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β—雌二醇—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结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RIS的需要,设计出标题物的分子结构模型,以黄素-5‘-单磷酸,6-酮-17℃-雌二醇羧甲基肟和N^6-(6-氨基己基)腺苷-5’-单磷酸为原料,经过3步反应合成出标题物。采用酶激活试验和免疫抑制试验验证了标题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由肌苷开始经五步合成出N6-(6-氮基己基)-5’-磷酸腺苷。对6-氯-9β-D-呋喃核糖嘌呤的合成进行了改进。1,6-己二胺同6-氯-9β-D呋喃核糖嘌呤-5’-磷酸发生取代反应,合成出N6-(6-氮基己基)-5′-磷酸腺苷,基于核苷的总产率约70%。  相似文献   

3.
用1HNMR法研究了钯(Ⅱ)-NTP-A体系内金属离子与配体以及配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NTP代表腺苷5′-三磷酸(ATP)和尿苷5′-三磷酸(UTP);A代表1,10-邻菲口罗啉,2,2′-联吡啶和L-色氨酸.实验发现,三元配合物体系中ATP的H-C(2),H-C(8)和H-C(1′)与UTP的H-C(5),H-C(6)和H-C(1′)都发生明显高场位移.此外,还讨论了电子迁移作用和配位环境对生物体内酶-金属离子-底物三元配合物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2′-二羟基-5,5′-甲叉二-(对甲苯磺酸)及其同分异构物的合成方法.对药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鉴定.经10年的临床试验表明,它确为治疗动物子宫内膜炎及乳房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生物体内酶—金属离子—底物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HNMR法研究了钯(Ⅱ)-NTP-A体系内金属离子与配体以及配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NTP代表腺苷5′-三磷酸(ATP)和尿苷5′-三磷酸(UTP);A代表1,10-邻菲罗啉,2,2′-联吡啶和L-色氨酸,实验发现,三元配合物体系中ATP的H-C(2),H-C(8)和H-C(1′)与UTP的H-C(5),H-C(6)和H-C(1′)都发生明显高场位移,此外,还讨论了电子迁移作用和配位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镍与5-Br-PAN-S的显色条件。在pH6.0的缓冲液中,形成1:2型的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70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69×104L/(mol.cm)。镍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干扰离子富集镍,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由肌苷开始经五步合成出N^6-(6-氨基己基)-5'-磷酸腺苷。对6-氯-9β-D-呋喃核糖嘌呤的合成进行了改进。1,6-己二胺同6-氯-9-β-D-呋喃核糖嘌呤-5'-磷酸发生取代反应,合成出N^6-(6-氨基己基)-5'-磷酸泉甙,基于核苷的总产率约70%。  相似文献   

8.
乌拉尔甘草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法,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自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叶中分离得到10余种化合物,就其含量较高的组分Ⅳ和组分Ⅴ,经光谱(UV、FB—MS、′H_NMR)分析,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醇-3-O-阿拉伯糖-鼠李糖甙(Ⅳ)和3,4′,5-三羟基-3′-甲氧基二氢黄酮醇-7-O-葡萄糖甙(Ⅴ),是两种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年的栽培生产试验,认为较适合大棚水培的蕹菜品种为泰国青梗、澳门白梗、广西博白青梗;采用园试配方营养液,苗期、生长初期和采收期营养液电导率值分别为0.8-1.5ms,1.5-2.0ms,2.0-2.5ms,PH值调节在6.0-6.5之间,并总结出了大棚蕹菜反季节水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弱酸性介质中,铜(Ⅱ)与5-(4′-氯2′-羧基苯偶氮)-4-氧代-2-硫代四氢噻唑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可以形成一种桔黄色的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458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458)=9.5×104L·mol(-1)·cm(-1),配合物中铜与显色剂的摩尔比为1:2。铜浓度在0~2.5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合金中铜含量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24β-甲基-3,5-环胆甾-22-烯-6-酮的制备杨成根朱培康①(江苏农学院基础部,扬州225009)24β-甲基-3,5-环胆甾-22-烯-6-酮5是合成新型生长剂调节剂24-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以...  相似文献   

12.
据公主岭,泉州试验结果:1气温7.5℃以下停止营养生长。2气温7.6-25.5℃之间,气温上升促进营养生长;气温下降抑制营养生长。3在长光和控制长光下,气温25.6℃以上促进营养生长。在控制短下,气温25.6℃以上抑制营养生长。在短光下,气温23.5-25.5℃促进生殖生长;气温25.6-27.9℃以上抑制营养生长。在短光下,气温23.5-25.5℃促进生殖生长;气温25.6-27.9℃促进营养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锰meso-四(3-氯-4-羟基-5-甲氧基苯基)卟啉(3Cl-4H-5TMOP)P一十二烷基硫酸钠 事物的形成条件。在SDS存在下,于pH7.20-8.80的缓冲介质中,Mn与T(3Cl-4H-5MOP)P形成1:1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克隆基因未知5'和3'末端序列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克隆了稻瘟病菌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即通过比较12种真菌的已知gpd基因序列,寻找内部的保守区段,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引物P1为靠近基因5'端的一个特异性序列,引物P2则与3'端的一段特异性序列互补.以双链cDNA-pBluescriptⅡSK载体连接物为模板,利用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1和载体上的标准测序引物T7,PCR扩增出包含cDNA3'末端的序列;利用特异性引物P2和标准测序引物T3,扩增出包含cDNA5'末端的序列.将两片段分别克隆、测序和合并后,得到全长1011bp的稻瘟病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的编码区序列.该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真菌的gpd基因序列有着61.4%-86.6%和64.6%-86.3%的同源性.特别在酶的活性功能区不同真菌间有着近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预备试验和杂种优势测定,参试的7个冬小麦杂交组合折合产是一1.995,5-13608.0kg/hm^2,比统一生产对照品种膛1号增产19.4-35.4%,比亲本平均增产6.1-46.6%,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沿海滩涂杂交狼尾草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狼尾草在沿海滩涂的经上种试验表明:(1)杂交狼尾草的耐瘠,耐盐能力较强。(2)杂交狼尾草一生的生长势都比较旺盛,平均2.4-2.6天出一叶,分蘖规则为n-5,平均株高2.4m左右。(3)杂交狼尾草产量较高,在适期播种的情况下,6月中下旬割青一交,其二次发苗,两次收割每公顷干物产量达18054kg。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川、滇、黔、藏的代表地区,采集植物及土壤样品812份,分离出具丝核菌特征的菌株361株。根据菌丝细胞宽度,细胞核数目等,鉴定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229株,双核丝核菌132株。将立枯丝核菌分离菌与已知融合群菌株分别配对进行菌丝融合试验,结果有207株分属于AG-1,AG-2,AG-3,AG-4,AG-5,AG-6,AG-77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频率最高(67.7),AG-1次之(22.7)。AG-6,AG-7为我国首次记录。还有22株不与现有已和融合群发生融合。立枯丝核菌在西南地区地理分布很广,寄主或基物种类多。在海拔300-3760m的高度范围及pH5-8的土壤中都有发现,但在300-1000m的高度,pH6-7.5及0-10cm的土壤中分布更丰富。季节变化对土壤中主要融合群的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96-1997年的试验研究表明,杂交晚稻旱育秧在适宜播种量下,产量与生产上推广的小苗两段育秧相仿,比水育秧增产7.09%-8.7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杂交晚稻协优46和珍伏88应用旱育秧技术,其适宜播种量分别为每平方米播芽谷10-15和15-20g,约相当于每666.7m^2播干种子4.5-6.5kg和6.5-8.5kg。  相似文献   

19.
首次使用六价铬与硫氰化钾、氨水形成的络和物作为沉淀剂,使其与奎宁形成分子缔合物,获得全新的电活性物,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盐酸奎宁选择电级。电级的线性响应范围为 1.0 × 10-1mol/L~1.0x10-5mol/L,级差为43mV/pc,电极的检测限为7.5×10-6mol/L。pH值在3.60-6.12 范围内,电势随pH变化不超过±1mV。该电极制作简便、操作灵活,重现性好,结果与药典法相符。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用5%烯效唑50×10^-6浸种或用100×10^-6喷施均有明显的控高促蘖作用,但浸种、喷施各有优缺点。而用5%烯效唑25×10^-6浸种加25×10^-6在秧苗4叶期喷施则不仅可明显增加分蘖量,延长促蘖持效期,又可起到较长时间控制秧苗后期徒长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