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豆种子主要病害症状特点及发生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又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基地.因此调查、了解大豆病害的发生情况十分重要.几年来通过生产调查和查阅大量资料,认为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病害是灰斑病、病毒病、根腐病、疫霉病、孢囊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讷河市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由于重迎茬面积的增加,大豆灰斑病、疫霉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多种病害的复合侵染是大豆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病害交互感染不但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而且直接导致土壤环境的恶化。以往的大豆病害防治往往用化学药剂防治,但是这种处理方法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将造成环境的深度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而且化学药剂对单一病害有效,很难做到喷施一种化学药剂,解决多种病害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大豆对主要病害多抗性种质资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鑫  丁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56-260
近年黑龙江省生产上大豆病害发生严重,已成为影响大豆高产、优质的限制因素之一,调查、发现、了解大豆生产上病害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危害的最经济有效途径。本试验大量收集了国内外大豆资源材料,分别鉴定各品种(系)对大豆灰斑病、疫霉病和根腐病的抗性,然后进行双抗和多抗性鉴定。共筛选出3份抗灰斑病和疫霉病的双抗资源,筛选出3份抗根腐病和疫霉病的双抗资源,筛选出2份抗病毒病和灰斑病的双抗资源。为抗病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多抗亲本。  相似文献   

4.
由大豆生茎点霉(Phoma glycinicola)侵染引起的大豆红叶斑病主要在非洲发生.该病极具侵袭性,可造成50%~75%的大豆产量损失.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抗逆性强,通过携带受污染的土壤、病组织及雨水等途径广泛传播.该病菌在中国无分布,一旦传入中国,极有可能使中国的大豆产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描述了该病害的寄主、分布、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和病害控制方法,以期对提高边境口岸人员识别该病菌的能力、阻止大豆红叶斑病传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危害黑龙江省大豆的病害有 2 5种 ,虫害 2 1种 ,对大豆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 ,近年来又有一种新的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为了更好的防治这些病虫害 ,对其开展了病害发生规律、生理小种监测、遗传抗性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1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抗源筛选1.1 生理小种鉴定与监测大豆灰斑病是黑龙江省主要病害 ,一般减产10 %~ 15% ,重发生年减产 50 % ,该病属气传间歇性流行 ,其病原菌生理分化现象十分明显 ,生理小种变化较频繁 ,导致部分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目前已选出一套鉴别寄主 …  相似文献   

6.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之一,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常见病害。该病害不仅影响大豆产量也影响大豆品质。综述与大豆灰斑病抗性育种相关领域的研究,即病原菌生理小种、灰斑病抗性遗传、抗性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和传统抗病育种等4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变化和传统灰斑病抗性育种效率低问题,提出提高大豆灰斑病抗性水平和育种效率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根腐病分镰刀菌根腐病、疫霉根腐病两种,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主要发生的是镰刀菌根腐病,也是大豆常见的根腐病之一。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检疫性病害,也是大豆毁灭性病害,大豆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出苗前染病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  相似文献   

8.
孟若雪 《种子科技》2023,(12):121-123
文章主要阐述了大豆常见病毒性病害类型、传播方式、流行规律,针对大豆常见病毒性病害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梳理,希望能够为大豆病毒性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借鉴,提高大豆种植效益,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振兴 《种子科技》2023,(12):73-75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用途多样,可以榨油,还可用于食品加工原料和粮食原料。我国有着悠久的大豆栽培历史,但是大豆的产量严重不足,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为此,应加大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大豆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病害和虫害的种类较多,要分析病害的发生种类以及具体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为提高大豆的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叶病毒能引发世界范围内毁灭性大豆病害。有人已把美国鉴定出的98个大豆花叶病毒小种划分为7个菌株群(G1-G7)。已鉴定出控制大豆花叶病抗性的3个独立位点(Rsv1、Rsv3和Rsv4)在Rsv1和Rsv3位点存在多个抗性等位基因。本研究旨在依据不同大豆种质对大豆花叶病毒的差异反应,来对大豆种质进行分类。试验应用G1和G7大豆花叶病毒菌株来鉴定212个大豆基因型对大豆花叶病毒的反应。有55个基因型抗G1菌株群,  相似文献   

11.
沈玉忠  闫强 《种子世界》2011,(11):37-37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的常见的病害,2008年北安市发生面积达3.3万hm^2,发病率达3%~5%,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5.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又称大豆蛙眼病或斑点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云南等大豆种植区,以黑龙江省最为严重。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随着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一般发生年份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30%,重可达50%以上。病害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外观,品质变劣,使商品豆降价,出口受限制。病粒发芽率降低,含油量降低约2.9%,蛋白质含量降低约1.2%。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蛙眼病,由真菌C ercospora sojina Hara引起,是世界性的病害,同时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一个主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的发病最重。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在东北地区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至30%之间。在阿根廷和巴西等国,据报道损失可达60%以上。灰斑病可在大豆的叶片、种荚和籽粒等多个部位发生,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目前对于该病的  相似文献   

14.
<正>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蛙眼病,由真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引起,是世界性的病害,同时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一个主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发病最重。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在东北地区造成的产量损失为10%~30%。在阿根廷和巴西等国,据报道损失可达60%以上。灰斑病可在大豆的叶片、种荚和籽粒等多个部位发生,严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大豆病毒病大豆病毒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病株矮化、花叶、结荚少、子粒变褐,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防治措施:(1)做好种子检疫工作,严禁将带毒种子调入无病区;(2)选用抗病品种如皖豆16号、合豆1号、中豆20等;(3)及时有效防治蚜虫;二、大豆孢囊线虫病孢囊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俗称"烧地火"。大豆受害后,结荚少,豆粒不饱满,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失收。防治措施:(1)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连续轮作3-5年有较好的防病效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2)选用抗,耐病品种如皖豆16号、鲁豆4  相似文献   

16.
大豆灰斑病、根腐病和疫霉病是生产上主要发生的病害,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有效方法,抗病资源筛选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对这3 种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旨在筛选出单抗和多抗资源。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139 份大豆材料分别接种大豆灰斑病菌、根腐病菌、疫霉病菌,进行单一病害鉴定,发病后按每种病害的抗性评价标准确定每份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对大豆灰斑病和疫霉病表现高抗的材料总计为51份,中抗材料总计为80份;对大豆灰斑病和根腐病表现为抗病材料总计为102 份;对3 种病害鉴定为感病的材料总计为179 份。抗2 种以上病害鉴定结果为,抗根腐病和疫霉病的材料12份;抗灰斑病和疫霉病的材料14份;抗灰斑病和根腐病的材料16分。抗3种病害的材料7份。明确了在供试的大豆材料中对单一病害的抗源居多,抗2 种以上病害特别是抗3种病害的材料较少,因此,应合理的利用这些多抗性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大豆灰斑病是中国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必须鉴定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抗灰斑病差异,积累优异抗源材料,本研究采用叶面喷雾法,以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大豆灰斑病优势和强毒性小种进行混合接种。结果表明,306份鉴定材料中高抗26份,占供试材料的8.5%;抗病67份,中抗47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21.9%和15.4%;不同地区大豆种质对灰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辽宁省表现为抗病的种质所占本省比例要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育成品种在不同抗性级别的品种所占比例均高于地方品种。高抗种质的农艺性状类型较为丰富,紫花或圆叶居多,百粒重和生育期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8.
主要有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大豆食心虫。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在大豆生育期内搞好中耕,促进新生根的大量形成,破坏病原菌生存环境。加强大豆生育期间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准确及时地确定防治期,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9.
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测定了5个粘帚霉菌株无菌发酵液对大豆发芽、出苗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菌株SH-1-1、SS-1-1对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强。供试菌株能提高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促进大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所有供试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大豆种子后,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表现出对该病害较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杜娟 《种子世界》2014,(4):26-27
<正>1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抗营养因子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它对植物本身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大豆籽粒自身发生分解代谢,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能调节大豆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并具有抗虫作用,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对人和动物有害。在植物遗传育种这个领域,主要集中在对蛋白酶抑制剂缺乏突变体的研究。大豆KTi的存在由3个共显性基因,即Tia、Tib和Tic控制,KTi缺失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