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对龟鳖临床驱虫的安全及有效使用,试验设4组,采用胃插管方式给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雌、雄龟体质量平均为0.745、0.361 kg)灌胃吡喹酮驱虫药,在给药前后设定10个采血时间点(0~96 h),于背颈静脉窦连续采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中华草龟血浆内的吡喹酮药物浓度,用Kinetic 4.4药代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和参数计算,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对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与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并出现了双峰效应,首峰位于0.5 h(试验Ⅰ、Ⅱ、Ⅳ组)或3 h(试验Ⅲ组),第二峰位于12 h(试验Ⅰ组和Ⅳ组)和72 h(试验Ⅱ组和Ⅲ组);获得4个试验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试验Ⅰ组[剂量30 mg/kg(体质量),单次,雌性]的T_(max)=15.949 h、C_(max)=0.615μg/mL、AUC=26.664μg/(mL·h),试验Ⅱ组(剂量30 mg/kg,单次,雄性)的T_(max)=74.857 h、C_(max)=0.592μg/mL、AUC=123.427μg/(mL·h),试验Ⅲ组(剂量15 mg/kg,单次,雄性)的T_(max)=75.523 h、C_(max)=0.234μg/mL、AUC=48.760μg/(mL·h),试验Ⅳ组(剂量10 mg/kg, 3次,雌性)的T_(max)=14.161 h、C_(max)=0.303μg/mL、AUC=15.726μg/(mL·h);经灌胃给药,中华草龟对吡喹酮的吸收慢且少,但分布相对较广,雄性中华草龟的吸收速率、消除速率均小于雌性,雌、雄龟的吸收代谢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次给药组(剂量15、30 mg/kg)的试验龟均出现了强烈的不良反应,剖检发现,肝脏、肾脏、肌肉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或坏死;多次给药组(剂量10 mg/kg,3次)仅有一只(A4,192 h)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研究表明,龟鳖临床上使用吡喹酮驱虫,推荐单次灌胃剂量为10 mg/kg(体质量)以下,如需要提高剂量可多次给药,给药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给药间隔时间为3 h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吡喹酮驱虫速溶片剂的辅料进行了初步筛选 ,采用正交试验法 L8(2 7)探讨了最佳处方。结果表明 ,吡喹酮驱虫速溶片剂的最佳处方由羟丙基纤维素 30 0 g/ kg,微晶纤维素 30 0 g/ kg,淀粉 40 0 g/ kg和适量聚乙烯吡咯烷酮 (质量分数为 1% )等辅料组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为 99.5 3% ,有效成分含量按标示量计平均值为 97.42 % ,相对标准差分别为 0 .96 %和 0 .5 9%。质量检测结果表明 ,吡喹酮的平均片重为 0 .5 0 32 g,重量差异 3.2 % ,已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 0 0 0年版 )》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吡喹酮的生物利用度,制备了吡喹酮固体分散体泡腾片。采用熔融法制备吡喹酮固体分散体,经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分析。采用正交试验L8(27)对泡腾片制备处方进行筛选与优化。对吡喹酮固体分散体泡腾片进行含量和回收率的测定,并对片剂进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吡喹酮制备成固体分散体。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润湿剂对泡腾片的崩解时间影响显著。吡喹酮标准曲线为A=1.153×C 7.297×10-3,r=0.9998。吡喹酮泡腾片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3.27%,RSD为1.90%,平均含量为97.32%,RSD为0.71%。泡腾片剂经质量检查合格。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脂质体对兔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吡喹酮脂质体按 4 0mg/kg经耳静脉注入试验兔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 2 4 ,4 8,72h测定肝功能指标 .所得数据经方差分析表明 ,给药前后GOT ,GPT ,麝香草酚浊度、硫酸锌浊度、黄疸指数、总蛋白、清蛋白含量及清球比例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说明吡喹酮脂质体对兔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30%吡喹酮注射液的临床药效和靶动物安全性,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通过实验性临床试验和扩大临床试验,考察吡喹酮注射液对自然感染血吸虫病牛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给药前后临床体征、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评价吡喹酮注射液对靶动物水牛的安全性。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吡喹酮注射液高(20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的毛蚴转阴率分别为100%(8/8)、100%(9/9)、77.8%(7/9)。扩大临床试验中,吡喹酮注射液推荐剂量组(10 mg/kg)的毛蚴转阴率为100%(52/52)。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吡喹酮注射液至少在3倍推荐剂量(30 mg/kg)范围内对靶动物水牛的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30%吡喹酮注射液按推荐剂量(10 mg/kg)肌内注射给药,对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犬体内寄生虫病是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犬体内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钩虫(狭头钩虫、犬钩口线虫)、鞭虫(狐毛首线虫)、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犬复孔绦虫、带绦虫、多头绦虫、中殖孔绦虫)等.治疗犬体内寄生虫的药物很多,但吡喹酮是应用较广泛、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吡喹酮药饵的研制和犬的自动吞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犬类动物的四种饵物中按低于25:1的比例混入国产吡喹酮原粉,经机械加工制成犬用吡喹酮药饵,先后在新疆11个县(市)1428只农牧大中作自动吞食试验,其中两种药饵自动吞食率达80%以上,因而建议小批量生产脂肪/淀粉药饵.  相似文献   

8.
我们研制了两种吡喹酮缓释注射剂(4号和5号),并进行了预防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试验。吡喹酮的浓度为20%;犬皮下注射剂量为10mL。试验犬分为三组,缓释注射荆4号组3只,5号组2只,对照组3只.试验犬注射缓释剂4个月时,每只犬用3000个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1个月对试验犬进行剖检,检查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数。结果为:①注射剂4号组感染犬数为3/3,每只犬平均感染虫体11条,感染强度1~30条,共发现虫体33条,和对照组比较虫体总数下降81.36%.②注射剂5  相似文献   

9.
复方吡喹酮注射液按80mg·kg~(-1)一次剂量肌内注射治疗猪囊虫病就具有特效.本药在治疗后4~24h,对猪囊虫的囊壁、头颈节以及其各种细胞器均发生明显破坏作用,使囊虫迅速失去活力而死亡;24h 后囊液大部分被吸收;虫体经80~120d 后可完全被吸收.5年来共治疗2068头囊虫病猪,鲜销率达98.60%,钙化率为1.39%.对比试验治疗人工感染猪囊虫病表明,在治疗后77d 与100d 剖杀时,复方吡喹酮注射液组全部杀死成熟型与幼稚型猪囊虫,并完全吸收恢复为好肉,肉质良好,鲜销率为100%;吡喹酮注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吡喹酮咀嚼片对高寒牧区犬细粒棘球涤虫的驱治效果,填补在高寒牧区此类试验报告的缺乏,将人工感染细粒棘球涤虫试验犬分二组,一组喂食两次(每月一次)吡喹酮咀嚼片,另一组作为空白组做对照,62d后解剖试验犬检查荷虫情况,解剖自然感染犬后驱虫率达100%,二次喂食吡喹酮咀嚼片可以达到驱治高寒牧区犬细棘涤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合成了硝硫氰胺和吡喹酮,试验结果证明这两种药物疗效高而毒性低,可望取代锑剂用于治疗人、畜血吸虫病.我们进行低剂量吡喹酮治疗山羊血吸虫病的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为寄生在人体内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呈全球性分布,多见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一些国家。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屠宰场均有发现,以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流行较多。猪囊尾蚴病为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畜牧业生产的巨大损失,是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吡喹酮对雌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吡喹酮组(150mg/(kg·d))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用药后1、4、8周采用股动脉放血处死受试动物,取血清,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雌二醇(E2)浓度、卵泡刺激素(FSH)浓度、酶联免疫方法测定抗苗勒管激素(AMH)浓度。结果:吡喹酮组与对照组血清E2、FSH浓度无明显差异,血清AMH浓度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喹酮对SD雌性大鼠的卵巢储备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省是猪囊虫病高发地区。许昌、开封、南阳,周口等地区结合驱绦灭囊工作,采用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病,使猪囊虫病发病率由5%下降至2%。现将其试验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试验猪62头,系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脂质体在山羊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吡喹酮脂质体在山羊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给山羊1次静脉推注吡喹酮脂质体3mg/kg,取24h内不同间隔时间的血样测血药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血药质量浓度-时间曲线符合无吸收因素的一室开放模型,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为(10.00±0.59)h;消除速率常数β为(0.069±0.004)h-1;初始质量浓度为(18.81±0.46)μg/100mL;维持有效质量浓度时间为(20.01±1.18)h;表观分布容积为(2.91±0.42)100mL/kg;清除率为(1.93±0.29)100mL/(kg·h);药时曲线下面积为(271.67±21.07)μg·h/100mL.  相似文献   

16.
复方吡喹酮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血吸虫、绦虫和绦虫蚴等作用.我们应用该药治疗有临床症状的羊脑包虫病,按80mg·kg~(-1)(0.8mL~(-1))一次肌注治疗10头,治后2~5d 症状反应加重,食欲减退(有半数),15d 后症状反应消失,治愈9头,死亡1头.按5mg·kg~(-1)(50mL)一次肌注治疗4头,有3头在1~3d 症状反应加重,15d 后症状反应消失,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对台湾棘带吸虫引起的鲤鱼幼鱼急性鱼鳃传染病(开放性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在试验初期,将1620条鲤鱼幼鱼(70日龄)鱼鳃自然感染台湾棘带吸虫,随后分成4组,分别采用CuSO4、福尔马林和吡喹酮不同方式处理6周,与对照(自然喂食、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比较防治鲤鱼幼鱼急性鳃传染病的效果.[结果]感染台湾棘带吸虫的幼鱼生长缓慢,其身长和体重增长均较慢.施药后,幼鱼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感染强度减少.在每千克饲料中分别添加50和75 mg吡喹酮喂食幼鱼5d,可以杀死鱼鳃中所有的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且鱼鳃恢复正常;面使用25 mg吡喹酮,仅有35%的后期囊幼虫死亡.所有不同浓度CuSO4处理(0.3、0.4和0.5mg/kg冲洗浸泡24 h及以3.0、4.0和5.0 mg/kg冲洗浸泡10m)和福尔马林处理(20、25和30 mg/kg冲洗浸泡及200、250和300 mg/kg短时间冲洗浸泡)均不能杀死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结论]经普通化学药剂CuSO4或福尔马林冲洗浸泡,不能防治由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引起的鲤鱼开放性鳃病,但50~75 mg吡喹酮/kg饲料可以在5d内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8.
吡喹酮脂质体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吡喹酮脂质体对实验动物是否具有毒性作用,分别进行了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吡喹酮脂质体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腹腔注射1865mg/kg,分别以1/20和1/10LD50的剂量隔天给小白鼠腹腔注射,连续试验70d,均无临床病理变化,给供试兔耳静脉注射该制剂10mg/kg,给药后1-5d的肝功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给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6%吡喹酮注射剂的稳定性与刺激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血吸虫药 6%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在室内避光自然温度条件下保存 12个月 ,颜色稳定性好 ,没有加深变黄的现象 ,但在不避光条件下 ,药液放置 6个月后明显氧化变黄。加速试验表明 ,2 5℃时 ,其注射剂的降解速率常数logK2 5℃ 为 - 5 972 8h-1,T1/2 为 5 5年。肌注刺激性试验表明 ,兔和牛肌注部位没有炎症和坏死病理变化 ,动物未表现出临床可见兴奋与抑制症状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在绒山羊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了 6只健康绒山羊以每千克体重 10 0mg剂量口服给药后吡喹酮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并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 ,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 ,实验数据参数用一室模型描述。在口服给药后 ,经过短暂的迟滞期 [Lagtime =(0 2 3987± 0 0 95 39)h],血药浓度迅速上升 ,吸收相很快完成[t1/ 2ka=(0 33899± 0 192 94)h],达峰时间tp=(1 6 45 6 8± 0 43788)h ,之后是一缓慢的消除相 [t1/ 2kel=(6 2 3789± 0 70 6 2 7)h],表观分布容积Vd=(2 3 6 8130± 13 16 197)L/kg ,机体清除率CLB =[(2 6 2 3 46±1 473 10 )mg/(kg·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5 0 0 73 2 7± 2 6 12 482 ) μg/(mL·h) ],最高血药浓度Cmax=(4 89990± 2 830 6 4) μg/mL。对吡喹酮在绒山羊体内血药浓度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卡平方检验 ,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