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性杂交一直是作物育种的主要手段,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杂交亲本间的基因交流,产生各种重组基因型,或称为变异类型,杂种F1代具有最多的杂合性,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杂合位点不断分离出纯合的个体,通过人工选择与淘汰,培育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甚至超亲性状的纯合品种(包括杂交种亲本或自交系)。有性杂交常用的杂交方式是单交和复交,单交是两个亲本一次杂交,而复交是多个亲本的连续杂交,相比之下复交  相似文献   

2.
菜豆的不去雄杂交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徐宗宝  慕桂兰 《种子》1995,(4):59-59
菜豆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很低,一般只有0.5T左右。菜豆的花为蝶形两性完全花,具有闭花自花授粉的特点,这就给有性杂交育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提高人工杂交的成交率和结实率,一直是菜豆育种工作中一个较难解决而又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对传统的人工杂交方法作了一些改进,并掌握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实用新技术,特提出来以供参考。 1 杂交组合的选配 1.1 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选择具有育种目标要求的性  相似文献   

3.
小麦虽属自花授粉作物,但在繁种留种过程中,由于多环节的机械混杂比较突出,加之目前育种方法多采取有性杂交和辐射育种,品种基因往往达不到完全纯合,所以品种混杂退化必然发生。为此,我们从1987年开始进行了小麦繁供种机制的研究与开发,从建立健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实行小麦统一供种入手,经过四年的努力,目前一个种子生产专业化、繁种供种系列化、防杂保纯制度化、品种布局区域化的机制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
大豆的杂交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伟  李磊  李智  王敏 《作物杂志》2005,(6):51-52
人工杂交是作物育种工作者普遍采用的育种方法,不同作物的花器大小和构造各不相同,杂交方法也不一样.大豆是严格的闭花授粉作物,花小,分布零散,杂交时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植物育种家们将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通过有性杂交的受精作用使父母本基因“混合”重组,创造了众多优良品种。然而,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难以进行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间杂交,使自然界种  相似文献   

6.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张爱民黄铁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国内目前主要是通过常规的品种间杂交选育小麦优良品种。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常规小麦育种工作处于爬坡阶段,育成的新品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利用杂种第一代优势则是各类作物育种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麦高原356     
小麦高原356高原356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于1984年以蓝粒小麦为母本,83-22S-2为父本,用有性杂交法杂交,经南繁北育选育而成。1994年11月通过青海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高原356属春性,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00~110天...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新技术:DNA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的关键是选用优良品种。一个理想的优良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抗病虫、抗逆性强。将不同品种各自具有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到一个品种中,一直是作物育种家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在传统的育种工作中,育种家们首先进行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然后从分离后代中通过表型观察选择理想的重组基因型。但一些重要性状如抗性、品质等的表型观测十分困难,多数是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这就注定传统育种工作是一个周期长、难度大、耗费多、结果难预料的过程。长期以来,育种家们试图利用遗传标记辅助育种,但早期的遗传标记各自具有一些弱点,新近发展的DNA标记才成为最有成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皖麦31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栽培一粒”小麦与7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复合杂交、辐射诱变等多种育种方法相结合,育成的安徽省第一个丰产多抗高蛋白面条专用小麦新品种,1997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对安徽省江淮麦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龙麦59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育种研究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利用龙94-4081/小冰32杂交组合,采用生态派生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小麦。201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种植。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李洁  熊国富  闫殿海 《种子》2015,34(1):87-89
蚕豆是青海的地方优势作物之一,也是青海唯一的出口农产品。蚕豆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仍是有性杂交育种,但蚕豆有性杂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杂交结荚率偏低,增大了杂交工作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种成效。本文旨在揭示各种生态因子对蚕豆有性杂交结荚的具体影响,总结其规律,并探讨更有效的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12.
龙春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资源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的品种,整合了小麦近缘物种和普通小麦品种的优异性状,具有产量潜力大、抗旱性强、品质优良、穗发芽抗性强等特点,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龙春2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小麦育种和优质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纪凤高 《作物杂志》1990,(1):F003-F003
迄今为止,人类能够定向创造新基因仍十分茫然。长期以来作物育种主要利用自然界现存基因的重组进行杂交选育。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开展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的本质是把杂交育种的规模扩大、程序压缩在较短的年限里连续进行。其优越性在于:  相似文献   

14.
泰科麦32是利用洛旱3号为母本、莱州327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改良系谱法选育的高产、节水、抗旱、中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8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2的组合选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抗性表现、品质性状、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探讨了旱地小麦育种实践中的小麦品种共...  相似文献   

15.
孟凡华  杜振华 《种子》2000,(5):63-63
作物育种又称遗传改良 ,是粮食增产中投入最少而效益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 ,种植优良品种就能起到增产、改善品质的作用。据测算 ,新品种的应用对大田作物的年增产率为 l%~2 % ,而粮食品质 (包括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的改进主要依靠育种来实现。育种的途径与方法因作物种类而异。自花授粉作物如小麦是先杂交 ,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装”在一起 ,形成新的纯系品种 ;异花授粉作物 (如玉米 )一般先创制 (或引进 )优良群体 ,然后自交提纯 ,选择优良自交系 ,再杂交 (自交系间 )筛选强优势组合 ,这种途径除聚合优良性状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小麦辐射遗传育种研究组,利用~(60)钴γ射线、快中子、化学诱变剂诱发突变与杂交重组的双重作用原理和方法,近年来育成了多个多抗、稳产、矮秆、综合性状优良,便于育种利用的种质资源和品种,有的已收到育种成  相似文献   

17.
正常规育种的目的是要在杂交后代中通过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分离出优良纯系,并使之成为品种,这个过程在不进行加代的情况下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育种过程过长。实行一年两代繁育,是加速小麦育种进程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中试以后的程序必须在规定的特定区域内进行,一年只能试验1次,因此,如要加快小麦育种速度,只能从缩短育种前期人手,即亲本杂交组配、F_1代及稳定系进行加代。作者与中国农科院老师就半冬性  相似文献   

18.
龙春18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根据黑龙江省的生态特点,利用从匈牙利引进的抗旱强筋冬性小麦品种资源与当地小麦资源材料杂交选育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 2020年4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黑审麦20200004。本文介绍了龙春182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小麦抗旱、高产育种和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渝麦11号系原重庆市作物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以PH82-2-2为母本,以重庆面包麦为父本杂交组配,经重庆、昆明两地5年7代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丰产性强,稳产性高,抗条锈性强,品质较优,是中筋小麦品种,对该地区小麦育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满足了重庆市粮油结构调整对小麦品种的需求,适应重庆市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龙辐麦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用"九三3u90×九三少"杂交后代纯系材料经航天诱变的SP4代为母本,以优质品种龙麦26为父本杂交,按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