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我国自主创新并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技术,推动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为缓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1]。种子生产是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的前提和保障。丰富的光温资源是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的首要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尤其是南方稻区适合于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的区域较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大致形成了几大主要的生态优势制种区,即湖南西部、贵州东部、福建西部和北部、广西西部和广东北部稻区,并有春制、秋制、夏制3种熟制;四川西部平原一季稻区主要为夏制,江苏盐城东部沿海稻区为迟夏制,华南稻区(广西、广东、福建南部,海南北部)以早春制+秋制两熟制为主,海南南部稻区主要为冬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索杂交水稻春播夏制高产的规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挖掘制种的潜力,1980~1982年,我们结合高产县的经验,对杂交水稻春播夏制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形成了一些看法,现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一、关于提高种子纯度、保证种子质量问题种子的纯度是关系到杂交水稻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几年来,我区在杂交水稻“三系”生产中,由于对“在保纯中发展,在提纯中提高”注意不够,杂株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成都市两系杂交水稻就地制种难题,运用基于风险的气象诊断方法,笔者分析成都13 个区(市)县制种的3 个关键时期(两系不育系育性敏感期,亲本抽穗扬花期和种子成熟收获期)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得到其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适宜区域与时段。结果表明,多数分析时间段的抽穗扬花综合风险指数小于4.0,时长为44~95 天,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抽穗扬花安全期时段的选择提供了充裕的区间,因此制种基地适宜性主要由育性敏感期决定。在22.5℃阈值条件下,两系水稻最适制种区为金堂、龙泉驿、邛崃、蒲江、双流和新津;在23℃阈值条件下,两系水稻适宜制种区为新津、金堂、新都、大邑和双流;在23.5℃和24.0℃温度阈值条件下,成都适宜开展两系水稻制种的地区极少。如果在成都开展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应尽量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并且育性敏感期时段较短的两系不育系,以减少制种纯度风险。  相似文献   

4.
泸县地处四川南部,常年水稻栽插3.7万hm2左右.泸县春季气温回升快,水稻播、栽期早,收获季节温光条件好利于提高种子收储质量,因此成为川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优势区域.泸县1 977年开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至今已连续37年.泸县依靠各级政府对制种产业的支持,依托四川川种种业、泸州泰丰种业、泸州金土地种业等势力雄厚的科研、生产企业建立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近年水稻制种面积达到了1 333.3hm2的恢复发展阶段.但泸县水稻制种生产受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为确保制种产业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县自2012年开始开展了水稻制种生产保险工作,为水稻制种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杂交水稻制种不仅产量高,而且种子质量好。主要特点是: 1.制种产量高。据统计,全省杂交水稻制种,1986年为12.83万亩,平均亩产156.4公斤;1987年为15.67万亩,制种期间多数地方虽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平均亩产仍达142公斤;两年制种亩产分别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2和第3位。 2.种子质量好。全省有80%以上的制  相似文献   

6.
合理利用栽培技术 提高两系制种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钧 《种子科技》2008,26(3):39-41
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环境温度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田间小气候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常引起不育系的育性波动,进而影响到两系制种的纯度。文章从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保健栽培、科学管理、提高异交结实率等一系列栽培技术手段入手,提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纯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三系杂交水稻母本盘育抛栽制种,每亩有效穗增加1.48万穗、增产8.9%的基本经验,及应用父本软盘育秧、“三带”移栽、起垄栽培,成功解决两系杂交早稻香两优68制种父本弱势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常发生不同类型杂株而使杂交稻种子纯度降低,导致产量下降。那么,如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纯度呢?1制种生产上常见杂株类型1.1不育系中混杂有保持系、变异株。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类杂株高的达2%左右。各生育期有不同的特征表现:移栽期杂株较...  相似文献   

9.
万载县属季风气候区,“三寒一冻一热”明显。过去,在平原地区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其夏制常受“干热风”的影响,秋制常受“寒露风”的影响,产量不高不稳,多年亩产徘徊三、四十斤。1981年我们在仙沅公社试建山区夏季制种基地,摸索经验,当年配制汕优二号724亩,比全县平均亩增30.8斤;1982年基地扩大,制种汕优二号1616亩,亩平151斤,比平原地区夏制亩增53.7斤,增长55.2%,1983年基地再次扩大,繁、制3800余亩,因七月上旬遭受百年不遇的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除杂保纯技术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330045)贺浩华刘宜柏贺晓鹏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一靠组合自身的核质互作结果,二靠制种纯度来保证。纯度低的杂交稻只能是“杂而不优”。因此,在杂交水稻制种全过程中,必须抓好田间除杂保纯工作。1把好父母本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