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最近,国际水稻研究所育种系主任G.S.Khush等对25个国际稻品种进行了抗稻叶蝉(Nephotettix uirescen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lella furcifera)的鉴定。他们将催过芽的种子按行播在60厘米长、40厘米宽、10厘米深的种子盘内,用抗虫品种Ptb33作为抗虫对照,感虫品种TN1作为感虫对照,每品种五次重复。在播后7天,每品种间留20株秧苗,随后每株苗上分别接7~8只一龄的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若虫,5只二龄的叶蝉若虫。到感虫对照品种致死止,用水稻系统评价标准(SES)的方法计算参试品种的危害率。 结果是不同品种对叶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  相似文献   

2.
稻灰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甘蔗、粟等农作物。传播水稻褐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发生较多。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我国东北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我省川南稻区每年均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发生和危害,一般年份表现为6月迁入,7~8月份造成危害.但是,近段时间白背飞虱已在泸州、宜宾、自贡、广安和达州等地大面积危害,其迁入时间早、灯下虫量大、危害面积广、田间危害重,为近20年来罕见. 一、稻飞虱的发生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成虫、若虫主要群聚在水稻下、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危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刚发生时很容易使人疏忽,等到人们发现稻株萎黄时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要密切注意稻飞虱动向,尽量在其发生危害之初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而准确识别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则是进行有效防治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文中记述4种飞虱的五龄若虫,分隶于梯顶飞虱属、匙顶飞虱属和族角飞虱属:梯顶飞虱Arcofacies fullawayi Muir、花翅梯顶飞虱A.maculatipennis Ding、二刺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 brunnipennis Signoret和中华族角飞虱Belocera sinensis Muir。其中花翅梯顶飞虱、中华族角飞虱的若虫为首次报道。详细描述了每种五龄若虫的形态特征,附主要特征图。  相似文献   

5.
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褐飞虱发生于白背飞虱之后。为了探明SRBSDV对非介体稻褐飞虱的影响,我们在室内进行了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对非介体褐飞虱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介体褐飞虱在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上取食后,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前期存活率、成虫前期、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成虫寿命与产卵量显著减少,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减小,说明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又名稻浮尘子,在南方稻区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东北较为常见的则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1.调查方法1.1越冬调查在稻飞虱越冬区进行,每年2月中下旬至耕翻前调查1次。①成、若虫虫量调查:采用目测法,分别记录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低龄和高龄若虫及长翅成虫、  相似文献   

7.
中国飞虱科若虫分类研究Ⅱ白背飞虱属(同翅目:蜡蝉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常见种类若虫鉴定和探讨飞虱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近年来作者调查了我国白背飞虱属常见的3个种,即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稗尽虱Sogatella vibix(Haupt)和烟翅白背飞虱Sogatella kolophon(Kirkaldy)的5龄若虫,其中,烟翅白背飞虱的若虫为首次报道。编制了3种若虫的分种检索表,详细描述了每种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附主要特  相似文献   

8.
吡蚜酮对镇江地区小麦田灰飞虱种群的活性及防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吡蚜酮对江苏镇江地区小麦田中灰飞虱种群的室内活性,用稻茎浸渍法测得吡蚜酮对灰飞虱的LC<,50>在12.3875-21.1553 mg a.i./L之间、吡蚜酮用量300 g/hm<'2>以上;药后14 d对灰飞虱若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在85%以上,对成虫的防治效果在65%以上,持效期在21 d以上.结果显示,吡蚜酮对灰飞虱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和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9.
三唑磷对不同翅型稻褐飞虱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三唑对褐飞虱的毒力的并用其亚致死剂量(约为LC1)处理褐飞虱三龄若虫,中养至羽化后按翅型分成单对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其繁殖力。结果表明:三唑磷处理三龄若虫对其存活的长翅型和短翅笄城虫的产卵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如施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会促使褐飞虱在本地和迁入地猖獗发生。为此,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便于常见种类若虫鉴定和探讨飞虱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对飞虱科若虫分类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概述。文中记述3种飞虱,即拉萨高原飞虱Paraneetopia lasaensisDinget Tian、带背飞虱Himeunka tateymaella (matsumura)和黑边黄脊飞虱Toya propinqua(Fieber)的5龄若虫,其中,前2种为首次报道。详细描述了每种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附主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白背飞虱的测报与发生情况,对田间虫卵量高的年份作了重点分析,并对白背飞虱的测报与防治药种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叶鞘表皮结构对白背飞虱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抗御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的能力,与水稻叶鞘表皮组织的矽细胞群、矽细胞链、刺毛、刚毛、木栓组织、蜡被层密度等密切相关。这些结构的数值化指标。可为IPM选择抗虫品种和选育抗虫品种提供新的、直接应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白背飞虱是水稻最主要的虫害之一,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分析普洱市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和各生育期白背飞虱的防治指标,以期为区域防控白背飞虱、提高农药利用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期预测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是我国水稻的两种重要迁飞性害虫,主要虫源皆来自亚洲中南半岛;最初的虫源地在湄公河三角洲,直接迁出地为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地处热带,全年各月平均气温25~28℃;月降雨量悬殊,旱季(11~4月)可数月滴水不落,雨季(5~10月)若月降雨量超过200mm即成洪涝。红河三角洲地处亚热带,3~4月常受我国冷空气的影响。这两种热带性害虫,适宜取食和繁殖的温度下限为22℃,正与它们的迁入主峰降落地带的月平均气温巧合。对褐飞虱不利的为洪涝而对白背虱不利的为干旱。在湄公河三角洲,9~10月若出现洪涝,来年褐飞虱将不致成灾,若无洪涝即可猖獗。11~12月的降雨量超过90mm,来年白背飞虱将猖獗而且对褐飞虱也有利;若酷旱则两种飞虱都将受到抑制。在红河三角洲,当月平均气温3月低于20℃或4月低于22℃都将使两种飞虱的迁入期延迟约半个月,尤其4月的低温还可使两者在 迁入我国之前少繁殖1代。  相似文献   

15.
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白背飞虱的防治,2006年特进行了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呈季节性单峰型消长,前中期虫量偏高,主害代发生偏重。运用晒田等农业措施和合理应用天敌,可有效减轻白背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促进“绿色植保”发展。  相似文献   

16.
14种植物的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醇对广西乐业天坑14种植物不同部位(18个样品)进行冷浸提取,室内测定各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48 h,伊桐叶、种子和树皮及牛耳枫果和紫苏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触杀活性较高,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死亡率达80%以上,伊桐果皮和扫把枝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触杀活性为50%~80%;蛇床子果对白背飞虱为高触杀活性,而对褐飞虱为中等触杀活性;商陆对白背飞虱为中等触杀活性,对褐飞虱为低触杀活性;其余8种植物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触杀活性均在50%以下;72 h后,伊桐树皮和种子、蛇床子果、牛耳枫果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产卵忌避活性都达到80%以上,其余植物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产卵忌避活性都在60%以下;有高触杀活性和高产卵忌避活性的植物甲醇粗提物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4龄若虫的拒食活性大小顺序为伊桐叶、伊桐种子、伊桐果皮、蛇床子果、牛耳枫果、伊桐树皮.  相似文献   

17.
用因子权重系数构成模糊向量,用列联表中的列联比构成模糊矩阵,采用模型预测早稻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结果表明:该法回报准确率达100%,对1993年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与发生实况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b)属于大范围迁飞性害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概述了白背飞虱危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监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动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自由选择试验中,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ta)在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与接虫12或24h后的栖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中抗品种Mudgo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在非自由选择试验中,感虫品种TN1和品系“9101”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抗性和中抗品种(包括Mudgo)。分别罩笼时,Mudgo上的产卵量和取食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TN1;同罩一笼,产卵量差异不显著,取食量仍极显著低于TN1。稻株内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白背飞虱的产卵量与亮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天冬酰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白背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9年以来,在广东省肇庆市设置诱虫灯监测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即早稻和晚稻高峰,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之间,晚稻高峰多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之间.全年高峰有些年份是早稻高峰,而有些年份则是晚稻高峰.末见日多在11月下旬.根据24年发生高峰日的日诱获数量、旬平均诱获数量及全年的累计数量比较各年的发生严重程度,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白背飞虱的发生严重,而9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