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气压制动装置的车辆,气压低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在气压制动系统中施加安全保护开关,控制发动机的点火电路(汽油机)或熄火电磁阀电路 (柴油机),可实现低气压时的自动保护。  相似文献   

2.
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要不断地转动方向盘来改变行驶方向。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特别是农用机车,行驶道路条件比较恶劣,行驶系和转向系引起的振动会传到转向盘,使转向盘随之摆振,严重地影响了操纵稳定性,甚至使车辆失去操纵,从而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并且还对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转向机构操纵灵活、转向省力,现对转向器摆振的故障加以分析,以便能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3.
农用运输车转向沉重将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引起驾驶员疲劳,降低车辆的机动性能,使驾驶员难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因此,出现转向沉重时应及时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4.
农用运输车转向沉重将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引起驾驶员疲劳,降低车辆的机动性能,使驾驶员难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因此,出现转向沉重时应及时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5.
农用运输车转向沉重将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引起驾驶员疲劳,降低车辆的机动性能,使驾驶员难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因此,出现转向沉重时应及时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1.转向沉重的常见原因 (1)转向器上下轴承调得过紧或轴承损坏,蜗轮与蜗杆(或齿条与齿扇)啮合过  相似文献   

6.
(1)湿手不要接触用电器或电气装置,否则容易触电. (2)禁止用铜丝或铁丝代替熔断丝,应按照电路上实际用量来选用合适熔断丝. (3)用螺口灯头时,不可把火线接在螺纹口套相连接的接线柱上,而且应加装安全罩.  相似文献   

7.
根据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提出转向控制策略,可在满足系统压力限制以及保证车辆转向安全条件下自动降低平均车速以保证驾驶员期望转向半径的准确实现。转向控制器由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和泵马达排量控制器组成。运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神经网络转向控制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相比较,神经网络控制输出超调量由10.5%降至4.1%,控制响应时间由4.8s降至2.2s,提高了系统实时性和鲁棒性。不同转向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控制可使静液驱动履带车辆获得良好的转向稳定性和操纵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两轮转向弯道行驶时操纵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了四轮转向控制系统,该系统以AT89S52作为中央处理器,主要由传感器模块、信号采集调理电路、转向电机及传动机构等组成。与两轮转向相比,4WS(Fourwheel Steering)控制系统能有效地提高低速转向时的机动性和高速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便于汽车高速行驶时转急弯和变线调整,减小调头时的转弯半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高速履带车辆静液驱动转向行驶控制问题,在对静液驱动履带车辆转向行驶理论分析基础上,得到了考虑转向安全性和系统最高承受压力影响的车速与相对转向半径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设计了高速履带车辆静液驱动转向控制策略,该转向控制策略由综合转向控制单元和泵、马达排量控制器相互配合实现。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转向控制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转向控制策略可在满足系统压力限制以及保证车辆不侧滑的条件下自动降低平均车速以保证驾驶员期望转向半径的准确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速履带车辆静液驱动转向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高速履带车辆静液驱动转向行驶控制问题,在对静液驱动履带车辆转向行驶理论分析基础上,得到了考虑转向安全性和系统最高承受压力影响的车速与相对转向半径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设计了高速履带车辆静液驱动转向控制策略,该转向控制策略由综合转向控制单元和泵、马达排量控制器相互配合实现.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转向控制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转向控制策略可在满足系统压力限制以及保证车辆不侧滑的条件下自动降低平均车速以保证驾驶员期望转向半径的准确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朱权 《湖南农机》2011,(11):125+127
小型农用柴油机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农业机械,其曲轴连杆是柴油机中最主要的一个零部件。对此,文章对小型农用柴油机曲柄连杆中机体总成的构造及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气缸体、气缸套、通风装置以及曲轴箱的密封和通风装置等。通过介绍使广大农机用户充分了解柴油机的基本构成,在使用中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及时维修和保养。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用于气缸内气流温度测量的高温热电偶的结构及其设计开发。并对热电偶的辐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热电偶解决了接触法测量高温气流温度保护壳体材料的困难,能准确地测量气缸内燃气温度。  相似文献   

13.
搭建了重型柴油机加装DPF,CDPF,DOC+CDPF的高原试验台架,研究分析了发动机性能、后处理装置的温度和压差。结果表明,加装3种后处理装置,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DOC+CDPF下降幅度最大;3种后处理装置排放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碳烟捕集效果均比较高,加装CDPF和DOC+CDPF的后端CO排放均趋近于零;DOC+CDPF方案中,CDPF前端的温度明显升高,促进碳烟在CDPF中再生;随转速的升高,单独加装CDPF前后端压差不断增大,在高转速时逐渐平稳,DOC+CDPF方案中,CDPF前后端压差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再逐渐减小,综合性能DOC+CDPF方案最好。  相似文献   

14.
车用柴油机低温预热起动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保证低温条件下迅速可靠起动,在多数柴油机上设有低温起动预热装置,以提高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的温度,降低启动阻力矩,在保证顺利启动的同时,减少启动过程中的零件磨损.从结构和使用等方面探讨了低温进气预热和低温发动机预热两种应用技术,对于车用柴油机在低温条件下的顺利启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道路用柴油机使用后处理系统的成本较高,通过优化燃烧减少原机排放并保持合理的燃油经济性是经济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一款处于非道路第四阶段开发的小型农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通过GT Powcr软件建立其一维仿真模型,在验证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之上,针对非道路用柴油机稳态测试循环八工况的前7个工况,采用响应...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一种新型履带式应急排灌设备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技术。该车将混流泵与履带式行走机构高度集成,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排灌泵与履带式行走机构共用一台柴油机作为动力源。主要论述了履带式应急排灌车的动力共用方法、动力机械的选择、应急排灌作业特殊功能要求、行走机构、操纵系统等关键技术,并开发了一辆履带式应急排灌车。履带式应急排灌车具有流量大、机动性能好、复杂道路通过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抗洪排涝、抢险救灾等紧急排水工程。  相似文献   

17.
柴油发动机工作时每个循环的空气进气量基本上都是恒定的,要改变输出功率,只有通过改变喷油量(即改变混合气的浓度)来调节各个工况。因此,柴油机不能像汽油机那样可以改变过量空气系数来改变部分负荷时的排放。柴油机在相同的过量空气系数前提下,要降低废气的排放,只有通过改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和对混合气质量的提高来完成。为此,论述了柴油发动机采用电控技术,特别是电控共轨式喷射技术(即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对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排放和提高有效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世系管理的精准农业不确定性复杂事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物联网采集数据流的增加和对复杂事件匹配的准确性、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不确定性复杂事件处理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精准农业中存在大量的RFID及传感器监测数据,但是监测硬件和无线通信技术不能保证100%的可信数据,因此需要一个能应用在精准农业中处理不确定事件的流处理引擎。本文在现有流处理引擎SASE基础上,加入概率流理论和数据世系管理理论,提出一种新型的复杂事件处理引擎PUCEP,可以计算输出复杂事件的概率,同时提高不确定性复杂事件的匹配效率,从而减少计算资源消耗和反应时间,提高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实验使用温室传感器采集数据,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处理概率事件流的复杂事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正交试验的乙醇汽油发动机进气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充量系数,改善整机性能,针对一台掺烧10%乙醇的汽油发动机进行了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分析了进气总管长度、进气总管管径、进气歧管长度、进气歧管管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建立了L16正交表,利用GT-POWER软件对LJ276QE汽油发动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利用规范加权平方和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进气系统结构参数对低掺烧比乙醇汽油发动机的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优化后,发动机的功率最大提高2.86%、扭矩最大提高2.81%、燃油消耗率最大降低3.02%.  相似文献   

20.
以某型车用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发动机仿真软件Gt-Suite建立了发动机工作过程及其冷却系统全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利用台架热平衡试验对该型发动机在外特性工况点下的功率、燃油消耗率和本体传热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通过改变模型环境边界条件,计算并分析了大气压力变化对该型发动机在最大扭矩工况和额定工况下本体传热量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提高车用发动机高原环境适应性及其技术改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