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开展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对降低制种农户生产风险、拓展南繁杂交水稻制种季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海南岛国家和区域气象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及2011—2017年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气象灾害和产量等信息,采用杂交水稻制种的气象灾害指标,构建灾害风险强度指数模型并对种植区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灾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三亚、陵水、乐东西部、东方西部等地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东部等地区。南繁秋季杂交水稻制种低风险区宜安排在10月下旬始穗,南部可适当延后到10月底11月初始穗。  相似文献   

2.
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气象灾害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气象灾害发生特点,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和对烟草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探讨了防御气象灾害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军  王洪丽  张雪清 《玉米科学》2011,19(5):143-147
结合吉林省玉米生产情况,分析玉米生产中自然灾害风险大小与发生规律,采用信息扩散理论风险概率评估模型,测算玉米生产中主要灾害因子的发生概率,构建气象灾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估计影响吉林省气象灾害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自然灾害风险较大,水、旱灾害发生的概率较高,是导致玉米灾害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温度条件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指出4~9月平均温度及各生育时期的温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别提到阶段性低温和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5.
红兴隆垦区温度条件与水稻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温度条件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指出4~9月平均温度及各生育时期的温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别提到阶段性低温和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的概念及成因,分析了常德市鼎城区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发生危害情况及主要特点,从环境保护、制度建设、防御措施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粮食生产防灾减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湘阴水稻集中育秧模式主要解决因倒春寒等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制约,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应用前途十分广阔.但从避开倒春寒到选择冷尾暖头,从合理盖膜揭膜到整个全生育期,都与气象息息相关.从气象服务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气象服务的四个重点: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的水稻浸播期、清明前后的回暖期、全生育期的天气分析预报与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分析评估防御.  相似文献   

8.
根据“倒春寒”气象指标国家标准(GB/T 34816-2017),利用金衢盆地主要城市历史气象资料,整理1981—2020年“倒春寒”个例并计算得到每次“倒春寒”过程的气象指标K值。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金衢盆地“倒春寒”频次和强度变化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近40 a金衢盆地“倒春寒”发生频繁,但以轻度“倒春寒”为主,重度“倒春寒”仅占发生次数的3.4%;“倒春寒”气象指标K值在3上下波动;衢州市“倒春寒”次数和气象指标K值分别存在明显的3 a、7 a、19 a和4 a、8 a、20 a左右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变化规律;“倒春寒”较强年受贝加尔湖地区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槽后冷平流不断渗透影响江南地区,导致金衢盆地气温异常下降,发生较严重“倒春寒”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漳州市春耕春播期间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分析2018年漳州春耕春播期(2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结漳州市春耕春播期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为技术人员编写服务材料提供参考;为气象部门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人员开展春耕春播期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春耕春播农业生产抵御气象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10.
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研究和推广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灾害性天气易造成当地再生稻生产的损失,挫伤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研究灾害性天气规律并提出抗灾避灾栽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信阳市有气象记录以来(1951—2018年)的气象资料,并统计分析了近10年(2010—2018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和强度,拟找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气象灾害规律,提出再生稻生产抗灾避灾应对之策,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防灾减灾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气象灾害影响已充分引起水稻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生产上抗性剂的研究和使用也越来越多。抗性剂是指能增强作物对灾害因子抵御能力的生物及化学类物质的总称,具有操作简单、用量少、效果强和环保生态等特点。综合了水稻温度胁迫和水分胁迫的伤害机理,从抗水稻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干旱胁迫以及洪涝胁迫相关抗性剂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方面进行阐述,以为水稻灾害抗性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水稻纹枯病生物学特性出发,综合分析耒阳市近19年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及气象资料,筛选满足水稻纹枯病病菌侵入寄主的气象因子条件,即纹枯病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3~30℃、日平均相对湿度≥86%(其中早稻日平均相对湿度≥91%)、日照时数≤2 h、日降水量>1 mm,建立了水稻纹枯病发病的气象条件促病指数Z.运用数据分析软件DPS对天气促病指数与纹枯病发生等级进行相关分析,确立了纹枯病发病的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指标.通过1991~2009年历史回代检验,历史符合率为61%,预报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主要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水稻鞘腐病发生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连续10年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鞘腐病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病情指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数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的平均温度是对水稻鞘腐病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为8月份的平均降雨量和9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试验结果为适期施药防治水稻鞘腐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冬种辣椒是广东冬季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但冬种辣椒生产常常受寒潮、连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威胁。调查广东省冬季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结合冬种辣椒的生长和栽培特点,探讨广东气象条件与冬种辣椒生产的关系,分析冬种辣椒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特征及其对辣椒生产的影响。辣椒属喜光喜温作物,同时根系较浅,对水分要求严格。寒害是冬季辣椒生产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2、3月份的低温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容易给辣椒造成渍害和湿害;冬季干旱发生频率也较大,珠江口北部以及雷州半岛地区是重点防范区域;而在全球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生产上稻瘟病发生严重这一情况,于2006-2015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气象因子对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日照时数(X7)、8月降水量(X6)以及7月平均气温(X2)是影响三江平原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明确不同气象因子的作用大小可为三江平原稻瘟病短期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十几年来棉花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计算分析,得出了影响本市棉花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并据此提出了生产管理措施;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本市棉花单产,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稻曲病流行的几个因素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谷花病,2007年在武夷山市大面积发生,这是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中晚稻面积增加以及气候变暖和湿度提高等一些气候因素影响所致。水稻稻曲病已上升为水稻生产主要病害,该病可使产量损失5%-10%,使米质变劣,对鸡兔有一定毒性,因此笔者对武夷山市近2a水稻稻曲病发生情况做出一些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1949年以来,在棉花生产上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如冰雹、洪涝、风暴潮、干旱、低温冻害、大风)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分析,针对每种灾害提出了应对措施。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应对气象灾害,搞好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冷害发生规律研究及水稻种植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81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对江西省"倒春寒"及"寒露风"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确定江西省适宜的水稻种植制度。分析结果显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江西省"倒春寒"灾害气候发生风险总体呈降低趋势;在年平均气温和秋季平均气温升高的背景下,"寒露风"灾害气候发生的风险并没有降低,且有提前出现的趋势。因此,在水稻种植制度上,除了选用耐寒性好的品种外,还应合理扩大"中熟-中熟"的搭配种植模式,同时应尽量避免双季杂交晚稻的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20.
日前,我国首个稻田生态监测站———南昌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在江西省南昌县建成运行,试验站将通过实地研究以提高水稻生产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等。这个生态站的建成运行对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介绍,江西泰和、南康、湖口、广丰、莲花等五个县市的国家农业气象基本站将配合南昌农田生态站开展同步观测研究。科研人员通过田间自动观测设备,对水稻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能量流动过程、调控途径等项目进行观测研究,并向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水稻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状况、土壤状况和水稻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