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于德双 《绿色中国(A版)》1987,(6)
历史罕见的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使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深遭劫难,如何才能使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我认为只有尽快开发利用过火林地的森林资源,才能使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在目前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经济而迅速地开采面积大、蓄积多的过火森林资源,并加以利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本文就如何快速开发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过火森林资源提出如下设想;以挖掘企业内部的生产潜力为主,以分块对外承包为辅,加工上内引外联,在全面开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采伐、加工、销售和内外运输相协调的一体化的开发形式。确定上述的开发利用模式,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呼玛县林业局二类调查结束后森林资源的现状 ,分析了该局生态系统的薄弱环节 ,并合理地提出了恢复其生态系统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火烧区森林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火烧区森林恢复的研究宋玉福,杨立强(黑龙江省第三林业调查观划设计院)(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马广辉,蒋志军,周永泉,胡文利(牡丹江市林业局)(黑龙江省北安市林业局)(黑龙江省韩家园林业局)大兴安岭林区经过1987年“5·6”大火之后,森林资源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火后植被恢复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不同火烧强度、不同植被类型的火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研究大兴安岭东南部火后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为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北方林火后植被恢复过程研究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火烧前后一系列的MODIS数据,利用NDVI和地面调查数据,以2006年大兴安岭松岭特大森林火灾为例,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强度火烧后的植被恢复过程。根据火烧前后NDVI变化提取过火区;结合地面调查,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划分火烧强度等级;根据火烧强度分级图和土地覆盖类型图,建立属性数据库,生成火烧强度等级-植被类型图。以2003—2005年同期NDVI最大值为对照,在时间序列上分析植被类型和火烧强度对火后NDVI恢复的影响。根据邻近未过火区的NDVI变化,分析气象因子对NDVI的影响。【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9%,40%和31%。主要植被类型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的重度火烧部分分别占50%,52%和60%。重度火烧区域所占比例随着坡度增大而升高。在火后NDVI的变化过程中,各森林类型变化趋势相近,灌丛、草地和沼泽的变化趋势相近。【结论】火后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现明显的年际波动。除草地外其余植被类型在重度火烧后的NDVI值均明显低于中、轻度火烧,但中、轻度火烧的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差异不明显。森林重度火烧区NDVI在火后第2年达到最低,轻度火烧区火后6年NDVI基本恢复到火前水平。针阔混交林火后盖度的恢复速度较其他森林类型快。火烧强度对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显著,森林火烧后灌木层盖度高于未火烧区,且火烧强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植被类型和火烧强度对火烧迹地NDVI恢复特征的影响显著,且火烧强度对火后植被恢复的影响更关键,但二者交互影响不显著。未过火区NDVI平均值为0.801 2,波动范围为-3.3%~3.4%,过火区d NDVI的变化约25%是由气象因子引起的,其他主要源于植被变化。d NDVI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火烧前后植被指数变化,有较好的时序性和空间可获取性,对火烧迹地恢复过程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程焕章 《绿色中国(A版)》1988,(3)
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迅速恢复森林资源、防止生态恶化,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编制恢复森林规则。本文就编制恢复森林规划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浅见。一、影响编制恢复森林规划方案的因素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火烧迹地,恢复森林的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生物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编制恢复森林规划,是实现森林资源恢复的科学依据,也是加强科学管理保证恢复森林工作顺利完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然而,认真分析受灾林区的基本情况,又是编制恢复森林规划的基础工作。1.火烧迹地森林资源受害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由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的生境丧失与生境破碎化已严重影响到野生动物的生存。大兴安岭北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Marteszibellina)的主要分布区,1987年发生在这里的特大森林火灾造成了森林景观的严重破碎化,紫貂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火灾13年后,紫貂冬季生境的恢复程度。首先根据紫貂对冬季生境的喜好选取对其生存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结合数字化林相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编制火烧前后的生境适宜性类型图。然后选取相关的景观格局指标,对火灾烧前后的生境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尽管火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森林恢复措施,但紫貂冬季适宜生境仍有大幅度减少,特别是中等适宜生境类型减少最为明显。适宜生境破碎化加剧,隔离度增加。适宜生境斑块的形状趋于简单,软边界比重有所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与火前相比,紫貂生境明显恶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图4表5参41。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针对大兴安岭“5·6”特大林火的受灾情况,所确定的“恢复重建”、“抢采抢运烧死木”、“恢复森林资源”三项决策,在国内外及全省人民的支援下,现在恢复重建已经胜利完成,抢采抢运烧死木工作也即将全部结束,剩下的将是耗时最长、任务最艰巨的尽快恢复火烧区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代表一行6人于1988年1月19日至23日,到沈阳参加了由大兴安岭林业公司召开的火烧迹地恢复森林资源科学技术协调会议,会上我院根据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把迅速恢复火烧区森林资源当成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一道,积极承担对口技术支援阿木尔林业局的任务。在过去商定的基础上,经过这次双方进一步讨论,针对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人为破坏、过度采伐和自然森林火灾是引起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变化的重要因子;通过对建国初到2002年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变化分析,得出了森林资源变化趋势。森林资源数量减少,且森林质量下降,大兴安岭的森林在经历着破碎化和年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森林采伐和更新是林业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环节。采伐更新方式的正确与否,是实现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关键。大兴安岭北部西坡林区,地势平缓、土层浅薄、植物生长期短,林木生长率低,天然更新好,这些都是不同于其他林区的突出特点。因此,在确定采伐更新方式时,应予充分考虑。根据历年不同采伐方式对第二代森林的影响和采伐更新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及林区的自然生态特点,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 相似文献
15.
16.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对碳循环和碳平衡具有影响。林火作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干扰因子,直接影响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林火的发生使NPP迅速下降,改变了区域碳平衡。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CASA(Carn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估算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未过火区和过火区植被NPP变化。结果表明:1987年6月,未过火区植被NPP为145 g C m-2,轻度过火区为74 g C m-2,中度过火区为58 g C m-2,重度过火区植被NPP为38 g C m-2,火干扰后NPP分别降低了49%、60%、73%;1999年8月,火干扰1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NPP的96%以上,NPP恢复迅速,基本达到未过火区水平。2009年8月,火干扰2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93%以上,与火干扰12 a时相比,下降3%。虽然NPP增速下降,但是NPP总量增加,生产力也与未过火区基本处于同水平。 相似文献
17.
1987年大兴安岭林火碳释放及火后NPP恢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大兴安岭地区1985年一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和1987年林火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GIS技术,进行大兴安岭1987年林火碳释放及火后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恢复的研究.通过对1987年火烧迹地林火发生前各树种的生物量的估算,得出在1987年林火中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释放的碳量约为1.97×10~6~2.47×10~6 t;同时分别比较火烧中各树种的碳释放量和不同火烧等级下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落叶松在1987年林火中释放碳量约0.96×10~6~1.19×10~6 t,占碳释放总量的49%左右;重度火灾中碳释放量占总碳释放量的99.4%.火后乔木层的NPP恢复在21年间成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恢复趋势表明在火后23~24年的时候中度火灾后的乔木层NPP可达到未过火林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系统由数据输入及初级处理、数据处理、数据打印输出三个子系统构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数据的可靠性、规范化、系统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