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鑫 《蚕桑通报》2007,38(1):66-66
宿迁市建市十年来通过沿河沿湖成片林、绿色通道成片林、农田林网等重点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宣汉县把营建速丰林、长防林和飞播林作为全县绿化的重点,列入发展农村经济的议事日程。“七·五”期间,全县营造速丰林17.8万亩,飞播林10.5万亩,成片造林56.2万亩,“四旁植树1.2亿株,同“六·五”期末比较,森林覆盖率由27.7%上升到34.4%,荒山面积由105万亩减少到20万亩。实现了粮经增收,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加强领导全县上下建立了县、区、乡村社三个层次三种形式的造林管理责任制。一是县上几大家领导抓片包区,二是区乡领导联系蹲  相似文献   

3.
刘霞 《四川蚕业》2014,(2):25-25
<正>2014年3月11-12日,巴中市蚕桑专家扶智扶技服务队成员6人与巴州区蚕业、林业部门前往巴州区寺岭乡、梓潼乡、南阳乡、柳岗乡等4个乡镇走访了12个社25户农户,对相对集中成片的上万亩柞林进行了普查。踏勘中发现,巴州区化成寺岭、梓潼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肥沃、柞林坡多在12度以下,柞林品种资源丰富,主要柞林品种为麻栎、榆栎等,另有丛生蒙古栎,柞树叶富含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等成份,柞蚕喜食,有利于发展柞蚕产业。  相似文献   

4.
农林复合经营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木材加工业原料杨木供给量不足的矛盾,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江苏省沭阳县从1998年开始大面积栽植杨树,在旱田大株行距栽植杨树成片林,在水田按每2 hm2成方建设杨树微型林网.为兼顾林木长期效益与林地短期收益,提高水田林网的经济效益,5年来江苏省沭阳县农林科技人员与广大农民朋友一道,在旱田成片林地及水田林网进行林农复合经营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产业动态     
云南制订“十一五”经济林果规划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张兴旺)云南省林业厅在总结全省“十五”期间林纸一体化、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生产、林产化工产业、特色经济林果、森林资源非木材产品、竹藤产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业等八大林产业的基础上,制订出了“十一五”  相似文献   

6.
涪城蚕业发展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处绵阳城市近郊的涪城区,以服务城市为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迅速,蚕桑产业一度被认为是"夕阳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和激烈的产业竞争。近年来,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积极探索建立"公司+共育户+农户"产业化经营机制,集中流转成片土地建设高标准桑园返包业主、农户,培育了一大批现代蚕桑家庭农场和大户,通过提高蚕业科技服务水平,使标准化蚕桑基地面积不断扩大,蚕茧质量、农民养蚕经济效  相似文献   

7.
朱爱军 《禽业科技》2007,24(19):48-48
日前,在一块占地150亩的成片林中,兴泰镇投资100多万元的养鸡场首期工程正式开工。这是该镇“以林养鸡”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8.
一、广西柞林资源丰富,据调查有1000多万亩,发展柞蚕潜力很大,建议对现有可供养柞蚕的成片柞林进行一次普查,查清各地现有柞林面积种类,绘出柞林分布及种类分布图,供制订柞蚕发展规划参考此事建议与林业部门、辽宁省丹东蚕研所同志协作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98%以上面积为高山峡谷,是中国典型的林、牧、农混合型经济区域之一,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景观的核心区,特别是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和自然林草地资源十分丰富。独龙牛、独龙鸡、高黎贡山猪、兰坪乌骨绵羊、兰坪绒毛鸡等特色畜禽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独龙牛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0.
<正> 位于川东盆地东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涪陵市,在随改革开放,积极推行以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仅10年的努力,以改旧貌换新颜的气魄,为振兴和开发山区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利用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决定以发展蚕桑生产来振兴山区经济为先导,几番争议,先采取以老区为基础,在新的开发区大力推行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措施。同时借江浙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短期内迅速在全市发展一批成片密植桑园的乡镇/经1989~1991年时间的大育苗35148.2亩,栽成片桑6.42万亩。至今全市有桑2.1亿株,其中密桑7.2万亩。1993年养蚕190215张,比3年前增长70.3%,产茧4648539公斤,比3年前增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畜牧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为畜牧业发展走出庭院、走出村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借助林下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实行林、牧结合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推动林、牧协调发展的生态循环畜牧业,是其最大特色和发展亮点,它能帮助畜牧业发展解决土地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山东省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当地林下畜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四川蚕业》2017,(2):3-4
<正>宜宾现代蚕桑产业发展以优质茧基地建设为抓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龙头企业+专合社+共育户+蚕农"的产业经营模式,以产业村为单元拓展成片高效基地规模,实现了产业聚集、高效基地、科技质量、综合开发、特色兴村"五大提升",以蚕桑产业扶贫为契机,"一人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模式精准到户到人,产业扶贫效果明显。2016年发种43万张,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山东省林业厅、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安排布置2015年度林业贷款贴息补贴计划申报工作。今年,山东省林业厅明确了2015年林业贷款贴息补贴政策支持重点。一是苗木花卉种植项目;二是林菌、林药等林下种植及林禽等林下养殖项目;三是油用牡丹种植及收购加工项目;四是特色经济林种植项目;五是国有林场、苗圃多种经营项目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六是林业龙头企业带基地、联农户开展的林产品加工项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8月28日,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率领峨眉电影集团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南部县升钟库区调研新一轮"挂包帮"对口定点帮扶工作,他强调: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片区特色优势资源,成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连安水 《中国蜂业》2006,57(5):29-29
上党刺槐的繁茂盛期要算是1985年以前。全区剌槐分布广、长势好,无论农家房前屋后还是村边路旁,处处都可见到成片的刺槐林,国营林场的刺槐林更是生机勃勃。1985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全区的刺槐林遭到毁坏。2002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全区种植了大面积的剌槐林,使上党刺槐重返生机。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开始,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金银湖地区利用自身生态优势,采取政府扶持、业主经营的方式,不断引进优新伏季水果品种和高效种植技术,大面积成片发展伏季水果生产。同时,该区抓住金银湖地区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有利时机,总结并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效绿色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在伏季水果生产中推广后,广大果农已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拉动了金银湖伏季水果经济园区的发展。目前,沿滩区在金银湖地区已集中成片种植伏季水果400hm~2。  相似文献   

17.
朱邦长  马德贵 《中国草地》1994,(3):33-36,32
“贵州省织金县成片草地综合开发技术的研究”课题以草地农业的理论为指导,以建立稳态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为目标,对成片草地的开发实行“以牧为主,以草兴牧兴农,农林牧综合开发”的方针,研究了种草养畜的技术问题,找到了建立农民承包草地养畜专业户、开发成片草地的形式,研究了专业户的适当规模、国家投资和技术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封山禁牧下高效设施畜牧业建设模式及其推广路径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建设生态型特色农业,促进农、林、牧各业良性循环为前提,以扶贫攻坚,稳定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为目的,以示范推广为先导,以饲草建设为基础,以封育、禁牧为突破口,依托自然资源和各业优势,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之后,生态经济系统逐步向良性循环演变。但是,以山羊为主的种群结构和以散牧为主的放牧饲养方式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总结了陕北畜牧科技扶贫近年来典型示范培育的适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8种生态商品性高效设施畜牧业发展模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可供推广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速生树种。据统计全国现有杨树林330万亩,其中成片林有170万亩。开发杨树资源,进行全树综合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杨树木材可以造纸,生产胶合板、刨花板、火柴杆等,但大批的杨树叶和树皮还未得到很好的利用。为了开发杨树叶的资源,1985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在江苏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茶林间隙土地实施种养立体开发,对丘陵坡地水土保持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创收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丘陵坡地的千亩油茶林为试验基地,通过油茶林下利用牛粪、羊粪养殖蚯蚓和土鸡,探索与实践了一种“茶—蚓—禽”种养结合新型生态模式,对丘陵坡地油茶林下间隙养殖蚯蚓的技术参数和实际效果进行介绍,旨在利用丘陵坡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立体综合利用效率,对解决当前丘陵坡地油茶种植普遍存在的前期投入大、产出低、树间土地利用少等现实问题,以及发展丘陵坡地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