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谷斑皮蠹和黑斑皮蠹幼虫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 Evens)和黑斑皮蠹[T:glabrum(Herbst)]幼虫的形态学研究成果,对于两种重要斑皮蠹幼虫的一些鉴别特征提出了新的见解,并指出体色和上内唇刚毛形态在鉴定两种幼虫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8种重要斑皮蠹属幼虫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芳  刘海峰  管维 《植物检疫》2007,21(5):284-287
本文简述斑皮蠹属幼虫的形态特征,并对谷斑皮蠹、长斑皮蠹、条斑皮蠹、黑斑皮蠹、肾斑皮蠹拟肾斑皮蠹、墨西哥斑皮蠹和花斑皮蠹幼虫列检索表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斑皮蠹幼虫形态特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世水  卢兆山 《植物检疫》2007,21(6):356-357
墨西哥斑皮蠹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杂食性仓库害虫。我国尚无记载。其幼虫形态特征描述目前国内尚无报导。该幼虫与同属常见的谷斑皮蠹、花斑皮蠹、黑斑皮蠹幼虫在形态特征上极为相似,外观难以区别。本文对墨西哥斑皮蠹幼虫形态特征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并以检索表形式与同属3个常见的近似种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皮蠹科(Dermestidae)斑皮蠹属(Trogoderma)害虫的经济重要性及传播蔓延进行了评述,对有害种类的危害性进行了比较.在基本上明确了我国该属有害种类的基础上,认为谷斑皮蠹(T.granarium Everts)、墨西哥斑皮蠹(T.anthrenoides Sharp)、肾斑皮蠹(T.inclusum LeConte)和胸斑皮蠹(T.sternaleJayne)应作为我国防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白腹皮蠹和赤毛皮蠹幼虫简便科学的鉴定方法,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对其做了鉴定研究,首先对其触角、上内唇、臀突和胸足胫节的特征进行了形态描述;再分别提取白腹皮蠹、赤毛皮蠹和外群黑毛皮蠹幼虫的虫体DNA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序比对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白腹皮蠹幼虫上内唇的中间2根缘刚毛呈蘑菇状,粗短,而赤毛皮蠹幼虫的则呈矛状,细长,二者上内唇的形态特征差异非常明显,可用于二者形态上的鉴定;对3种皮蠹幼虫的序列进行比对,白腹皮蠹与赤毛皮蠹的碱基相似率为89.97%,黑毛皮蠹与白腹皮蠹和赤毛皮蠹的碱基相似率分别为77.54%和77.05%,差异均明显,可用于3种皮蠹幼虫种间鉴定的线粒体COⅠ基因标记序列。  相似文献   

6.
为害严重、危险性大而又难以防除的几种斑皮蠹属的害虫在其形态上很容易混淆、往往把这种误认为那种。当前黑斑皮蠹,肾斑皮蠹、拟肾斑皮蠹都是我国在进口农付产品当中严禁携带传入的检疫性害虫,这三种害虫很容易同谷斑皮蠹相混,这三个种彼此之间也不容易区分开。快而准确地识别以上危险性害虫,是检疫工作中极早发现疫情查出疫情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只有准确识  相似文献   

7.
笔者1972年在上海奉贤县胡乔公社采获一种斑皮蠹,经鉴定,系粗角斑皮蠹Trogoderma laticorne,成虫特征见赵养昌、李鸿兴的《中国斑皮蠹的研究》(《动物分类学报》1966年第3期)。但幼虫特征尚未有描述,今就常用鉴定特征描述于后。成熟幼虫体长7.5毫米左右,宽1.5毫米  相似文献   

8.
警惕墨西哥斑皮蠹传入我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生芳  黄世水  鄢建 《植物检疫》2003,17(6):349-351
广西防城港检验检疫局首次从美国进口的货物中截获了墨西哥斑皮蠹 (Trogodermaanthrenoides(Sharp) )活虫。斑皮蠹属在美国有 2 3个种和亚种 ,墨西哥斑皮蠹为经济意义比较突出的一种 ,危害储藏的谷物、种子、鱼粉及动物标本等。该虫当前分布于美国、墨西哥、巴拿马、哥伦比亚、西印度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夏威夷群岛 ,并已在日本定居。据Beal教授介绍 ,在美国 ,该虫发生于美国南部的高温高湿地区。1 墨西哥斑皮蠹的形态特征前胸背板加鞘翅长 1 9~ 3mm。背面及腹面黑色 ,前胸背板及鞘翅有红褐色斑纹 ,触角及足淡褐色至暗褐色。背面被近…  相似文献   

9.
谷斑皮蠹分子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Simon(1994)发表的COI基因的通用引物,扩增了谷斑皮蠹、黑斑皮蠹、条斑皮蠹和花斑皮蠹不同地理种群的COI基因片段.经序列比对后,依据多态位点,设计了检测谷斑皮蠹的特异引物.PCR结果表明:引物可成功扩增出谷斑皮蠹样品的基因片段.而其他斑皮蠹属种类基因片段不能被扩增.  相似文献   

10.
赵养昌  李鸿兴 《植物保护》1964,2(5):209-214
为了使检疫工作者对谷斑皮蠹这一种危除性害虫作出可靠鉴定,并对它的生物学特性有一个初步了解,作者撰写了这篇论文。本文着重记述了谷斑皮蠹(特别指的是非洲谷斑皮蠹)的成虫、幼虫的形态特征,并编制了谷斑皮蠹和它的近似种花斑皮蠹的成虫、幼虫的形态特征对照麦一个;五种斑皮蠹的成虫,幼虫检索表一个。文中综述了斑皮蠹属概况,谷斑皮蠹在国外傅播情况、根除途径及在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谷斑皮蠹与黑斑皮蠹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可用于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和黑斑皮蠹(Trogoderma glabrum)种间鉴定的线粒体CO Ⅰ基因部分标记序列(883bp),两条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的登录号分别为FJ589736和FJ589737.  相似文献   

12.
赫氏真厚螺Euhadra herklotsi是一种重要的园艺有害生物。本文采用贝壳形态、生殖系统解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口岸截获的一种蜗牛进行检疫鉴定, 结果表明, 该蜗牛为赫氏真厚螺, 并与近似种的形态鉴别特征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蜗牛序列比对鉴定方法的适用性, 为国境口岸防御该蜗牛的入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介绍以形态、行为、生态学为依据的舞毒蛾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概述了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舞毒蛾种群鉴定、起源、分化、入侵和扩散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分析了我国舞毒蛾种群遗传关系研究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夏玉米田褐足角胸肖叶甲为害呈加重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椰子织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2013 年 8 月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COⅠ/cox1 测序和比对的分子鉴定结果、寄主及为害情况。序列比对显示,目标样本 430 bp 的 cox1 序列与 NCBI 中已提交的 Opisina arenosella 的线粒体 COⅠ 条形码序列覆盖率为 100%,一致性达 99.8%,表明分子遗传数据支持形态鉴定结果。调查发现,椰子织蛾寄主主要为椰子、大王棕和中东海枣,已在海南 9 个市县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椰子织蛾已在海南定殖、扩散,并形成经济和景观危害,其入侵将对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需提高警惕,加强检疫,防止其扩散蔓延,并开展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5.
椰子织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2013年8月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COⅠ/cox1测序和比对的分子鉴定结果、寄主及为害情况。序列比对显示,目标样本430bp的cox1序列与NCBI中已提交的Opisina arenosella的线粒体COⅠ条形码序列覆盖率为100%,一致性达99.8%,表明分子遗传数据支持形态鉴定结果。调查发现,椰子织蛾寄主主要为椰子、王棕和林刺葵,已在海南9个市县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椰子织蛾已在海南定殖、扩散,并形成经济和景观危害,其入侵将对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需提高警惕,加强检疫,防止其扩散蔓延,并开展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霉鉴定及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霉是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很大的农业应用潜力。对分离培养的木霉准确鉴定,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至关重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霉鉴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rDNA-ITS序列分析、通用引物PCR(UP-P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技术在木霉鉴定与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赵朔  李志红  秦萌 《植物保护》2009,35(6):17-21
书虱(book lice)是目昆虫中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个类群,也是世界储粮保护中的常见害虫。本文在概述书虱的危害及其主要种类的基础上,从书虱近似种分子鉴定、分子系统发育、共生菌分子检测与协同进化、种群遗传结构与多态性以及书虱抗性分子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书虱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书虱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输入批量最大的食用粮食品种,本文针对随小麦输入可能传播的害虫,讨论分析作为输入小麦粮食所构成的有害生物扩散的潜在风险.通过初步的定量分析,提出输入小麦粮食可能传带危险性综合评价值较高1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包括谷斑皮蠹、大谷蠹、野豌豆象、阔鼻谷象、墨西哥拟叩甲、澳洲蛛甲、谷象、拟肾斑皮蠹、肾斑皮蠹、黑森瘿蚊、麦小长蝽、麦茎蜂、欧洲麦茎蜂、麦扁盾蝽、褐拟谷盗.建议这些害虫应考虑作为输入小麦时重点检疫的害虫种类并提出对输入小麦传带害虫的风险管理的初步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线虫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线虫可危害农作物和林木,对它们的准确鉴定是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基础。由于植物线虫很小,而且在形态上种间常有覆盖,而种内有较大的变异,仅依据形态特征很难鉴定。分子鉴定技术给植物线虫的检测和鉴定提供了快速、精确、可靠的方法。文章综述了植物线虫分子的DNA提取、分子鉴定靶标序列的选择及分子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以促进对植物线虫分子鉴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