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荧光增白剂对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君慧  杨红  彭建新  洪华珠 《中国生物防治》2002,18(3):144-144,F003
杆状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有许多优点,但因其毒力较低、杀虫速度缓慢、在太阳光下易受紫外线影响而活力迅速下降、宿主域狭窄等缺点,在大规模应用中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提高杆状病毒的毒力,人们已经做了不少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细胞与肠腔之间的一种防御性屏障,破坏围食膜即能促进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分别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En-Ha)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cleopolyhedrovirus,HcNPV)的增效作用,分析了活体条件下FB28与En-Ha对美国白蛾幼虫围食膜的破坏作用,解释了其增效作用机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FB28和En-Ha均能够影响围食膜蛋白的表达谱,提高HcNPV的感染率,使其毒力显著提高:单独饲喂HcNPV时的LC50值为1.11×105 PIBs/mL,添加FB28和En-Ha后,其LC50值分别降低为1.91×103和7.70×103 PIBs/mL,增效比值(SR)分别为58.12和14.42。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用FB28饲喂处理幼虫后,分子质量为60 ku的蛋白条带消失,37 ku的新蛋白条带逐渐出现;幼虫摄取含有En-Ha的饲料后,分子质量为75 ku的蛋白条带消失,44.3 ku的新蛋白条带逐渐出现。经过10~24 h后,FB28和En-Ha处理的幼虫围食膜都能够恢复正常,表明其破坏作用是短暂的。  相似文献   

3.
测试了3种荧光增白剂Tinopal LPW,VBL和JD-3对苏云金杆菌杀虫剂杀棉铃虫初孵幼虫毒力的影响,并检测了荧光增白剂VBL作为佐剂在Bt受紫外线照射的兴保护功效。结果表明,这3种二苯乙烯类光增白剂以10g/kg与Bt复配后的LC50值与不加荧光增白剂的Bt的LC50值相比,其增效比值分别为:1.23、1.49和2.00。说明这3种荧光增白剂对Bt杀铃虫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而且复混剂(10g/kg荧光增白剂VBL+Bt)在紫外线处理8h后,其杀虫活性仍保持70%以上,说明了荧光增白剂VBL是Bt一种好的光保护剂,能提高Bt抗紫外线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Bt的杀虫活性,运用扫描电镜、SDS-PAGE电泳和生物测定技术,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对棉铃虫Cry1Ac抗性和敏感品系围食膜的影响及对Cry1Ac杀虫蛋白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正常棉铃虫围食膜表面光滑致密,没有空洞和缝隙。用含1%FB28的人工饲料饲喂刚蜕皮的5龄棉铃虫幼虫2 h后,抗感棉铃虫围食膜表面均出现许多空洞,且敏感棉铃虫的空洞明显大于抗性棉铃虫;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围食膜上的空洞逐渐变小,13 h后恢复正常。用1%FB28离体或活体处理抗、感品系棉铃虫,均可造成围食膜蛋白被降解。用1%FB28与Cry1Ac杀虫蛋白混合饲喂抗、感棉铃虫初孵幼虫,可明显提高棉铃虫的死亡率,且对抗性品系的增效作用明显大于敏感品系,对敏感和抗性品系棉铃虫的增效比分别为2.23和9.34;1%FB28还可以明显增加对抗、感品系3龄棉铃虫幼虫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昆虫生长调节剂虫酰肼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虫酰肼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不仅可提高杀虫毒力,而且也能提高杀虫速度.作用于3龄和4龄幼虫时,6.67 mg/L虫酰肼对AcNPV的增效比分别是1.31和3.62,使害虫因表现感染病毒症状而死亡的LT50(致死中时)分别缩短10.8%和6.5%,使害虫因病毒和虫酰肼作用而死亡的LT50分别缩短25%和20.4%.虫酰肼和病毒协同作用还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在协同作用1天后,幼虫体重即显著低于单用病毒或对照,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协同作用组幼虫体重与病毒单剂组及对照组的差异越来越大.但6.67mg/L虫酰肼和2.7×105PIB/mL AcNPV协同作用于幼虫期时,其对存活幼虫发育为成虫后的繁殖力无影响,成虫产卵量、交配率、卵孵化率以及卵孵化幼虫数等均与病毒单剂及虫酰肼单剂无显著差异,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增效物质对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的感染增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昆虫病毒制剂与化学农药相比,其速效性较差,因而影响了其应用.因此,人们设想通过改造昆虫病毒来提高其杀虫效果,Merryweather将人工合成的蝎子毒素基因重组到苜宿尺蠖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中去,建立了重组病毒AcMNPVAaIT.将该重组病毒接种于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幼虫,结果该幼虫取食量显著减少,发育不良,死亡时间缩短[1].为了提高昆虫病毒的感染能力,人们研究了感染增效物质,如硼酸、卵磷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均具有感染增效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某种荧光增白剂对数种昆虫病毒具有感染增效作用.本研究应用野生型AcMNPV-C6和基因重组AcMN-PVAaIT经口感染东方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基因重组病毒与野生型病毒对东方粘虫的杀虫效果,以及感染增效物质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增白剂能提高杆状病毒的毒力,增加昆虫对病毒的敏感性,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室内感染2龄小菜蛾、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测得LC50分别为2.47×106、7.96×105和2.22×105PIB/ml。以4.22×107和4.22×106PIB/ml两种浓度感染小菜蛾、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等2龄幼虫,测得LT50,小菜蛾分别为6.15和7.32天,棉铃虫分别为8.20和11.37天,甜菜夜蛾分别为5.53和7.20天。致死时间均随感染浓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应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毒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①随着病毒接种浓度的升高,幼虫病死速率加快;②宿主感染病毒后,存活率、化蛹率降低,5、6龄幼虫历期明显延长,残存蛹羽化所得雌虫产卵量下降,当饲毒浓度达1.09×10~5PIBs/ml时,雌虫产卵量和产卵历期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病毒组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③病毒能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Ⅰ)值。各病毒组与对照的Ⅰ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春尺蠖在我国危害严重,为了挖掘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本文分离纯化一株能够感染春尺蠖幼虫的新病毒,生物活性测定了新病毒株的毒力及其对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pciNPV)的增效作用。新病毒株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该病毒多角体多为切面呈六边形的多面体,直径大小为0.32~1.20 μm,病毒粒子呈近球状,具有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特征,命名为春尺蠖质型多角体病毒(ApciCPV)。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ApciCPV对春尺蠖3龄幼虫有很强的毒力,半致死浓度(LC50)为1.42×104 OBs/mL。当感染春尺蠖3龄幼虫时,ApciCPV可使ApciNPV半致死时间(LT50)缩短0.50~10.90 d,使ApciNPV对春尺蠖的最终致死率提高6.70%~43.33%。根据最终致死率、LT50以及ST三个值综合决定,当ApciNPV和ApciCPV配比浓度分别为1.0×106和1.0×104 OBs/mL时,对春尺蠖3龄幼虫的感染效率最高。新分离的ApciCPV病毒株是控制春尺蠖虫口密度的理想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建立了葡萄病毒B的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技术。该技术标准曲线扩增效率102.4%,相关系数0.999,最低检测限达10-4倍稀释cDNA,灵敏度为常规RT-PCR的100倍。重复性试验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65%和0.02%~2.00%,表明检测稳定性好。该技术对田间葡萄样品检测适用范围广,对枝条和老叶柄检测效果最好,冬季枝条和春夏秋季所有老叶柄样品检出率均为100%,与常规RT-PCR检测结果一致。对于其他季节或部位样品,RT-qPCR检出率(43% ~74%)则普遍高于常规RT-PCR(5% ~71%),特别是春季样品和春夏秋季所有嫩叶样品,检出率比常规RT-PCR分别高31% 和38%。对来自我国13个省21个品种的52份田间葡萄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RT-qPCR共检测到6个样品为阳性,检出率11.5%,为常规RT-PCR(检出率5.8%)的2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建立了葡萄病毒B的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检测技术。该技术标准曲线扩增效率102.4%,相关系数0.999,最低检测限达10-4倍稀释cDNA,灵敏度为常规RT-PCR的100倍。重复性试验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65%和0.02%~2.00%,表明检测稳定性好。该技术对田间葡萄样品检测适用范围广,对枝条和老叶柄检测效果最好,冬季枝条和春夏秋季所有老叶柄样品检出率均为100%,与常规RT-PCR检测结果一致。对于其他季节或部位样品,RT-qPCR检出率(43% ~74%)则普遍高于常规RT-PCR(5% ~71%),特别是春季样品和春夏秋季所有嫩叶样品,检出率比常规RT-PCR分别高31% 和38%。对来自我国13个省21个品种的52份田间葡萄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RT-qPCR共检测到6个样品为阳性,检出率11.5%,为常规RT-PCR(检出率5.8%)的2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广谱性抗病毒基因—酵母pac1基因对葡萄B病毒(Grapevine virus B,GVB)的抗性效果,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pac1基因导入西方烟37B,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及Southern blot分析,通过病毒摩擦接种观察症状以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植株体内病毒含量,并对转基因植株抗病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pac1成功导入并整合至西方烟37B基因组,共获得10个转基因株系。不同株系的T1代烟草中阳性植株比例为16.7%~72.7%,表明目的基因可成功遗传到子代。接种病毒后转基因植株普遍延迟发病,但后期症状与非转基因对照相似,其中仅1个转基因株系B6具有不表现典型症状等抗性反应。接种植株病毒含量检测中,所有转基因植株均检测到病毒存在,但表现为抗病的B6株系中病毒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表明该转基因植株虽不能完全抵抗GVB侵染,但对GVB具有耐病性。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表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当饲毒浓度在1.14×108PIBs/mL以上时,能引起97%的甜菜夜蛾幼虫死亡;饲毒后1~8天内,致死中浓度LC50值在8.4718×105~2.6098×10 12PIBs/mL之间;在饲毒浓度范围内,致死中时间LT50在1.98~6.99天之间;感病幼虫每日病死时间分布可用时间-剂量-条件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累计病死时间分布可用Gompertz模型拟合.室内试验还表明,病毒对甜菜夜蛾种群有明显的亚致死作用.免于病死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从感病高龄幼虫发育的成虫能将病毒传播至子代,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死亡,并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田间试验表明,病毒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皱木复合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是引起葡萄木质部畸形的一类病害的统称,在沙地葡萄、Kober5BB和LN33品种上表现茎痘、茎沟和栓皮等症状,其中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与Kober5BB品种上出现茎沟症状有关,而葡萄病毒B(Grapevine virus B,GVB)与LN33品种上出现栓皮症状有关。GVA和GVB属葡萄病毒属,主要通过嫁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准确检测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在土壤中的定殖量,构建了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防治黄瓜枯萎病后土壤中的棘孢木霉数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对棘孢木霉DNA特异性强,R~2为0.998,检测限点为15 fg/μL;在灭菌土壤中检测到的棘孢木霉DNA的拷贝数大于1 866 fg/μL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高于64.29%;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内,检测到土壤中的棘孢木霉定殖量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第7天时,棘孢木霉DNA拷贝数为320 ng/μL,56 d后棘孢木霉DNA拷贝数迅速上升,最高可达5.16×10~4ng/μL,且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64.29%~76.81%。研究表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土壤中棘孢木霉数量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可用于检测生防菌棘孢木霉施用后的定殖量和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Light-dependent reduction of p-nitro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 (NBT) and 2,6-dichlorophenol-indophenol (DCPIP) was stimulated by nitrofen (2,4-dichlorophenyl p-nitrophenyl ether)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e photosensitizer riboflavin. Enhancement of NBT reduction occurred at a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17 μM nitrofen. Nitrofen had no effect on dark reduction of NBT by dithionite, ascorbate, or reduced phenazine methosulfate. NBT reduction proceeded in solution saturated with either air or nitrogen. Stimulation by nitrofen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riboflavin also occurred independently of oxygen. Superoxide dismutase (superoxide:superoxide oxidoreductase; EC 1.15.1.1) inhibited light-dependent, aerobic reduction of NBT and DCPIP with and without riboflavin. The nitrogen-stimulated component was also eliminated. Thus, it appears nitrofen can effect reduction of NBT (and DCPIP) anaerobically by transferring electrons directly to NBT (and DCPIP) through an oxygen-independent mechanism or aerobically via superoxide radicals.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黑茎病菌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一种检疫性真菌。根据向日葵黑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向日葵黑茎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限量为20 μL反应体系中总DNA含量0.1 pg;实时荧光PCR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终浓度0.6 μmol·L-1,探针终浓度0.3 μmol·L-1。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疑似携带向日葵黑茎病菌样品的检测与初筛。此方法快速、灵敏,整个反应过程约1 h,检测过程完全闭管,无需PCR后续处理,为早期快速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闻伟刚  谭钟  崔俊霞 《植物保护》2009,35(4):101-104
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 ORSV)与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 CymMV)是严重危害兰科植物的2种主要病毒。本研究根据病毒不同分离株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ORSV与CymMV各自的特异性引物与荧光探针,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104倍,具有快速、灵敏和高特异性的优点,适合对ORSV和CymMV的快速检测。应用该方法,从来自台湾的蝴蝶兰样品中检出齿兰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除雀麦Bromus japonicus的高效除草剂,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13种除草剂对雀麦的除草活性及5种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的低剂量下,氟唑磺隆、啶磺草胺、氟噻草胺、甲基二磺隆、异丙隆、磺酰磺隆、丙苯磺隆7种除草剂对雀麦具有很高的防除效果,21 d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8.30%、86.32%、83.97%、78.47%、76.76%、72.83%、71.39%,高剂量下的21 d鲜重抑制率达98.57%、95.36%、91.58%、91.46%、89.47%、82.48%、82.20%;其中氟唑磺隆各剂量下的防效较其它除草剂高。而嘧啶肟草醚、苯唑草酮、炔草酯、吡氟酰草胺、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灵6种除草剂对雀麦防效较差。氟唑磺隆、啶磺草胺、氟噻草胺、甲基二磺隆、异丙隆5种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氟唑磺隆对雀麦防效最高,高剂量下20 d株防效达85.04%,药后4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83.94%和84.17%,未见小麦有明显药害症状,建议田间推荐用量为21.00~42.00 g(a.i.)/hm~2。表明雀麦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在供试的13种除草剂中氟唑磺隆对雀麦防效最高,较为安全,为防除雀麦的理想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