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7.
地栽黑木耳一般都是菌丝长满袋后取下棉塞、颈环,再用线扎口,它的缺点是:①不但增加成本,而且还很累手;②如果代料污染杂菌,在治疗时还得解开,很费时间,并且不方便。我介绍的方法是:取下棉塞、颈环,把袋口对折,再套上颈环即可,这样不仅省时、省 相似文献
8.
9.
我所研究和推广桑枝木屑袋栽黑木耳已两年了,以桑枝木屑为主料,配用棉籽壳、稻草粉、蚕粪及冬桑叶等,1kg 桑枝木屑可生产1~1.5kg 鲜木耳。现将桑枝木屑袋栽黑木耳技术介绍如下:(一)原料的加工:选用新鲜不霉变、晒干的夏或春伐桑枝条,切成3~4厘米长,用饲料粉碎机(筛孔要求在110~120目)加工成木屑。选用的蚕粪,除沙后用筛去桑叶渣并及时晒干以防霉变。冬桑叶,在落叶后收集晒干,剔除泥土杂物。棉籽壳要新鲜无霉变。稻草以蜡黄的早稻草为好,用饲料粉碎机加工成粉。 相似文献
10.
11.
13.
14.
新筛选出的“泉引8601”黑木耳菌株,是适合于以甘蔗渣为主要原料袋栽的优良菌株,品质优良,浸泡率高。每百公斤干料,春栽产干耳5.6—6.3公斤,秋栽产干耳6.9—9.1公斤,其产量超过沪耳一1号。适宜配方为蔗渣85%、花生蔓干粉15%,用花生蔓取代麦麸。在该配方中加1%壳灰粉拌料,可防止培养料酸化,阻止霉菌生长。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代料栽培由于极易污染杂菌,因而生产发展不快。近两年来,盐城市有不少菇农和菌种场试种黑木耳,多数因杂菌污染而失败。我们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在袋栽黑木耳防杂菌污染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1987年6月8~20日,共生产1120袋(17×33厘米聚丙烯袋),其中青霉和水霉污染的仅32袋,没有出现链孢霉污染。菌丝50~55天发到袋底,成品率97%。其中污染杂菌的29袋重新灭菌接种,发菌正常,实际只报废3袋。现将防污技术要点简介如下:发菌栽培期避开高温梅雨季节我地区袋栽黑木耳一般都安排在7月中旬,此时正值梅雨高温期,空气湿度常达90%左右,气温有时达32~34℃,杂菌污染率高,一旦发生链孢霉污染,很可能导致绝收(?)椐我们试验(?)秋耳袋栽可提早到5 相似文献
16.
17.
18.
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北方农民治穷致富的门路之一。榆树县土桥乡王显宝组织本地农民,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袋栽黑木耳800000袋,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每袋可收干耳30~50g,当年收黑木耳28000kg,收入达120000元。七队农民王季燕栽培黑木耳8000袋,当年收干耳300kg以上,纯收入达12000元。现将袋栽速生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黑木耳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黑木耳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以前,河南黑木耳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随着禁伐森林力度的加大,耳木资源短缺,段木栽培量逐年减少。使河南黑木耳产量不断降低。因此,袋料栽培必将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虽然袋栽黑木耳技术在国内早已成功,但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相关的技术在河南一直未能得到大面积成功应用。我们结合河南气候特点,摸索出适于河南推广的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必将促进河南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袋栽黑木耳,主要采用常规的菌袋生产法,一是菌袋养菌时间长,菌袋成品率低,二是生产成本高,三是木耳品质差,最终影响生产效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大面积栽培,从中推出了以阔叶林枝桠、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产品的下脚料为原料,用17cm×33cm菌袋免口圈装料、常规灭菌、单扦接种,菌袋养菌仅需20天左右,且菌袋成品率在98%以上。在栽培管理中,再采用养菌室内打孔,栽培场地覆草帘控温保湿催耳、定时雾喷育耳。全周期50d~80d,每袋产干耳50g~60g,其产品以单片、无耳根、无残留、而优于椴栽。[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