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POD、SOD、CAT的酶活性,并分析了EST和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亲本及杂交F1代POD、SOD、CAT同工酶活性,母本的酶活性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POD、CAT的差异比较明显,SOD的差异较小。由EST电泳酶谱可知母本有3条明显的酶带,父本有2条酶带,F1代出现了丰富的变异,具有亲本酶带特征的F1代株系约占33.3%。通过亲本及杂交F1代蛋白质SDS-PAGE电泳表明,父本比母本多6条较弱的酶带,F1代中比母本多2条较弱谱带的占15.8%;其余的与母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不同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subsp.hubernusAlef.)的不同品种及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_1代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研究。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酶带的数目多少,也表现在酶带的迁移率快慢上。所研究的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工酶一般有5~9条酶带。 两个品种间杂交组合石白×翘头青,国光×翘头青的杂种F_1代酯酶同工酶酶谱既不同于父本也不同于母本,可以认为在遗传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类型。尽管如此,仔细比较杂种F_1代及亲本的酶谱则发现酶谱较多的倾向于母本。 初步认为酯酶同工酶分析是鉴定萝卜品种遗传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萝卜与芥菜属间杂种F_1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萝卜与芥菜属间杂种F1(RSjF1-1)的叶片酯酶同工酶的酶谱与相同时期的亲本的酯酶同工酶的酶谱比较,既有来自母本的酶带,也有来自父本的酶带,是双亲的互补型。另外还有2条亲本所没有的酶带。 RSjF1-1的花蕾酯酶同工酶的酶谱与相同时期的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结果与对叶片的酶谱分析结果相符合,仍然是双亲的互补型,并且有2条亲本所没有的酶带。在RSjF1-1的叶片和花蕾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中所出现的几条双亲所没有的酶带,活性都较强或很强,多次重复的结果表明是新的酶带。证明RSjF1-1是一种新的遗传类型。确系为萝卜与芥菜的属间杂种。  相似文献   

4.
<正> 自从认识了植物同工酶在高等植物中存在并积极参与各种生理活动后,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手段正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不少学者试图通过测定杂种及其亲本的同工酶来早期识别亲本苗和杂种苗以及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当前对于葫芦科作物同工酶的研究,在黄瓜属和南瓜属方面报道较多,对西瓜同工酶分析研究甚少。本试验测定了一些杂种及其亲本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干种子酯酶同工酶和种子发芽期根尖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目的在于检验杂种与其亲本酶谱图式之间的异同,以探索其同工酶谱及酶活性的变化与西瓜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亲本与杂种之间差异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皇后类、西班牙类和卡因类菠萝共10个品种及9个杂交品种(系)的嫩叶和幼果的酯酶同工酶进行研究。19个品种及杂种的酯酶同工酶共出现25条酶带,其在各品种和杂种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出现频率最高的为Est 5、6、9、10四条带,可认为是菠萝酯酶同工酶的基本酶带。不同器官的酶谱型不同。在幼果中每个品种与杂种都各有其自己的酶谱型。每个杂种的酶谱型与其亲本不同,可看到来自亲本一方的酶带与亲本没有的杂种酶带,这也表明了4312等7个杂交品种是真正的杂种。  相似文献   

6.
五种鬼伞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五种野生鬼伞 (Coprinus)真菌进行了过氧化物酶 (POD)和酯酶(EST)的同工酶分析 ,结果表明 :五种鬼伞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比较稳定清晰 ,且分别有一条共同的酶带 ,可能是鬼伞属的POD和EST同工酶特征酶带 ;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均表明 ,家园鬼伞 (C .domesticus)和瓦鳞鬼伞 (C .clavatus)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不同种鬼伞的POD和EST同工酶之间既有共同的特征 ,又各自有本物种的特有特征 ,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鬼伞属种类鉴定、亲缘关系比较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黄芩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通过分析酯酶同工酶(EST)和过氧化物同工酶(POD)的酶带,研究黄芩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与亲本愈伤组织的遗传特性与品系差异。结果表明:黄芩不同品系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EST谱带间具3个带区特征,最多谱带数品系为4条,最少谱带数品系为3条,其中1号、2号、3号谱带为黄芩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的特征谱带;POD谱带间具4个带区特征,其中1号、3号和7号酶带为特征谱带,EST和POD谱带的有无、宽窄、颜色深浅,相对迁移率大小均不尽相同。黄芩单细胞克隆愈伤组织与亲本细胞愈伤组织既具有亲缘特征又具有品系差异,以期为单细胞克隆品系的遗传特性和品系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酯酶同工酶与番茄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番茄14个杂种一代及16个亲本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并用SDS电泳、不同温度及不同pH处理,对某些酶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酯酶同工酶与杂种优势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生育进程转化时期,高优组合双亲酶谱差异比较显著,F_1显示的酶带多活性强。而低优组合双亲及F_1酶谱无差异。 对B_6(0.402)带分析看出,该带可能是二聚体,其活性和稳定性与杂种优势密切相关。高优组合的F_1B_6带活性强而稳定。依据双亲B_6带活性及稳定性的差异,可以早期预测番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平菇杂交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亲本与异核体的同工酶差异 1.酯酶同工酶的差异:异核体的酯酶同工酶谱有别于其双亲的同工酶谱,各异核体的同工酶谱带均有互补现象。26-11×8-54和13-8×8-54的酶谱出现了杂种新酶带,25-5×8-3的酶谱没有出现新酶带(图1)。  相似文献   

10.
对万寿菊12个杂交组合的4个观赏性状的杂种倪势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F1代的酶带数越少,酶活性越弱,其优势就越强。说明万寿菊杂种优势与POD同工酶酶谱间有较密切的关系。为万寿菊杂交育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6个孔雀草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并观测了其主要观赏性状,初步探讨了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孔雀草品种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POD同工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分析了6个品种的主要观赏性状,雪域的综合表现最好;主要观赏性状与POD同工酶酶谱间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蘑菇属的双孢蘑菇、野蘑菇和姬松茸的 8个菌株的菌丝体阶段的过氧化物酶 (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POD和EST同工酶谱不仅清楚地显示出这 3个种的 8个菌株同属于蘑菇属所具有的共同酶带 ;而且酶谱还清楚地显示出不同种不同菌株间的酶的差异。 (2 )双孢蘑菇 4个菌株 (除野生菌株 96 4 3外 )之间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西欧 ,无论是白色品系还是棕色品系 ,它们的POD和EST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是比较高的。 (3)双孢蘑菇与野蘑菇的遗传距离近于它与姬松茸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以甜瓜属(Cucumis)黄瓜与酸黄瓜的3种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 - 双单倍体种间杂种F1(2n = 2x = 19,HC)、异源三倍体黄瓜(2n = 3x = 26,HCC)和异源四倍体C. hytivus (2n = 4x = 38,HHCC)及其双亲为试材,比较研究过氧化物酶(POD)、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AT)在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中的酶谱表达特性,探讨基因组剂量对酶谱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的酶带染色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酶带数和酶带分布基本一致。在AAT同工酶中,酶带的表达随基因组剂量的提高而增强,在POD和GDH同工酶中,大部分酶带的表达随基因组剂量的提高而减弱。这些结果表明甜瓜属异源多倍体在不同的酶系统中,酶谱表达可能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基因组剂量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  相似文献   

14.
美味侧耳五种酶的同工酶谱在不同菌体组织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美味侧耳不同菌体组织中5种酶的同工酶谱变化。酯酶(E5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在子实体中的酶带数和活性均高于液培菌丝。过氧化物酶(POD)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乙醇脱氢酶(ADH)和山梨醇脱氢酶(SODH)的酶带只在子实体中发现。酶谱随子实体部位而变异的进度同酶种类有关,POD变化较大,EST和MDH较不明显,ADH和SODH没有变化。本实验结果为今后以这5种酶为生化遗传标记研究美味侧耳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Cucumis属植物种间正反杂交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形态和分子两个水平上对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 , 2n = 14) 与酸黄瓜(C. hystrixChakr. , 2n = 24) 正反杂交而成的双单倍体(2n = 19) 、双二倍体(2n = 38) 植株的形态和育性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形态上植株的分枝数、第1 朵雌花节位偏向于父性遗传, 主蔓节间长则偏向于母性遗传, 另外一些性状如主蔓直径呈中间型。通过RAPD 标记分析表明, 在所选的21 条随机引物中, 15条引物(占71 %) 显示出正反交之间的差异; 其中一些条带表现出父性遗传现象。在育性上, 正反交植株的表现截然不同。当以黄瓜为母本时, 杂种植株呈现雌雄高度不育; 而以酸黄瓜为母本时, 雌雄育性在染色体加倍后均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
Ogura胞质大白菜与羽衣甘蓝种间杂交的亲和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祝朋芳  魏毓棠 《园艺学报》2006,33(5):1090-1092
 以Ogura改良胞质大白菜(Brassica camperstris ssp. pekinensis) 为母本, 与羽衣甘蓝(B. oleracea var. acephala) 进行种间杂交。结果表明, 上述种间生殖隔离严重, 常规花期杂交不结实, 蕾期多次重复授粉可有效克服不亲和障碍, 花粉管生长基本正常。授粉后补充6-BA和NAA无显著效果。种间F1 染色体数为2n = 19, 为预期真杂种。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品种同功酶及水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郑晓鹰  李丽 《园艺学报》1997,24(3):244-248
用电泳技术分析了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L.sp.pekinesis)49个品种苗的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过氧化物酶(POX)、脂酶(EST)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的同功酶谱,以及种子水溶蛋白(PROT)的图谱。从中分析了13个表现出品种之间多样性的位点。根据这些位点上带型的差异,可以区分供试的所有大白菜品种。图谱上品种之间的差异位点,可以用于杂交种F1代的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8.
萝卜种质资源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6份萝卜种质花蕾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α-淀粉酶(α-amylas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花蕾中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多态性较高;α-淀粉酶为单基因控制,α-淀粉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谱中均可检测到1个共显性位点。同工酶酶谱表型与聚类分析结果揭示了供试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萝卜种质资源鉴定与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