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豆24是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丰产、抗病、中熟大豆新品种。亲本组合为:[(豫豆15/豫豆10号)F1//(泗豆/周8460)F1]F1///[泗豆11/周8460)F1//(周85054/周8265)F1]F1。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该品种1993~1994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697kg/hm2,比对照豫豆8号增产17.29%,居第一位。1996~1997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603kg/hm2,比对照豫…  相似文献   

2.
豫豆 2 6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丰产、抗病新品种。 1 999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2 0 0 0年农业部 1 2 2号公告认定为优质大豆品种。产量表现 豫豆 2 6于 1 995~ 1 997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 ,53个点次 ,平均单产 2 50 8kg/hm2 ,比对照豫豆 8号增产 9.0 4% ,达显著水平。 1 997~ 1 998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 ,2 4个点次 ,平均单产 2 63 7kg/hm2 ,最高单产可达 41 49kg/hm2 ,较对照豫豆 8号增产 8.6%。特征特性 豫豆 2 6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根系发达。椭圆叶 ,中等大小。白花 ,…  相似文献   

3.
许豆 3号是许昌市农科所利用高产、稳产的豫豆 22号为母本与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的早丰 3号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以选择早熟、高产、抗裂荚、抗病、抗倒、广适性为主攻方向,经 11年 13个世代定向选择而育成的大豆新品系. 1992年配制组合,经南繁北育,于 1997年进行品系鉴定, 1998年进入省区试, 2000- 2001年完成省区试, 2002年完成河南省生产试验. 200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辽豆14号(原品系代号:辽21051)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早在1991年以自选的"865453"为母本,用引自美国的"Mecury"做父本,采取人工杂交和系谱选择的方法,历经11年育成的高油、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豫豆 2 6(原周 891- 6- 3)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 ,于 1989年以豫豆 6号为母本与周 861- 1杂交 ,经多次连续选择和南繁加代选育而成。 1999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0年农业部12 2号公告认定为优质大豆品种。特征特性 有限结荚习性。幼苗根茎白色 ,生长繁茂 ,根系发达。株高 85cm。主茎节数 14~ 16节。株型紧凑 ,单株有效分枝 2~ 3个。叶椭圆形 ,大小中等 ,深绿色。白花。灰色茸毛。成熟时落叶性好 ,荚皮褐色 ,不炸荚。每荚 2~ 3粒 ,籽粒黄色、椭圆形。种脐浅褐色。单株有效荚 4 8.3个。百粒重 18.3g。生育期 10 7…  相似文献   

6.
豫麦56是郑州市农科所于1991年以891×8836为母本,以54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1999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23d。属弱春性,幼苗半直立,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株高75~80cm,株型紧凑,穗下节长,穗层整齐,旗叶宽大上冲,叶色深绿,后期灌浆快。有效穗32万~35万/667m2,穗长12cm,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5~50g。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经农业部谷物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89g/L,蛋白质含量(14.0%湿基)12.1%,沉降值30.9ml,湿面筋35.0%,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3.8min。用该品种…  相似文献   

7.
8.
菏豆12号是山东省菏泽市农科所以跃进5号为母本、菏7513-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特征特性黄淮夏播生育期100~105d。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根系发达。叶片中  相似文献   

9.
凤豆五号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以凤豆 1号为母本 ,与元阳蚕豆选系 82 2 3杂交选育而成。199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株高 93~ 96cm。茎秆粗壮 ,株型紧凑。叶型长卵圆形 ,叶肉厚 ,叶色绿 ,花紫色。单株有效分枝 2 .4~ 2 .8个 ,第一级有效分枝叶  相似文献   

10.
豫麦 69(原名新麦 9号 )系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以大穗、丰产亲本百泉 30 4 7- 3作母本 ,抗病材料内乡 82 C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1998年 11月获第五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金奖 ,被列为河南省重点示范品种。 2 0 0 0年 9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现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面积 10 0 0万亩以上。特征特性 该品种半冬性 ,幼苗茁壮 ,叶色浓绿 ,分蘖力较强 ,成穗率高 ,两极分化快。株型紧凑 ,叶片短宽直厚 ,株高 80 cm左右 ,茎秆粗壮 ,抗倒力强。穗层整齐 ,结实性好。根系发达。中早熟。长方大穗 ,穗码密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  相似文献   

11.
圣豆2号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以中黄35为母本、济507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2009-2013年经摘荚法选育,定向选择出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南片区域推广。对圣豆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高油大豆新品种邯豆四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以邯 73作母本,与邯 81组合育成夏播高油大豆品种邯豆四号. 2003年 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优质高产大豆商豆1099@郝瑞莲$河南省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76000 @刘爱勤$河南省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76000 @卢广远$河南省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76000 @韩英$河南省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76000 @陈鑫伟$河南省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76000 @侯乐新$商丘市睢阳区农科所  相似文献   

14.
国审豫豆22号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秀荣  许海涛  王友华  刘源 《种子》2004,23(11):89-89
豫豆22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选育的杂交大豆新品种,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00年通过国审.2004年2月被农业部指定为目前全国四大粮食作物主推大豆品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98~2003年在黄淮区累计推广面积66.7万hm2左右.更进一步地提高大豆单产和社会效益,必须采用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改善大豆的光、温、水、热、肥等生态条件,促进大豆生长和发育,达到高产与优质的统一,并进行规模化栽培,产业化生产,促进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GS豫豆10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川农大 3号大麦是四川农业大学 1984年从川裸 1号的天然杂交变异株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矮秆、优质、多抗啤酒大麦新品种 ,原编号 315 5。199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统计累计推广面积 13.34万 hm2 。适宜于间套作开发预留行 ,是棉区及川西南、川中、川北丘陵地区优良的大麦品种。1989~ 1990年在全国区试中名列前茅。 1990~1991年进行产量试验 ,每 667m2 产 310 kg,较浙农大3号 (对照 )增产 15 %。 1991、1992年在四川省 5个点区试中 ,产量居首位 ,较浙农大 3号增产 13.2 %。1992、1993年在全省 4个点进…  相似文献   

17.
银豆5号(参试名称:0430)是以晋遗31号为母本、汾豆7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中晚熟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依次参加了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增产极显著,于202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豆20210001。银豆5号蛋脂总和58.97%,对大豆花叶病毒表现抗病,高抗灰斑病,丰产和稳产性好,适宜在甘肃省中东部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和相近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垦大6号(原代号农大95-3014)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所以农大89-2729为母本,北89-2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1995年出圃,1996-1997参加本所的产量鉴定圃的试验,1998-1999年参加省区域试验,2000年参加省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垦大6号.  相似文献   

19.
绵单7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1996年用自选自交系绵786与外引自交系286-4组配而成.2002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高产旱稻新品种郑旱2号@王生轩$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 @尹海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 @唐保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 @王越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 @陈守峰$沁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