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1999年稻谷播种面积略有扩大,结构调整步伐较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增加1999年稻谷播种面积预计为3134万hm2,比上一年扩大12.7万hm2,增长0.4%,属于恢复性增加。其中品质较差的早稻播种面积继续减少,而质量好、效益高的中稻和北方一季稻面积增幅较大。预计早稻面积为760万hm2,减24.7万hm2,减少3.3%;中稻、一季稻增加30.7万hm2;晚稻增6.7万hm2。早稻主产省区面积均比1998年有不同程度调减,但优质稻面积增加。优质早稻达到283.3万hm2,比上一年扩大567万hm2,占早稻总面积的37%左右,比1998年提高8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优…  相似文献   

2.
1985年,笔者对杂交稻早熟新组合威优35、威优64、威优49及汕优125进行双季早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及中稻收后蓄再生稻五种种植方式试验,对生育期较长的威优6号则采用了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三种种植方式。双季早稻于3月28日播种,一季中稻于5月14日播种,一季晚稻(迟播中稻)于6月5日播种,双季晚稻于 7月 5日播种。 5月 14日播的中稻收割后蓄再生稻。试验设在本所的同一丘稻田,成土母质为四纪红壤,pH值5.9(水浸),有机质含量3.55%,全量N、P_2O_5、K_2O的含量分别为0.20%、0.14%、1.80%。小区面积2厘,一次重复。各期均进…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一季晚稻生长季节介于中稻和双季晚稻之间.至2011年有37个品种(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但优质稻品种尚不能满足需求。本研究征集了湘晚籼13号、中健2号、创香5号等10个优质常规品种(系),以黄华占为对照,在湖南长沙进行了一季晚籼稻品种的适应性研究。试验表明:创香5号、湘晚籼13号、香中籼16、农香18表现优质与高产结合好,农艺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4.
《福建稻麦科技》2008,26(1):F0003-F0003
为加快优质水稻品种的更新更换,推动福建省优质稻产业的发展,2007年福建省开展了第三届优质稻品种评选,本届优质稻品种评选向全国11个省30多个科研单位征集了22个优质中稻新品种和24个优质晚稻新品种。有16个优质中稻新品种和20个优质晚稻新品种参加评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2个优质新品种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我国各省、区之首,湖南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者的收益稳定性及生产积极性都很重要。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选择了42个湖南省水稻生产优势县(市/区),利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对优势县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的减产率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早稻生产中,13个考察县(市/区)水稻产量减产超过1%以上的概率小于50%;在中稻及一季晚稻生产中,16个考察县(市/区)水稻产量减产超过1%以上的概率小于50%;在晚稻生产中,7个考察县(市/区)水稻产量减产超过1%以上的概率小于50%。另一方面,以在田农作物产量损失达10%以上为农作物受灾标准,在早稻生产中,19个考察县(市/区)水稻生产受灾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以忽略;在中稻及一季晚稻生产中,17个考察县(市/区)水稻生产受灾的概率可以忽略;在晚稻生产中,27个考察县(市/区)水稻生产受灾的概率可以忽略。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湖南省水稻生产优势县的水稻生产所面临的生产风险处于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稻米》2005,(2):51-51
粮食稻谷早稻中稻晚稻中国粮食及水稻生产情况表 (2003年 )地区全国总计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播种面积(千公顷)99410.1141.3258.15944.02833.74051.52743.34013  相似文献   

7.
威优64(V20A ×测064—7) 1981年由袁隆平等育成。其恢复系测64—7是从IR9761—19—1群体中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的。该组合属早熟中籼类型,在湖南作早稻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作中稻130天左右,作晚稻108—110天,适合于华南北部地区作早稻,长江流域部分山区、高海拨地区作一季中稻和双季稻地区作中熟晚稻栽培。 该组合1982—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85.8斤,比统一对照汕优2号增产3.55%,1984在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027.8斤,比统一对照湘矮早 9号增产13.9%。在大面积上作早稻一般亩产900—1000斤,作…  相似文献   

8.
双季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对开放式主动增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明确气候变暖对双季优质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方法 采用稻田开放式远红外主动增温系统,早稻以金早47(常规籼稻)、两优287(杂交籼稻),晚稻以象牙香珍(常规籼稻)、万象优华占(杂交籼稻)和甬优5550(杂交粳稻)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增温和全生育期不增温2个处理,分别测定双季优质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结果 与不增温相比,全生育期増温(1.3℃ ~1.6℃)对早晚籼稻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晚粳稻产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0.2%,主要是因为其每穗粒数下降。全生育期增温降低了早晚稻株高;早稻生育期缩短了3~4 d,而晚稻生育期无明显变化。全生育期增温下,双季优质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早稻两优287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及晚粳甬优5550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同时,晚稻蛋白质含量提高,但晚粳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早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外,稻米RVA谱特征值因季别和品种而异。结论 全生育期增温对优质晚粳稻产量影响大于籼稻,不利于外观品质的保优,但有利于改善优质稻米加工品质,对晚稻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也大于早稻。  相似文献   

9.
广8优2156是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增城丝苗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广8A与香型恢复系内香恢2156配组育成的感温型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19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熟色好、米质优、饭味佳等特性,适宜在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稻或中稻种植,广东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2000/2001年度国内外水稻生产形势与市场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桂才 《中国稻米》2001,7(1):40-41
一、2000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减少、总产量减少 ,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较大 ,优质稻种植面积增加2000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预计为4.6亿亩 ,比上年减少900万亩 ,减少约2%。水稻产量预计可达1.9亿吨 ,比上年减少4.2 %。水稻种植面积结构的变动特点是 :品质较差的早籼稻继续减少 ,双季晚稻也同样减少 ,而质量好、效益高的中稻和北方一季稻略有增加。种植结构的调整促使水稻产量结构和大米品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 ,200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750万吨 ,比1999年减少8.5 %左右 ,品种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2000…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机结合,成功培育出了株型理想、不育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5℃、育性稳定、异交性好、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于2014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隆科638S含有约56.0%的早籼稻遗传背景,以及约8.7%的粳稻遗传背景,为充分利用“早晚生态型间和籼粳亚种间”双重杂种优势奠定了遗传基础。依据分子设计和杂种优势群理论,按“双亲抗性基因互补”和“双亲品质基因一致性”配组原则,高效培育出一批绿色、优质、广适、高产的隆两优系列品种,迅速成为我国南方杂交水稻主栽品种,推动了长江流域杂交中籼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6~2000年的335份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性的分析,江苏省新品种(系)中常规中籼和杂交籼稻对江苏省稻瘟病菌有很好的抗性,对参试菌株的全抗率分别为76.6%和85.1%,中粳稻和单季晚粳稻对江苏省稻瘟病菌的抗性相对较差,全抗率为18.2%和32.1%。感病的籼稻品种对参试的稻瘟病菌代表菌株中的1个菌株感病频率较高,对2个或2个以上的菌株同时感病的频率很低,而感病的中粳稻和单季晚粳稻品种同时对参试的稻瘟病菌代表菌株3个或3个以上的菌株表现感病频率较高,并表现出感病谱的多样性。从参试的品种对江苏省稻瘟病菌感病分布情况来看,中G1小种对大多数品种保持了比较稳定的侵染率。  相似文献   

13.
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并明确不同生态区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水稻生态种植提供方法。【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五优稻4号、鄂早18及甬优538为试验材料,在北方单季稻、南方早稻及单季稻三种种植类型中设置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处理及不覆膜处理,研究不同生态区水稻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对土壤温度、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1)增温效果:北方覆膜水稻增温效果更好,增温效应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特别是在移栽到穗分化期这段时间。与对照相比,土壤日平均增温2.76℃;2)生育期变化:南北方覆膜水稻均缩短了水稻生育期,北方覆膜水稻提前7 d成熟,南方两种种植方式覆膜处理均提前3 d;3)叶龄:无论南北方覆膜均能促进水稻叶片生长,增加出叶速率,在生育前期北方覆膜水稻的出叶数比对照多0.6~0.9叶;4)株高:南北方覆膜水稻均降低水稻株高,北方覆膜水稻显著降低了5.7cm;5)茎蘖数:北方单季稻覆膜处理促进了水稻分蘖的早发快长,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有效茎蘖数35.7万个/hm2;6)干物质积累量:北方覆膜水稻在穗分化期、齐穗期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南方覆膜早稻在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大于对照;南方单季稻在齐穗期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小于对照;7)增产效果:南北方覆膜水稻都有显著增产效果,北方增产效果更好,增产达到了8.7%,南方早稻增产7.9%,南方单季稻增产4.1%;8)稻米品质:北方覆膜水稻显著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南方单季稻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南方早稻也得到相同结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模式在两个生态区均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对于稻米品质,北方覆膜水稻提高了稻米加工品质,而食味品质下降,南方覆膜水稻提高了加工品质,而外观品质变劣;将南北覆膜水稻进行比较发现,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模式对北方水稻有更好的促进生长作用及增产效果,并且降低了水稻覆膜生产中塑料薄膜对环境的污染,为水稻绿色优质生产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Improving rice yields is critical for global food security. China is a major rice-producing country having two rice cropping systems, i.e. single-season rice cropping system and a double-season system with both early- and late-season rice. There have been reports on the sink-source traits contributing to high grain yield for single- and early-season rice, but such information is limited for late-season rice. In this study,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research farm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Province, China in the late rice-growing season. Grain yield and sink-source traits were compared among five cultivars (Guiliangyou 2, Teyou 838, Y-liangyou 087, Teyou 582, and Yuxiangyouzhan) in 2012 and then three cultivars (Guiliangyou 2, Teyou 838, and Y-liangyou 087) in 2013. Y-liangyou 087 produced 6–26% higher grain yield than did the other cultivars. This higher grain yield was driven by improvements in sink-source capacity. Sink capacity was 8–31% higher in Y-liangyou 087 than in the other cultivars. Well-balanced relations between spikelets m?2 and grain weight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er sink capacity in Y-liangyou 087. The result was that Y-liangyou 087 produced 11–17% greater biomass (source capacity) than did the other cultivars. The greater source capacity in Y-liangyou 087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higher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enhancing sink capacity through balanced relations between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unit land area and grain size, while improving source capacity through increasing RUE is a feasible way to achieve higher grain yield of late-season rice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育成优质抗病杂交稻新组合中优218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中优218是用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的含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218,与印水型高异交率优质不育系中9A组配出的中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连续多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江西省区试和各地的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至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于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益丰优华占是用江西大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三系不育系益丰A,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优恢复系华占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达到国标2-3级,稻瘟病抗性好,制种产量高,适应性广,201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益丰优华占的特佂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优质杂交稻绿香313在福建西北山区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香313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与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优。主要介绍了绿香313在闽西北山区作烟后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不同水稻品种糙米镉(C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不同早晚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温度对不同耐镉型水稻品种糙米镉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不同耐镉型水稻品种糙米Cd积累的影响机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对于4种不同耐镉型品种,早晚稻稳定型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糙米镉含量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变异型品种,早稻的变异型品种(S6)在不同温度与处理时期间差异达5.29倍,分别比稳定型品种S1、S5、S4增加67.4%、12.8%、181.4%,晚稻变异型品种(K11)的差异达4.04倍,分别比稳定型品种K2、K33、K7增加50.2%、78.8%、160.6%。综合多个试验品种糙米镉含量表现可见,分蘖期及灌浆期是温度影响水稻对镉吸收的敏感时期;生育前期低温处理及生育后期高温将促进水稻籽粒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在湖南安仁以自然诱发结合人工接种鉴定了158个湖南省水稻区试新品种(组合、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显示,中籼组的稻曲病抗性较弱,只有1个组合抗病;一季晚籼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中抗的达65.2%;双季晚籼抗性弱,中感以上的达60%;优质稻抗性较弱,中感以上的占80.0%.因此,必须重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0.
温敏核不育系株1S是育种上广泛应用的优良早籼型水稻不育系,1999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审定以来,以其为母本所配组合在湖南省区域试验早稻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大批组合通过审定,并在湖南省及南方各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对历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株1S系列组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等进行了相关分析,为选育高产优质的理想株型品种和合理的栽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早中熟品种产量与米质、感病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