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黄鳝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60尾黄鳝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处理组Ⅰ、处理组Ⅱ、处理组Ⅲ),处理组Ⅰ、Ⅱ、Ⅲ分别腹腔注射浓度为1×108cfu/ml、2×108cfu/ml、4×108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对照组注射等浓度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在感染菌后12 h、24 h、48 h血清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四种酶活性。结果显示,在感染初期,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四种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处理组Ⅱ和处理组Ⅲ的溶菌酶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在48 h内总体上持续升高,但在后期升高不明显,酸性磷酸酶活力有下降的趋势;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处理组Ⅲ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初期,黄鳝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力随菌液浓度升高而升高;而在感染后期酶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3×106CFU·mL-1)的鳗鲡,进行外周血的血相、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菌活力等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感染的初期,感染组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抗菌活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感染组的外周血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感染组粒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3.
泥鳅抗菌肽的制备及其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ris-HCl法提取泥鳅抗菌肽,SephadexG-5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泥鳅抗菌肽,并通过微量反映法测定泥鳅抗菌肽对株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泥鳅抗菌肽对株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195、3.125、12.50μg/μL,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棕榈酸处理对茄子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微生物生理功能性类群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酸降低了茄子根际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及其组成比例,组成比例最低降至0.001%;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组成比例,组成比例最高分别增至98%和4.31%;经棕榈酸处理的茄子植株根际微生物几种生理功能性类群显著高于清水对照,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最高分别增至375375.01×105cfu·g-1、2.5×105cfu·g-1、109.2×105cfu·g-1和0.78×105cfu·g-1;极显著地增加了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最高分别增至7.6μg·g-1、12.61 μg·g-1 和14.25μg·g-1.棕榈酸增加了茄子植株的株高和茎粗,最高分别增至23.28cm和0.9cm,大体表现出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BA-ELISA的建立及其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华鳖中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株T0608经福尔马林灭活后,注射免疫新西兰兔,制备了高价免疫血清,血清的菌体凝集效价可达1/1 280;G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兔IgG,将IgG用生物素标记,建立了生物素-亲和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BA-ELISA);其最低检出限为2.5×103cfu,相当于0.5 ng菌体蛋白,其检测灵敏度为ABC-ELISA(4.0×104cfu)和间接ELISA(4.0×104cfu)的16倍;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法与鱼类气单胞菌、拟态弧菌、海豚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无交叉反应.BA-ELISA可不经细菌培养直接检测人工感染48 h中华鳖的肝、肠道组织中的嗜水气单胞菌.用该方法对湖州市龟鳖养殖场的水样、中华鳖和巴西龟肝、肠道内容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应用于发病中华鳖的病原早期诊断及养殖中华鳖的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6.
随着食品安全等问题日趋严重,寻找良好而安全的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利用从患病鲫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制备灭活疫苗,用(50±5) g的健康鲫鱼作为试验对象,免疫组腹腔注射制备的疫苗,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二次免疫后1、7、14、21、28 d检测血清凝集效价、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二次免疫28 d后,对免疫组和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观察鲫鱼生长状况,记录死亡量。结果表明,免疫组血清凝集效价在免疫后逐渐升高,在21 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都于免疫后14 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结果显示,免疫组死亡率10.0%,对照组死亡率83.7%,相对保护率达到88.5%。说明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可以诱导鲫鱼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自发病美洲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该鱼的致病性,试验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3组,3组鳗鲡分别注射PBS、以1.0×10^8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浸泡和1.0×10^8efu/mL嗜水气单胞菌注射感染.各组鳗鲡分别于处理后6h和30h断尾采血并分离抗凝血和血清,抗凝血由血常规检测分析仪检测7项血液指标,血清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3项与免疫相关的生化指标,数据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鳗鲡注射感染后6h,与浸泡组相比,血清谷草转氨酶(fiST)与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显著(P〈0.05)升高,其他指标在三组间均无显著(P〉0.05)差异.鳗鲡注射感染后30h,同对照组和浸泡组相比,血清总蛋白和血糖极显著(P〈0.01)下降,Na^+和Cl^-浓度显著(P〈o.05)下降,而AST和ALT则均极显著(P〈0.01)上升.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对克氏原螯虾免疫相关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用灭菌生理盐水调节至1.5×104cfu/mL(I组)和1.5×103cfu/mL(Ⅱ组)的浓度后,注射法接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人工感染),定时检测供试克氏原螯虾的总血细胞数量(THCs)、淋巴液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  相似文献   

9.
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条件进行如下优化:用单因素法优化了氮源、碳源等培养基成分及温度和初始pH值等培养条件;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氮源浓度、碳源浓度、盐离子浓度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较低浓度的氮源、碳源有利于酶的产生,表面活性剂能明显提高酶的产量.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胰蛋白胨5 g·L-1,蔗糖5 g·L-1,NaCl 2.5 g·L-1,K2HPO4 2.0 g·L-1,Tween-80 1 g·L-1,初始pH为7.5,28 ℃培养48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抗生素长期低剂量浓度刺激对致病菌耐药性产生的影响。[方法]以盐酸四环素为例,对1株鳖源嗜水气单胞菌开展抗生素耐药诱导试验。用盐酸四环素亚抑菌浓度(1/2MIC)持续4代(每代诱导72 h)刺激1株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结果]这株嗜水气单胞菌对四环素由敏感转至耐药。[结论]四环素亚抑菌浓度长期刺激对致病菌有较强的致耐药作用。该研究对养殖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苦参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胃毒活性及其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mg/mL苦参碱处理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12h校正死亡率为37.93%,72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83%。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波动。经125×10 -3mg/mL苦参碱处理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610.72U/(mg·min)。经125×10mg/mL苦参碱处理16h,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10.63U/(mg·min)。各处理2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降低。说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蛇床子素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胃毒作用及其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的蛇床子素处理萝卜苗叶片后饲喂小菜蛾幼虫12 h校正死亡率为37%,72 h时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处理24 h时,LC50为1 521.25 mg/mL,处理48 h时,LC50为865.93 mg/mL。处理72 h时,LC50为515.5 mg/mL。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和不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产生了消长变化。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16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最高为209.15 U.mg-1prot.min-1。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4 h时,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0.648 1 U.mg-1prot.min-1。各处理在24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形成机制,探寻其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GISH的多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并对天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n=48)正、反杂交后代进行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中,探针DNA在温度为105℃、持续时间为2 min时,片段化后探针DNA片段长度为500~1000 bp;封阻DNA在温度为110℃、持续时间为10 min时,片段长度为100~500bp;标记后的探针DNA与片段化后的封阻DNA混合比(P/B)在1∶25和1∶50时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杂交信号;以大鳞副泥鳅全基因组DNA为探针DNA、天然四倍体泥鳅全基因组DNA为封阻DNA,与二者正、反交后代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亲本大鳞副泥鳅24条染色体在着丝点处均有杂交信号,无杂交信号染色体50条,来源于亲本泥鳅。该研究结果不仅为杂交三倍体泥鳅后代的鉴定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也为中国天然四倍体泥鳅是含有四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并能产生2n的配子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数据,对泥鳅三倍体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HRH-A2)3种不同药物对泥鳅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每尾泥鳅注射DOM 0.25 mg+LHRH-A2 3μg+HCG 150 IU为最佳催产激素配比,催产率达到85%。规模化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开口饵料以蛋黄和浮游生物混合营养为佳,在透明度为50 cm的土池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鸡血藤(Caulis spatholobi)和甘草(Radix glycyrrhizae)制剂对不同鱼类的急性毒性,参照预试验结果将鸡血藤和甘草制剂分别添加至养殖水中,5个浓度梯度分组放养金鱼和泥鳅,每隔12h观察死亡数并计数,96h结束试验,分析鸡血藤和甘草对金鱼和泥鳅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对金鱼的急性毒性为甘草鸡血藤,对泥鳅的毒性为甘草鸡血藤;两种鱼类对鸡血藤和甘草的耐受性为金鱼泥鳅。鸡血藤对金鱼和泥鳅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39 0、1.655 0g·L-1和0.253 9、0.165 5g·L-1;甘草对金鱼和泥鳅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201 0、1.842 0g·L-1和0.220 1、0.184 2g·L-1。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的效益。结果表明:稻-蟹-泥鳅田饵料转化率在16.57%-18.34%之间.比稻-蟹田13,61%提高2.96%-4.73%。1hm^2稻-蟹-泥鳅田产出无公害水稻9111kg、无公害河蟹474kg,分别与稻-蟹田水稻9200kg和河蟹489.6kg相近。增收无公害泥鳅145,8kg,经济效益比稻-蟹田14458元增加1015.6元。其中养泥鳅利润为1191.11元。  相似文献   

17.
于2009年5月17日至6月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进行了5次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累计催产种鳅314 kg,约21 980尾,获受精卵2 340万粒,得泥鳅水花苗1 850万尾。其催产率为68.3%~95.5%,平均值为84.2%;孵化率为56.8%~93.3%,平均值为81.21%。对种鳅筛选、抓捕器具、催产激素剂种配伍、产卵水流及水温等影响泥鳅人工繁殖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试验,为泥鳅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斑叶螨抗四螨嗪品系筛选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筛选二斑叶螨对四螨嗪的抗性,并明确其解毒酶的变化。【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二斑叶螨对四螨嗪的抗性发展趋势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结果】室内用四螨嗪筛选二斑叶螨21代(Clo-R21品系),抗性倍数(RR)为122.26;Clo-R21品系对哒螨•四螨嗪和浏阳霉素具有较高的交互抗性,RR分别为21.80和10.66;对阿维菌素、甲氰菊酯、三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三唑锡和苦皮藤生物碱具有低水平的交互抗性,RR分别为6.85、5.45、5.02、3.88、3.48、1.68;对苯丁锡、唑螨酯、噻螨酮具有负交互抗性,RR分别为0.72、0.65、0.55;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胡椒基丁醚(PBO)、增效磷(SV1)对抗Clo-R21品系的增效比值分别为1.39、1.70、6.78、1.64;Clo-R21品系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25、2.04、1.91、1.98和26.68倍。【结论】二斑叶螨对四螨嗪的抗性主要受MFO介导,而CarE、ACP、ALP和GSTs也参与四螨嗪抗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为桑园使用东莨菪内酯防治虫害的安全性及家蚕抗性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毒叶法对家蚕进行添毒,测定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GSTs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离体抑制试验求出东莨菪内酯对GSTs的抑制中浓度(IC50).[结果]摄食不同浓度东莨菪内酯(0.026~0.104 mol/L)处理桑叶的家蚕表现出相似的中毒症状(吐液和拒食),但在添毒36h后中毒症状完全消失.相对于正常的家蚕,摄食东莨菪内酯处理桑叶后家蚕中肠组织的GSTs比活力呈前期降低、中期升高、后期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浓度(0.001~0.016 mol/L)的东莨菪内酯均显著抑制家蚕中肠组织离体GSTs活性,且抑制率随东莨菪内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GSTs的IC50为0.00474 mol/L.[结论]东莨菪内酯可抑制家蚕中肠组织GSTs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出口级黄板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台湾泥鳅及其杂交种肌肉的营养价值与鲜美程度,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3种泥鳅(体质量9.56~94.02 g)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鲜样)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70.62%~73.01%,粗蛋白质为18.60%~20.03%,粗脂肪为4.15%~7.85%,灰分为1.40%~1.84%,除水分含量外,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板鳅是3种泥鳅中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品种;试验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量为24.52%~28.89%(干样,下同),占氨基酸总量的39.56%~39.72%,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均与FAO/WHO要求一致,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1.24~83.54,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与缬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37.61%~38.65%,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各种氨基酸含量分析得出黄板鳅是相对组成最理想的品种;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22~2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40.66%~48.33%,其中DHA含量为2.03%~3.09%,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黄板鳅保健价值更有优势;10种常见的矿物元素均被检测出来,锌、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鱼类,且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3种出口级泥鳅均为营养价值高且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天津地区主产的黄板鳅综合指标最高,而杂交种营养指标大多介于父母本之间,杂交优势不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