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吸虫纲(Trematoda)(1)勒克膨背孔吸虫(N.lurk。。-1.且复殖目(Digenea)·s。)1.1.1后睾科(OPsthorchidae)(2)大卵圆背孔吸虫(川.mau。ins)1.1.1.1对体属(An;加inmis)(3)纤细背孔吸虫(N.attenuatus)(1)鸭对体吸虫(A.anatis)(4)舟形背孔吸虫(N.na加》r)1.1.1.2次睾属(Mwrchlk)1.1石环肠科(Cyclocoelidae)(卫)东方次翠吸虫(M.o。talls)1.1.5·1嗜气管属(Trampilus)l.l.1.3后睾属(O.如thorchis)()舟形嗜气管吸虫(T.pbZum)(1)似后睾吸虫(O.sin;ula。s)1.1.6前殖科(Prosthogoflimidae…  相似文献   

2.
环肠科(Cyclocoelidae Kossack,1991)吸虫常寄生于家鸭呼吸系统,危害严重。嗜气管吸虫(Tracheophilus spp)寄生于鸭的气管、支气管,平体属吸虫(Hyptiasmus spp)和噬眼属吸虫(Ophthalmaphagus spp)则多寄生在鸭的鼻腔、鼻泪管和眶下窦(Sinus infraorbitalis)等处,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分泌的毒素的影响,导致鸭营养不良、消瘦、羽毛失去光泽、呼吸困难、摇头、鸣叫痛苦、眼、鼻分泌物增多或出现脓性分泌物,以及眼失明相行走困难,甚至因虫体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死亡。国内贵州、浙江等地报道嗜气管吸虫病流行导致鸭群出现“软脚瘟”以及呼吸困难和皮下气肿。 我省鸭感染环肠科吸虫比较严重,据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省家鸭寄生虫的调查资料,环肠科吸虫的感染率为2~66%,感染强度1~61。种类有舟形嗜气管吸虫、谢氏平体吸虫、四川平体吸虫和成都平体吸虫两新种,马氏噬眼吸虫和鼻居噬眼吸虫。本次试验是我们进行隐孢子虫病流行病调查时发现一群麻鸭患严重的环肠吸虫感染,故进行本次试验。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环肠科(Cyclocoelidae)吸虫是禽类呼吸器官的寄生虫。据唐崇惕等研究,可分7个亚种:多变环肠吸虫(Cyclocoelum mutabile);小口环肠吸虫(Cyclocoelum microstomum);三角血食吸虫(Haematotrephus triangularum);束形连腺吸虫(Uvitellina adelpha);卡氏连腺吸虫(Uvitellina  相似文献   

4.
1982年7月,从中卫县一峰骟驼胆囊和胆管采到26条吸虫。染色制片后鉴定,均为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见其中一个标本具两个鹿角状分枝的卵巢(图)。此甚罕见,兹报道如下: 标本扁平叶状,体表有小棘。体长43毫米,最大体宽15毫米。肩部和头锥明显,锥长5.599毫米。口吸盘位于头锥前端,纵径0.7999毫米,横径1.999毫米。口孔位于口吸盘之中,下通咽和食道,咽长1.133毫米,宽0.7332毫米。食道长0.4666毫米。肠管自食道末端始,分出左右二肠干,肠干在腹吸盘附近沿体侧后行,并逐渐向体中线靠近,直达体后端。每条肠干都有许多分枝,内侧分枝短少,外侧分枝多而密。腹吸盘位于肩水  相似文献   

5.
细背孔吸虫在黑龙江省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背孔吸虫Notocotylus attenuatus(Rudolphi1809)是危害鸭、鹅等家禽较为严重的吸虫。寄生在鸭、鹅的盲肠和直肠中,引起肠粘膜糜烂,使患禽贫血及发育受阻,严重感染时可引起死亡。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的台湾、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安徽及江苏等地均有发现。而我省尚无报道。笔者于1981  相似文献   

6.
1981~1983年在浙江水牛瘤胃内发现了两种新的锡叶吸虫(Ceylonocotyle)。(1)钱江锡叶吸虫(Ceylonocotyle qianjiangense se.nov.):发现于钱塘江沿岸的富阳、萧山、余姚和鄞县等地,其主要特征为两枚睾丸小而呈圆形,边缘光滑而无缺刻,前后排列并有相当间距;劳氏管和排泄管不交叉;肠支长而无扭曲;根据这些特点可与短肠锡叶吸虫(C.br-vicaeca Waug,1966)、弯肠锡叶吸虫(C.sinuccoelium Waug,1959)和侧肠锡叶吸虫(C.scolicoelium Fischoeder,1901)等相区别。(2)台州锡叶吸虫(Ceylonocotyle taizho-uense sp·nov):发现于黄岩县,其主要特征是虫体椭圆形,宽而短,体宽与体长比为1:1.87,食道甚短,肠管粗而直,肠支分叉处很细而呈肩状,可与其他锡叶吸虫相区别。  相似文献   

7.
为鉴定喜鹊和山斑鸠体内棘口吸虫种类,本文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来源于喜鹊和山斑鸠虫体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1(ND1)基因同源性为99%,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两种鸟的虫体ND1序列归类在同一分支,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强壮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obustum)和弗氏棘口吸虫(E.friedi)。形态学观测结果显示,来自同一种鸟的虫体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而两种鸟之间的虫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所获得虫体与强壮棘口吸虫、弗氏棘口吸虫之间的形态特征,发现这两种鸟体内检出的棘口吸虫均与弗氏棘口吸虫的的形态特征更为相符。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确定感染喜鹊和山斑鸠的棘口科吸虫均为弗氏棘口吸虫,这是弗氏棘口吸虫在国内的首次报道,喜鹊和山斑鸠应为弗氏棘口吸虫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8.
背孔科Notocotylidae和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是二个大的吸虫类群,在我国各地均为常见。但在呼伦贝尔盟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作者在鄂温克旗红花尔基头道桥林场的小河中捕到3只绿头鸭和一只白骨顶Fulicaatra(俗称“水老鸹”),在其中2只绿头鸭的肠管中找到7条背孔吸虫,鉴定为肠背孔吸虫Notocotylusintestinalis,在白骨顶肠管中检出4条棘口吸虫,鉴定为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revolutum。均为呼盟寄生吸虫种类的新纪录。呼盟水生禽类寄生吸虫的发现,虽在数量上不多,目前还够不上对禽类或水生禽类的危害,但足以说明在呼盟自然条…  相似文献   

9.
1980~1983年进行江苏省家禽寄生蠕虫调查时,在鹅体盲肠内检获一种较大的背孔吸虫,经鉴定为雪背孔吸虫(NotocotylusChionis Baylis 1928),虫种描述如下:虫体前端稍细狭,后端钝园,大小为4.250~6.250×0.875~1.716毫米,腹面排  相似文献   

10.
赵俊龙 《兽医导刊》2012,(11):47-49
寄生虫分为三类:内寄生虫、外寄生虫和原虫。其中内寄生虫包括吸虫(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绦虫(莫尼茨绦虫、脑多头蚴、棘球蚴病、牛囊尾蚴)、线虫(胃线虫病、肠道线虫病),外寄生虫包括蜱、螨、牛皮蝇蛆,原虫包括血孢子虫(巴贝斯虫、泰勒虫、边虫)和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在大庆鹅体内检出的一种吸虫和一种绦虫进行形态学鉴定。方法采用盐酸卡红,苏木素对虫体染色制成装片,或对新鲜虫体直接观察,显微照相,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吸虫为纤细背孔吸虫,绦虫为矛形剑带绦虫。结论检出的两个虫种均为大庆市鹅寄生虫新记录,纤细背孔吸虫为黑龙江省鹅体寄生虫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12):80-82
常规实验室吸虫染色方法制作印度光隙吸虫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外形、内部结构,测微尺测量虫体及各器官结构大小,用数码相机显微照相。结果表明,成虫腹吸盘大,有非常强的肌肉结构,明显突出体外一侧,使体前段往背部弯曲,纵轴两侧不对称,体后端于睾丸之后渐变尖,尾部稍长尖,口吸盘远小于腹吸盘。两睾丸椭圆形略有缺刻,雄茎囊大而长较为明显;卵巢长椭圆形,受精囊不明显,泡状卵黄腺分布虫体肠支外侧,起于腹吸盘下延伸至睾丸后;生殖孔不在叉肠下而在腹吸盘前方较远距离处。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1月,兽医系禽病专业91班学生教学实习中,剖检购自呼兰县农村15只本地种家鸡时,在其中一只鸡的盲肠内检获小形吸虫7条。作者对虫体用明矾卡红染色制作整体装片标本后,在镜下做详细地观察和测量,对形态学构造用显微投影摄像描绘制图,与有关学者的材料比较,鉴定为细背孔吸虫(Rudolphi,1809)。此虫主要寄生于水禽的盲肠和直肠,在家鸭、家鹅、野生水鸭和天鹅等体内常见寄生,但在鸡体较少见,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家鸡体内少有寄生,这次在地处祖国东北的黑龙江省鸡体内检得,尚属首次发现。 1 形态描述虫体为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前后两端均呈钝圆形,从整体上看虫体后部宽圆,向前稍微变窄,呈现后部较前部稍宽大的外观。新鲜时虫体呈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报道我国禽类嗜眼科(Family Philophthalmidae Travassos,1918)嗜眼属(Genus Philophthalmas Looss,1899)吸虫7个新种即:梨形嗜眼吸虫Philophthalmus pyriformis,新种;华南嗜眼吸虫 Philophthalmus hwananen-sis,新种;家鹅嗜眼吸虫 Philophthalmus anseri,新种;广东嗜眼吸虫 Philo-phthalmus guangdongnensis,新种;小型嗜眼吸虫 Philophthalmus minutus,新种;小肠嗜眼吸虫 Philophthalmus intestinalis,新种及鹡鸰嗜眼吸虫 Phiol-phthalmus motacillus,新种。现将其形态特征分别加以详细记述和描绘,并与该属其他虫种亦加以区别。标本测量以毫米计算。模式标本保存在华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  相似文献   

15.
在乐山市(1980)调查鸭鸟蛇线虫病(鸭丝虫病)过程中,我们解剖一批棚鸭,发现这批39日龄雏鸭体内感染的寄生蠕虫,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如下:(1)卷棘口吸虫12/12(100%),17.5(1—93)。(2)次睾吸虫4/12(33.33%),71.5(66—87)。(3)对体吸虫1/12(8.33%),4。(4)背孔吸虫3/12(25%),19(3—23)。(5)膜壳绦虫8/12(66.66%),2.4(1—6)。(6)四棱线虫(雌)12/12(100%),64(25—144)。(7)棘头虫7/12(58.33%),3.5(1—14)。由上述资料,可知乐山雏鸭体内,卷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报道的阔盘吸虫有3种。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其中胰阔盘吸虫分布最广,危害较大。1病原形态胰阔盘吸虫虫体扁平,半透明状,长卵圆形,体长8-16毫米,宽5.0-5.8毫米。  相似文献   

17.
背孔属一新种及两种国内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莲花县境内发现的背孔科新种和两条、国内首次发现的背孔属吸虫,至此,在我国发现的背孔属吸虫计有14种了。文内对这三种吸虫的形态构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乌尔斑背孔吸虫和曾氏背孔吸虫的宿主,今在家鹅体内第一次发现,为宿主新纪录。通过一年多的调查证实,由于寄生虫病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应当招致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片形吸虫寄生于多种动物,上海动物园先后就有梅花鹿、野牛等23种动物受到感染,危害严重。其病源系片形科(Faseiolidae)的片形吸虫(F·hepatica)和大片吸虫(F·giantica)。“蛭得净”(Acedist)治疗野生动物片形吸虫有虫卵转阴率100%的报道。但在本例中我们使用“蛭得净”治疗原驼(Lama gnanicoe)的片形吸虫后,解剖发现成虫虫体已吸收、萎缩,而仍有较多童虫,结构清晰完整。特将本病例和治疗结果介绍如下:一、治疗药物及剂量“蛭得净”为白色粉剂,25g铝薄袋装,含有效成份溴酚磷(Bromphenol)24%,由日本电化制药株式会社提供,按推荐剂量12mg/kg。二、症状与检查结果原驼1只,成年雌性,1989年4月由北京动物园转让本园,当年检疫没有发现片形吸虫虫卵,以后又连续三年每年春秋两季粪便复查也未检出虫卵。1994年1月发现患兽十分消瘦,估重80kg,可视粘膜苍白,营养不良,食欲减退,毛色粗糙,粪便颗粒大小不均,呈倒梨形、粪检片形吸虫虫卵达340个/g,诊断为片形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9.
现将因鸭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和细背孔吸虫(Notocotylus attenuatus)混合寄生造成青年鸭大批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本县某乡(水网地区)一养鸭专业户,于1988年4月13日进苗种鸭714  相似文献   

20.
环肠科吸虫寄生于鸟禽类的体腔、气囊、鼻腔和气管内,国内发现于家禽的种类分隶属与7个属中,其中以嗜气管属(Tracheophilus)的舟形嗜气管吸虫(T.cymbim)较为常见,在我国多个省市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