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品种是构成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特性决定了其适制的茶类和品质特点,而各品种(品系)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高低是其茶类适制性与品质优劣的物质基础。湖南省郴州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自1987年建场以来,已建成茶树良种苗圃6.7hm~2,良种母本20hm~2,年出圃良种茶苗220~260万株,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优质  相似文献   

2.
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采用13个不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原料制成青砖茶,采用感官审评评价茶叶感官品质,通过化学分析和GC-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制成的青砖茶主要品质成分差异显著,迎霜、乌龙2号和4号品种原料加工的青砖茶水浸出含量、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和可溶性...  相似文献   

3.
茶树不同品种叶片的解剖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叶片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营养器官.叶片的解剖结构是茶树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基础,与茶树品种的产量,品质、茶类适制性、抗逆性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观察研究茶树各品种叶片的解剖结构,可以为茶树引种、育种及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作为茶树品种资源研究的一部分,笔者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我国主要茶树品种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本文从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特征特性、叶片解剖学与细胞学特点、茶叶主要生化组分、茶类适制性及品质特征、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推断分布在福建茶区的野生茶树多为栽培类型;通过茶叶生化组分测试和感官品质鉴定,从中筛选出具有咖啡碱含量较低或味苦且品质表现优异的野生茶树种质(单株),可为福建提供良好的茶树遗传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的不断要求,茶树良种的选育与推广愈来愈受到重视。近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先后发展了一批又一批无性系的良种茶园,无疑这对改进茶叶品质正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这些不同的无性系品种(品系)当然有它各自不同的品质特性,即有的适制红茶,有的适制绿茶,有的品系则制红、绿茶均可以;就是同属适制红茶的品种,其品质风格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表现在香气突出,有的则表现在滋味浓强,香味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茶园辽阔,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由于茶叶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演变,创制了众多的茶类,如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等。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各类茶叶的品质,要求各种茶类要有相应的茶树品种,即不同品种适制不  相似文献   

7.
茶叶造型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叶品质是外形与内质的综合表现。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茶叶外形特征,如形态、色泽、嫩度等的形成除与鲜叶原料的品种特性、采摘标准、采摘季节等有关外,与茶叶制作过程不同温度、水分蒸发及力的作用都有关系,目前国内学者已在做形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其它茶类造型与品质关系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为探明造型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各茶类茶树品种的造型适制性,本文在对各茶类主要外形特征的初步分类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茶叶外形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就绿茶不同做形工艺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8.
茶树品种与红碎茶品质密切相关,茶树品种是所生产红碎茶品质优劣,香气高低的物质基础。本文综述了我国红碎茶品种适制性,以及高(花)香型红碎茶品种适制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前言不同茶树品种,由于长期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特别是人类的栽培过程中系统发育生长,结果形成自己的生物化学特性。它反映了茶树本身新陈代谢的动态。对不同茶树品种生化特性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与对同一品种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生化特性变异的分析,可为茶树品种的适制性、选育良种及引种提供生化依据,为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服务。  相似文献   

10.
多酚氧化酶(PPO)是茶树生理与茶叶加工中的一类重要氧化还原酶,也是茶黄素及其组分酶促合成中的关键酶。从PPO结构分类、同工酶、PPO与茶叶品质关系、PPO分离纯化及酶促合成茶黄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茶树品种适制性评价、茶黄素及其组分高效制备以及PPO同工酶酶源筛选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经广东省作物(茶叶组)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乐昌白毛1号、白叶单丛等六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被认定为我省茶树良种。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优良茶树品种,其中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适制红茶,品质优异;黑叶水仙、黄叶水仙兼制  相似文献   

12.
茶叶品种适制性的生化指标—酚氨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也就是某个品种制成什么茶叶品质更好的问题。构成茶叶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形因素,又有内质因素,就内质而言,各种茶叶对色、香、味都有不同的要求。就红茶和绿茶两大茶类而言,它们都各自有一些共同性的要求。红茶要求香气具有鲜爽的甜香、滋味浓强鲜爽、汤色  相似文献   

13.
科技简讯     
超小型茶叶杀青机在开展茶叶机械的理论参数探讨、制茶工艺研究、茶树品种适制性鉴定等科研生产活动中,经常需要进行模拟试验和少量茶样加工,为满足这种需要,最近由中国农科  相似文献   

14.
轻修剪时期对不同品种茶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轻修剪是茶树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品质具有深刻的影响。目前生产上不论对何种品种茶树,也不分加工何种茶类,普遍采用春茶前轻修剪。由于茶树品种不同,生育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对轻修剪的反应必然会有所不同。因此,笔者从茶叶产量和茶树生长特性方面,探讨了不同品种茶树对不同时期轻修剪的反应,以提出茶树轻修剪的适期。  相似文献   

15.
茶树良种‘槠叶齐’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从湖南安化云台山茶树群体种中通过单株选育法选育而成,‘槠叶齐9号’(又名高芽齐)和‘槠叶齐12号’则是分别从‘槠叶齐’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三个品种特性突出,适制性强,特别是制红、绿茶等品质优。本文综合介绍了‘槠叶齐’‘槠叶齐9号’‘槠叶齐12号’三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制红茶、绿茶、黑茶等情况;同时提出基于品种特性通过优化工艺或融合其他茶类工艺利用‘槠叶齐’系列品种加工个性化茶产品,以充分发挥和利用三个品种的潜在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本文可为今后‘槠叶齐’系列茶树品种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树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入的七个茶树品种在产量、品质与适制性、适应性与抗逆性、适采期、产值等几个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优劣的比较,明确了各参试品种在我县茶树良种推广中的价值和地位,并提出在品种布局方面进行合理地取舍与搭配。  相似文献   

17.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唯一蒸汽杀青针形绿茶.为解决目前市场上恩施玉露茶加工所用品种较为单一的问题,选用12个茶树品种采摘的鲜叶制成恩施玉露,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并测定生化品质成分,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的恩施玉露茶适制性,筛选出鄂茶14号、鄂茶1号、鄂茶10号较为适制恩施玉露茶品种.  相似文献   

18.
‘尖波黄13号’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从‘尖波黄’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其新梢芽叶色泽较常规茶树品种偏黄为其突出特征之一。现有研究表明,‘尖波黄13号’适制多种茶类,品质优良。本文综合介绍了‘尖波黄1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制红茶、黄茶、白茶、绿茶、黑茶等情况;提出利用‘尖波黄13号’基于其品种特性加工特色鲜明的个性化茶叶产品,以充分发挥与利用‘尖波黄13号’的品种价值,提升产业效益。本文可为‘尖波黄13号’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茶树品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提供鲜叶原{的物质基础。采制乌龙茶,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更为重要,因乌龙茶的品质风格与茶树品种特点关系至为密切,比其他菜类更为突出,有了相适应的品种所采的鲜叶,才能通过独特的初制工艺,生产出绿叶红镶边、香高味醇的乌龙茶。因此,乌龙茶主产区的茶农及茶叶工作者,历来都很注意茶树品利的研究,既保存祖宗遗传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又不断培育出适制。)龙茶的精品种。本文拟把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与空理乌龙茶。)我国独特茶类,主要产区分布在闽南与闽北的一些山区…  相似文献   

20.
测试分析不同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分析采摘时期对茶树新梢及茶汤铝含量的影响,阐明不同茶树品种及采摘时期对茶叶铝累积的影响并评价茶叶饮用安全.结果表明,福建省主栽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在445.17~814.51 mg·kg-1之间,肉桂、黄玫瑰和紫玫瑰茶树品种茶叶铝含量较高,梅占、金牡丹和佛手茶叶铝含量较低.茶树新梢茶叶铝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采用指数方程可以很好模拟茶树新梢铝累积与生长时间的关系,控制茶叶采摘时期是控制茶叶铝含量的有效措施;随着新梢生长时间的延长,茶汤铝含量、茶叶铝溶出量及茶叶铝溶出率迅速升高,但日常饮用乌龙茶铝摄入量在安全限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