培养基配方,在实验室进行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液体培养还是固体培养,能显著促进茎长和分枝数增加的为9号培养基,促根系生长的为10号培养基,诱导薯块形成的14号培养基,而液体培养基优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可以认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1 ̄1毫克/升6-BA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试管苗茎段长度对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叶/段、2叶/段、3叶/段三种扩繁方法,在每盒30个叶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长度茎段对诱导试管薯个数及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均以1叶/段的平均结薯数最多,3叶/段的平均薯重及大薯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无性繁殖的作物,大田中易受病毒侵染,病毒在体内经过几代的积累可使品种品质下降、种性退化。目前,马铃薯脱毒薯繁育采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利用茎尖脱毒培育出的试管苗生产脱毒种薯。此项技术在解决种薯退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此,我们对影响马铃薯试管苗及微型种薯诱导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建立马铃薯繁育体系及转化抗病、品质改良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温室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无土栽培基质(珍珠岩:蛭石=1:1),进行脱毒试管苗和扦插试管苗生产微型薯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苗生产的微型薯,单粒重达到4.02g,试管苗只有2.95g。而试管苗生产的微型薯,单株结薯数、单位面积(1m^2)结薯数分别高于扦插苗58.29%、68.61%,两者的单位面积(1m^2)产量相近,试管苗略高于扦插苗的微型薯产量,>1g的微型薯比例扦插苗达85.58%,高于试管苗5.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试管薯是在脱毒试管苗之后发展出的保存种质和生产无毒种薯的新形式。试管薯是马铃薯试管苗在试管内的适宜条件下从腋芽中诱导产生的小薯,相对于试管苗而言,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生产不受季节限制、易储藏、繁殖速度高于常规田间生产、栽培成活率高等突出优点,因此更便于种质交流及贮存推广,也适于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立体栽培是作物栽培模式在空间的延伸,达到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产的现代新型栽培模式。从立体苗床构建,分层苗床试管苗移栽管理,温室病虫害防控和分层培养成薯关键事项等方面总结了适于分层立体栽培马铃薯脱毒苗的高效繁育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移栽密度对繁育微型薯的影响,确定适宜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最佳移栽密度,为生产上提供参考依据。以新选育的马铃薯品种闽薯2号、闽薯5号和闽彩薯4号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设计400、225和100株·m-2等3种不同移栽密度,研究3种不同移栽密度处理下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其株高、单位面积结薯数、合格薯数以及微型薯产量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茎粗则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移栽密度400株·m-2为最优,3个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在此移栽密度条件下繁育的合格微型薯块茎个数最多。同一移栽密度处理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微型薯产量也存在差异;其中,闽薯5号的微型薯产量最高,单位面积合格薯数高达493.3个。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切段年龄、温度、激素、光照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蛭石覆盖茎节代替黑暗条件的不同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薯与切段的年龄有关,用培养100 d左右的苗即老的切段、白天25℃,夜间18℃的变温、培养基中添加激素6-BA浓度为2.5~5.0 mg/L时,试管薯诱导率高;在上述条件下,将蛭石灭菌后按每瓶30 ml直接倒入原来的培养瓶覆盖试管苗下部茎节2~4节,能够使覆盖茎节处快速生出匍匐茎,最终形成块茎,平均单株结薯1.9个,大大提高了试管薯诱导率。  相似文献   

12.
食用白糖和活性炭互作诱导马铃薯试管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甘农1号、陇薯3号、Atlantic、Favorita和Shepody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固-液双层培养体系,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食用白糖和活性炭组合对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固体培养基为壮苗培养基,补加MS+食用白糖+活性炭液体培养基,可得到高结薯率、高大薯率的马铃薯试管薯.  相似文献   

13.
外源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几种外源激素IAA、GA和BAP互作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IAA与GA互作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明显提高试管苗的高度,最大增幅可达90.3%,而IAA与BAP互作对试管苗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IAA与GA互作对试管苗根的形成和生长影响不明显。BAP对试管薯形成有重要作用,而GA与BAP互作能进一步促进试管薯生长,处理4(IAA GA BAP)比处理3(IAA BAP)的试管薯鲜重和直径分别增加163.8%和46.4%。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的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进行马铃薯试管微型薯(MT)与普通种薯(CT),以及与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T作种薯的生育期较CT的长;马铃薯的商品薯数不受种薯类型的影响;CT和MT作种薯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8450和26300kg/ha,分别是2006年全国马铃薯平均产量的259%和177%;MT作种薯的商品薯鲜重和干重分别是CT的69%和71%;以CT和MT作种薯种植的马铃薯商品薯折干产量1999年分别为6400和43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个玉米新品种的平均产量,2000年分别达7500和56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户农民的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产量。因此,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可以利用MT作种薯来发展马铃薯生产,并可利用该地区作为秋冬种马铃薯的种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试管苗及微型种薯形成的几个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铃薯东农303(Solanum tuberosum L. Dongnong 303)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灭菌方式对茎尖成活率、BA与2,4-D不同浓度组合对诱导不定芽、光强对微型种薯形成以及催芽方式对发芽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70%酒精 30s, 0.1% HgCl2 1 min组合茎尖成活率最高; 2 mg/L 2,4-D和0.4 mg/L BA组合最利于诱导不定芽; 弱光环境有利于试管薯的形成; 试管薯经针刺后浸泡于0.5 mg/L 2,4-D和2 mg/L赤霉素混合液8 h的处理,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郑薯5号”马铃薯试管苗为材料,研究蔗糖、聚乙二醇( PEG6000)和甘露醇对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渗透调节物质均能抑制试管苗生长,但不影响试管苗的存活率,其中40 g·L-1 PEG6000的抑制效果最好.采用RAPD标记研究发现,保存于添加90 g·L-1蔗糖,40 g·L- PEG6000和2...  相似文献   

17.
外源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在0.4%、0.6%NaCl胁迫下外源激素GA3、6-BA、IAA对试管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激素均对马铃薯试管苗受到的盐胁迫具有一定缓解作用,使盐胁迫下的试管苗叶绿素含量提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降低,其中GA3和IAA提高叶绿素含量的效果显著,GA3降低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效果比6-BA和IAA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外源激素及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马铃薯普通四倍体栽培品种"抗疫白"和"陇薯3号"脱毒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源激素和3种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激素有利于提高试管薯的产量和质量,其诱导效应依次为:6-BA>6-BA+CCC>CCC>对照.激素诱导下3种培养方式对试管薯的诱导效率在单瓶薯数、单瓶薯质量、薯块平均直径及结薯率间差异显著.3种培养方式的诱导效应依次为:液体培养>固液双层培养>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d and blue LEDs on in vitro growth and microtuberization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single-node cuttings. Explants were incubated under 6 light treatments: 100% red LEDs (R), 75% red LEDs+ 25% blue LEDs (3RB), 50% red LEDs+ 50% blue LEDs (RB), 25% red LEDs+ 75% blue LEDs (R3B), 100% blue LEDs (B) and white LEDs (W). Most of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3RB than W. Enhancement of leaf area an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were obtained in B. Leaf stomata were elliptical with the lowest density in 3RB. However, those in W were round in shape, and those with the smallest size and the highest density were observed in R. Mos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tuberization were also improved in 3RB. The combined spectra of red and blue LED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large microtubers. The fresh weight of individual microtubers in R and W were increased, but not their numb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f the treatments assessed, 3RB is optimal for the in vitro growth of potato plantle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red and blue LEDs is beneficial for microtuberization.  相似文献   

20.
对无土栽培的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植株进行剪头再扦插可以增加脱毒苗繁殖系数,降低生产成本。但剪头导致了光合面积的减少,使剪头后脱毒苗植株所结微型薯的产量降低。实验采用4种处理水平的KH2PO4,对剪头后的马铃薯脱毒苗植株进行了追施KH2PO4试验,结果表明,追施KH2PO4不但能弥补剪头所造成的减产影响,还表现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以90.00 kg/hm2的施肥量增产效果最明显,微型薯产量较CK增加3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