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乐至县的桑树品种,一直以湖桑、油桑为主,品种单一。为推广更新适于我县特点的桑树优良品种,1994年在回澜、龙门等进行了湘7920、实钴11—6等桑品种的多地点、多台位的品比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砧木为实生荆桑,树龄两年,1994年1月嫁接。以间作桑品种园繁殖。对照桑品种为现行品种湖桑32、油桑。进行不同地点、不  相似文献   

2.
<正> 1989年4月3日至6日,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重庆举行了第八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批全国桑品种鉴定总结报告和1987—1988年家蚕品种审定结果报告,对25个桑树品种、8对家蚕品种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审议,认为其中11个桑树品种和3对家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以推广。这些品种是,可供长江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育15号、育237号、育2号、7307、璜桑14号;可供黄河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选792;可供珠江流域试栽、推广的伦教40号、塘10×伦109号、试11号;可供  相似文献   

3.
7个新桑品种的生物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吴江市的桑树品种一直以湖桑32号为主,实践证明,桑品种的限制已成为我市蚕桑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推广产量、质量和主要抗性优于湖桑32号的替代品种,从1999年开始我们引进了农桑12、14号等多对新品种,建立品比园区,进行筛选试验。2002年春蚕期开展了生物鉴定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桑黄化型萎缩病、桑细菌病、桑褐班病在我省出现流行的势头。为了选育抗病丰产桑品种,我们对全国现行主要桑品种进行集中试验,调查其发病情况。在试验调查中,发现在环境条件和肥培管理相同的同一地块桑园中,由于桑品种不同,其病害程度有明显差异。说明桑品种不同,其抗病性强弱不同。为选育抗病性丰产品种及桑品种引进提供了一定的根根,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桑品种从全国七大桑区引  相似文献   

5.
<正> 新桑品种川7657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培养而成。经过十六年的观察调查及室内鉴定和二年省区试结果及农村推广应用后,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能,平均亩桑产叶量1807.41kg,比对照湖桑32号高12.14%。1996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发给品种审定合格证书。现将川7657桑的鉴定结果分述如下: 1 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6.
桑品种对桑疫病(黑枯型)抗病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疫病(黑枯型)是由桑假单孢杆菌(Ps movi)侵染桑树嫩叶嫩梢的病害,国内外曾对本病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少理想的防治方法。浙江省加兴地区1980年大量发生桑疫病,近年流行成灾,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尽快地控制本病为害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田调查中发现在环境条件和肥培水平相同的同一块桑园中,由于桑品种不同,其被害程度有明显差异,说明桑品种不同,对桑疫病的抗性是有强弱的。我们自1980年夏季开始对36个桑品种,采用人工接种和栽植在重病区田间自然感病两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为选育抗病性桑品种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乐至县的桑树品种。一直以湖桑、油桑为主。品种单一。为推广更新适于我县特点的桑树优良品种,1994年在回澜、龙门等进行了湘7920、实钴11—6等桑品种的多地点、多台位的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 1984年春、夏期我们对目前栽培的湖桑32号、湖桑199号和新一之濑三个桑品种进行了养蚕比较试验,以鉴定其叶质的优劣。春期供试蚕品种为苏_5×苏_6,夏期供试蚕品种为苏_3·秋_3×苏_4,每个蚕品种饲养0.25张,在同一蚕室条件下进行比较饲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的桑叶,对蚕体增长影响是不同的,如以湖桑32号区的  相似文献   

9.
桑树抗桑瘿蚊品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芽害虫桑瘿蚊,我国在50年代初发现,到80年代已扩散到广东、浙江、四川、湖北、山东和安徽等省,有此地区已猖獗成灾.这个问题引起推广部门和科技界的关注,并对该虫的生活史和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国内对抗桑瘿蚊桑品种的选育研究未见报道.日本在本世纪10年代将桑瘿蚊列为主要桑树害虫之一,到了30年代,学者远藤保太郎著书列举多种桑品种受桑瘿蚊为害的不同程度,80年代又有东城功选育出抗桑瘿蚊新品种——青叶鼠返.笔者在桑树选育过程中,三次发现不同桑品种对桑瘿蚊有不同程度的抗性.1987年,在8个品种的苗圃内发现有1个品种不受桑瘿蚊为害;1989年,又先后在西阳乡品种苗圃和县品种园发现类似情况.为此,笔者进行了抗桑瘿蚊的桑品种调查和选育工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桑品种养蚕成绩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以农桑系列为代表的新一代桑品种,已经逐步取代湖桑系列桑品种成为我省乃至周边地区的主栽桑品种。为进一步了解农桑系列桑品种与其它新一代桑品种的养蚕实绩,我们依据《浙江省桑树品种综合性状调查办法》的要求,通过养蚕生物试验,评定各品种叶质的优劣,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RAPD方法对四川省的7个特色桑树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圌桑10号、盘桑2号与浙江裂叶火桑、四川鬼桑、剑持亲缘关系近;圌桑6号、圌桑12号、圌桑11号、圌桑14号与斯里兰卡桑、保康蒙桑、广西鸡桑亲缘关系近;圌桑2号与广东荆桑亲缘关系近。RAPD资料能将种以下的品种细分。但RAPD聚类图将广东荆桑、圌桑2号首先分出,将钦州长果、重庆构树、云南长穗、荥经川桑、金佛山华聚在第一大类,结果难以解释,与中国植物志桑属的分类相矛盾。建议在分析桑属的系统学时,先用ITS资料进行初步分类,确定亲缘关系大致框架,再用RAPD资料对种下不同品种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于五十到六十年代对桑萎缩病病型进行研究,1965年把桑萎缩病分成“三种病型”。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萎缩病“三种病型”的病原进行研究,进一步查清了“三种病型”的病原。据桑树萎缩病自然发病调查,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萎缩型,有的桑树品种发病表现黄化型。作者为了进一步证实桑萎缩病表现的病型同品种的关系,于1979~1987年,对萎缩病的病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倍数体桑品种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二倍体桑品种和四倍体桑品种有性杂交,是培育优良三倍体桑品种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多倍体育种,人们一般认为,四倍体桑叶质优于二倍体桑。鉴于此,我们对本所育成的优良桑品种育71—1及育71—1四倍体,进行了养蚕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4.
用四倍体、三倍体和二倍体(对照)桑品种对原种苏5和苏6进行试验,其结果经多元方差分析可知:①不同桑品种与原种间无交互作用;②苏5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苏6;③三倍体、四倍体桑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15.
以农桑系列为代表的新一代桑品种已在湖州市大面积推广,为了解不同桑品种对原蚕饲养及制种成绩的影响.通过饲养比较,评定各品种叶质的优劣,以期选出最适合原种生产的新一代优良桑品种.笔者于2004年秋期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杂交桑品种所具备的当年播种,当年建园,生长快,耐剪伐,一年可多次养蚕等优点,在新疆干旱条件下进行试种栽培,对杂交桑品种—塘10×伦109的养蚕成绩进行生物鉴定,结果初步表明:杂交桑品种—塘10×伦109春秋产茧量明显低于和田白桑与9204,茧质和丝质略低于或相仿与对照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推广杂交桑栽植,走蚕桑生产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益、省力化发展的道路,我区于2003年引进广东杂交桑沙二&#215;伦109,目前全区的栽植面积已发展到140hm^2。为进一步调查该桑品种和我区传统桑品种湖桑32号对蚕茧质量与养蚕成绩影响,2007年春蚕期我们进行了杂交桑沙二&#215;伦109与湖桑32号饲喂家蚕苏菊&#215;明虎的成绩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根据农牧渔业部(82)农(农)字第94号,关于《全国桑品种审定条例》的通知和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确定本单位为全国桑品种审定鉴定网点黄河流域鉴定点,从1983年开始,承担7307,707、湖桑87号、新一之濑、选792、临黑选、湖桑32号、藤桑等八个中晚生桑品种鉴定任务。1987年按田间设计栽植,根据《全国桑品种审定工作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桑品种对桑青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疫区栽植、水培投菌、土壤浇菌等接种法,对50多个桑品种进行桑青枯病抗病性鉴定试验,调查结果表明了不同桑品种间对桑青枯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结果,白皮大种、真杜子桑、育2号、湖桑39等4个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的桑品种可作为育种材料,并可在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桑瘿蚊的为害程度与桑品种、养成型式以及桑园管理等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对现行桑品种嫁接桑与草桑桑瘿蚊被害情况的差异,以及桑树养成型式与桑园管理对桑瘿蚊被害率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一、调查方法1986年10月3~4日在临安县于潜区董村、柴村、对石里山坞调查。选择受桑瘿蚊为害的不同类型的桑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