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响应国家扩种大豆油料的号召,解决大豆和玉米争地矛盾,本试验开展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和品种的筛选,选取5个大豆品种和7个玉米品种,设置2种不同的间作模式(模式1:大豆:玉米=8行:4行;模式2:大豆:玉米=6行:4行),以各作物单作为对照。得出以下结论:(1)大豆品种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垦玉4606和新玉77在两种模式下产量相对较高且差异较小,是适宜间作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品种;(2)间作系统内玉米占群体产量的主导地位,适宜的带宽有利于玉米边际效应的发挥,提高间作系统的土地产出;(3)各作物产量较各自单作均有所降低,但大豆玉米间作系统的土地收益与单作大豆相比增加了1.5~1.8倍,而且模式2的收益较高。综上,筛选出适宜新疆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为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为垦玉4606和新玉77号,间作模式选择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研究可为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后续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效应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表明,间作青贮玉米边际效应显著,并因品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大喇叭口期,间作青贮玉米光照强度和透光率比单作的提高,在基部为15.3%~88.1%和15.1%~89.0%,在中部为52.1%~74.1%和51.2%~73.0%。全生育期内,间作青贮玉米平均透光率比单作的提高,在基部为49.5%~62.1%,中部为40.7%~56.6%。5~30 cm土层地温从上到下呈递减趋势,同一土层温度均为间作高于单作;5 cm土层生育期内的平均地温间作比单作提高了1.0%~1.8%。收获期,间作青贮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比相同种植面积的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2.3%~20.9%、0.4%~7.6%和2.2%~19.6%。间作复合群体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比单作玉米分别提高了30.8%~59.1%和99.4%~137.5%,而鲜草和干草产量比单作玉米分别降低了22.7%~32.3%和17.6%~28.2%,比单作紫花苜蓿分别提高了156.7%~202.4%和176.5%~197.5%。间作紫花苜蓿初花期鲜草和干草产量及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表现出边行劣势,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间作复合群体可充分利用田间光照和地温条件,并且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覆盖地面、防风固沙、培肥地力的作用,第2年5~6月份即可收获第一茬,不仅可以解决内蒙古因缺草而影响养殖业发展的问题,而且为间作青贮玉米提供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3.
高玉莲 《种子科技》2010,28(12):45-46
玉米适时早播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栽培技术。所谓适时早播,即春季土壤表层5~10cm深处温度稳定在10—12℃、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60%~70%时即可播种。在生产上,一般以5cm耕层土壤稳定通过8℃时为播种条件。过早播种,会因地温低而造成粉种;过晚播种抢不住土墒,不易保苗,延迟成熟。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豆播期衔接对间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玉米/大豆间作的播期衔接技术,在西南地区寻求合适的玉米、大豆播期。试验在田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3个玉米播期:早播(A1:5月15日)、中播(A2:5月30日)、晚播(A3:6月14日)与3个大豆播期:早播(B1:5月30日)、中播(B2:6月14日)、晚播(B3:6月29日)为对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播期对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率和产量均在玉米中播时最高,开花后作物生长率较玉米晚播时高出33.2%;在R4、R6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大豆荚果分配比率分别比玉米晚播时高32.4%,17.9%和26.3%,23.9%;大豆产量较玉米晚播时高75.7%。玉米中播时衔接不同播期的大豆,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比率和产量均在大豆早播时最高,在R4、R6生育时期,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荚果分配比率比大豆晚播时分别高195.4%,58.5%和33.9%,26.7%;大豆产量较大豆晚播时高出128.7%。在玉米/大豆间作下,玉米中播(5月30日)间作大豆早播(5月30日),即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时,可提高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增加单株干物质累积量、籽粒分配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到每亩5000株以上,就会出现倒伏,特别在7、8、9三个月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发生时,倒伏面积更大,芽变发霉果穗更多,损失也更大。为了预防或者减轻倒伏,除了采取选用抗倒伏品种、适当早播等措施之外,还应重视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白石 《种子世界》2012,(11):28-29
美国先锋公司带来的先进理念—玉米单粒播种,在我国部分农村推广应用,而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单粒播种是获得高产,降低成本,解放劳动力,提高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当前播种形势下,农户首先要选好品种,合理调整种植深度,结合先进的栽培技术,来提高产量水平。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全年≥10℃活动积温  相似文献   

7.
针对南疆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筛选出KWS6333玉米品种,介绍了其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复播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播期和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2个关键因素。为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对夏播播期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以中农大788和科河699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17日、24日3个播期,以及67 500(A),75 000(B),82 500(C)株/hm2 3个播种密度,调查其生育进程、形态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吐丝前的生育进程加快,籽粒灌浆期延长,第3播期(6月24日)的籽粒无法正常成熟。晚播(第3播期)相较于早播(第1播期即6月10日),中农大788穗位高和科河699株高、穗位高均显著增加,2个品种茎粗均显著减小;2个品种空秆率和倒伏率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中农大788主要由于千粒质量降低,导致产量降低21.8%,科河699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显著降低,导致减产41.3%。密度C较密度A,2个品种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显著增加,茎粗则显著减小。中农大788在密度B获得最大产量且显著高于密度A,分别为12 450,11 097 kg/hm2。随密度增加科河699空秆率增加,导致穗数并未显著增加,穗粒数减少,...  相似文献   

9.
光、风、气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及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光、风、气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及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增加了作物的边行效应,有效地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大了叶面积系数,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在风速增加,CO2供应充足条件下,带型配置为2:3、2:4,玉米密度为42000~54000株/hm2的处理中,光能利用率较高;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中由风、光、气所形成的特有的农田小气候环境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防御玉米低温冷害提供新技术.以玉米杂交种为材料,设计16个种子处理组别,包括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及复合溶液、超声波、种衣剂等.通过田间早播方式模拟低温胁迫,研究早播对玉米出苗率、,SPAD值、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种衣剂处理显著提高了早播玉米的出苗率,植株叶绿素SPAD值明显提高.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云南省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的优良新品种,为该区域玉米新品种精准推广和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9个玉米品种(系)在云南省15个试点的区域试验籽粒产量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玉米品种(系)在云南省不同试点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综合评价参试地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以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均对参试品种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综合产量、AMMI模型分析及GGE双标图结果,G3(文17-115)、G6(文15-5851)和G5(文17-5313)属较理想品种;E15(普文镇试验点)和E2(石林县试验点)是综合性较好的试点,均具有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品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优势互补,可以用来作为全面有效地评估品种和试点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2.
徐静 《种子科技》2023,(12):17-19
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污染、提高玉米产量为目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氮素水平下3个玉米品种秸秆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及玉米产量进行测定。经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由氮肥效应方程进行一阶导数计算得出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3个品种P1、P2、P3对应的施肥量分别为243.02、370.80、249.85 kg/hm2。本试验确定的合理施氮量,既能维持或提高土壤肥力,获得较高的产量、更高的施肥经济效益,又可以减少面源污染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黑河43号大豆品种大面积推广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河4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1997年以黑交92-1544为母本、黑交94-121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原品系代号为黑交00-1152。2007年初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0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为CNA20070227.0)。黑河43号的种植面积之大,种植范围之广,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玉米抗旱品种及探究抗旱机制。本研究以目前主推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进行水分中度胁迫试验,分析干旱胁迫下6个玉米品种的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发现6个玉米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理响应机制,6个玉米品种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均不同幅度的显著下降,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干旱胁迫下,尤其‘郑单988’和‘郑单6386’的MDA含量升高幅度较低,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较高;相反‘郑单958’相对于‘郑单6386’和‘郑单988’,生理生化层面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拔节期‘郑单988’和‘郑单6386’的抗旱性较‘郑单958’强。本研究结果对揭示玉米耐旱机理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并可以为玉米耐旱种质筛选、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黑河号大豆新品种。具有熟期早(极早熟、超早熟)的独特优势,且类型多,熟期配套,即85d、90d、95d、100d、105d、110d和115d熟期的品种应用于生产;高产、稳产性好,用途广,平均产量在2500~3000kg/hm2。一是作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主栽品种,二是作为外省复种、外省和黑龙江省南部救灾及作为芽豆、菜豆用种。本文仅就黑河号品种在黑龙江省南部迟播救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南部灾情日趋严重,有旱灾、涝灾、雹灾和药害等各种灾害,如2001年黑龙江省南部的旱灾非常严重,许多地方播种后一直没有下……  相似文献   

16.
土壤的肥沃程度受土壤施肥量的影响,而土壤肥沃程度可以通过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和成分来决定,施肥量不同则土壤的肥沃程度不同,而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则是最能代表土壤有机质的物质,同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玉米提高产量。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以及在种植玉米时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东北早熟春播玉米区的优良新品种,为该区域玉米生产推广提供参考。本试验以5个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吉单27’为对照,比较了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等指标,并对不同试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9642.8~12663.2 kg/hm2,‘XS60’、‘XS63’、‘XS64’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分别增产4.4%、6.4%和3.6%;对参试品种稳定性进行F测验得出,不同品种稳定性差异极显著,‘XS63’和‘吉单27’的稳产性较好;‘XS61’、‘XS63’和‘XS64’与‘吉单27’的生育期相同,百粒重以‘XS63’为最重,‘XS62’、‘XS63’和‘吉单27’的出籽率超过80%,‘XS61’和‘XS63’的空杆率小于‘吉单27’。综上,‘XS63’的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在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可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辽西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每年制种面积在3.3万~4.0万hm^2。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及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各玉米制种田普遍存在秕实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据调查一般情况下减产8%~12%,严重的可达40%以上。辽西地区每年因秕实造成的减产可达1000万~1800万kg,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3600万元。本文通过多年制种实践与调查分析,提出了造成秕实的主要原因及预防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选用自有耐盐专用品种山大耐盐1号和国审普通玉米品种浚单20在0~300mmol/L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胁迫下萌发生长,测定玉米苗期叶片和根中Na~+、K~+、Ca~(2+)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不断提高,玉米叶片和根中Na+含量逐渐升高,K+和Ca~(2+)含量逐渐降低,根中各测定离子含量高于叶片中各离子含量.同时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而且存在一个极限值,超过这个极限值脯氨酸含量出现下降,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两个玉米品种间在以上测定项目中表现出的差异非常明显,可以作为耐盐品种选育的借鉴和品种耐盐性强弱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