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省淮安市常年种植三麦22万hm^2,水稻22.7万hm^2,油菜6万hm^2,玉米3.3万hm^2,大豆2万hm^2,花生2.7万hm^2,棉花0.3万hm^2。由于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危害期长,严重制约着淮安市农作物稳产、高产。加之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大面积化除技术的推广,农田草相与前些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为摸清草相、制定农田杂草防除对策,采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规定的统一调查方法,对淮安市主要农作物水稻、三麦、油菜田等开展了杂草调查,为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路线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田杂草的环保型防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除草以其省工、省时、使用简便、除草速度快而成为人们农田除草的首选方法。但因其除草剂淋溶性、残效性均较大 ,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及地下水遭受污染 ,当茬及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杂草产生抗药性。本文旨在从杂草防除的环保型角度出发 ,介绍我们采用的杂草防除技术。1 农田杂草来源1 1 田外杂草1 1 1 种子 从外地调种可能是田间杂草异地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1 1 2 粪肥 农家肥原料有秸秆、杂草、落叶、垃圾、人粪尿等 ,如果不经高温沤制 ,草籽仍保持生命力 ,会随肥料进入农田。1 2 3 水源 农田沟渠中有大…  相似文献   

3.
西藏农田杂草的成因及农业防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农田杂草的成因及农业防除对策王建林(西藏农牧学院农学系林芝860000)西藏高原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东径78°25’~99°06’、北纬26°50’~36°53’之间,素以“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著称于世。为搞好西藏地区农田杂草的防除,笔者...  相似文献   

4.
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青海省农田杂草种类,分析农田杂草特点及发生与危害,结合作者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以期为青海省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随着轻简栽培技术(特别是板茬直播、套播等免耕方式)的大面积推广,麦田杂草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表现在实际草害面积加大,杂草重发生田数量上升,草相趋于复杂。又因除草剂研发技术相对滞后,长期使用同类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外来杂草调查及其防除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侵入北京市的外来杂草有 6 6种 ,隶属 1 8科 ,4 6属。其中 ,三裂叶豚草 (AmbrosiatrifidaL .)、艾叶豚草 (AmbrosiaartemisiifoliaL .)、意大利苍耳 (XanthiumitalicumMore.)、刺萼龙葵 (Solanumrostr劋tumDunal.)、假高粱 (Sorghumhalepense (L .)Pers.)、毒麦 (LoliumtemulentumL .)为检疫性杂草。  相似文献   

8.
耗散结构理论在农田杂草防除中的应用王健(江苏省灌云县蔬菜办公室222200)关于农田杂草的防除策略已有较多论述,这些策略的基本思想为综合防除,即农业措施与化学手段等综合运用。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生产上注意策略的改进,收到明显的成效。本文引入耗散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9.
金帮河  姜士娟 《杂草科学》1994,(3):19-20,25
建三江垦区农田杂草发生特点及综合防除措施金帮河,姜士娟(黑龙江省青龙山农场农业科156333)建三江垦区即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的腹地,属寒温带湿润性农业气候区。无霜期125~135天,≥0℃积温2980℃,≥10...  相似文献   

10.
克无踪防除农田杂草试验示范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无踪是一种无内吸传导的灭生性除草剂,目前对该药剂的性能及使用范围了解甚少。为了掌握克无踪的使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995年笔者用克无踪在本市棉花、玉米、三麦、桑园等田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理想的除草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克无踪防除棉田杂草试验共设三个处理:20%克无踪每亩60ml、5%精禾草克每亩50ml;不用药问4照)。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0m‘。试验地点在本市营防乡,试验田为移栽棉,地势平坦,黄泥土,肥力较好。用药时间为棉花开花初期的7月12日,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每亩药量对水50kg喷雾。用药…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太仓市稻田杂草共19种,隶属9个科,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占多数,分别为5种和6种;直播稻田的杂草共有16种,优势杂草为耳叶水苋、鸭舌草、稗草、千金子,空心莲子草、莹蔺;机插稻田的杂草有15种,优势杂草为鸭舌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水稻生产围绕高产优质、省工节本、提高效益的总目标,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发展名特优品种,大区示范机插秧,大面积推广小苗直栽和抛秧,全面提倡粮经轮作,进一步扩大秸秆直接还田面积。随着栽培措施的不断改革和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除草剂,致使稻田杂草种类发生变化,对产品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大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蒜田草害,特别是地膜蒜田草害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及品质。从2008年起,我们对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麦套稻是一种不耕稻、不整地、不育秧、不栽秧的简化稻作栽培方式,秸秆全量还田,既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护了环境,又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缓解了夏收夏种的季节性农忙矛盾.同时,能延长水稻生长期10~15d,有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该项轻型栽培技术得到广大群众认可,正在江苏省各稻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泰兴市麦田杂草的演变和防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江苏省泰兴市麦田杂草演变概况 江苏省泰兴市是一个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土质以高沙土为主,有部分沿江粘土和沿靖壤土。由此形成了该市麦田杂草发生的生态环境和演变规律,总体而言,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了多种杂草蔓延、抗性杂草兴起的局面。具体可分3个时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安礼如  邢华  许乾 《杂草科学》2001,(1):23-25,28
超级耕夫WP是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最新开发的稻田除草剂 ,有效成分为耕夫 (醚黄隆 )和二氯喹啉酸 ,用于对水稻田禾本科、莎草科及阔叶杂草的防除。为明确其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 ,1 998~1 999年在安徽合肥、江苏仪征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40 %超级耕夫WP(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产 )、5 0 %二氯喹啉酸WP(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产 )、1 0 %耕夫WP(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产 )。1 2 试验概况仪征试验田土壤为马肝土 ,pH6 7,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 ,水稻为常规粳稻。田间杂草以稗草为主 ,…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流域花生田草相的变化与化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概述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因其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净收益较高,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常年播种面积400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花生需求增加,价格上扬,栽培面积有进一步扩大趋势。黄淮流域为我国花生主产区,也是高产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诸多大型花生市场已相继形成,从而促成了由零星种植到大面积连片种植,出现了众多以种植花生为主业的“花生乡(镇)”、“花生县(市)”。花生的区域化种植,有力地促进了栽培技术的进步,加速了花生化除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目前,花生主产区化学除草已相当普遍,除草剂已成为当地农户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刘玉春 《杂草科学》2001,(1):29-30,33
为明确 45 %施田补悬浮剂防除地膜棉田杂草的效果、适宜用量及对棉苗的安全性 ,受美国氰胺公司的委托安排了该项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45 %施田补CS(美国氰胺公司样品 )、33%施田补EC(英国氰胺公司样品 )、5 0 %乙草胺EC(江苏昆山化工厂生产 ,市售 )。1 2 试验处理(1 ) 45 %施田补 91 7ml/亩 ;(2 ) 45 %施田补 1 1 0ml/亩 ;(3) 45 %施田补 1 2 8ml/亩 ;(4) 45 %施田补 2 5 7ml/亩 ;(5 ) 33%施田补1 5 0ml/亩 ;(6 ) 5 0 %乙草胺 90ml/亩 ;(7)CK(不用药 )。随机区组排列 ,4次重复 ,小区面积 2 0m2 。1 3…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防除油菜田杂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其杂草防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菜籽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有效地防除油菜田杂草 ,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我站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 ,取得明显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 1 ) 4%喷特EC(美国有利来路公司提供 ) ;( 2 ) 1 0 8%高效盖草能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提供 ) ;( 3) 30 %好实多EC(江苏农药研究所苏研公司提供 ) ;( 4) 1 7 5%林克EC(江苏农药研究所苏研公司提供 )。1 2 试验处理试验共设 9个处理 :( 1 ) 4%喷特EC40ml/亩 ;( 2 ) 4%喷特EC50ml/亩 ;( 3) 4%喷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