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尖把王梨为尖把梨大果芽变新品种,果个是一般尖把梨的2倍以上,果实品质与普通尖把梨相近,是鲜食、冻制和加工兼用的新品种,而且抗寒、耐瘠薄能力强,深受辽宁省、吉林省和内蒙等地果农的青睐。至2005年末,尖把王梨已发展660hm^2,树龄在1~6年之间。尖把王梨生长结果习性与尖把梨相似,幼树营养生长旺盛,结果比较晚,5年生以后才能见果,10年生以后才能丰产,早期经济效益较低。果树环剥能阻止光合产物向下运输,提高剥口以上枝条营养水平及碳氮比,促进花芽分化,是促进幼树提早结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同树种、品种对环剥时期、部位及宽度等的要求不同,在尖把王上如何应用是个未知数,故开展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辽宁省抚顺县上马乡坎木村农民赵国富是远近闻名的果树状元。走进他家就会看见果树状元户的奖杯。赵国富自豪地告诉笔者,辽宁省的尖把梨标本也只有200g,而他栽植最大的果实重300g。由于赵国富栽植的尖把梨个大、口感好,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2002年,赵国富被抚顺县授予“果树状元户”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尖把王梨是由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选自普通尖把梨的大果型芽变新品种,具有优质、果大、抗寒、抗病等多种特点,是鲜食、冻食、加工兼用型良种。  相似文献   

4.
徐锐 《果农之友》2012,(3):40-40
辽宁省抚顺县上马乡坎木村农民赵国富是远近闻名的果树状元。走进他家,一进屋就会看见闪着金光的果树状元户的奖杯。赵国富自豪地告诉笔者,辽宁省的尖把梨标本也只有200克重,而他栽植的尖把梨就有300克重。由于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抚顺县上马乡坎木村农民赵国富是远近闻名的果树状元。走进他家,一进屋就会看见闪着金光的果树状元户的奖杯。赵国富自豪地告诉笔者,辽宁省的尖把梨标本也只有200克(4两)重,而他栽植的尖把梨就有300克(6两)重。由于赵国富栽植的尖把梨个大、口感好,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2002年,赵国富被抚顺县授予"果树状元户"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环割及扭梢对岫岩大尖把梨幼树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洪涛  伊凯 《北方果树》1995,(4):9-9,15
环割及扭梢对岫岩大尖把梨幼树成花的影响隋洪涛,伊凯,李俊才,阎忠业,许英武,孙丽梅(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15214)岫岩大尖把梨幼树生长旺盛,一般定植5年见果,8-10年进入盛果期,结果偏晚,前期产量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3-1994年进...  相似文献   

7.
以‘尖把梨’为对照,对大果芽变‘尖把王’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表明,‘尖把王’与‘尖把梨’物候期基本一致,树体和枝条节间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尖把王’当年生新梢变粗,较‘尖把梨’增加24.6%。‘尖把王’叶片变长变宽变厚,百叶变重,依次较‘尖把梨’增加16.2%、20.9%、21.4%、26.6%,而叶柄长二者无显著差异;‘尖把王’的花瓣变长变宽、花冠直径加大,依次较‘尖把梨’增加32.0%、20.8%、10.8%,而花柄长、直径无显著差异;‘尖把王’果实的单果重变重,是‘尖把梨’的2.2倍,纵、横径变大,分别比‘尖把梨’增加26.4%、37.0%;果心占比减小13.1%;‘尖把王’果实石细胞、总酸含量降低,比‘尖把梨’降低0.07%和0.35%,而果皮厚度、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尖把王梨是由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选自尖把梨大果型芽变的新品种,是鲜食、冻食、加工兼用型良种,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验收,并获得辽宁省2003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1)植物学特征。主干和多年生枝均为黄褐色。叶片卵圆形,长11.4cm,宽6.7cm,叶缘呈波状锯齿,百叶重130.3g。每个花序有5朵花,每朵花有5个雌蕊和19个雄蕊,花药红色。六年生树高3.9m,冠径3.03m×2.68m,干周28.3cm,新梢长90.8cm。2)生物学特性。幼树树姿直立,树势健壮,萌芽率80.1%,平均成枝3.2个。在辽南熊岳地区于4月上旬萌芽,4月中旬开花,9月末至10月初成熟,11月初落叶…  相似文献   

9.
几种苹果砧木和品种茎尖组培苗的培养基筛选试验姜淑荣,王际轩,刘志,李博文,谢秀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熊岳115214)茎尖组织培养做为快速繁殖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苹果的苗木生产中。近年来,富士等十余个苹果品种都已获移栽成活苗(王际轩,1981)。...  相似文献   

10.
尖把王梨是由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选自普通尖把梨的大果型芽变新品种,具有优质、果大、抗寒、抗病等特点,是鲜食、冻食、加工兼用型良种,业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验收。现将其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 品种特性1 .1 植物学特征 主干和多年生枝均为黄褐色,芽弓形,表皮绿色。叶片卵圆形,长1 1 .4cm ,宽6.7cm ,厚3 .5mm ,叶缘呈波状锯齿,百叶重1 3 0 .3 g。每花序5朵花,每朵花有5个雌蕊和1 9个雄蕊,花药红色,花冠径4.2 4cm。6年生树高3 .9m ,干周长2 8.3cm ,冠径3 .0 3m×2 .68m ,新梢长90 .8cm、粗0 .88cm。1 .2 生…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梨课题组从事梨树研究已三十余年,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世界各地广泛收集梨树优良品种与资源,其中一些品种如‘黄金梨’‘红巴梨’‘爱宕梨’等经过试栽与鉴定,认为可在辽宁省栽培的,上报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备案;其他资源主要用作杂交亲本。第二阶段是对主栽品种‘南果梨’和优良地方品种‘尖把梨’等进行选优,以红色或大果个等为目标,选出‘南红梨’‘大南果’‘岫岩  相似文献   

12.
促进苹果幼树及时地形成足够的花芽,是其乔砧密植栽培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试验应用前人研究的成功技术,使用多效唑溶液与环剥、环割和捋枝后以多效唑溶液蘸梢尖等措施,在辽宁省台安县筛选出促进长富2号、红乔纳金、北海道9号3个苹果品种幼树多成花的组合处理,现...  相似文献   

13.
<正>‘尖把梨’是铁岭市20多个梨品种中有代表性的品种,也是秋子梨系统中品质优良的品种,早在1678年《开原县志》中就有关于秋子梨生产的记载,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寒地栽培的古老品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在铁岭这片黑土地上,‘尖把梨’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梨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是落叶果树生产的最佳地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梨树在辽宁省的栽培历史悠久,白梨、秋子梨、西洋梨和砂梨四大系统均有广泛分布,且品种众多,已成为辽宁果树栽培的第二大树种.鞍山、辽阳的南果梨,绥中的花盖梨、秋白梨,北宁的鸭梨,大连的巴梨,黑山和苏家屯的苹果梨,开原、桓仁和岫岩的尖把梨等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2003年全省水果栽培面积为66.67万hm2,水果总产量350万t,其中梨16.53万hm2、75.7万t,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和产量的24.8%、21.6%.  相似文献   

15.
梨芽变新品种—尖把王梨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把王梨为尖把梨大果芽变,平均单果质量189g,最大单果质量280g,是一般尖把梨的2倍以上。部分果面有1~2条纵沟,果面黄绿色;果皮薄,果肉白色,肉质细腻多汁,石细胞较少;总糖含量为11.88%,总酸含量为0.92%,维生素C含量为5.81mg/100g,风味酸甜适口,香气浓,果心小,可食率高,品质上,是鲜食、冻制和加工兼用新品种。枝条、叶片也明显大于尖把梨,抗寒能力与尖把梨相同,是栽培梨中抗寒力最强的品种之一,适于辽宁、吉林、内蒙古等较寒冷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尖把梨系秋子梨当中一品质优良的冻贮品种,俗名尖把酸、核桃梨.在丹东是一个古老品种,20世纪80年代初得以大量发展,因稳产性差,生产上仍没有形成规模.1999年我院承担了丹东市科委下达的"尖把梨优质早丰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经两年的调查研究,基本上摸清了稳产性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盖州市双台镇复兴村村民于成伦。于2004年春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新西兰红梨’接穗.在3年生尖把梨树上高接165株。园址为缓坡地,沙壤土,有水浇条件,株行距3m×4m高接第2年结果,第3年平均666.7m^2产果1350kg,第4年2400kg,第5年3260kg。  相似文献   

18.
梨树是桓仁主要果树之一,品种为‘尖把梨‘‘南果梨‘‘锦丰‘‘早酥‘等,现有栽培面积2 393.9 hm2.‘尖把梨‘901.8 hm2,年产量1 500t.由于管理不善,往往七八年生不见果,即使成龄园产量也不高.200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尖把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指导全县‘尖把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Universally Primed PCR(UP-PCR)技术对分离自辽宁省不同地区的西瓜、甜瓜、黄瓜枯萎病株的21株尖孢镰孢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条通用引物共扩增出6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8条,占总条带数的95.1%。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46处将21株菌株分为6个类群:FOG1类群包含6株甜瓜尖孢镰孢菌菌株,FOG2包含6株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3包含6株黄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4包含1株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5包含1株甜瓜尖孢镰孢菌菌株,FOG6包含1株黄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  相似文献   

20.
经 1999~ 2 0 0 1年研究 ,初步明确辽宁省丹东地区尖把梨黑星病菌主要在落地病叶上越冬 ,为病菌初侵染来源。叶片于 5月中旬开始发病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果实每年有 3次发病高峰期。生产防治应于落花后开始喷 1次内吸性杀菌剂福星乳油 ,以后与腈菌唑、大生、仙生、可杀得、波尔多液等交替使用。病菌对常用药剂多菌灵已明显产生抗药性 ,应暂停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